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复习目标】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3.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元素(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微思考1】 (1)氧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有 、 ,碳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有 、 、 ,磷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有 、 。(2)12C转化为13C 化学变化,金刚石转化为石墨 化学变化(均填“属于”或“不属于”)。提示:(1)氧气 臭氧 金刚石 石墨 C60 白磷红磷 (2)不属于 属于2.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微思考2】 指出上图中字母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a. ;b. ;c. ;d. ;e. 。提示:按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按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按是否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 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学生用书 第2页(2)交叉分类法①交叉分类法在盐分类中的应用②交叉分类法在氧化物分类中的应用【正误判断】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 )2.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5.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 )6.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 )7.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8.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9.1 mol H3PO2和1 mol NaOH恰好完全中和,所以NaH2PO2属于正盐 ( )答案:1.× 2.× 3.√ 4.× 5.√ 6.√ 7.×8.× 9.√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1.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冰水混合物;②水煤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CuSO4·5H2O; 液氯; 王水; KAl(SO4)2·12H2O; 分子式为C5H10的烃; 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 。答案:①⑧⑨⑩ ②③④⑤⑥⑦ 1.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 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点、沸点无固定的熔点、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常见混合物 (1)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2)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 (3)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爆鸣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依据“标准”对常见无机物分类2.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①HCl ②HNO3 ③H2SO4 ④H2S ⑤H3PO4 ⑥HF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物质 分类依据 物质类别 实例酸 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氧元素 含氧酸无氧酸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出H+的数目 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电离程度 强酸弱酸根据沸点高低 高沸点酸低沸点酸盐 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答案:②③⑤ ①④⑥ ①②⑥ ③④ ⑤ ①②③ ④⑤⑥ ③⑤ ①②④⑥ ⑦⑩ ⑧ ⑨各物质类别从属关系判断3.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学生用书 第3页选项 X Y ZA 硫酸铜晶体 混合物 盐B 氢氧化铁 胶体 分散系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D 稀硫酸 酸 电解质答案:C 解析:硫酸铜晶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氢氧化铁不是胶体,故B错误;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故C正确;稀硫酸为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4.有以下三种关系:①◎包含关系;② 并列关系;③ 交叉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混合物和电解质属于 。(2)酸性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属于 。(3)单质和纯净物属于 。答案:(1)② (2)③ (3)①概念间的关系——“并列”与“包含” 1.并列关系: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酸、碱、盐与氧化物。 2.包含关系:纯净物包含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单质包含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两种判断方法(1)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2)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NaCl的结晶等。【微思考1】 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试验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232Th转化成233Th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提示:①③④⑨⑩ ②⑤⑥⑦⑧ 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3.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如:NaNa2ONaOH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如:SSO2H2SO3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微思考2】 判断下列转化能否实现,能实现的打“√”,不能实现的打“×”。①SiO2H2SiO3 ( )②SO3H2SO4 ( )③Fe2O3Fe(OH)3 ( )④BaOBa(OH)2 ( )提示:①× ②√ ③× ④√生产、生活中的物质变化1.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学生用书 第4页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答案:C2.下列体现我国悠久金属矿物开发历史的诗文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答案:A解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此过程为金的富集,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为硫化汞受热分解,遇冷后重新生成硫化汞,为化学变化,B与题意不符;“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单质铜,为化学变化,C与题意不符;“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涉及冶炼铁的过程,为化学变化,D与题意不符。