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2.与海沟相伴而生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潮沟是潮汐进入和退出潮间带沙洲的水流通道,是在沙泥质潮滩上形成的潮流冲沟,因状如参天大树,故形象的称呼为“潮汐树”。下图示意典型潮沟形态。完成下面小题。3.利于“潮汐树”形成的时段是( )A.涨潮时 B.海水水位较高时段C.落潮时 D.海水水位较低时段4.与主沟相比,细沟位置较稳定,主要是因为细沟( )①汇水量更多 ②有植被保护③黏土含量多 ④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隋唐时期,扬州港位于扬子津。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瓜洲原为长江口水下沙屿,后出露为江心沙洲。唐朝后期,瓜洲面积不断扩大,逐步并陆,导致扬子津衰落,扬州港迁移至瓜洲港。下图为唐朝后期长江扬州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瓜洲出露至并陆期间,长江口移动方向为(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6.唐朝后期,长江扬州段( )A.河道展宽 B.河道加深 C.弯曲度加大 D.水位下降7.瓜洲港最可能位于图中(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为“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四个辐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确的是( )A.①—测量大气辐射B.②—测量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C.③—测量太阳辐射D.④—测量大气逆辐射9.某日雪后,地表积雪,天气转晴且气温下降,各辐射表测得的辐射量变化情况是( )A.①—不变 B.②—减少C.③—减少 D.④—增加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图中B河横剖面为平直河段,专家曾在B河下游淤积的泥沙中发现了恐龙化石,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早期体型较小的跷脚龙留下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对该地区的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A.A山所在地区可以修建隧道B.该地有大片的花岗岩存在,可以推断出地质时期变质作用显著C.该地区淋溶作用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B河流向可能为西南流向东北11.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现象或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侵入发生S2地层之前 B.B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C.该地区地层中可能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D.K2时期水流速度较K1时期慢甲、乙两图为某地500hPa和1000hPa的等压面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若该地的气压特点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气压值为500hPaB.甲乙两图的气压差异是由于受热不均造成的C.该地有可能位于城市D.该地的气温比周围地区低13.若该地是南半球某地,则A点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往往伴随着锋面而出现,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亚洲东部某次温带气旋影响下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中黑色线条为锋面。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5.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地气温、气压变化情况是( )A. B.C. D.阿布辛贝神庙(22°33′N,31°62′E)位于埃及南部,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2日6时23分,阳光穿过阿布辛贝神庙门廊,照亮法老雕像,形成著名的“日照圣殿”奇观(下图)。神庙内室圣坛上的雕像每年会有两天迎来“日照圣殿”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地下一次出现“日照圣殿”奇观的日期可能是( )A.2月22日 B.5月22日 C.9月22日 D.12月22日17.该日出现图示“日照圣殿”奇观时( )A.北京的街道上夕阳西下 B.拉萨(92°E,30°N)的物体一天中日影最短C.伦敦的学生在黎明的美梦中 D.长春(125°E,44°N)的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速度:P=Q=M=O>N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19.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B.N地方时为6:00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20.下表是欧亚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以下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距平地点 气温距平(℃) 降水距平(mm)1月 7月 1月 7月① 10.1 -2.2 24 17.3② -12.4 4.7 -30.7 117.7③ 2.3 0.8 44.3 -28.3④ -4.3 6.724 -24.7 -41.3A.①地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②地河流终年不冻,利于航运C.③地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 D.④地深居内陆,终年降水稀少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台湾海峡曾经历多次海陆变迁,目前平均深度仅60m。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一般而言,冰期会导致海峡深度变小甚至出露成陆,但在第四纪冰期的某些时期,台湾海峡深度却在变大,其深度既受全球尺度的海平面升降影响,也受局地尺度的地壳运动影响。气候变化既影响海平面的升降,也影响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研究表明:原生于横断山区的濒危植物鸡爪草(分布于2500m-3500m)在第四纪冰期经由华南通道扩散至台湾,现仅分布于横断山区和台湾中央山脉,形成西南-台湾间断分布格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这些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1)据材料推测第四纪冰期的某些时期台湾海峡深度变大的原因。(2)分析鸡爪草形成西南一台湾间断分布格局的过程。(3)推测未来鸡爪草的分布变化,并提出应对措施。2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一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下图)。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说出自16世纪中后期至今长江镇扬河段河道的形态变化。(2)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3)简述镇扬河段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参考答案1.D 2.C3.C 4.B5.A 6.C 7.B8.B 9.C10.D 11.D12.C 13.B14.C 15.B16.A 17.C18.D 19.D20.D21.(1)冰期海平面下降,台湾海峡地壳下降,若海平面下降幅度小于地壳下降幅度,则台湾海峡深度变大。(2)末次盛冰期气温降低,横断山区鸡爪草向低海拔迁移;经由华南和东山陆桥向台湾水平扩散;温暖期气温升高,鸡爪草向高海拔迁移;华南地区缺乏高山,种群灭绝,形成西南-台湾间断分布格局。(3)未来鸡爪草可能向更高海拔迁移,适生面积缩小,适生区域破碎化。措施:加强对鸡爪草属的生态监测;就地保护,建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设植物园;离体保护,建种质库基因库;法律保护、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2.(1)从顺直、宽阔的河道向弯曲、狭窄(或分叉、多沙洲)的河道转变。(2)该河段地形平坦,长江水流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合并且东西延伸扩大;沙洲面积继续扩大与北岸并岸,最后与江岸相连(3)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道通畅,航运条件变差;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危害沿线建筑设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