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 执笔: 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课题: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2.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3.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4.地震带的分布规律【重点难点预测】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学习流程】第一课时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一、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的概念:气象灾害是指因而导致的灾害。一般来说,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和。2.干旱①概念:指长期或无降水。②危害:干旱可导致干枯死亡,使河流、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困难,局部地区的。③分布: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区。3.洪涝:①洪水灾害:指由于、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急涨、水量猛增,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它会危害农业生产、破坏房屋和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②雨涝灾害:指由大雨、暴雨或等使低洼地区、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破坏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区。4.热带气旋①概念:指发生在热带洋面的。②危害:强烈的热带气旋,会形成、、,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和。③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国家;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海地区和东部海岸。5.其他气象灾害:大风、冰雹、、雪灾、、龙卷风、雷暴、、连阴雨、冻雨、雨雾等。二、地质灾害1.概念: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恶化,并危害人类的现象或过程。常见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2.地震①震级: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大小有关。②烈度:越高,越浅,烈度越大;距离越远,烈度越小。③危害:a直接危害:人员伤亡、和其他工程设施;b次生危害:火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以及、滑坡、崩塌、地裂缝等④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3.滑坡和泥石流①滑坡:斜坡上的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结构面整体顺坡下滑。②泥石流:由、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的特殊洪流。③主要危害:滑坡、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常见自然灾害,滑坡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泥石流的危害除此之外,对、矿山、乡村带来冲於。【图表导读】1.教材图1-13“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图”(1)热带气旋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如何?(2)热带气旋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热带气旋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2.教材图1-18“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1)世界上主要地震带分别指的是那两个带?(2)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这些地区多地震?【合作探究】1.气象灾害(1)干旱①成因与影响范围:②世界上干旱的类型干旱类型成因分布地区副热带型温带型③分布④危害:(2)洪涝①类型与多发地区类型概念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雨涝二者联系②危害:(3)热带气旋①概念②形成条件③台风a.概念:b.结构:c.时间:d.源地:e.灾害构成:f.影响地区:2.地质灾害(1)地震①地震的成因②震级与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有关,可以根据地震仪的记录推算得出。地震烈度就是反映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探测得,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好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决定。③主要地震带(2)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概念发生条件分布国家危害【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达标测评】(见练习册选择题)【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感悟: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多发区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 执笔 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课题: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2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海洋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与危害2.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重点难点预测】海洋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与危害【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之【知识梳理】第二课时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三、海洋灾害1.概念:指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的自然灾害。2.风暴潮:①概念: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由气旋或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②分类:带风暴潮和带风暴潮。③危害:风暴潮可以颠覆、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3.其他海洋灾害:、海浪、海冰、等。四、生物灾害1.概念:由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2.农林牧生物灾害:①概念: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在农作物、、等生物中,病害、、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②危害:常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①概念:由于人们、或雷电、煤等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②危害:除烧毁大量、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外,还会对特定地区的产生不良影响。【合作探究】:1.两种风暴潮的比较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发生时间成因特征发生地区2.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2.生物灾害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概念成因危害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比较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受灾体特性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自然灾害带【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达标测评】1.造成虫害和病害的共同因素是()A.外来病原体入侵B.有害生物的大规模繁殖C.适宜的气候条件D.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的减少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据此完成2~4题。2.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气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4.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A.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B.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C.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D.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5.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④气候干旱⑤水灾频繁⑥台风多发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8.下列关于海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海啸是海岸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B.海啸是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C.只有海底地震才能诱发海啸D.海啸能瞬间形成滔天巨浪,摧毁堤坝,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11.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⑤珠江流域内用水量大⑥离岸风的吹拂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③⑤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13.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A.地震破坏B.滑坡C.海潮侵袭D.暴雨14.我国很多地方都分布有虫神庙,由此可以判断当地曾经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病害B.干旱C.洪涝D.鼠疫15.下列关于森林过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B.森林火灾的主火源是天然火源C.森林火灾的危害大小与风力的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有关D.森林火灾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点击高考】(2009年山东高考文综)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单位:次)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贵州2135545000000368四川2372680000003云南25104534155190000006(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感悟: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2课时 学案.doc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