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贵百河”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安徽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首创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如图),在该模式下,农户会组成新的合作队伍,协同配合农业生产,劳作强度明显降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近年来安徽推行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农业人口外流 C.气象灾害频发 D.农资成本上升2.“大托管”模式中农管家减轻农户劳作强度的主要途经可能是( )A.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B.提供无抵押的贷款服务C.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 D.提高农户土地分红收益3.推广“大托管”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是( )A.扩大耕地面积,藏粮于地 B.推广农业技术,藏粮于技C.增加务农人数,藏粮于民 D.扩大粮食进口,藏粮于仓呼和浩特机场(40°51'N,111°23'E)位于阴山支脉大青山(山高1000m)南侧,受行星风系和地方性山谷风影响。下图左侧为该机场累年逐时各风向段出现的频率(%)等值线图,右侧为静风逐时出现的频率(%)折线图(方位角是从指定点的指北方向线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UTC为世界标准时间,北京时间为UTC+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某年春分日,该机场静风出现频率最高时( )A.太阳高悬于机场东南方 B.机场太阳高度正在上升C.机场飞机影子还将变长 D.机场进入寒冷的下半夜5.图中①②③④为谷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为提升稳定性,飞机起降落一般选择逆风飞行,某年4月10日,因航班延误,一架飞往呼和浩特的航班于北京时间3:00到达,降落时飞机机头最大概率朝向(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冻雨是上层的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触到0℃以下物体而立即冻结的特殊天气现象。2021年11月8日,黑龙江省发生异常冻雨天气,下图示意7日~8日黑龙江省某气象站测得的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此次冻雨的天气系统为(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8.此次冻雨发生时( )A.近地面盛行偏南风 B.近地面气温高于0℃C.存在大气逆温现象 D.北京时间约8日2时下图为某地的地形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9.从岩层结构推断,甲地经历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固结成岩—岩层挤压—外力侵蚀—外力沉积B.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岩层挤压—外力沉积C.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岩层挤压D.固结成岩—外力沉积—外力侵蚀—岩层挤压10.M-N线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3年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408.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下图示意乌鲁木齐市部分基础保障类设施在15分钟步行生活圈的数量占比,数值越大,代表该类设施在15分钟步行生活圈的服务人数占全市总人数的比重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中推测乌鲁木齐市( )A.地铁站点密度大 B.大型商场众多C.养老院主要分布在郊区 D.公交出行便利12.随着人口的变化,为了优化15分钟步行生活圈基础保障类设施的空间布局,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市优先( )A.建设大型商场 B.在远郊区建设大型养老院C.增加地铁线路 D.部分幼儿园改造为养老院沙沟镇地处苏北里下河平原,历史上因密集水网形成沿河线性聚落,商业建筑沿河分布。20世纪50年代后,该镇陆路交通取代水路,经镇内河道填河造路使街巷呈网格化,商业建筑布局随之发生变化。图为旧时沙沟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沙沟镇填河造路后( )A.农业生产用地扩张 B.河道的通航能力提升C.街巷等级体系重构 D.水域景观吸引力增强14.沙沟镇商业建筑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通达度的改变 B.水域环境趋于恶化C.城镇土地空间拓展 D.政策整体规划要求云南是中国西南边陲的旅游大省,2016年以来,云南省高铁急速扩张,对该省旅游业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显示,高铁的开通对不同城市旅游业的影响差异较大。下图示意在三种不同高铁模式下丽江与红河潜在客源市场规模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与丽江相比,红河市( )A.旅游业受高铁开通影响较大 B.以省内游客为主C.途经高铁线路较多 D.客源地较为广泛16.导致高铁对两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理位置②旅游资源③城市经济水平④城市人口数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早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施河镇地处江苏省淮安、扬州、盐城三市交界处,人口约7.8万。20世纪50年代,施河人经商从推销河虾、韭菜籽等起步,90年代初开始手工作坊生产三角板、直尺等传统教具。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该镇教具产品向高端智能化转型升级,引进技术研发出电教实验装备、数字化校园等2000多种现代教具,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施河镇在聚焦现代教具装备主导产业的同时,还积极构建产镇融合的产业体系(图右),并通过建设学校、医院、产业孵化中心、污水处理厂等服务设施,打造成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智教乐享小镇。图左示意施河镇地理位置。(1)简述20世纪90年代初施河镇教具产业兴起的自身优势。(2)分析2000年之后促使该镇教具产品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3)说明施河镇智教乐享小镇的成功对其它区域产镇融合发展的启示。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流水是地表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山西省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进行了模拟流水地貌形成实验,完成了如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探究河流凹凸岸的侵蚀与堆积现象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并理解河流凹凸岸的侵蚀与堆积现象及其原因。实验材料 沙土、水盆、水、小铲子、标记物(如小石子或木棒)实验步骤 步骤1:在水盆中铺上一层沙土,模拟河床。 步骤2:使用小铲子在沙土上挖出一条弯曲的河道,确保河道有明显的凹岸和凸岸。 步骤3:在凹岸和凸岸的明显位置放置标记物,以便观察变化。 步骤4:向河道中缓慢加入水,模拟河流流动。注意控制水流速度,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步骤5: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特别是标记物的位置变化。实验结果实验分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水流会偏向凹岸一侧,导致凹岸受到较大的冲刷力,从而发生侵蚀。同时,由于凹岸的侵蚀,水流中的泥沙会被带到凸岸一侧,并在凸岸发生堆积。这种侵蚀与堆积现象是河流塑造地貌的重要过程之一。实验结论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凹岸会受到侵蚀,而凸岸则会发生堆积。这种现象是河流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驱动力。(1)根据实验观察,描述实验结果。(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地貌特点。(3)推测河流弯曲程度增加可能形成的新地貌类型,并简述形成过程。参考答案1.B 2.A 3.B4.C 5.D 6.A7.B 8.C9.A 10.B11.D 12.D13.C 14.A15.B 16.C17.(1)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干旱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2)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 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来自于内地,且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的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3)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流量小,缺乏充足的沙质沉积物,沙物质来源少;地表被盐壳覆盖,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物质来源;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带, 坡度大,多砾石沉积;受副高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18.(1)位于三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手工成本低。施河人经商起步早。销售经验丰富,早期经商积累财富,为办厂提供资金。(2)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电教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教具产品得到拓展。研发技术的进步,为教具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对现代教具的市场需求增多。(3)聚焦特色主导产业,提升镇域产业影响力。建设产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注重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优化镇域产业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镇域环境。生活、生产和公共服务设施融为一体,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共用。19.(1)凹岸的标记物被冲走或向内移动,表明凹岸受到了侵蚀;凸岸的标记物外侧出现了新的沙土堆积,表明凸岸发生了堆积现象。(2)河流凹岸侵蚀,坡度较陡,河水较深;河流凸岸堆积,坡度较缓,河水较浅等。(3)过程:河道弯曲程度不断增加,相邻两个弯道逐渐变窄;洪水期(雨季)水量增大、流速加快,侵蚀加剧,河道截弯取直形成新河道;原弯曲河道逐渐被泥沙淤塞,形成“Ω”形或“U”形的孤立水体,称为牛轭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