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0 免疫调节考点0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单选题1.(2025·河南·高考真题)病原体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应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Ⅰ发生在感染早期,①和②为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淋巴细胞B.①和②通过摄取并呈递抗原,参与构成保卫机体的第一道防线C.活化之后的③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加速④的分裂分化过程D.阶段Ⅱ消灭病原体可通过③→⑤→⑥示意的细胞免疫过程来完成【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详解】A、据图分析,①和②是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其中巨噬细胞不一定是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起作用,A错误;B、①和②(抗原呈递细胞)通过摄取和呈递抗原参与免疫反应,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不是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物理屏障),B错误;C、活化后的③(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能够加速④(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促进细胞免疫应答,C正确;D、图示过程有抗体参与,应是体液免疫而非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C。2.(2025·湖南·高考真题)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B.树突状细胞可将病毒相关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D.T细胞可集中分布在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答案】A【难度】0.85【知识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迁移到胸腺中成熟,而非骨髓。骨髓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A错误;B、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抗原,并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C、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D、T细胞作为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脾等免疫器官中,D正确。故选A。考点02 特异性免疫一、单选题3.(2025·甘肃·高考真题)机体接触“非己”物质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粉等过敏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抗体引发过敏反应B.机体对“非己”物质产生免疫反应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C.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进行预防D.使用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提高异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答案】A【难度】0.65【知识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分析】本题考察免疫系统的反应机制及相关疾病。需结合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及器官移植的知识点进行判断。【详解】A、抗体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过敏反应中,过敏原会刺激B细胞活化并在T细胞辅助下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如IgE),A错误;B、当免疫系统对“非己”物质(如与自身结构相似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时,可能因交叉反应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病,B正确;C、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属于传染病,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如血液、性接触传播)进行预防,C正确;D、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由细胞免疫介导,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免疫系统活性,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D正确;故选A。4.(2025·四川·高考真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部分B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人体绝大多数B细胞表面具有CD19抗原。科学家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成表达CD19抗原受体的T细胞(CD19CAR-T细胞),使其能特异性识别并裂解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开辟新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人体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B.治疗选取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可从血液、淋巴液和免疫器官中获得C.CD19CAR-T细胞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体液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CD19CAR-T细胞不仅能裂解异常活化的B细胞,也会攻击正常B细胞【答案】D【难度】0.65【知识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病【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体液免疫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CD19CAR-T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CD19抗原的B细胞并裂解之,从而减少异常B细胞的数量。【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部分B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人体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与体液免疫异常有关,A错误;B、科学家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成表达CD19抗原受体的T细胞(CD19CAR-T细胞),使其能特异性识别并裂解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所以治疗选取的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B错误;C、CD19CAR-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并裂解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所以是通过降低患者的体液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C错误;D、CD19CAR-T细胞裂解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但人体其他细胞可能也有CD19抗原,所以CD19CAR-T细胞也会攻击正常B细胞,D正确。