物质的转化3.含碳元素的常见物质有CH4、单质碳(C)、CO、CO2、H2CO3、Na2CO3、NaHCO3,下面是这些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它们的转化关系: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标有序号的物质间的转化(写出一个即可)。① ;② ;③ ;⑤ ;⑥ ;⑦ 。答案:①CO2+2Mg2MgO+C②C+O2CO2③2C+O22CO⑤2CO+O22CO2⑥Na2CO3+2HCl2NaCl+CO2↑+H2O⑦CO2+2NaOHNa2CO3+H2O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1)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 。(2)弱酸和盐反应生成强酸: 。(3)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4)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5)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为气体: 。(6)已知Be(OH)2与Al(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写出Be(OH)2分别溶于NaOH溶液、盐酸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答案:(1)SO2+2NaOHNa2SO3+H2O(2)H2S+CuSO4CuS↓+H2SO4(3)H2SO4+2CH3COONaNa2SO4+2CH3COOH(4)H2SO3+2H2S3S↓+3H2O(5)2Na2O2+2H2O4NaOH+O2↑(6)①Be(OH)2+2NaOHNa2[Be(OH)4]②Be(OH)2+2HClBeCl2+2H2O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类2.胶体(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2)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学生用书 第5页3.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子或离子 大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正误判断】 1.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2.“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4.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 )5.将1 mL 1 mol/L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少于0.001NA个 ( )6.因为胶体带有电荷,所以胶体在电场中做定向移动 ( )答案:1.× 2.√ 3.× 4.√ 5.√ 6.×胶体的制备与提纯1.Fe(OH)3胶体的制备与提纯(1)制备图示(2)制备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问题讨论①可以利用 证明Fe(OH)3胶体已经制成。②可以利用 来提纯Fe(OH)3胶体。证明Fe(OH)3胶体与Cl-已完全分离的实验方法是 。③某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出现浑浊,原因可能是 。答案:(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①丁达尔效应 ②渗析 将半透膜袋再浸入另一份蒸馏水中,片刻后取出半透膜袋,向蒸馏水中滴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Fe(OH)3胶体与Cl-已完全分离 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胶体的性质与应用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④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⑥FeCl3溶液和氨水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②④⑥⑦ B.②⑥C.①②④⑦ D.①③④⑤⑦答案:B解析:烟尘属于胶体,直流电除尘是利用的胶体的电泳性质,①与胶体性质有关;植物油倒入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胶体,②与胶体性质无关;蛋白质的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③与胶体性质有关;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沉淀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④与胶体性质有关;血液属于胶体,透析是利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可以,⑤与胶体性质有关;氯化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⑥与胶体性质无关;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子的墨水中胶体粒子可能带有不同的电荷,混用发生聚沉,⑦与胶体性质有关。1.(2024·广东卷)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下列与龙有关的历史文物中,主要材质为有机高分子的是( )A B C D红山玉龙 鎏金铁 芯铜龙 云龙纹 丝绸 云龙纹 瓷瓶答案:C 解析:红山玉龙主要成分为SiO2和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鎏金铁芯铜龙主要成分为Cu,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云龙纹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云龙纹瓷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2.(2024·辽宁卷)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学生用书 第6页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B.北燕鸭形玻璃注C.汉代白玉耳环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答案:A 解析: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的主要成分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北燕鸭形玻璃注是玻璃制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汉代白玉耳环是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是陶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3.(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答案:C解析: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得到的合金,A项正确;竹木简牍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项正确;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过程中,植物纤维在碱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加工定型后经高温烧结而制成的硅酸盐产品,D项正确。4.(2023·全国乙卷)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 )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 6FeSO4+O2+2H2O+2Fe(OH)2↓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 Na2S+2O2Na2SO4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4Br2+4H2OHBrO4+7HBr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 CuSO4·5H2OCuSO4+5H2O答案:D解析:FeSO4溶液中出现的棕黄色沉淀应为Fe(OH)3,而不是Fe(OH)2,发生的反应为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A错误;Na2S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说明生成了S,发生反应:2Na2S+2H2O+O22S↓+4NaOH,B错误;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HBr+HBrO,HBrO见光易分解,促使该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溴水褪色,C错误;胆矾在空气中久置失去结晶水而逐渐变成白色的CuSO4粉末,D正确。