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School life 第3课时Grammar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School life 第3课时Grammar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2 School life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3课时 Grammar 课型 语法课
语篇研读(教材分析)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围绕三所学校(Nancy、Tomoya、Linlin 所在学校 )的班级规模(Class size )、休息时间(Break time )、暑假时长(Summer holiday )等数据,呈现可数名词(如 students )数量比较用 fewer(比较级 )、fewest(最高级 ) ,不可数名词(如 break time )数量比较用 less(比较级 )、least(最高级 ) ,以及可数 / 不可数名词通用的 more(比较级 )、most(最高级 ) ,构建完整数量比较语法体系 。借 Nancy 与 Tomoya 学校对比,明确 as...as 用于描述事物 “同级相同”(如 “The arts are as important as languages...” ) ,not as/so...as 用于 “同级不同”(如 “Nancy’s school is not as big as Tomoya’s.” ) ,清晰展示结构在肯定、否定语境的用法 。以 -ish/-ian/-ese/-n 为核心,关联国家名称(Country )与国籍 / 语言(Nationality/language ) ,如 Canada 对应 Canadian 、China 对应 Chinese ,呈现名词转形容词 / 新名词的构词规则,拓展词汇学习路径 。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分析表格数据(班级、假期等 )归纳语法规则,训练 “观察 - 归纳 - 推理” 的逻辑思维;运用比较语法构建对比逻辑,提升语篇逻辑组织能力。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以 “数据表格 + 例句总结 + 规则提炼 + 练习应用” 为脉络,先通过具体学校数据(班级、假期等 )呈现语法现象,再提炼抽象规则(如数量比较的名词适配性 ),最后用填空、仿写等练习巩固,符合 “感知 - 理解 - 应用” 的语言学习规律 。以 “概念解释 + 例句示范 + 表格梳理 + 文本应用” 展开,先说明词缀构词规则,再用 Millie 等例句具象化,接着用表格系统梳理国家与国籍 / 语言对应,最后通过 Daniel 的国际学校文本,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实现词汇 “理解 - 记忆 - 运用” 闭环 。
学情分析
【已知】掌握基础名词(如 school, student )、形容词(如 big, important ) ,熟悉简单陈述句、疑问句结构,初步接触过基础比较级(如 taller, shorter ) ,对 “比较” 概念有模糊认知 。有 “学校生活”(课程、社团、课余时间 )的生活体验,对 “国家、国籍” 有基本常识(如知道 China, Chinese ) ,能围绕日常校园、简单文化话题进行基础交流 。 【未知】对可数 / 不可数名词的数量比较区分不清(如 less 与 fewer 混用 ) ,不熟悉 as...as 结构在复杂语境(多事物对比、否定强调 )的准确运用,缺乏 “比较语法” 在语篇中连贯组织的能力 。对 -ish/-ian/-ese/-n 词缀构词规则不熟悉,难以快速关联国家与国籍 / 语言(如 Hungary → Hungarian 易混淆 ) ,缺乏在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灵活转换、运用这些词汇的能力 。 【能知】通过课堂学习与练习,精准掌握数量比较(more/fewer/less 等 )、同级比较(as...as/not as...as )语法规则,熟练运用 -ish/-ian/-ese/-n 词缀构建国籍 / 语言词汇 。能在学校生活对比、跨文化交流场景中,运用比较语法与国籍词汇,进行清晰、连贯的语篇表达(如撰写学校对比短文、描述国际学校多元互动 ) ,实现语言从 “基础运用” 到 “场景交流” 的进阶 。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能准确运用 more/fewer/less(比较级 )、most/fewest/least(最高级 ) ,区分可数 / 不可数名词进行数量比较;熟练使用 as...as(肯定 )、not as/so...as(否定 )描述事物同级异同 。掌握 -ish/-ian/-ese/-n 词缀构词规则,能快速关联国家与国籍 / 语言词汇(如 Spain → Spanish ) ,并在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灵活运用 。围绕 “学校生活对比”“国际文化交流” 话题,运用所学语法、词汇,创作 80 - 120 词短文,实现连贯、精准的英语表达 。 2.学习能力:能自主观察文本数据、例句,归纳语法规则与词缀构词法,掌握 “自主探究 - 总结规律” 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语法应用、合作创作语篇,提升合作交流、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归纳语法规则,提升 “观察 - 归纳 - 应用” 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语篇创作中,构建清晰的比较、交流逻辑。