故选D。5.(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发的某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与特异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B.活化B细胞需要过敏原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信号刺激C.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IgE结合后引发过敏反应D.该抗体药物能与特异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减少抗体IgE的产生【答案】A【难度】0.65【知识点】体液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过敏反应【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但辅助性T细胞不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A错误;B、对于过敏反应的个体而言,过敏原就是一种抗原,活化B细胞需要过敏原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信号刺激,同时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首次接触过敏原,机体产生的抗体大量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IgE结合后引发过敏反应,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该抗体药物能与细胞因子争夺细胞因子受体,从而减弱了细胞因子对B细胞的促进作用,最终减少抗体IgE的产生,D正确。故选A。6.(2025·山东·高考真题)机体长期感染某病毒可导致细胞癌变。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癌细胞表面β受体,上调癌细胞某蛋白的表达,破坏癌细胞的连接,从而促进癌细胞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属于免疫自稳B.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癌细胞转移率C.可通过接种该病毒疫苗降低患相关癌症的风险D.辅助性T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答案】A【难度】0.65【知识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疫苗【分析】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②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详解】A、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属于免疫监视,A错误;B、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癌细胞表面β受体,上调癌细胞某蛋白的表达,破坏癌细胞的连接,从而促进癌细胞转移,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以降低癌细胞某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癌细胞转移率,B正确;C、机体长期感染某病毒可导致细胞癌变,通过接种该病毒疫苗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抗体,从而清除该病毒,进而降低患相关癌症的风险,C正确;D、机体通过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细胞免疫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D正确。故选A。7.(2025·山东·高考真题)利用病毒样颗粒递送调控细胞死亡的执行蛋白可控制细胞的死亡方式。细胞接收执行蛋白后,若激活蛋白P,则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膜突起形成小泡,染色质固缩;若激活蛋白Q,则诱导细胞发生焦亡,细胞肿涨破裂,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焦亡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程序性细胞死亡C.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受不同蛋白活性变化的影响D.通过细胞自噬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答案】D【难度】0.65【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焦亡时细胞破裂,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以及细胞中的内容物,从而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A正确;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对机体是有利的,B正确;C、激活蛋白P,则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激活蛋白Q,则诱导细胞发生焦亡,说明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受不同蛋白活性变化的影响,C正确;D、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或大分子物质的过程,通过细胞自噬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D。8.(2025·河北·高考真题)根据子代病毒释放时宿主细胞是否裂解,病毒可分为裂解型和非裂解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裂解型相比,非裂解型病毒被清除过程中细胞免疫发挥更关键的作用B.裂解型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参与C.病毒的感染可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病毒感染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胞外游离的病毒【答案】B【难度】0.85【知识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分析】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非裂解型病毒潜伏在宿主细胞内,需通过细胞免疫裂解被感染的细胞,释放病毒再由体液免疫清除,因此细胞免疫更关键,A正确;B、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包括裂解型病毒)需要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以裂解型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参与,B错误;C、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辅助性T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D、病毒感染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可特异性结合胞外游离的病毒,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故选B。9.(2025·安徽·高考真题)病原体突破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会激活机体的第三道防线,产生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机体通常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B.活化后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参与激活B细胞C.辅助性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识别同一抗原分子的相同部位D.