课时测评1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答案:C 解析:氧气、臭氧可组成由一种元素形成的混合物,A错误;HD由两种原子组成,但属于纯净物,B错误;FeCl2、FeCl3可形成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2.(2024·天津八校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H2、D2、T2互为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臭氧、氧气OC.非电解质:乙醇、二氧化碳、SO3、葡萄糖D.化合物:冰水混合物、烧碱、75%医用酒精、石膏答案:C 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选项中各物质是分子,A错误;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O不是单质,B错误;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选项中的物质都属于非电解质,C正确;75%医用酒精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错误。3.(2024·山东威海二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B.卤水点豆腐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无水CuSO4遇水变为蓝色晶体答案:D 解析:很多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A不符合题意;卤水点豆腐是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聚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对饱和石灰水加热、向饱和石灰水中继续加入Ca(OH)2固体等,C不符合题意;无水CuSO4遇水变为蓝色晶体,即发生化学变化:CuSO4+5H2OCuSO4·5H2O,D符合题意。4.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项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D项正确。5.(2024·河南1月九省联考)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为纳米荧光材料的碳量子点属于胶体B.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转化成Fe3O4C.人工转化二氧化碳合成的己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环型碳C10、环型碳C14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答案:D 解析:纳米荧光材料的碳量子点颗粒大小在胶体的范围内,但是没有分散剂,不能叫胶体,故A错误;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转化成Fe2O3,故B错误;己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环型碳C10、环型碳C14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6.杭州亚运会首次实现亚运会“碳中和”,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大莲花”场馆的主体结构材料——钢B.场馆顶部的覆盖膜——聚四氟乙烯C.场地的防滑涂层——石墨烯D.主火炬使用的可再生燃料——甲醇答案:B解析:钢为金属材料,A错误;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甲醇是有机小分子,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7.(2024·甘肃1月九省联考)下列文物的材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 )A.铜奔马 B.汉竹简 C.莲花形 玻璃托盏 D.垂鳞纹 秦公铜鼎答案:B解析:铜奔马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A错误;汉竹简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B正确;莲花形玻璃托盏主要成分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垂鳞纹秦公铜鼎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D错误。8.(2024·河北张家口一中期中)向含砷废水中加入K2FeO4,铁元素会形成如图所示的Fe(OH)3胶团,在静电吸附作用下,胶团可以除去废水中的+3价砷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水中的含砷微粒是带正电荷的离子B.1 mol K2FeO4可以形成的胶团数目小于NA(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增大废水的pH,Fe(OH)3胶粒的吸附絮凝效能提升D.K2FeO4可以还原废水中的砷元素到+5价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吸附层中正电荷较多,在静电吸附作用下,胶团可以吸附废水中的+3价砷元素,则含砷微粒是带负电荷的离子,A错误;根据铁元素守恒并结合题图,可知1 mol K2FeO4形成的胶团数目小于NA,B正确;增大废水的pH,Fe(OH)3胶粒会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导致吸附絮凝效能下降,C错误;K2FeO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废水中的砷元素到+5价,D错误。9.(2024·湘豫名校高三考前保温卷)《本草经集注》中有如下描述:“其黄黑者,名鸡屎矾(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含醋酸溶液)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鸡屎矾投入苦酒后一定有两种铜盐生成B.“涂铁皆作铜色”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C.“不入药用”与鸡屎矾是重金属盐有关D.鸡屎矾可作冶炼铜的原料答案:A 解析: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碱式硫酸铜投入苦酒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铜、硫酸铜、水,故不一定有两种铜盐生成,A错误;铁比铜活泼,可与铜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则“涂铁皆作铜色”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B正确;鸡屎矾为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溶于胃酸生成重金属离子,故“不入药用”与鸡屎矾是重金属盐有关,C正确;鸡屎矾含铜元素,可作冶炼铜的原料,D正确。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A Al2O3 Na[Al(OH)4] Al(OH)3B MgCl2 Mg(OH)2 MgOC Na2CO3 NaCl NaOHD Al Al(OH)3 Al2O3答案:D 解析:Al2O3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Na[Al(OH)4],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CO2或加入适量的盐酸可生成Al(OH)3沉淀,加热Al(OH)3可得到Al2O3,故A正确;向Mg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Mg(OH)2沉淀,加热Mg(OH)2可生成MgO,MgO与盐酸反应可生成MgCl2,故B正确;向碳酸钠中加入盐酸可生成NaCl,电解氯化钠溶液可生成NaOH,向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可生成Na2CO3,故C正确;Al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故D错误。