在跨文化交流场景创作中,突破常规表达,运用新颖词汇、句式展现多元文化互动,培养创新表达能力 。 4.文化意识:理解不同国家学校在班级规模、假期设置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尊重教育文化的多样性 。感知国际学校多元文化氛围,了解不同国籍学生的语言、习俗交流,增强跨文化包容与交流意愿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准区分 more/fewer/less 在可数、不可数名词及比较级 / 最高级语境的用法,能在学校生活对比中准确运用 。熟练掌握 as...as(肯定 )、not as/so...as(否定 )的结构形式与语境应用,实现事物同级异同的清晰表达 。 教学难点:在复杂语篇(如多组学校数据对比、跨文化交流场景 )中,灵活切换数量比较、同级比较语法,确保表意准确、逻辑连贯。在国际学校跨文化交流语境中,运用比较语法与国籍词汇,创作富有文化细节、逻辑清晰的语篇,展现文化理解与创新表达 。 易错点: more/fewer/less 混用(如用 less 修饰可数名词 ) ;as...as 结构遗漏第二个 as(如写成 as important ) ;否定句中误将 not as...as 与 not so...as 混用 。国籍 / 语言词汇词缀错配(如 Japanish 应为 Japanese ) ;特殊国家对应词汇记忆偏差(如 Hungary → Hungarian 易写错 ) 。 易忘点: 数量比较最高级(most/fewest/least )在 “三者及以上对比” 场景的运用,易遗忘转换为最高级形式 。 拓展点:调研 “中外学校文化差异”(如课程体系、校园活动 ) ,用比较语法制作英文海报并展示,深化文化理解与语言实践 。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能听懂并认读 “smaller classes” “safety programmes” 等阅读课相关词汇,复习比较级基础句型。通过情境回顾,激活学生对阅读课中学校对比内容的记忆,为语法学习做铺垫。借助小红书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对比的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掌握可数名词数量比较的核心句型(more...than/fewer...than/the most/the fewest),能正确搭配名词复数形式。通过表格信息分析,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比较关系,并用目标句型完成填空。掌握 as...as 的肯定与否定结构,能区分as many/much as 的使用场景(可数 / 不可数名词)。根据 Tomoya 的小红书评论,仿写含有 as...as 句型的对比句,提升句型转换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如食育 vs 科学节),渗透跨文化校园生活的认知。 任务一:Lead in 1. Lead in(情境导入,衔接阅读课) 阅读课中 Kitty 的小红书截图(阅读课素材),回顾 Nancy 和 Tomoya 的评论要点: Nancy:“My school has smaller classes than yours!”(阅读课中提到的小班教学) Tomoya:“Our safety programmes are as important as arts!”(阅读课中提到的安全课程) 新情境引入:
Kitty 收到新评论 ——Nancy 和 Tomoya 发起 “校园数据挑战”,Who has more activities in their school—yours, mine or his Let's compare! 任务二:Presentation- A Comparing the amount of things 1.Look and fill in the blanks.
Kitty collecte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hree schools online and made some notes. Read the table and the sentences below.
2.Look and learn. ①可数名词的数量比较 more...than(比…… 更多)
例:Nancy's school has more art classes than Tomoya's.(南希的学校美术课比智也的多。) fewer...than(比…… 更少)
例:Linlin's class has fewer students than Tomoya's.(林林的班级学生比智也的少。) the most(最多)/ the fewest(最少)
例:Among the three schools, Kitty's school has the most clubs.(三所学校中,基蒂的学校社团最多。) 规则总结 可数名词用 more/fewer/the most/the fewest 修饰,需注意名词复数形式。 ②不可数名词的数量比较 more...than(比…… 更多)
例:Tomoya's school has more free time than Nancy's.(智也的学校空闲时间比南希的多。) less...than(比…… 更少)
例:Linlin's school has less break time than Tomoya's.(林林学校的休息时间比智也的少。) the most(最多)/ the least(最少)
例:Nancy has the least homework among the three.(三人中,南希的作业最少。) 规则总结 不可数名词用 more/less/the most/the least 修饰,名词保持原形。
3.Work out the rules.
