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素养目标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关于勾股定理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培养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重点会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预习】轩轩同学在校园里散步时看到鸟儿飞来飞去的场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5 m,另一棵高2 m,两树相距4 m,一只小鸟要从一棵树的树顶到另一棵树的树顶,至少需要飞多远 请帮助轩轩解决这个问题:1.图中①~③三条飞行线路中,最短的是 . 2.图中AC= m,BC= m,由勾股定理可知AB= m,即至少需要飞 m. 1.桐桐早晨从家出发去上学,先向正南方向走了6 km,接着向正东方向走了8 km到达学校,桐桐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 )A.8 km B.10 kmC.12 km D.14 km2.一棵垂直于地面的大树在离地面5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干底部12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米.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阅读课本本课时“尝试·思考”之前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若AD长为30 cm,AB长为40 cm,B,D之间的距离为50 cm,则AD (填“垂直于”或“不垂直于”)AB,依据是 . 2.若只有一个长度为20 cm的刻度尺,请你帮助李师傅设计一种检测AD边垂直于AB边的方案.3.通过以上实例可知,可利用 判断实际生活中的直角、垂直或直角三角形问题. 1.如图,有一张四边形纸片ABCD,AB⊥BC.经测得AB=9 cm,BC=12 cm,CD=8 cm,AD=17 cm.(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2)求这张纸片的面积.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应用阅读课本本课时“尝试·思考”和“例”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1-17”中,问题应在直角三角形 中解决,因为E为AD的中点,所以DE= ,由翻折可知EF CF.若设DF=x,则EF=CF= ,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解得x= . 2.例题中的问题应在直角三角形 中解决,AC= 尺,由题意可知OB OC.若设OA=x尺,则OC= 尺,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解得x= ,则芦苇的长度为 尺. 2.(学科融合·文学素养)图1中有一首古算诗,根据诗中的描述可以计算出红莲所在位置的湖水深度,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AB=AB',AB⊥B'C于点C,BC=0.5尺,B'C=2尺.则AC的长度为 尺. 找好不变量,巧解应用题例 如图,已知钓鱼竿AC的长为10 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的长为6 m,某钓鱼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AC转动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的长为8 m,则BB'的长为 ( )A.1 m B.2 mC.3 m D.4 m变式训练如图,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4 m,梯子的底端B到墙根O的距离为7 m,一不小心梯子顶端A下滑了4米到C,底端B滑动到D,那么BD的长是 m.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预学思考1.①2.4;3;5;5自学检测1.B 2.18【合作探究】知识生成知识点一1.垂直于;勾股定理逆定理2.答案不唯一,参考方案如下:李叔叔可在 AB 上量取 12 cm(如从 A 到 E),在 AD 上量取 16 cm(如从 A 到 F),再用刻度尺测量EF.若EF=20 cm,则122+162=202 ,说明∠A 为直角,AD⊥AB.若EF的长不是20 cm,则∠A不是直角,AD与AB不垂直,即可通过分段测量的方式验证.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点训练1.解:(1)如图,连接AC.在Rt△ABC中,∵AB⊥BC,AB=9 cm,BC=12 cm,∴AC2=AB2+BC2=225,∴AC=15 cm,∴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 cm.(2)∵CD2+AC2=82+152=172=AD2,∴∠ACD=90°,∴四边形纸片ABCD的面积=S△ABC+S△ACD=AB·BC+AC·CD=×9×12+×15×8=54+60=114(cm2).知识点二1.DEF;4;=;8-x;42+x2=(8-x)2;32.AOC;5;=;x+1;52+x2=(x+1)2;12;13对点训练2.3.75题型精讲题型例 B变式训练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