11.(12分)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ACu(OH)2BCu(1)根据交叉分类法,铜绿属于 、 、 ,化学名称为 。(2)写出B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3)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答案:(1)盐 碱式盐 铜盐或碳酸盐 碱式碳酸铜 (2)CuO+H2Cu+H2O 置换反应(3)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4)① ②③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铜绿为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A为铜盐(Cu2+),B为CuO。12.(18分)(2025·北京海淀高三阶段练习)以下是有关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回答相关的问题。Ⅰ.Fe(OH)3胶体的制备(1)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制备Fe(OH)3胶体用到的FeCl3溶液是在盐酸溶液中制备得到的,需要用盐酸溶液的理由是 。(2)制备得到的Fe(OH)3胶体体系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静止一段时间后,该红褐色液体仍然澄清透明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3)在分离和提纯Fe(OH)3胶体时用到的方法是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Ⅱ.制取纳米Al2O3需要纯净的硫酸铝。现有0.05 mol·L-1硫酸铝酸性溶液,经检验,含有Fe2+、Fe3+。可按下述操作提纯:往溶液中加足量H2O2充分反应,再用试剂X调节溶液pH=3.5。(室温下,0.1 mol·L-1的Fe2+、Al3+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7.0和3.7,Fe3+完全沉淀的pH=3.2)(4)纳米氧化铝分散在分散剂中将形成胶体,则纳米氧化铝的直径约为 。(5)往溶液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6)加入的X试剂是 (填选项)。A.CuO B.Al(OH)3C.NaOH D.NaHCO3若调节后溶液的pH偏离3.5,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答案:(1)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 胶体 Fe3++3H2OFe(OH)3(胶体)+3H+ 抑制氯化铁的水解 (2)abd (3)渗析 (4)10-9 m~10-7 m (5)2Fe2++H2O2+2H+2Fe3++2H2O (6)B pH过小Fe3+沉淀不完全,pH过大Al3+可能因沉淀而损失解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原理是在加热条件下,三价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其操作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 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制备Fe(OH)3胶体用到的FeCl3溶液是在盐酸溶液中制备得到的,需要用盐酸溶液的理由是Fe3+易水解,水解生成Fe(OH)3导致溶液变浑浊,所以将FeCl3固体加入盐酸中抑制FeCl3水解;(2)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等性质,将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可得Fe2O3固体,加入硝酸银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现象,故选abd;(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分离和提纯Fe(OH)3胶体时用到的方法是渗析;(4)纳米氧化铝分散在分散剂中将形成胶体,胶体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则纳米氧化铝的直径约为10-9 m~10-7 m;(5)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6)加入X能与氢离子反应,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CuO、NaOH、NaHCO3均会引入杂质离子,故选Al(OH)3;若调节后溶液的pH过小Fe3+沉淀不完全,pH过大Al3+可能因沉淀而损失。(共68张PPT)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3.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 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复习目标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课时测评内容索引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必备知识 整合只有一种元素由多种元素相同核电荷数分子原子离子(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5)化合物单质不同性质不同相似化学1(1)氧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碳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磷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2)12C转化为13C________化学变化,金刚石转化为石墨______化学变化(均填“属于”或“不属于”)。氧气臭氧金刚石石墨C60白磷红磷不属于属于2.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2指出图中字母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按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按是否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交叉分类法①交叉分类法在盐分类中的应用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②交叉分类法在氧化物分类中的应用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 )2.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5.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 )6.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 )7.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8.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9.1 mol H3PO2和1 mol NaOH恰好完全中和,所以NaH2PO2属于正盐 ( )正误判断××√×√√××√考向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1.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冰水混合物;②水煤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CuSO4·5H2O; 液氯; 王水; KAl(SO4)2·12H2O; 分子式为C5H10的烃; 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 。关键能力 提升①⑧⑨⑩ ②③④⑤⑥⑦ 1.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归纳总结纯净物 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无固定的熔点、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常见混合物(1)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2)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3)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爆鸣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归纳总结考向2 依据“标准”对常见无机物分类2.