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School life 第1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School life 第1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2 School life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1课时 Welcome to the unit 课型 听说课
语篇研读(教材分析)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单元围绕 “世界各地不同寻常的学校” 展开,包含听力匹配任务和对话交流任务。听力部分要求将学校图片与对应的国家和创建原因匹配;对话部分呈现了 Kitty 和同学们关于孟加拉国船校、菲律宾和危地马拉瓶子学校的讨论,探讨了这些特殊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教育的多样性,拓宽国际视野,理解不同国家因地理、经济等因素产生的特殊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教育公平和创新教育的思考。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语篇结构清晰,听力部分通过图片、国家和原因的匹配,直观呈现信息;对话部分以日常交流的形式展开,语言口语化,便于学生模仿和运用。语言上运用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时态,以及简单的连接词和表达观点的句型,如 “What a good way to get the children learning!” 等。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基础词汇和句型,具备基本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对学校生活有一定的认知和体验。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自己的学校和学习生活,例如 “Our school has a big playground. We have English classes every day.” 等。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关于国家和文化的词汇,如 “China” “USA” “culture” 等,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 【未知】对世界各地特殊学校的存在形式和原因了解较少,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学生可能不知道孟加拉国的船校是因为当地经常发生洪水,为了让孩子在洪水期间也能上学而建立的;也不了解菲律宾和危地马拉的瓶子学校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建造的,既环保又经济。在运用英语讨论和表达对这些特殊学校的观点时,可能会遇到词汇和句型的障碍。比如,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 “floods ” “plastic bottles” 等词汇,也不熟悉 “What a good way to...” 这样的句型结构。 【能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听力和对话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讨论和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他们可以学会用英语描述不同寻常学校的特点和创建原因,如 “The boat school in Bangladesh is built for children who can't go to school during floods.” 等。同时,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对这些特殊学校的看法,如 “I think the bottle school is a great idea because it's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听懂关于不同寻常学校的听力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并完成匹配任务。例如,学生能够根据听力内容,将学校图片与对应的国家(如 Bangladesh、India、Australia)和创建原因(如 Children live far away from school.、Heavy floods happen often.、Many children of poor families work at train stations.)准确匹配。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如 “unusual” “floods” “plastic” “bottles” “environment” 等,并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交流,表达对特殊学校的看法。例如,学生能够用 “What a good way to...”“I think...”“It's...” 等句型表达自己对船校、瓶子学校等特殊学校的评价和感受。 2.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听力材料和对话内容,熟悉相关词汇和句型;能够在课后完成作业,复习课堂所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对话练习中相互交流和学习。例如,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听力匹配任务和对话练习;能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听力材料和对话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例如,学生能够根据听力中提到的孟加拉国洪水情况,推断出船校的创建原因;能够根据对话中关于瓶子学校的描述,分析其优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思考更多创新的教育模式。例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提出其他可能的特殊学校形式,如 “Underwater School” “Space School” 等,并阐述其创建的原因和特点。 4.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状况和文化背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例如,学生能够了解孟加拉国、菲律宾、危地马拉等国家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教育问题,理解这些国家特殊学校的产生原因和文化背景;能够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欣赏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关注全球教育问题。例如,学生能够认识到教育公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国家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能够关注国际教育动态,思考如何为全球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听力材料,准确完成图片、国家和原因的匹配任务。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并将其与图片和文字内容进行匹配。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表达对特殊学校的观点。这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unusual” “floods” “plastic” 等词汇的发音和用法,以及 “What a good way to...”“I think...” 等句型的结构和表达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影响理解。例如,听力材料中可能会出现 “remote areas” “disadvantaged children” 等生僻词汇,以及 “Children who live in remote areas often have difficulty accessing education.” 等复杂句子结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学生在表达对特殊学校的看法时,可能会缺乏足够的词汇和句型支持,难以准确、流利地表达。例如,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 “教育公平”“创新教育” 等概念,也不熟悉如何用英语组织复杂的句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易错点: 听力材料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同音词或近音词,学生容易混淆。例如,“floods” 和 “foods” 发音相近,学生可能会在听力中误听;“there” 和 “their” “they're” 写法和发音相似,学生可能会在书写和表达中出错。在运用句型表达观点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语法错误,如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等。例如,学生可能会说 “I think the boat school is a good idea, because it help children study during floods.”,这里的 “help” 应该改为 “helps”,以保持主谓一致。 易忘点: 一些关于学校和教育的专业词汇,如 “floods” “plastic bottles” “education equality” 等,学生可能容易遗忘。这些词汇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可能较低,学生如果不及时复习和运用,很容易忘记。对话中的一些固定表达和句型,如 “What a good way to...”“It's important to...”“I believe that...” 等,学生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忘记使用。这些固定表达和句型是英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运用,才能熟练掌握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 拓展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其他国家的特殊学校,如非洲的帐篷学校、瑞士的森林学校、日本的森林幼儿园等,拓宽学生的视野。非洲的帐篷学校通常建在战乱或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为失学儿童提供临时的教育场所;瑞士的森林学校则强调自然教育,让学生在森林中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自然的亲近感;日本的森林幼儿园则将幼儿园建在森林中,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玩耍和学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关于 “学校生活” 的已有认知,能用简单形容词(如 interesting, colorful, busy 等)描述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通过情境创设,自然引出 “unusual schools” 主题,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通过图片细节猜测学校的特点、所在地及建造原因。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特殊学校” 与常规学校的差异,为听力活动积累背景信息。 训练学生 “听前预测 — 听中匹配” 的听力策略,提升信息关联能力。 任务一:Lead in 1.Watch and answer.
