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School life 第2课时Reading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School life 第2课时Reading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2 School life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2课时 Reading 课型 阅读课
语篇研读(教材分析)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文为两篇青少年博客,分别介绍了英国 Woodland 中学 Nancy 和日本 Gekko 中学 Tomoya 的学校生活。英国 Nancy 的博客讲述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课程丰富(戏剧、外语等),重视艺术教育(艺术、音乐、戏剧独立教学楼),学习中文的感受。日本 Tomoya 的博客讲述学校注重安全教育(地震应对课程)、食育(学习烹饪与健康饮食)、清洁传统(学生自主打扫校园)。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的多样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同时反思自身学校生活的特点,思考 “如何优化学习体验”“教育的多元价值” 等议题。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两篇独立的博客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结构清晰,开篇介绍学校基本信息→分述特色课程 / 活动→结尾表达感受。每篇博客前设引导问题,激发读者兴趣。涉及学校生活的核心词汇,比较级(fewer students, smaller classes)、as...as 结构(The arts are as important as languages)、动词短语(offer programmes, pay attention to)。通过对比描述,突出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语言简洁生动,符合青少年表达习惯。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已掌握学校生活相关基础词汇(如 subject, classroom, activity)和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用法。具备初步的文本信息提取能力,能识别文章大意。 【未知】对 “食育”“安全教育课程” 等日本教育特色缺乏文化认知。对比较级和 as...as 结构在语境中的灵活应用不够熟练(如比较级修饰词的使用:much more interesting)。对跨文化对比的深层思考能力不足(如教育理念与社会文化的关联)。 【能知】通过阅读与对比分析,能归纳两所学校的核心差异(课程设置、校园活动、文化传统)。在教师引导下,能用目标语言描述自身学校与文中学校的异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能正确认读并运用词汇:secondary, programme, hands-on, awareness, tradition, including 等。能熟练使用比较级(如 more/less + 名词,-er/-est 结尾形容词)和 as...as 结构进行对比描述。能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用英语简要复述两所学校的特色(如 Nancy's school has smaller classes; Tomoya's school emphasizes food education)。 2.学习能力:运用扫读(skimming)快速定位文章主旨,精读(scanning)抓取细节信息(如数字、特色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学校生活的看法,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对比两篇博客,分析英国与日本学校生活的异同点,形成逻辑清晰的对比表格。能根据文本信息推理教育措施的目的(如日本学校清洁传统与 “责任感培养” 的关联)。 4.文化意识:了解英国 “小班化教学 + 艺术重视” 与日本 “安全教育 + 食育” 的教育特色,认识教育模式与国家文化的关联性。能尊重不同教育传统,反思自身学校生活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核心词汇和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如 hands-on experiences, pay attention to)。理解并运用比较级和 as...as 结构描述学校生活差异(如 “Nancy’s school has fewer students than Tomoya’s”)。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两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活动、传统)。 教学难点:比较级的正确形式(如多音节形容词前加 more,不规则变化 better/worse)及修饰词(much, a little)的搭配。日本学校 “食育”“清洁传统” 的文化背景理解(需补充日本教育理念背景知识)。将文本信息与自身经验结合,进行跨文化对比反思(如 “Would you like to have food education in your school Why ”)。 易错点: 比较级形式错误:如 “more smaller classes”(应去掉 more)、“most earliest”(应为 earliest)。as...as 结构中形容词误用:如 “as importantly as”(应为 important)。词汇混淆:如 “awareness”(意识)与 “awake”(醒着的)拼写混淆,“secondary”(中等的)含义理解偏差。 易忘点: 文本细节信息的记忆:如 Nancy 学校 “学习中文比法语难”、Tomoya 学校 “每天清洁校园”。比较级句型的否定形式:如 “not as/so + 原级 + as”(“Japanese schools are not as big as British ones”)。 拓展点:对比中国学校生活与文中学校的异同,讨论 “你理想中的学校生活”。拓展阅读:补充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生活短文,深化跨文化对比。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关于 “校园生活” 的词汇储备(如 activity, subject, special 等),为后续阅读做语言铺垫。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 “不同学校特色” 的话题。利用小红书社交平台情境,增强课堂代入感,提升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复习并运用 “What is... like ” “What is special about... ” 等句型描述校园特色。 通过 Nancy 和 Tomoya 的留言,初步感知英国、日本学校的差异(如小班教学、安全课程)。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信息整理能力,为阅读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做准备。 任务一:Lead in 情境创设:小红书
模拟小红书界面,展示 Kitty 的小红书发帖截图:中国中学生的一天-我的校园生活 vlog。
任务二:Pre-reading Free talk.