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①HCl ②HNO3 ③H2SO4 ④H2S ⑤H3PO4 ⑥HF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物质 分类依据 物质类别 实例酸 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氧元素 含氧酸 无氧酸 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出H+的数目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②③⑤①④⑥①②⑥③④⑤物质 分类依据 物质类别 实例酸 根据电离程度 强酸 弱酸根据沸点高低 高沸点酸 低沸点酸 盐 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正盐酸式盐碱式盐①②③④⑤⑥③⑤①②④⑥⑦⑩⑧⑨①HCl ②HNO3 ③H2SO4 ④H2S ⑤H3PO4 ⑥HF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硫酸铜晶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氢氧化铁不是胶体,故B错误;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故C正确;稀硫酸为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考向3 各物质类别从属关系判断3.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图示的是选项 X Y ZA 硫酸铜晶体 混合物 盐B 氢氧化铁 胶体 分散系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D 稀硫酸 酸 电解质4.有以下三种关系:①◎包含关系;② ??并列关系;③ ??交叉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混合物和电解质属于 。(2)酸性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属于 。(3)单质和纯净物属于 。①②③概念间的关系——“并列”与“包含”1.并列关系: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酸、碱、盐与氧化物。2.包含关系:纯净物包含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单质包含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返回归纳总结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两种判断方法(1)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2)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NaCl的结晶等。必备知识 整合1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试验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232Th转化成233Th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③④⑨⑩ ②⑤⑥⑦⑧ 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3.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如:NaNa2ONaOH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如:SSO2H2SO3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判断下列转化能否实现,能实现的打“√”,不能实现的打“×”。①SiO2H2SiO3 ( )②SO3H2SO4 ( )③Fe2O3Fe(OH)3 ( )④BaOBa(OH)2 ( )×√×√考向1 生产、生活中的物质变化1.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关键能力 提升√2.下列体现我国悠久金属矿物开发历史的诗文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此过程为金的富集,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为硫化汞受热分解,遇冷后重新生成硫化汞,为化学变化,B与题意不符;“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单质铜,为化学变化,C与题意不符;“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涉及冶炼铁的过程,为化学变化,D与题意不符。√考向2 物质的转化3.含碳元素的常见物质有CH4、单质碳(C)、CO、CO2、H2CO3、Na2CO3、NaHCO3,下面是这些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它们的转化关系: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标有序号的物质间的转化(写出一个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2Mg2MgO+CC+O2CO22C+O22CO2CO+O22CO2Na2CO3+2HCl===2NaCl+CO2↑+H2OCO2+2NaOH===Na2CO3+H2O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1)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弱酸和盐反应生成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为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Be(OH)2与Al(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写出Be(OH)2分别溶于NaOH溶液、盐酸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SO2+2NaOH===Na2SO3+H2OH2S+CuSO4===CuS↓+H2SO4H2SO4+2CH3COONa===Na2SO4+2CH3COOHH2SO3+2H2S===3S↓+3H2O2Na2O2+2H2O===4NaOH+O2↑Be(OH)2+2NaOH===Na2BeO2+2H2OBe(OH)2+2HCl===BeCl2+2H2O考点三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必备知识 整合溶液胶体浊液2.胶体(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2)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_____”,这条光亮的“_____”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_____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通路通路散射3.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大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性 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 ____ ____ ______能否透过半透膜 ____ ______ ______鉴别 ____丁达尔效应 ____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无有1.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2.“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3.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4.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 )5.将1 mL 1 mol/L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少于0.001NA个 ( )6.因为胶体带有电荷,所以胶体在电场中做定向移动 ( )正误判断×√×√√×关键能力 提升考向1 胶体的制备与提纯1.Fe(OH)3胶体的制备与提纯(1)制备图示(2)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问题讨论①可以利用____________证明Fe(OH)3胶体已经制成。