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证明素养目标1.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会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进一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培养推理能力.重点勾股定理的验证.【自主预习】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若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用字母如何描述勾股定理 2.证明勾股定理时还需用到完全平方公式:(a±b)2= . 1.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巧妙割补,使得图形的面积保持不变,从而证明了勾股定理,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 )A.统计思想 B.分类思想C.方程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 2.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观察图形,可以验证的公式是 ( )A.(a+b)(a-b)=a2-b2B.(a+b)2=a2+2ab+b2C.c2=a2+b2D.(a-b)2=a2-2ab+b2【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勾股定理的证明阅读课本本课时“尝试·思考”及之前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图1-5的正方形ABCD的面积可以表示为(a+b)2,还可以表示为 ,则(a+b)2= ,整理得a2+b2= . 2.图1-6的正方形ABCD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还可以表示为 ,则 = ,整理得a2+b2= . 3.由问题1和问题2可知,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斜边的平方. 1.如图,这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为《周髀》作注解时给出的“弦图”,它解决的数学问题是 ( )A.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三角形全等C.轴对称图形 D.勾股定理知识点二: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阅读课本本课时“例”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直角边可以求 边,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可以求 边,即已知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可以求 边,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2.(学科融合·交叉学习)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着放入一只盛满水的烧杯.已知烧杯高8 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 cm,这只烧杯的直径约是 ( )A.9 cm B.8 cm C.7 cm D.6 cm知识点三:勾股定理使用的条件阅读课本本课时“例”后“思考·交流”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若钝角三角形两个较短边分别为a,b,较长边为c,则a2+b2 c2.(填“<”或“>”或“=”) 2.若锐角三角形两个较短边分别为a,b,较长边为c,则a2+b2 c2.(填“<”或“>”或“=”) 3.勾股定理使用的前提条件为三角形是 三角形. 3.以下关于勾股定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勾股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B.勾股定理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C.勾股定理适用于钝角三角形D.勾股定理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测量距离例 如图,这是某公园中的荷花池,现要测量此荷花池两旁A,B两棵树间的距离(我们不能直接量得).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以卷尺和测角仪为测量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要求:(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2)简述测量方法,并写出测量的数据(长度用a,b,c…表示,角度用α,β,γ…表示).(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A,B两棵树间的距离.变式训练如图,隔湖有两点A,B,为了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在与AB方向成直角的BC方向上任取一点C,测得CA=50 m,CB=40 m,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是 m.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预学思考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2.a2±2ab+b2自学检测1.D 2.C【合作探究】知识生成知识点一1.c2+4×ab;c2+2ab;c22.(a-b)2;c2-4×ab;(a-b)2;c2-2ab;c23.等于对点训练1.D知识点二斜;另一直角;第三对点训练2.D知识点三1.<2.>3.直角对点训练3.B题型精讲题型例 解:(1)如图所示.(2)在点A处测得∠BAE=90°,并在射线AE上的适当位置取点C,量出AC=a,CB=b.(3)根据测量的数据AC=a,CB=b,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b2-a2.变式训练 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