4. Kitty wants to compare her school life with Nancy's and Tomoya's. Look at the table below and complete Kitty's text. 任务三:Presentation- Using as ... as
1.情境创设
播放 Tomoya 的小红书页面:
“Our food education is as interesting as Kitty's science festival! But our labs are not as modern as hers.”
2. Look and learn.
肯定结构:as + 原级 + as(和…… 一样多) Nancy's school has as many science experiments as Linlin's.(南希的学校科学实验和林林的一样多。) Tomoya's school has as much food education as Nancy's.(智也的学校食育和南希的一样多。) 否定结构:not as + 原级 + as(不如…… 多) Linlin's school is not as large as Tomoya's.(林林的学校不如智也的大。) Kitty's class has not as many activities as Nancy's.(基蒂的班级活动不如南希的多。) 3. Look and fill in the blanks.
Kitty made more notes about Nancy's and Tomoya's schools. Read the sentences below. 4.Work out the rules. 任务一:
观察学生能否准确复述Nancy 和 Tomoya 的评论要点,如通过举手回答或小组快速问答检测。记录学生在新情境讨论中的发言频次,判断是否理解 “校园数据挑战” 的任务要求。 任务二: 批改 “Look and fill in the blanks” 的答案,关注 fewer/most 等词的拼写及名词复数的正确性。检查学生对 “可数名词用 more/fewer 修饰” 规则的表述是否准确,可通过板书展示或小组汇报反馈。 任务三: 检查 “Look and fill in the blanks” 中 as...as/not as...as 的结构是否正确,如形容词原级是否遗漏。在两人互动练习中,观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句型进行校园设施、活动的对比,如 “Our playground is as large as Kitty's”。
设计意图 以阅读课素材为切入点,通过真实的小红书互动截图,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过渡到语法学习。用 “数据挑战” 的任务形式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 “如何比较学校活动数量” 的思考,驱动后续语法规则的探究。采用 “表格数据 + 填空练习” 的形式,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转化为直观的对比任务,符合初中生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通过例句分类和规则总结环节,让学生经历 “观察 — 归纳 — 应用” 的语法学习过程,强化对可数名词比较规则的理解。以 Tomoya 的真实评论为情境载体,让语法学习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增强句型的实用性。通过肯定与否定结构的对比呈现,帮助学生辨析 as...as 与比较级句型的差异,避免语法混淆。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能熟练运用 as...as/not as...as 完成短文填空,掌握 hard - working 等多音节形容词的原级形式。通过两人小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在评论互动中,鼓励学生结合本校特色创作个性化对比句。 任务四:Practice 1.Read and fill in the text.
Kitty is comparing her school to her friend Laura's school. Use as ... as or not as ... as to complete Kitty's text. 2.学生两人一组,模拟在 Nancy 的帖子下用 as...as 句型评论互动: For example:
Student A:“Our school's library is as big as Nancy's.” Student B:“But our reading clubs are not as many as hers.”
任务四: 关注 not as/so...as 的正确拼写,如是否误写为 “not so old than”。记录小组对话中目标句型的使用频次和准确性,可通过录音回放或现场观察打分。
设计意图 先通过短文填空巩固句型结构,再通过互动对话提升语言输出的流利度,实现从 “输入” 到 “输出” 的过渡。结合小红书评论场景,让练习形式更贴近学生日常社交习惯,提升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能综合运用比较级和 as...as 句型,完成 80 词左右的校园对比短文,至少包含 2 组对比句。通过小红书帖子创作,培养学生的文本组织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在对比中外学校差异的过程中,增强对本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系统梳理可数 / 不可数名词的比较规则及 as...as 句型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语法知识框架。 任务五:Production Compare your middle school with Kitty/ Nancy/ Tomoya’s school. Write a short text using the grammar above. 《我的校园生活对比帖》小红书创作 任务: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 “小红书模板” 上发布帖子,要求: 用比较数量句型和 as...as 句型对比本校与 Nancy/Tomoya/Kitty 的学校; 任务六:Summary The grammar we have learned.