②可以利用______来提纯Fe(OH)3胶体。证明Fe(OH)3胶体与Cl-已完全分离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某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出现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达尔效应渗析将半透膜袋再浸入另一份蒸馏水中,片刻后取出半透膜袋,向蒸馏水中滴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Fe(OH)3胶体与Cl-已完全分离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考向2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④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⑥FeCl3溶液和氨水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②④⑥⑦ B.②⑥C.①②④⑦ D.①③④⑤⑦√烟尘属于胶体,直流电除尘是利用的胶体的电泳性质,①与胶体性质有关;植物油倒入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胶体,②与胶体性质无关;蛋白质的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③与胶体性质有关;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沉淀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④与胶体性质有关;血液属于胶体,透析是利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可以,⑤与胶体性质有关;氯化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⑥与胶体性质无关;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子的墨水中胶体粒子可能带有不同的电荷,混用发生聚沉,⑦与胶体性质有关。1.(2024·广东卷)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下列与龙有关的历史文物中,主要材质为有机高分子的是高考真题 感悟√A B C D红山玉龙 鎏金铁芯铜龙 云龙纹丝绸 云龙纹瓷瓶红山玉龙主要成分为SiO2和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鎏金铁芯铜龙主要成分为Cu,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云龙纹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云龙纹瓷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2.(2024·辽宁卷)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 B.北燕鸭形玻璃注C.汉代白玉耳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的主要成分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北燕鸭形玻璃注是玻璃制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汉代白玉耳环是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是陶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3.(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得到的合金,A项正确;竹木简牍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项正确;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过程中,植物纤维在碱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加工定型后经高温烧结而制成的硅酸盐产品,D项正确。√4.(2023·全国乙卷)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FeSO4溶液中出现的棕黄色沉淀应为Fe(OH)3,而不是Fe(OH)2,发生的反应为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A错误;Na2S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说明生成了S,发生反应:2Na2S+2H2O+O22S↓+4NaOH,B错误;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HBr+HBrO,HBrO见光易分解,促使该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溴水褪色,C错误;胆矾在空气中久置失去结晶水而逐渐变成白色的CuSO4粉末,D正确。返回课 时 测 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氧气、臭氧可组成由一种元素形成的混合物,A错误;HD由两种原子组成,但属于纯净物,B错误;FeCl2、FeCl3可形成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2.(2024·天津八校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H2、D2、T2互为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臭氧、氧气OC.非电解质:乙醇、二氧化碳、SO3、葡萄糖D.化合物:冰水混合物、烧碱、75%医用酒精、石膏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选项中各物质是分子,A错误;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O不是单质,B错误;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选项中的物质都属于非电解质,C正确;75%医用酒精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错误。√3.(2024·山东威海二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炸 B.卤水点豆腐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无水CuSO4遇水变为蓝色晶体很多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A不符合题意;卤水点豆腐是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聚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对饱和石灰水加热、向饱和石灰水中继续加入Ca(OH)2固体等,C不符合题意;无水CuSO4遇水变为蓝色晶体,即发生化学变化:CuSO4+5H2OCuSO4·5H2O,D符合题意。√4.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项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D项正确。5.(2024·河南1月九省联考)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为纳米荧光材料的碳量子点属于胶体B.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转化成Fe3O4C.人工转化二氧化碳合成的己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环型碳C10、环型碳C14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纳米荧光材料的碳量子点颗粒大小在胶体的范围内,但是没有分散剂,不能叫胶体,故A错误;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转化成Fe2O3,故B错误;己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环型碳C10、环型碳C14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6.杭州亚运会首次实现亚运会“碳中和”,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大莲花”场馆的主体结构材料——钢B.场馆顶部的覆盖膜——聚四氟乙烯C.场地的防滑涂层——石墨烯D.主火炬使用的可再生燃料——甲醇钢为金属材料,A错误;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甲醇是有机小分子,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7.