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侵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数量即开始下降【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缺陷病【分析】1、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详解】A、一种病原体含有多种抗原,侵入人体,机体通常产生多种特异性的抗体,A错误;B、活化后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二个信号,B正确;C、辅助性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部位,C错误;D、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侵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故选B。10.(2025·河北·高考真题)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是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的常见传染病,多表现出高热和腹泻等症状。病毒繁殖后,经消化道排出体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体温维持在39℃时,患儿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B.检查粪便可诊断腹泻患儿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C.抗病毒抗体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D.保持手的清洁和饮食卫生有助于预防该传染病【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体温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 途 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 途 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 途 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体温维持在39℃时,说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A正确;B、轮状病毒经消化道排出,粪便中含有病毒,检测可诊断感染,B正确;C、抗病毒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直接中和病毒,而特异性免疫由抗原(病毒)诱导产生,抗体不能诱导免疫反应,C错误;D、保持手和饮食卫生可切断传播 途 径,预防消化道传染病,D正确;故选C。二、多选题11.(2025·湖南·高考真题)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ABO血型分型依据如表。A和B抗原都在H抗原的基础上形成,基因H决定H抗原的形成,基因H缺失者血清中有抗A、抗B和抗H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A A 抗BB B 抗AAB A和B 抗A、抗B均无O A、B均无 抗A、抗BA.A和B抗原都是红细胞的分子标签B.若按ABO血型分型依据,基因H缺失者的血型属于O型C.O型血的血液与A型血的血清混合,会发生红细胞凝集D.基因H缺失者的血液与基因H正常的O型血液混合,不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答案】CD【难度】0.65【知识点】体液免疫【分析】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血液类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详解】A、红细胞膜上的 A 和 B 抗原可以作为红细胞的分子标签,用于区分不同的血型,A 正确;B、基因 H 缺失者不能形成 H 抗原,也就无法形成 A 和 B 抗原,血清中有抗 A、抗 B 和抗 H 抗体,按照 ABO 血型分型依据,其血型属于 O 型,B 正确;C、O 型血红细胞膜上无 A、B 抗原,血清中有抗 A、抗 B 抗体;A 型血血清中有抗 B 抗体,O 型血的血液与 A 型血的血清混合,O 型血红细胞不会与 A 型血血清中的抗 B 抗体发生凝集反应,C 错误;D、基因H缺失者的血液含抗A、抗B、抗H的抗体,与基因H正常的O型血液(红细胞表面有H抗原)混合,会发生红细胞凝集,D错误。故选CD。12.(2025·黑吉辽蒙卷·高考真题)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肿瘤抗原,为研究TCR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将高、低两种亲和力的特异性T细胞输入至肿瘤模型小鼠,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图1)及评估T细胞耗竭程度(图2)。T细胞耗竭指T细胞功能下降和增殖能力减弱,表达耗竭标志物的T细胞比例与其耗竭程度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B.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参与C.低亲和力T细胞能够抑制肿瘤生长D.高亲和力T细胞更易耗竭且能抑制小鼠的免疫【答案】CD【难度】0.65【知识点】细胞免疫、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免疫系统的功能【分析】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B、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参与,B错误;C、依据图1可知,低亲和力T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肿瘤体积偏小,说明低亲和力T细胞能够抑制肿瘤生长,C正确;D、依据图2可知,低亲和力组与高亲和力组相比较,表达耗竭标志物的T细胞比例明显偏低,T细胞耗竭指T细胞功能下降和增殖能力减弱,表达耗竭标志物的T细胞比例与其耗竭程度正相关,说明低亲和力组的T细胞功能大于高亲和力组,增殖能力强于高亲和力组,高亲和力T细胞更易耗竭,依据图1可知,高亲和力组肿瘤体积大于对照组,说明其能抑制小鼠的免疫,D正确。故选CD。三、解答题13.(2025·北京·高考真题)食物过敏在人群中常见、多发,会反复发生,且可能逐渐加重。卵清蛋白(OVA)作为过敏原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OVA-Ab),引发过敏反应。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供体)的脾细胞转移给缺失T、B淋巴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受体),通过系列实验,探究OVA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1)脾脏是 细胞集中分布和特异性免疫发生的场所。(2)用混有免疫增强剂的OVA给供体鼠灌胃,B细胞受刺激后活化、分裂并 。3个月后,通过静脉注射将供体鼠的脾细胞转移给受体鼠,然后仅用OVA对受体鼠进行灌胃,数天后,检测受体鼠血清中的OVA-Ab水平(图中Ⅰ组)。IV组供体鼠不经灌胃处理,其他处理同Ⅰ组。比较Ⅰ、Ⅳ组结果可知,只用OVA不能引起初次免疫,Ⅰ组受体鼠产生的OVA-Ab是 免疫的结果。(3)如图所示,脾细胞转移后,II组受体鼠未进行OVA灌胃,III组供体鼠在脾细胞转移前已清除了辅助性T细胞,其他处理同1组。在脾细胞转移前,各组供体鼠均检测不到OVA特异的浆细胞和OVA-Ab。分析各组结果,在Ⅰ组受体鼠快速产生大量OVA-Ab的过程中,三种免疫细胞的关系是 。(4)某些个体发生食物过敏后,即使很多年没有接触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仍会很快发生过敏。结合文中信息可知,导致长时间后过敏反应复发的关键细胞及其特点是 。【答案】(1)免疫(2) 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二次(3)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OVA-Ab(4)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 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 分化分新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会快速产生大量抗体【难度】0.65【知识点】体液免疫、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实验、免疫系统的组成、过敏反应【分析】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1)脾脏属于免疫器官,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免疫细胞,即脾脏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和特异性免疫发生的场所。