展示Kitty发起的讨论:“Hi 大家!我是 Kitty~分享我在 Sunshine Middle School 的日常~你们的学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吗? ” What is your school life like What is special about your school ”展示Nancy 和 Tomoya 的留言
任务一: 观察学生对截图内容的反应(如是否主动讨论、表情反馈)。记录学生在后续 Free talk 中能否快速关联 “校园生活” 话题。 任务二: 评价学生发言中是否准确使用目标句型(如语法正确性、词汇多样性)。检查学生能否从 Nancy 和 Tomoya 的留言中捕捉核心信息(如学校特色关键词)。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社交媒体形式切入,通过视觉刺激(vlog 截图)和生活化场景降低学习门槛,建立 “话题相关性”,为后续阅读任务搭建认知桥梁。通过问题链(“你的学校生活如何?”“有何特别之处?”)激活 prior knowledge,结合虚拟人物留言自然引入阅读文本,实现 “个人经验→文本信息” 的过渡。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训练略读(skimming)策略,抓取文本核心信息(如 Nancy 学校的艺术教育、小班教学)。培养段落主旨概括能力,能用短语或短句归纳文本大意。掌握 fewer, pay attention to 等词汇的语境含义,理解比较级(more/fewer students)的用法。通过扫读(scanning)准确定位细节,如 Nancy 学校的规模、课程设置。培养 “问题→文本” 的信息检索能力,提升细节理解的精准度。 任务三:While-reading Nancy’s blog
1.Read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引导学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文本,概括主要内容。 2.Read for details ①Read Para 1 and answer.
Read and choose.
Q: Why is Nancy's school special
□ A. It has more students.
□ B. Classes are smaller.
□ C. It's in the city center.
Read and fill.
Nancy's school has ______ (more/fewer) students than most schools. ②Read Para 2 and answer.
Read and judge. ______ Nancy goes to the same classroom for all lessons. ______Learning Chinese is easier than learning French in Nancy's school. Read and choose. Q: What does Nancy want to try □ A. Learning Chinese □ B. Teaching drama ③Read Para3,4and answer.
Tomoya’s blog
Read and order the sentences.
Read Para 1 and answer. ②Read Para 2 and answer. ③Read Para3,4and answer. 任务三: 检查学生匹配题的正确率,判断是否准确区分 “细节信息” 与 “主旨大意”。观察学生能否用关键词(如 arts, smaller classes)描述学校特色。批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分析错误原因(如词汇误解、细节遗漏)。记录学生在段落定位时的速度与准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主旨匹配题建立文本整体框架,避免学生陷入细节干扰,提升阅读策略的针对性。通过分层任务(选择→填空)逐步深入文本细节,结合 “问题导向” 阅读训练,强化信息提取与语言应用的结合(如比较级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巩固文本核心信息(如学校位置、课程设置),纠正可能的理解偏差。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 “判断 + 修正” 深化对细节的准确记忆。能用目标词汇(如 hands-on, safety programmes)连贯复述学校特色,提升口头表达流畅度。通过视觉提示(如学校图片、关键词)构建复述框架,培养逻辑表达能力。掌握 aware, offer, look forward to 等词汇的正确形式(如时态、介词搭配)。结合语境完成词汇应用,理解短语在篇章中的逻辑衔接作用。对比中、英、日三国学校特色,理解教育文化的差异性(如实践课程、传统活动)。综合运用文本信息(如 Nancy 学校的艺术教育 vs Tomoya 学校的安全课程)进行对比论证,提升辩论表达能力。系统梳理重点词汇(如 fewer, aware)和句型(如 pay attention to doing),强化记忆。 任务四: 1.Read the blog posts again. Write a Tifa sentence is true or an F if it is false. Then correct the false one(s).
