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修V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与社会属性。2.通过图片、表及音像材料,运用对比的方法明确灾害、自然灾害的区别与联系。3.能够描述自然灾害的六大特点并能举例说明。【重难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判断和特点。2.难点:自然灾害的判断。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1.图文结合、仔细认真阅读课文,双色笔标注重难点和疑点知识。2.仔细阅读学习目标、独立完成预习案(40分钟完成)。3.通过预习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教材助读】阅读教材2-4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灾害的概念和类型。(2)简述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属性。(3)简述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区别。阅读教材4-8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表现。(2)简述判断灾害之间联系性的方法。【预习自测】()1.下列现象属于灾害的是A.大洋中部的火山喷发B.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C.无人荒岛上的泥石流D.2012年夏北京暴雨()2.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沙漠无人区的沙尘暴B.2012年10月4日云南彝良县山体滑坡灾害C.城市火灾D.2012年5月22日印度两火车相撞、二十余人丧生()3.我国北方多沙尘暴、暴雪灾害,西南多地震、滑坡等灾害,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特点A.广泛性B.不重复性C.区域性D.严重性()4.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彝良县与贵州威宁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彝良县又发生5.6级地震。这反映出地震灾害具有特点A.频繁性B.广泛性C.不可避免性D.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案【质疑探究】探究一:简述自然灾害的判断方法。探究二:列表对比自然变异与自然灾害。(提示:从概念、衡量标准、区别、联系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三: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什么?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拓展延伸】何为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缓发性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子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年度核算,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故称为缓发性自然灾害。一般说来,突发性自然灾害容易试人类猝不及防,因而常能造成死亡事件和很大的经济损失。缓发性自然灾害则影响面积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若不及时防治,同样也能造成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的收获】课后训练案1.图1-1、1-2、1-3、1-4中的四个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2.读“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图”,分析说明:(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