(2)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受刺激后活化、分裂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分析题图可知,Ⅰ组受体鼠的OVA-Ab水平高,且比较Ⅰ、Ⅳ组结果可知,只用OVA不能引起初次免疫,故Ⅰ组受体鼠产生的OVA-Ab是由于体内已存在针对OVA的记忆B细胞(由供体鼠转移而来),再次接触OVA时发生快速二次免疫应答。(3)分析题意,脾细胞转移后,II组受体鼠未进行OVA灌胃,III组供体鼠在脾细胞转移前已清除了辅助性T细胞,其他处理同1组,据图可知,清除辅助性T细胞的Ⅲ组OVA-Ab水平极低(对比Ⅰ组),说明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活化不可或缺,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故据此推测,三种免疫细胞的关系 是: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OVA-Ab。(4)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某些个体发生食物过敏后,即使很多年没有接触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仍会很快发生过敏,导致长时间后过敏反应复发的关键细胞是记忆B细胞,其特点是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 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新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等位置,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发过敏反应。14.(2025·广东·高考真题)为探索神经活动调节体液免疫反应机理,我国科学家以实验小鼠为对象,对实验组小鼠进行手术并用药物处理以去除脾神经(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脾脏的分支),对照组小鼠进行同样手术但不去除脾神经。术后恢复6周,腹腔注射抗原NP-KLH免疫小鼠。回答下列问题:(1)对小鼠注射NP-KLH后,通过抗原呈递,激活 细胞为B细胞增殖分化提供第二个信号。(2)免疫后第7、13天,采用荧光标记的特定抗体与细胞膜上相应 结合进行识别的方法,对B细胞和浆细胞分类计数,计算浆细胞占总B细胞的百分比(如图)。由第13天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免疫后第7天,实验组脾脏浆细胞数量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平均值,但研究者并不能依据该数据得出上述结论,原因是 。注:图中圆圈表示小鼠不同个体的数据:黑色短横线表示平均值:上方值为统计分析所得概率值,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3)研究发现,脾神经末梢与脾脏T细胞形成突触样结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合成并释放乙酰胆碱(ACh),基于ACh可与ACh受体(AChR)结合的事实,结合上述研究,研究者推测:ACh通过直接 以实现脾神经兴奋对体液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为证实该推测,首先需要确认脾脏B细胞是否存在AChR。由于小鼠体内存在多种类型的AChR,研究者采用PCR检测各类型AChR的mRNA,结果见表。根据该结果,首选AChR-α9进行研究,理由是 。细胞样本 AChR类型AChR-β1 AChR-β4 AChR-α9总B细胞 +++ - +生发中心B细胞 ++ - +++浆细胞 +++ ++ ++注:生发中心是B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场所,+表示有检出,+越多表示检出量越多;-表示未检出。研究者将小鼠AChR-α9基因敲除,然后对 进行处理并免疫小鼠,再检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脾脏浆细胞和抗体生成量,从而验证以上推测是否合理。【答案】(1)辅助性T细胞(2) NP-KLH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脾神经缺失会降低体液免疫反应 第7天时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法排除随机误差的影响(3) 与B细胞的AChR结合 AChR-α9在生发中心B细胞中表达量最高(+++),且与体液免疫直接相关 实验组与对照组【难度】0.4【知识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液免疫、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实验【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详解】(1)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两个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第二个信号是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2)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分析题意可知,荧光标记的抗体需与B细胞/浆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受体(或膜抗体)结合才能识别;据图可知,第13天实验组肝脏浆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脾神经缺失会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实验数据的得出需要建立在大量数据之上,第7天时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或时间不足导致,不能作为结论依据。(3)ACh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故ACh需与B细胞的AChR结合才能调节体液免疫;分析表格数据,AChR-α9在生发中心B细胞(浆细胞前体)中表达量最高(+++),与免疫反应直接相关,故首选AChR-α9进行研究;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ACh通过直接与B细胞的AChR结合以实现脾神经兴奋对体液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AChR的有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验证推测需对实验组(AChR-α9敲除)和对照组(正常小鼠)进行相同处理,比较浆细胞和抗体量。15.(2025·湖北·高考真题)mRNA-X是一款新型肿瘤治疗性疫苗,可编码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杀死肿瘤细胞(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该疫苗是由脂质材料包裹特定序列的mRNA所构成。回答下列问题:(1)在mRNA-X疫苗制备过程中,可依据 序列来合成对应的mRNA.(2)据图分析,“溶酶体逃逸”的作用是: 。(3)细胞乙增殖分化为细胞丙和丁,主要得益于两种信号刺激,分别是: 、 。(4)图中细胞丁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5)相对于放射治疗,利用mRNA疫苗治疗癌症的优点是: (回答一点即可)。