任务五: 能综合运用比较级和 as...as 句型,完成 80 词左右的校园对比短文,至少包含 2 组对比句。通过小红书帖子创作,培养学生的文本组织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在对比中外学校差异的过程中,增强对本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任务六: 检查学生的语法笔记是否完整记录规则,如可数名词对应 fewer/the fewest 的搭配。通过学生对 “能比较不同学校生活” 等目标的勾选情况,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设计意图 采用小红书帖子这一流行的创作形式,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将语法学习与真实生活场景深度融合。通过 “个人 / 小组创作” 的形式,兼顾个体学习差异,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借鉴语法应用技巧,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采用 “规则复述 + 自我评估” 的双维度总结方式,既强化知识记忆,又培养元认知能力。通过表格化的自我评估工具,让学生直观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成就感和后续学习动力。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独立完成信息填写,如个人课程、社团数量,仿写 3 组数量比较句。 巩固数量比较、同级比较语法基础运用,强化规则记忆与简单语境表达。 仿写聚焦基础结构,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夯实知识,达成 “能知” 中的基础语言运用目标。
提高题: 以 “我的学校 vs 理想学校” 为主题,撰写 80 - 100 词短文,至少包含 2 组数量比较。 提升语法词汇在语篇中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逻辑组织与文化创意表达。 创设 “理想 vs 现实” 的对比情境,推动学生从单一语法运用转向语篇创作,整合知识并锻炼逻辑思维(对比逻辑 )、文化思维(多元文化想象 ) ,贴合核心素养提升需求。
拓展题: 采访班级同学 “小学 vs 初中生活差异” ,用英语制作对比报告。 培养合作调研、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复杂语境下语言综合运用与高阶思维(创新、逻辑 )能力。 通过真实调研、合作创作、跨文化延伸,打通 “语言学习 - 生活实践 - 文化理解” 链路,提升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多元对比 ),实现核心素养的高阶发展。
教学反思
亮点:以小红书互动、校园数据挑战为情境载体,将 “比较级”“as...as” 等抽象语法规则融入学生熟悉的社交场景(如评论互动、帖子创作),使语法学习从机械操练转化为真实交际需求。例如,任务一中通过 Nancy 和 Tomoya 的评论引入对比任务,学生在解决 “谁的学校活动更多” 的问题中自然运用 more/fewer 句型,实现 “用语言做事情” 的教学理念。 不足:未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练习任务。例如,基础薄弱学生在 “小红书创作” 中可能因词汇量不足难以完成 80 词短文,而能力较强学生则可能因任务难度有限缺乏挑战感,导致 “吃不饱” 与 “吃不了” 的现象并存。 改进:增加 “校园实景” 分层练习 基础层(句型模仿):提供本校实景图片(如教室、操场),让学生用 “Our classroom has fewer students than Tomoya's” “The playground is as big as Kitty's” 进行句型仿写,强化语法形式与真实场景的联结。 进阶层(数据调查):布置 “校园数据收集” 任务,学生统计本校与教材中学校的学科数量、社团活动等数据,用表格对比后完成填空练习,如 “Our school has ______ (more/fewer) clubs than Nancy's—we have 12, and she has 3!”,提升数据解读与语法应用的综合能力。 创新层(辩论挑战):开展 “Which school life is better ” 辩论活动,要求用 “as...as” “more...than” 等句型支撑观点,如 “Our school is not as large as Tomoya's, but we have more green spaces!”,在思辨中深化语法的灵活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