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地 理 试 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某生物科技公司,经过数年的研发,培育出的新型植物能源————超级芦竹,为替代化石能源提供了可能。超级芦竹可在荒地、滩涂地、沼泽地、盐碱地、废弃矿区、重金属污染地以及退化土壤地等pH3.5~pH9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20年。据此完成1~2题。1.超级芦竹可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原因是A.用途多,应用广泛 B.环境适应性强C.连续供应,稳定性强 D.政策大力支持2.我国发展超级芦竹植物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有①提前实现“双碳”目标 ②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③促进煤炭的清洁利用 ④提高耕地利用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正在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1995-2015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均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图1为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的聚集系数,图2为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分布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3~5题。3.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偏向东南方向,可推测得出福建省东南部A.资源丰富 B.重工业发达C.城市密集 D.环境质量高4.下列关于1995—2015年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聚集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快B.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始终低于城市人口C.两者的分布集中度发展趋势相反D.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变幅大于城市人口5.下列最能解释福建省服务业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演化轨迹特征的是A.2000-2005年西部迁入大量农民工B.东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C.1995-2000年两者的发展最为协调D.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更高轨道交通以其安全舒适、准点率高、环保高效的特点,成为现代城市及城市群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还促进了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图示为某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据此完成6~8题。6.影响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①资源分布 ②出行需求③经济规模 ④地形地质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7.不同层级城市之间建设轨道交通的作用是A.都市圈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 B.高速铁路实现城市间的客货运输C.市郊铁路可以促进功能区发展 D.城际铁路满足城市群的对外联系8.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是A.增强周围城市的辐射功能 B.提升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C.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浅水三角洲是一种特殊的三角洲类型,与深水三角洲对应,指在水体较浅、地形较平缓的沉积区形成的以分流河道砂体及分流砂坝砂体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分流砂坝是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的主要构型单元,可分为单一分流砂坝和复合型分流砂坝等。单一分流砂坝顺源发育,总体上呈“早期前积伴随侧向迁移————晚期逐渐超覆加积式”演化。图示为某单一分流砂坝不同阶段的平面图,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9~11题。9.该单一分流砂坝演化过程依次是A. acb B. abcC. cba D. bac10.该单一分流砂坝砂体岩性具备的特性是A.磨圆度低 B.分选性差C.颗粒较大 D.块状层理11.单一分流砂坝形成过程中影响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物质来源 ②植被类型③湖岸线迁移 ④气温变化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②③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图示为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12.该地谷风转为山风的时刻约为A.6:00前后 B.18:00前后C.10:00前后 D.20:00前后13.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A.南一北走向 B.东北一西南走向C.东-西走向 D.西北一东南走向14.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A.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B.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C.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 D.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植物性状是指植物在演化过程中采用特定的生态策略来实现生存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植物属性,如叶片大小、枝干形态等。性状变异能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云贵高原某喀斯特天坑因环境封闭,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与坑外地表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某团队在该天坑不同坡向布设样带调查植被性状的变异程度。图示为该天坑样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题。15.植被类型最丰富的是A.样带甲 B.样带乙C.样带丙 D.样带丁16.样带乙的植被叶片普遍偏厚,主要为了适应A.夜间冷害 B.强烈光照C.异常高温 D.干旱缺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区域 物流从业人员比重 物流企业数量 地区生产总值 物流政策数量 物流业增加值GDP 占比北京 0.85 0.88 0.98 0.88 0.82天津 0.83 0.83 0.90 0.85 0.78河北 0.65 0.65 0.72 0.65 0.60京津冀跨境物流体系是指北京、天津、河北省通过资源整合与协作,共同打造的高效跨境货物运输及物流服务网络,跨境物流效能与物流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程度、政策环境以及物流行业的成熟度等因素紧密相关。数据表明,北京与天津在跨境物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而河北省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尚显滞后,下表反映了2015—2022年京津冀跨境物流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得分越高该指标越优。(1)说明跨境物流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4分)(2)分析北京和天津在跨境物流协同发展中占据优势的原因。(8分)(3)从物流人才的角度,为河北充分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提出建议。(6分)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二 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技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图示为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示意图。(1)说明沿黄地区城市发展质量和辐射能力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2)简析“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主要作用。(6分)(3)从区域联系和协作角度,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1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扣除自养呼吸后剩余部分。植被 NPP 是判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海南植被NPP的变化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南岛四周平缓,中南部为山区,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图示为2019年海南岛各地区年平均植被 NPP 水平(图中数字,单位:(1)从大气角度分析海口市、文昌市年平均植被NPP较低的原因。(6分)(2)说明五指山市的年平均植被 NPP 最高的原因。(4分)(3)调查发现,海南岛东部地区部分海岸带植被NPP 出现明显下降。请对此提出合理建议。(6分)地理参考答案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C A D B C C A D B B C A C D17.【答案】(1)区域协同发展为跨境物流提供市场;跨境物流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物流服务;区域协同发展与跨境物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4分,答对两点即可)(2)北京和天津物流政策数量较多,物流政策环境好;北京和天津物流从业人员多,物流服务能力强;北京与天津物流企业数量较多,物流基础设施较好;北京和天津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北京与天津物流业增加值GDP占比较高,跨境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较好。(8分,答对四点即可)(3)加强对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提高物流人员的素质;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搭建人才流动平台,促进物流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和交流;出台相关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政策,引进物流专业人才。(6分,答对三点即可)18.【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强西弱;上游地区城市数量少,辐射能力弱;下游城市发展质量总体较高,辐射能力强,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较为合理。(6分)(2)“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实力较强,科技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好,文化积淀深厚,交通条件优越;设立经济区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加强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6分,答对三点即可)(3)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立足比较优势,发挥中大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建立流域管理、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生态保护方面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6分,答对三点即可)19.【答案】(1)位于沿海地区,多台风登陆,常形成大风暴雨,导致植被NPP较低;北方冷空气被中部山地阻挡,囤积在此造成冬季气温偏低,影响植被NPP。(6分)(2)地形以山地为主,人类干扰较小;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当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植被生长状况较好。(4分,答对两点即可)(3)合理规划、重点保护,降低沿海经济开发强度;加大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和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