【答案】(1)肿瘤抗原的氨基酸(2)使mRNA避免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以正常翻译出肿瘤抗原(3) 抗原与B细胞接触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4) 记忆B细胞 当相同肿瘤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快速发挥免疫效应(5)能特异性攻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难度】0.65【知识点】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遗传信息的翻译、体液免疫、疫苗【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2)B细胞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1)在mRNA - X疫苗制备过程中,可依据肿瘤抗原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来合成对应的mRNA。因为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这里是肿瘤抗原)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所以可以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反推得到相应的mRNA序列。(2)据图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如果mRNA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就无法发挥编码肿瘤抗原的作用。“溶酶体逃逸”可以使mRNA避免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从而能够正常翻译出肿瘤抗原 。(3)细胞乙为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细胞丙)和记忆B细胞(细胞丁),主要得益于两种信号刺激,一是抗原与B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4) 图中细胞丁的名称是记忆B细胞,其作用是当相同肿瘤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快速发挥免疫效应 。(5)相对于放射治疗,利用mRNA疫苗治疗癌症的优点是能特异性攻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因为mRNA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针对肿瘤细胞进行作用,而放射治疗可能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较大的杀伤作用。16.(2025·江苏·高考真题)人体具有自我防御能力,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参与者,细胞中STING转运到高尔基体后,可激活STING信号通路,促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病毒入侵时,囊泡将STING转运进入高尔基体,体现囊泡和高尔基体的膜具有 性。到达高尔基体的STING与蛋白激酶TBK1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水解 直接提供能量,磷酸化激活干扰素调控因子IRF3。(2)激活的IRF3进入细胞核,促进细胞表达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这种免疫类型为 。(3)STING蛋白复合物还可以激活转录因子NFκB,促进细胞表达抗原呈递相关蛋白,进而可将入侵病毒的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有利于T细胞通过 识别到病毒抗原后活化,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种免疫方式为 。(4)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中STING信号通路异常。①健康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 ,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 共同维持血糖稳态。②为探究胰岛B细胞中STING缺失与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人员以正常小鼠和胰岛B细胞中STING基因敲除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分离了胰岛B细胞,开展两组实验:一组检测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见图2;另一组用高糖溶液刺激,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见图3。根据图2、图3可得出结论: 。③依据上述研究,研发治疗血糖异常相关的新药物,还需探明胰岛B细胞中STING信号通路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筛选出STING基因敲除小鼠胰岛B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研究人员用小鼠开展了实验研究。请选出3个关键步骤,并按照实验流程排序: (填字母)。a.提取正常组和STING基因敲除组小鼠胰岛B细胞的DNAb.提取正常组和STING基因敲除组小鼠胰岛B细胞的RNAc.逆转录成cDNA后,扩增、测序分析d.PCR扩增,测序分析e.确定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答案】(1) 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ATP(2)非特异性免疫(3) 特异性受体/受体 细胞免疫(4) 促进血糖进入肝、肌 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 胰高血糖素 STING基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而非胰岛素的合成(或 STING基因缺失不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胰岛素基因的分泌(或释放)) bce【难度】0.4【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翻译、血糖调节、细胞免疫【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加速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可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1)有病毒入侵时,囊泡将STING转运进入高尔基体,需要囊泡膜和高尔基体的膜融合,体现囊泡和高尔基体的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故到达高尔基体的STING与蛋白激酶TBK1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水解ATP直接提供能量,磷酸化激活干扰素调控因子IRF3。(2)干扰素抗病毒机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由宿主细胞分泌后,刺激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其作用不针对特定病毒,属于先天性的非特异性免疫。(3)STING蛋白复合物还可以激活转录因子NFκB,促进细胞表达抗原呈递相关蛋白,进而可将入侵病毒的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有利于T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到病毒抗原后活化,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种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4)①健康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血糖稳态。②为探究胰岛B细胞中STING缺失与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人员以正常小鼠和胰岛B细胞中STING基因敲除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分离了胰岛B细胞,开展两组实验:一组检测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见图2;另一组用高糖溶液刺激,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见图3。