(2024·甘肃1月九省联考)下列文物的材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铜奔马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A错误;汉竹简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B正确;莲花形玻璃托盏主要成分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垂鳞纹秦公铜鼎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D错误。√ A.铜奔马 B.汉竹简 C.莲花形玻璃托盏 D.垂鳞纹秦公铜鼎8.(2024·河北张家口一中期中)向含砷废水中加入K2FeO4,铁元素会形成如图所示的Fe(OH)3胶团,在静电吸附作用下,胶团可以除去废水中的+3价砷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水中的含砷微粒是带正电荷的离子B.1 mol K2FeO4可以形成的胶团数目小于NA(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增大废水的pH,Fe(OH)3胶粒的吸附絮凝效能提升D.K2FeO4可以还原废水中的砷元素到+5价√由图可知,吸附层中正电荷较多,在静电吸附作用下,胶团可以吸附废水中的+3价砷元素,则含砷微粒是带负电荷的离子,A错误;根据铁元素守恒并结合题图,可知1 mol K2FeO4形成的胶团数目小于NA,B正确;增大废水的pH,Fe(OH)3胶粒会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导致吸附絮凝效能下降,C错误;K2FeO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废水中的砷元素到+5价,D错误。9.(2024·湘豫名校高三考前保温卷)《本草经集注》中有如下描述:“其黄黑者,名鸡屎矾(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含醋酸溶液)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鸡屎矾投入苦酒后一定有两种铜盐生成B.“涂铁皆作铜色”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C.“不入药用”与鸡屎矾是重金属盐有关D.鸡屎矾可作冶炼铜的原料√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碱式硫酸铜投入苦酒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铜、硫酸铜、水,故不一定有两种铜盐生成,A错误;铁比铜活泼,可与铜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则“涂铁皆作铜色”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B正确;鸡屎矾为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溶于胃酸生成重金属离子,故“不入药用”与鸡屎矾是重金属盐有关,C正确;鸡屎矾含铜元素,可作冶炼铜的原料,D正确。√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选项 a b cA Al2O3 Na[Al(OH)4] Al(OH)3B MgCl2 Mg(OH)2 MgOC Na2CO3 NaCl NaOHD Al Al(OH)3 Al2O3Al2O3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Na[Al(OH)4],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CO2或加入适量的盐酸可生成Al(OH)3沉淀,加热Al(OH)3可得到Al2O3,故A正确;向Mg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Mg(OH)2沉淀,加热Mg(OH)2可生成MgO,MgO与盐酸反应可生成MgCl2,故B正确;向碳酸钠中加入盐酸可生成NaCl,电解氯化钠溶液可生成NaOH,向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可生成Na2CO3,故C正确;Al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故D错误。11.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ACu(OH)2BCu(1)根据交叉分类法,铜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名称____________。(2)写出B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盐碱式盐铜盐或碳酸盐碱式碳酸铜CuO+H2Cu+H2O置换反应Cu2(OH)2CO3+4HCl===2CuCl2①②③根据题意可知铜绿为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A为铜盐(Cu2+),B为CuO。+3H2O+CO2↑12.(2025·北京海淀高三上阶段练习)以下是有关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回答相关的问题。Ⅰ.Fe(OH)3胶体的制备(1)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Fe(OH)3胶体用到的FeCl3溶液是在盐酸溶液中制备得到的,需要用盐酸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体Fe3+ +3H2OFe(OH)3(胶体)+3H+抑制氯化铁的水解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原理是在加热条件下,三价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其操作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 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制备Fe(OH)3胶体用到的FeCl3溶液是在盐酸溶液中制备得到的,需要用盐酸溶液的理由是Fe3+易水解,水解生成Fe(OH)3导致溶液变浑浊,所以将FeCl3固体加入盐酸中抑制FeCl3水解;(2)制备得到的Fe(OH)3胶体体系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静止一段时间后,该红褐色液体仍然澄清透明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等性质,将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可得Fe2O3固体,加入硝酸银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现象,故选abd;abd(3)在分离和提纯Fe(OH)3胶体时用到的方法是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分离和提纯Fe(OH)3胶体时用到的方法是渗析;渗析Ⅱ.制取纳米Al2O3需要纯净的硫酸铝。现有0.05 mol·L-1硫酸铝酸性溶液,经检验,含有Fe2+、Fe3+。可按下述操作提纯:往溶液中加足量H2O2充分反应,再用试剂X调节溶液pH=3.5。(室温下,0.1 mol·L-1的Fe2+、Al3+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7.0和3.7,Fe3+完全沉淀的pH=3.2)(4)纳米氧化铝分散在分散剂中将形成胶体,则纳米氧化铝的直径约为 。纳米氧化铝分散在分散剂中将形成胶体,胶体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则纳米氧化铝的直径约为10-9 m~10-7 m;10-9 m~10-7 m(5)往溶液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Fe2++H2O2+2H+2Fe3++2H2O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6)加入的X试剂是_______ (填选项)。A.CuO B.Al(OH)3C.NaOH D.NaHCO3若调节后溶液的pH偏离3.5 ,可能带来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加入X能与氢离子反应,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CuO、NaOH、NaHCO3均会引入杂质离子,故选Al(OH)3;若调节后溶液的pH过小Fe3+沉淀不完全,pH过大Al3+可能因沉淀而损失。返回pH过小Fe3+沉淀不完全,pH过大Al3+可能因沉淀而损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docx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