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素养 目标 1认可我国环境基本国策;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绿色发展道路。(政治认同) 2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道德修养) 3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法治观念)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健全人格) 5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责任意识)重点 难点 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 难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 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 想到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意境。 教师随笔二、自主学习 提示: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尝试着在教材上找出问题的要点。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6.践行绿色生活,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展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相关的活动图片。(见课件) 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各种活动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师点拨:(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展示地球上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有关的材料。(见课件) 学生思考:地球向人类敲响警钟,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导 与 学 过 程 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展示人类破坏自然受到惩罚的图片。(见课件) 学生思考:阅读以上图片后,你受到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知识归纳: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教师点拨:(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4)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 展示牧民两种不同做法带来两种不同结果的材料。(见课件) 学生思考:牧民两种做法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1)第一种做法,会使草原茂盛,羊的数量逐渐增多;第二种做法,会使草原退化,羊的数量越来越少。(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展示环境保护的国际共识和人类文明历程的材料。(见课件)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1982年5月,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内罗毕宣言》。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 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 2002年8-9月,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此缔约方会议通过《巴黎协定》。 学生思考:通过环境保护的国际共识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历程,你受到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学生思考: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2)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知识归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教师点拨:(1)基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2)准则:以自然规律为准则。(3)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4)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5)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 展示2024年我国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关材料。(见课件) 2025年1月26日,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1亿亩,包括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以上,实现稳中有升。 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新时代,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 教师随笔导 与 学 过 程 播放视频《余村走过的两条不同致富道路》。(见课件) 学生思考:(1)请比较余村两条不同致富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1)第一次致富之路: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第二次致富之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展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图片。(见课件) 学生思考:以上图片启示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展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材料。(见课件)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 材料二:目前,中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材料三:陈某犯污染环境罪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七万元,同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材料四:《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中要求,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学生思考:以上材料说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展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关于坚持绿色发展的有关内容。(见课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我们应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教师点拨: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3.知识归纳: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教学 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可以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另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学习目标】1.懂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知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3.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选择节能、低碳、环保、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重点难点】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难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主学习】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 。追求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 、 为目标。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 的基本国策,坚持 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 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 。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处理好 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走 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 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须严守 红线、 底线 上线。7.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需要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8.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该怎样做?9.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达标评价】1.福建三明市曾面临严重污染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三明市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最终创造了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的绿色蝶变。这( )A.证实了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 B.表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基本国策C.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D.说明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这说明( )①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我国严守资源利用上线④绿色理念渗透到了生活细节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秦巴山区风光旖旎、资源丰富,但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如何让“好风景”带来“好前景”,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你认为可行的有( )①利用山间民居,发展民宿产业②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③宁可牺牲环境,也要发展经济④发展特色产业,打响地域品牌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 近年来,在补贴、税收、牌照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一些先进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 )①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②推动绿色消费、低碳出行③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④彻底扭转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全民应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低碳微行动的是( )①防止污水、废水进入河流②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③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④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6.【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2025年1月14日至1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强调:“2025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有效防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更大力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我国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3)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列举两点建议)参考答案1.C 2.A 3.B 4.A 5.C6.答案:(1)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③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3)①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②树立绿色消费理念。③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河流湖泊,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④敢于并善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共14张PPT)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1.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筑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实屏障,珍稀野生动物频频“露脸”。岷江彭山区河段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青神县龙泉山拍摄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豹猫,洪雅县首次发现钳嘴鹳、白额雁……这体现了( )A.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B.向自然索取有节制C.节约自然生态资源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2.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因过度开采退化成茫茫荒原。三代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使它从“沙地荒野”变回“林海绿洲”。这说明( )A.人类可以对自然肆意索取B.人类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C.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D.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C3.下面漫画《和谐共生》启示我们(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对自然一味地索取④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4.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此,我们需要( )A.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经济高速增长B.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C.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D.控制人口增长,缓解资源环境危机C5.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印发《规划》,加强对湿地的保护( )①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②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战略的要求③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④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6.某校环保志愿者准备开展一次公益宣传活动,搜集到下列公益宣传图片。你认为最恰当的活动标题是( )A.维护生物多样性,就在你我的手边B.人不负自然,自然定不负人C.大家共同参与,合理利用新能源D.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D7.北京市延庆区通过补水保水、恢复植物多样性等方式对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治理,不仅扩大了野鸭湖湿地面积,还吸引了大批鸟类来此觅食、栖息。如今野鸭湖已成为首都湿地生态保护的“金名片”。这启示我们( )①放慢经济发展速度,优先保护生态环境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杜绝个人娱乐,积极参加生态保护活动④开发保护湿地,必须遵循湿地发展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8.2024年4月26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成都世园会主会场设在自然起伏的山丘间,绛溪河从中蜿蜒而过,月亮桥、鱼凫桥等景观桥依次排开。曾被污染的绛溪河,经过当地政府持续的河湖治理重回清澈。不仅是绛溪河的变迁,各个中国展园都展现着千姿百态的生态文明之美。这反映了( )①我国已完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②我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③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开发优先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9.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系列活动,下面是与该活动相关的四幅公益宣传画,其共同主题是( )A.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C.增强公民民主意识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A10.【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与时代共命运、与世界心连心!●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大工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坚实基础。●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26.4%;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采取上述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6分)答:①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④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2)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列举两点建议,4分)答:(示例)①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②树立绿色消费理念。③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河流湖泊,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④敢于并善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docx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导学案.doc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习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