根据图2、图3可知,图2两组的胰岛素基因的mRNA含量无变化,图3中高糖处理时正常组胰岛素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基因敲除组,可得出结论:STING基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而非胰岛素的合成(或 STING基因缺失不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胰岛 素基因的分泌(或释放))。③依据上述研究,研发治疗血糖异常相关的新药物,还需探明胰岛B细胞中STING信号通路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筛选出STING基因敲除小鼠胰岛B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研究人员用小鼠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实验流程,可知,选出3个关键步骤如下:b.提取正常组和STING基因敲除组小鼠胰岛B细胞的RNA,c.逆转录成cDNA后,扩增、测序分析,e.确定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验验证。考点03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一、单选题17.(2025·云南·高考真题)抗蛇毒毒素血清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关于抗蛇毒毒素血清的制备和运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可用减毒的蛇毒毒素对动物多次免疫B.从已免疫动物血液中分离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去除血细胞C.医务人员需根据毒蛇种类为患者注射对应抗蛇毒毒素血清D.患者体内蛇毒记忆细胞是因注射抗蛇毒毒素血清而产生的【答案】D【难度】0.85【知识点】体液免疫、疫苗【分析】抗蛇毒毒素血清”的生产原理是注射抗原后机体产生抗体释放到血清的过程,因此“抗蛇毒毒素血清”中含有抗体,可和蛇毒抗原结合。【详解】A、蛇毒毒素减毒处理可避免动物中毒死亡,同时保留抗原性,故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可用减毒的蛇毒毒素对动物多次免疫,A正确;B、抗蛇毒毒素血清中的有效成分是抗体,存在于血浆中,分离血清需去除血细胞和纤维蛋白原,B正确;C、不同蛇毒毒素的抗原结构不同,抗体具有特异性,需针对性使用对应血清才能中和毒素,C正确;D、记忆细胞由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或T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而抗蛇毒血清中的抗体属于被动免疫,不会诱导患者体内产生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D。18.(2025·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报道了多起猴痘病毒感染病例,人体感染猴痘病毒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猴痘病毒的增殖发生在血浆内B.注射猴痘病毒疫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C.体内的各种B淋巴细胞都能识别猴痘病毒D.在抵抗猴痘病毒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答案】D【难度】0.85【知识点】病毒结构、分类和增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疫苗【分析】1、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2、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猴痘病毒的增殖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B、注射猴痘病毒疫苗会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关的抗体等,属于人工主动免疫,B错误;C、B淋巴细胞的识别具有特异性,C错误;D、在抵抗猴痘病毒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作为第二信号,且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正确。故选D。19.(2025·湖北·高考真题)在花粉过敏症患者中,法国梧桐花粉过敏原检测阳性率较高。接触法国梧桐花粉可诱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用于过敏原检测B.抑制机体内辅助性T细胞活性的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C.不同人对相同过敏原的过敏反应程度不同,说明过敏反应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D.法国梧桐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避免机体再次接触该种花粉时产生过敏反应【答案】D【难度】0.85【知识点】过敏反应【分析】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异常免疫应答。过敏原首次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等表面;再次接触时,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引发组织胺释放,导致过敏症状。【详解】A、过敏原检测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体内是否存在针对该过敏原的抗体,A正确;B、辅助性T细胞在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等。抑制机体内辅助性T细胞活性,能够减少过敏反应中相关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从而缓解过敏反应,B正确;C、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如易感基因)密切相关,C正确;D、法国梧桐花粉刺激产生的抗体是导致再次接触时引发过敏反应的关键,而非“避免”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D。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0 免疫调节考点0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单选题1.(2025·河南·高考真题)病原体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应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Ⅰ发生在感染早期,①和②为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淋巴细胞B.①和②通过摄取并呈递抗原,参与构成保卫机体的第一道防线C.活化之后的③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加速④的分裂分化过程D.阶段Ⅱ消灭病原体可通过③→⑤→⑥示意的细胞免疫过程来完成2.(2025·湖南·高考真题)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B.树突状细胞可将病毒相关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D.T细胞可集中分布在淋巴结等免疫器官考点02 特异性免疫一、单选题3.(2025·甘肃·高考真题)机体接触“非己”物质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粉等过敏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抗体引发过敏反应B.机体对“非己”物质产生免疫反应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C.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进行预防D.使用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提高异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4.(2025·四川·高考真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部分B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人体绝大多数B细胞表面具有CD19抗原。