2. Complete the box.
Kitty is reading another blog post about a Chinese plete it with the correct forms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box. 3. Look and retell. 4. Read and think.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 below, Share your answers with your classmates. Q: In your opinion, what is the best thing about each school Q: Which school in the blog posts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Why Q: 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your school 5. "School Features Battle: Nancy vs Tomya" 任务五:Summary 1. 引导学生通过题目练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相关句型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自我评价表。 3. 布置作业,包括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拓展作业。 任务四:
检查修正句的语法正确性(如时态、单复数)。分析学生是否能精准定位错误信息的原文出处。评价复述内容的完整性(是否涵盖主要特色)与语言准确性(语法、词汇使用)。观察学生能否借助图片自主组织语言,减少对文本的依赖。批改填空答案,重点关注动词时态(如 offered)、介词搭配(如 look forward to doing)。分析学生是否理解词汇在上下文中的语义逻辑。记录学生发言中的观点合理性(如是否结合文本特色)与语言逻辑性(如 because, first 等连接词)。评价辩论中是否准确引用文本细节(如 “Nancy’s school has smaller classes, so...”)。观察学生能否有效反驳对方观点,保持论证的连贯性。 任务五: 批改练习正确率,分析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如短语搭配、语法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判断强化文本细节记忆,同时训练 “错误识别 - 逻辑修正” 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 “视觉 + 语言” 双通道输入,降低复述难度,同时提升信息重组与口语输出能力。通过完形填空形式,将词汇学习融入篇章语境,强化 “词 - 句 - 篇” 的连贯理解。通过开放性问题打破文本局限,引导学生将 “阅读输入” 转化为 “观点输出”,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双重提升。通过对抗性活动深化对两所学校特色的理解,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系统性对比框架,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口语交际能力。通过练习驱动知识内化,将分散的语言点系统化,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熟读 22-24 页课文,归纳 Nancy 和 Tomoya 学校的课程、活动、特色。 巩固文本理解,强化信息提取与整理能力。 通过结构化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细节,为后续对比表达打基础。
提高题: 用 5-6 句话对比自己的学校与 Nancy 或 Tomoya 的学校。 运用目标语法结构进行真实表达,提升语言迁移能力。 将文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题: 查阅资料,介绍一所中国特色学校(如乡村学校、国际学校),用英语制作信息卡片,下节课分享。 拓展文化知识,提升信息检索与口头表达能力。 深化对本土教育的认知,培养跨文化比较思维,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亮点:以 “小红书发帖” 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将文本阅读与学生熟悉的网络文化结合,使抽象的 “异国校园生活” 话题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情境。例如,任务一中 Kitty 的 vlog 截图引发学生对 “校园生活” 的共鸣,任务二中 Nancy 和 Tomoya 的虚拟留言自然引入阅读文本,这种 “生活场景→文本内容” 的过渡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堂讨论环节的发言频次较传统阅读课增加约 30%。 不足:在任务三的 “Read and match” 环节,部分学生(约 25%)因缺乏 “主旨句定位” 的方法,误将细节信息(如 “Nancy 学校有戏剧课”)当作段落主旨。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仅口头强调 “关注段落首尾句”,未提供思维导图、关键词高亮等可视化工具,导致策略指导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步骤。 改进:在任务三 “主旨概括” 环节,提供 “主旨句定位三步法” 思维导图:
① 圈划段落中的名词短语(如 school size, subjects);
② 标注逻辑连接词(如 also, but);
③ 用 “核心话题 + 关键描述” 的格式归纳(例:Nancy’s school is special because of smaller classes and rich subjects)。 针对细节定位困难的学生,发放 “信息检索卡”,用不同颜色标注 “人物(Nancy/Tomoya)、地点(school)、事件(activities)”,提升扫读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