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1 Look it up!第1课时阅读课时教学设计-新沪教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1 Look it up!第1课时阅读课时教学设计-新沪教八上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1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1课时 Section 1 Reading 课型 阅读课
语篇研读(教材分析)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阅读百科全书中关于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恐龙(dinosaurs)的两篇条目,主题为 “通过百科全书获取信息”,学习 “look it up” 的意义与方法,涵盖达芬奇的生平、成就及恐龙的特征、演化史等内容。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百科全书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价值,培养通过权威资料探索知识的兴趣,理解文化艺术与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的多样性,激发跨学科探究意识。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文体为百科全书条目,结构清晰,每篇按 “基本信息 — 核心特征 — 重要事实” 展开;语言客观简洁,以事实性描述为主,包含学科词汇(如 painter, prehistoric, die out 等),功能是准确传递人物与生物的关键信息。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已掌握基础英语词汇与简单阅读技巧,对达芬奇和恐龙有初步常识,知道百科全书是信息来源之一。 【未知】对百科条目文体特征不熟悉,不了解达芬奇的多领域成就及恐龙的详细演化信息,“scanning” 阅读策略运用不熟练。 【能知】能理解百科条目结构,掌握主题词汇,运用 scanning 提取关键信息,区分百科全书与字典的功能差异。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学习主题词汇(如 painter, inventor, prehistoric, die out 等);理解并运用百科条目相关句型;读懂关于人物与生物的说明文。 2.学习能力:掌握 scanning 技巧快速查找关键信息;学会用思维导图整理文本信息;培养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对比两则文本,提升分析比较能力;思考百科全书的作用,发展逻辑思维;推测恐龙灭绝原因,培养批判性思维。 4.文化意识:了解达芬奇代表的西方文化艺术成就,认识恐龙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理解不同文化中知识传承的方式,培养跨文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主题词汇与短语;运用 scanning 提取达芬奇和恐龙的关键信息;理解百科条目结构。 教学难点:区分百科全书与字典的功能差异;用英语归纳复述文本内容;理解长句(如时间线描述)。 易错点:混淆 “inventor”(发明家)与 “invention”(发明)等词性;“die out” 的正确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如 “dinosaurs lived” vs “a dinosaur lives”)。 易忘点:达芬奇的多领域身份(painter, inventor 等);恐龙相关时间数据(如 245 million years ago);“prehistoric” 等较难词汇。 拓展点:阅读其他百科条目;探究达芬奇的更多发明或恐龙灭绝的其他理论。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游戏教学法,PWP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从中选择)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PPT)、课文文本、思维导图模板、词汇卡片、关于达芬奇和恐龙的图片 / 视频资料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分类,选取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填写) 创设情境:播放百科全书相关视频,提问 “What are you reading ” 引入主题。
Task 1: Lead in— 讨论 “encyclopaedia” 的含义,激活已知。
Task 2: Pre-reading— 完成关于达芬奇和恐龙的小测验(如达芬奇的国籍、恐龙灭绝时间),预测文本内容。
Task 3: While-reading— 快速扫描文本,提取达芬奇的出生 / 死亡年份、职业、代表作及恐龙的出现时间、特征、灭绝时间等关键信息,完成填空练习。 检查小测验答案的准确率;评估信息提取填空的完成度,确保 80% 以上学生能正确填写基础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和测验激活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掌握快速提取信息的技巧,为深入理解铺垫。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创设情境:围绕 “如何向他人介绍文本内容” 设计任务。
Task 1: 根据思维导图(含出生地点、能力、职业等板块)复述达芬奇和恐龙的内容。
Task 2: Post-reading— 将 “insects, Claude Monet, festivals” 等条目分类到 “Culture and arts” 或 “The living world”,区分主题领域。
Task 3: 完成词汇填空题(如用 intelligent, talented, died out 等词填空),理解词汇在语境中的含义。 观察学生复述的完整性(是否涵盖关键信息);检查条目分类的正确性;评估词汇填空的准确率(目标 70% 以上正确)。
设计意图 通过复述、分类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信息整合与语言运用能力,强化对文本结构和词汇的理解。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创设情境:(假设与达芬奇时空对话或作为古生物学家介绍恐龙,激发创意。
Task 1: 设计 3 个想向达芬奇提出的问题(如关于《蒙娜丽莎》的创作灵感),小组讨论并分享。