科学家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成表达CD19抗原受体的T细胞(CD19CAR-T细胞),使其能特异性识别并裂解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开辟新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人体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B.治疗选取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可从血液、淋巴液和免疫器官中获得C.CD19CAR-T细胞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体液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CD19CAR-T细胞不仅能裂解异常活化的B细胞,也会攻击正常B细胞5.(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发的某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与特异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B.活化B细胞需要过敏原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信号刺激C.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IgE结合后引发过敏反应D.该抗体药物能与特异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减少抗体IgE的产生6.(2025·山东·高考真题)机体长期感染某病毒可导致细胞癌变。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癌细胞表面β受体,上调癌细胞某蛋白的表达,破坏癌细胞的连接,从而促进癌细胞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属于免疫自稳B.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癌细胞转移率C.可通过接种该病毒疫苗降低患相关癌症的风险D.辅助性T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7.(2025·山东·高考真题)利用病毒样颗粒递送调控细胞死亡的执行蛋白可控制细胞的死亡方式。细胞接收执行蛋白后,若激活蛋白P,则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膜突起形成小泡,染色质固缩;若激活蛋白Q,则诱导细胞发生焦亡,细胞肿涨破裂,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焦亡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程序性细胞死亡C.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受不同蛋白活性变化的影响D.通过细胞自噬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8.(2025·河北·高考真题)根据子代病毒释放时宿主细胞是否裂解,病毒可分为裂解型和非裂解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裂解型相比,非裂解型病毒被清除过程中细胞免疫发挥更关键的作用B.裂解型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参与C.病毒的感染可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病毒感染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胞外游离的病毒9.(2025·安徽·高考真题)病原体突破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会激活机体的第三道防线,产生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机体通常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B.活化后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参与激活B细胞C.辅助性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识别同一抗原分子的相同部位D.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侵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数量即开始下降10.(2025·河北·高考真题)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是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的常见传染病,多表现出高热和腹泻等症状。病毒繁殖后,经消化道排出体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体温维持在39℃时,患儿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B.检查粪便可诊断腹泻患儿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C.抗病毒抗体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D.保持手的清洁和饮食卫生有助于预防该传染病二、多选题11.(2025·湖南·高考真题)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ABO血型分型依据如表。A和B抗原都在H抗原的基础上形成,基因H决定H抗原的形成,基因H缺失者血清中有抗A、抗B和抗H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A A 抗BB B 抗AAB A和B 抗A、抗B均无O A、B均无 抗A、抗BA.A和B抗原都是红细胞的分子标签B.若按ABO血型分型依据,基因H缺失者的血型属于O型C.O型血的血液与A型血的血清混合,会发生红细胞凝集D.基因H缺失者的血液与基因H正常的O型血液混合,不会发生红细胞凝集12.(2025·黑吉辽蒙卷·高考真题)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肿瘤抗原,为研究TCR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将高、低两种亲和力的特异性T细胞输入至肿瘤模型小鼠,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图1)及评估T细胞耗竭程度(图2)。T细胞耗竭指T细胞功能下降和增殖能力减弱,表达耗竭标志物的T细胞比例与其耗竭程度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B.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参与C.低亲和力T细胞能够抑制肿瘤生长D.高亲和力T细胞更易耗竭且能抑制小鼠的免疫三、解答题13.(2025·北京·高考真题)食物过敏在人群中常见、多发,会反复发生,且可能逐渐加重。卵清蛋白(OVA)作为过敏原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OVA-Ab),引发过敏反应。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供体)的脾细胞转移给缺失T、B淋巴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受体),通过系列实验,探究OVA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1)脾脏是 细胞集中分布和特异性免疫发生的场所。(2)用混有免疫增强剂的OVA给供体鼠灌胃,B细胞受刺激后活化、分裂并 。3个月后,通过静脉注射将供体鼠的脾细胞转移给受体鼠,然后仅用OVA对受体鼠进行灌胃,数天后,检测受体鼠血清中的OVA-Ab水平(图中Ⅰ组)。IV组供体鼠不经灌胃处理,其他处理同Ⅰ组。比较Ⅰ、Ⅳ组结果可知,只用OVA不能引起初次免疫,Ⅰ组受体鼠产生的OVA-Ab是 免疫的结果。(3)如图所示,脾细胞转移后,II组受体鼠未进行OVA灌胃,III组供体鼠在脾细胞转移前已清除了辅助性T细胞,其他处理同1组。在脾细胞转移前,各组供体鼠均检测不到OVA特异的浆细胞和OVA-Ab。分析各组结果,在Ⅰ组受体鼠快速产生大量OVA-Ab的过程中,三种免疫细胞的关系是 。(4)某些个体发生食物过敏后,即使很多年没有接触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仍会很快发生过敏。