观看关于学校生活的视频, 回答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school life ”
I think school life is_______. 2.创设情境.
Kitty is listening to a programme about some unusual schools. 任务二:Pre-listening Look and guess.
根据图片猜测信息。
Q: What do you see
Q: How is it different from our school Q: Where do you think this school is
Q: Why do you think they built a school 任务一: 观察学生在回答 “What do you think of school life ” 时,是否能准确使用形容词填空,表达是否流畅。 关注学生对 “Kitty 听特殊学校节目” 情境的反应,是否能快速理解情境主题,产生探究兴趣。 任务二: 评估学生看图猜测时的表达合理性(如对学校差异的描述是否准确,对建造原因的推测是否符合逻辑)。 检查 “图片 — 国家 — 建造原因” 匹配任务的正确率,判断学生对听力材料核心信息的预判能力。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 “学校生活” 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和简单问题降低表达门槛,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参与,增强学习信心。 情境创设贴合主题,为后续 “特殊学校” 的学习搭建自然过渡的桥梁,体现 “从已知到未知” 的认知规律。看图猜测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探究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匹配任务为听力活动设置 “脚手架”,通过 “猜测 — 验证” 的过程,降低听力难度,提升学生对听力活动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能从对话中提取关键信息(如船上学校的存在原因、瓶子学校的特点),并能用原文或简洁语言回答问题。 掌握 “听读结合 — 抓取要点 — 记录关键信息” 的学习方法,提升听读技能和信息筛选能力。 任务三:While-listening 1.Listen with her and match the picture of each school with its country and the reason for creating it. 情境创设 Kitty and her classmates are talking about unusual school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4. Listen, read and take notes. 任务三: 通过学生对 “Why does Bangladesh have the boat school ” 等问题的回答,判断其对细节信息的理解程度(是否准确、完整)。 检查学生的笔记内容,评估其是否能捕捉到学校的核心特点(如 boat school 应对 floods,bottle school cheap 且 good for environment)。
设计意图 以 “Kitty 和同学讨论” 的真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练习听读,增强语言学习的真实性。 问题设计聚焦核心信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读;记笔记任务则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Because...)与同伴讨论特殊学校,表达个人观点,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 “想象中的学校”,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并能清晰阐述学校特色及设计原因。 引导学生体会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深化对 “学校意义” 的理解,激发对教育的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如 unusual, flood, environment 等)和核心句型(如询问观点、解释原因的句型),巩固所学知识。 任务四:Post-listening Work in pairs. Work in pairs and give your opinions on this topic, Use the conversation below as a model. Group work 设计一所你想象中的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 为什么这样设计。
描述学校特色
The school is equipped with... , which allows students to... One of its unique features is... , enabling... It adopts a... teaching method, focusing on... 说明设计原因 This design is intend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We incorporate... into the schoo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ason for... is that it can foster students' ability to... To tackle... , the school is designed with... 情感教育Look and think!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图片或问题让学生思考学校的含义。 任务五:Summary 1. 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朋友品质的词汇、相关句型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自我评价表。 3. 布置作业,包括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拓展作业。
任务四: 观察结对讨论中,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目标句型,表达是否连贯,观点是否明确。 评估小组设计成果:学校特色描述是否清晰,设计原因是否合理,成员参与度是否均衡(如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通过学生在 “情感教育” 环节的反馈(如对 “学校含义” 的分享),判断其是否产生情感共鸣。 任务五: 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词汇辨析、句型运用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 结对和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交流中运用知识,体现 “学用结合”。 设计 “想象中的学校” 任务充分释放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个性化表达,培养创新意识;情感教育则超越语言学习本身,引导学生从文化和社会视角理解教育,实现 “语言习得” 与 “价值塑造” 的融合。练习题和总结活动帮助学生系统化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人”。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听录音,跟读对话,模仿语音语调,尽量模仿录音中的发音和语调。 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跟读和背诵,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词汇和句型的运用能力。 通过跟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所学内容,为进一步的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提高题: 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所特殊学校,并说明原因。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拓展题: 分组调查身边的特殊教育机构或学校,了解其特点和存在的意义。制作一份调查报告,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调查和展示交流,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
亮点:整堂课以 “学生参与” 为核心,从 Lead in 环节的自由表达,到 Pre-listening 的看图猜测、While-listening 的信息提取,再到 Post-listening 的合作讨论与创新设计,始终让学生处于 “探究者”“表达者” 的角色。例如,小组设计 “想象中的学校” 任务,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了 “太阳能校园”“自然课堂” 等有新意的想法,体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各环节衔接紧密,从激活旧知(学校生活)到引入新知(特殊学校),再到理解、运用、拓展,形成完整的 “输入 — 内化 — 输出” 闭环。Pre-listening 的 “猜测 — 匹配” 为 While-listening 搭建了 “脚手架”,Post-listening 的讨论和设计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课堂效率。 不足:在小组讨论和设计活动中,部分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导了交流,而内向或基础较弱的学生参与度较低,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虽然设置了结对任务,但对 “如何引导弱势学生开口” 缺乏具体策略,导致互动效果有差异。 改进:针对内向或基础较弱的学生,可在小组活动中设置 “角色分工卡”(如 “记录员”“发言人”“补充员”),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确保人人参与。同时,在结对讨论时,提供 “句型提示卡”(如 “I think... because...”),降低表达门槛,增强弱势学生的信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