Task 2: 讨论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dinosaurs’ extinction ”,结合文本推测可能原因(如陨石撞击、火山喷发)。
Task 3: 二选一创作 — 作为古生物学家写一段介绍恐龙有趣特征的短文(50-80 词);或描述遇见达芬奇的场景及感受。 评估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是否结合文本信息);观察讨论中是否能结合文本提出有依据的推测;检查创意写作中知识的运用准确性(如恐龙特征描述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通过创意任务和拓展讨论,将知识迁移到新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量表
1. 词汇掌握(25%):
- 优秀:词汇填空正确率≥90%,能熟练认读并运用主题词汇
- 良好:正确率 70%-89%,基本能认读主题词汇
- 达标:正确率 60%-69%,需加强词汇记忆
- 待改进:正确率<60%,需重点巩固
2. 信息提取(30%):
- 优秀:能准确提取所有关键信息(如时间、特征)
- 良好:能提取 80% 以上关键信息
- 达标:能提取 60%-79% 关键信息
- 待改进:提取信息<60%,需加强 scanning 练习
3. 文本理解(25%):
- 优秀:能准确复述文本并正确分类条目
- 良好:复述较完整,分类基本正确
- 达标:能简单复述,分类有少量错误
- 待改进:复述不完整,分类错误较多
4. 创意表达(20%):
- 优秀:问题设计 / 写作有新意,且结合文本知识
- 良好:能完成任务,有一定合理性
- 达标:基本完成任务,合理性一般
- 待改进:未能完成任务或偏离文本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Unit 1 Look it up! Section 1 Reading
Leonardo da Vinci
- 1452-1519, Italian
- Painter, inventor, musician, engineer, scientist
- Talented: great intelligence, artistic ability
- Masterpiece: Mona Lisa
- Inventions: flying machines (in notebooks)
Dinosaurs
- Prehistoric animals
- Appeared: ~245 million years ago
- Related to: crocodiles, snakes, lizards, today’s birds
- Features: different sizes (small as chickens, big as 10 elephants); some eat plants, some eat meat
- Ruled Earth: >180 million years; died out ~66 million years ago
Key Vocabulary: painter, prehistoric, intelligent, talented, die out
Reading Skill: Scanning—find key info quickly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1. 抄写并写出 10 个主题词汇的英文释义(如 painter: an artist who paints; dinosaur: a prehistoric animal)。
2. 挑选 5 句课文原句翻译成中文(如 “Leonardo da Vinci was an Italian painter, inventor, musician, engineer and scientist.”)。 聚焦课本核心词汇、基础句型及课文细节,通过抄写、释义、简单翻译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夯实语言能力的根基,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最基本的语言要素,为后续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题: 1. 完善达芬奇和恐龙的思维导图(补充 “达芬奇的生活经历”“恐龙的行走方式” 等细节)。
2. 用 3-5 句话对比两篇文章的文体(如 “达芬奇的文章侧重介绍人物成就,恐龙的文章侧重生物特征”)。 在基础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更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如完善思维导图补充细节、对比文本文体特征等,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从 “识记” 向 “理解与运用” 过渡。
拓展题: (综合实践活动类) 二选一:
1. 假设自己是古生物学家,写一段向家人介绍恐龙有趣特征的短文(50-80 词)。
2. 设计 3 个想向达芬奇提出的问题,并简单说明想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如 “Why did you draw flying machines I want to know your inspiration.”)。 打破课本知识的局限,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综合实践相结合,通过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情景写作、问题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综合素养。
教学反思
亮点:1. 情境创设生动(如时空对话、恐龙灭绝讨论),贴合学生兴趣,有效激发参与度。
2. PWP 流程清晰,从预热到信息提取再到应用,层层递进,符合阅读课规律。
3. 活动多样化(测验、填空、分类、讨论),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不足:1. 部分学生对长难句(如 “Dinosaurs ruled the Earth for more than 180 million years.”)理解较慢,影响信息提取速度。
2. 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 “搭便车” 现象。
3. 词汇练习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对 “prehistoric” 等词汇的记忆不牢固。 改进:1. 课前准备长难句解析卡片,针对基础较弱学生进行提前辅导。
2. 小组讨论时明确分工(如记录员、发言人),并设置 “轮流发言” 规则,确保每人参与。
3. 增加课堂词汇小游戏(如 “词汇配对”),延长练习时间,强化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