结合文中信息可知,导致长时间后过敏反应复发的关键细胞及其特点是 。14.(2025·广东·高考真题)为探索神经活动调节体液免疫反应机理,我国科学家以实验小鼠为对象,对实验组小鼠进行手术并用药物处理以去除脾神经(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脾脏的分支),对照组小鼠进行同样手术但不去除脾神经。术后恢复6周,腹腔注射抗原NP-KLH免疫小鼠。回答下列问题:(1)对小鼠注射NP-KLH后,通过抗原呈递,激活 细胞为B细胞增殖分化提供第二个信号。(2)免疫后第7、13天,采用荧光标记的特定抗体与细胞膜上相应 结合进行识别的方法,对B细胞和浆细胞分类计数,计算浆细胞占总B细胞的百分比(如图)。由第13天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免疫后第7天,实验组脾脏浆细胞数量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平均值,但研究者并不能依据该数据得出上述结论,原因是 。注:图中圆圈表示小鼠不同个体的数据:黑色短横线表示平均值:上方值为统计分析所得概率值,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3)研究发现,脾神经末梢与脾脏T细胞形成突触样结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合成并释放乙酰胆碱(ACh),基于ACh可与ACh受体(AChR)结合的事实,结合上述研究,研究者推测:ACh通过直接 以实现脾神经兴奋对体液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为证实该推测,首先需要确认脾脏B细胞是否存在AChR。由于小鼠体内存在多种类型的AChR,研究者采用PCR检测各类型AChR的mRNA,结果见表。根据该结果,首选AChR-α9进行研究,理由是 。细胞样本 AChR类型AChR-β1 AChR-β4 AChR-α9总B细胞 +++ - +生发中心B细胞 ++ - +++浆细胞 +++ ++ ++注:生发中心是B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场所,+表示有检出,+越多表示检出量越多;-表示未检出。研究者将小鼠AChR-α9基因敲除,然后对 进行处理并免疫小鼠,再检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脾脏浆细胞和抗体生成量,从而验证以上推测是否合理。15.(2025·湖北·高考真题)mRNA-X是一款新型肿瘤治疗性疫苗,可编码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杀死肿瘤细胞(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该疫苗是由脂质材料包裹特定序列的mRNA所构成。回答下列问题:(1)在mRNA-X疫苗制备过程中,可依据 序列来合成对应的mRNA.(2)据图分析,“溶酶体逃逸”的作用是: 。(3)细胞乙增殖分化为细胞丙和丁,主要得益于两种信号刺激,分别是: 、 。(4)图中细胞丁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5)相对于放射治疗,利用mRNA疫苗治疗癌症的优点是: (回答一点即可)。16.(2025·江苏·高考真题)人体具有自我防御能力,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参与者,细胞中STING转运到高尔基体后,可激活STING信号通路,促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病毒入侵时,囊泡将STING转运进入高尔基体,体现囊泡和高尔基体的膜具有 性。到达高尔基体的STING与蛋白激酶TBK1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水解 直接提供能量,磷酸化激活干扰素调控因子IRF3。(2)激活的IRF3进入细胞核,促进细胞表达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这种免疫类型为 。(3)STING蛋白复合物还可以激活转录因子NFκB,促进细胞表达抗原呈递相关蛋白,进而可将入侵病毒的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有利于T细胞通过 识别到病毒抗原后活化,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种免疫方式为 。(4)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中STING信号通路异常。①健康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 ,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 共同维持血糖稳态。②为探究胰岛B细胞中STING缺失与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人员以正常小鼠和胰岛B细胞中STING基因敲除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分离了胰岛B细胞,开展两组实验:一组检测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见图2;另一组用高糖溶液刺激,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见图3。根据图2、图3可得出结论: 。③依据上述研究,研发治疗血糖异常相关的新药物,还需探明胰岛B细胞中STING信号通路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筛选出STING基因敲除小鼠胰岛B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研究人员用小鼠开展了实验研究。请选出3个关键步骤,并按照实验流程排序: (填字母)。a.提取正常组和STING基因敲除组小鼠胰岛B细胞的DNAb.提取正常组和STING基因敲除组小鼠胰岛B细胞的RNAc.逆转录成cDNA后,扩增、测序分析d.PCR扩增,测序分析e.确定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验验证考点03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一、单选题17.(2025·云南·高考真题)抗蛇毒毒素血清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关于抗蛇毒毒素血清的制备和运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可用减毒的蛇毒毒素对动物多次免疫B.从已免疫动物血液中分离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去除血细胞C.医务人员需根据毒蛇种类为患者注射对应抗蛇毒毒素血清D.患者体内蛇毒记忆细胞是因注射抗蛇毒毒素血清而产生的18.(2025·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报道了多起猴痘病毒感染病例,人体感染猴痘病毒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猴痘病毒的增殖发生在血浆内B.注射猴痘病毒疫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C.体内的各种B淋巴细胞都能识别猴痘病毒D.在抵抗猴痘病毒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19.(2025·湖北·高考真题)在花粉过敏症患者中,法国梧桐花粉过敏原检测阳性率较高。接触法国梧桐花粉可诱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用于过敏原检测B.抑制机体内辅助性T细胞活性的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C.不同人对相同过敏原的过敏反应程度不同,说明过敏反应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D.法国梧桐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避免机体再次接触该种花粉时产生过敏反应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6年高考生物(2025年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专题10免疫调节(原卷版).docx 备战2026年高考生物(2025年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专题10免疫调节(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