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1 Look it up! 第5课时拓展阅读和跨文化 教学设计-新沪教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1 Look it up! 第5课时拓展阅读和跨文化 教学设计-新沪教八上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1第 5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5课时 Focus on cultral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Project 课型 拓展阅读与文化聚焦
语篇研读(教材分析)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课时围绕 “百科全书的历史、文化意义及跨学科实践” 展开,核心内容包括:
1. 百科全书的起源与发展:从希腊词源 “encyclopaedia” 讲起,介绍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如《永乐大典》《皇览》)和欧洲早期百科全书的历史,对比中西百科全书的共性与差异;
2. 现代百科全书的特点:如《大英百科全书》按字母顺序编排条目,方便快速检索;
3. 纸质与数字百科全书的对比:数字百科(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的便捷性与纸质百科的历史价值;
4. 项目实践:小组合作探索经典书籍(如《诗经》),编排并表演相关戏剧。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百科全书在记录知识、传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中西文化中知识传承的相似性与独特性;通过项目实践,培养信息整合、团队合作与创新表达能力,深化对 “知识载体” 的理解与尊重。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文体结构:以说明文体为主,按 “历史时间线”(古代→现代)和 “逻辑分类”(定义→发展→对比→实践)展开,条理清晰;
语言特点:客观严谨,多用事实性陈述(如 “The Yongle Dadian was completed in 1408”);包含大量时间、数字等细节信息;核心短语(如 in alphabetical ord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重复出现,强化信息检索与表达功能;
功能:实现对百科全书历史、特点的准确说明,为项目实践提供知识支撑。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对 “百科全书” 有基本认知,会使用简单工具查阅信息;已掌握基础阅读技巧(如找关键词);对《永乐大典》等中国经典有初步了解;具备小组合作的基础能力 【未知】对百科全书的具体历史时间线(如《皇览》《永乐大典》的成书时间)不清晰;不熟悉 “in alphabetical order”“go back a long way” 等核心短语的用法;难以深层分析 “中西百科全书的共性与差异”;将书籍信息转化为戏剧脚本的能力较弱。 【能知】通过学习,能梳理百科全书的发展脉络,准确使用核心短语;对比分析纸质与数字百科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经典书籍的戏剧编排与表演,理解知识传承的多种形式。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 理解并运用与百科全书相关的核心短语(如 in alphabetical ord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go back a long way);
读懂关于百科全书历史的说明文,提取关键信息(如成书时间、特点、作用);
用英语简单描述纸质与数字百科的差异,及经典书籍的基本信息。 2.学习能力: 运用 “时间线梳理”“对比表格” 等方法分析百科全书的发展与特点;
在项目实践中,通过小组分工(如资料收集、脚本编写、表演)提升合作与自主探究能力。 3.思维品质: 对比中西百科全书的发展,分析其共性(如汇集学者成果)与差异(如编排方式),培养辩证思维;
深层思考 “百科全书在历史与现代的作用”,理解知识传承的意义。 4.文化意识: 了解《永乐大典》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认识不同文化中知识载体(如西方百科、中国经典)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差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百科全书的历史关键信息(如《皇览》《永乐大典》的成书时间、现代百科的字母排序特点);
核心短语:in alphabetical ord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go back a long way, in search of;
纸质与数字百科全书的对比分析;
项目实践:经典书籍的信息提取与戏剧脚本框架。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 “百科全书在知识传承中的作用”(如为何《永乐大典》被视为文化遗产);
将经典书籍信息(如《诗经》的作者、主题)转化为简洁的戏剧脚本;
小组合作中任务的合理分工与协调。 易错点: 短语搭配错误:如 “in alphabetical order” 误写为 “by alphabetical order”;“play a role in” 漏写 “in”;
时间线混淆:如将《皇览》(约 220 CE)与《永乐大典》(1408)的时间顺序颠倒。 易忘点: 中西百科全书的共性:均汇集不同学者的成果;
项目实践中 “叙述者”“演员” 的角色分工差异。 拓展点: 探索其他文化中的知识载体(如阿拉伯的《医典》);
用数字工具(如 PPT)辅助戏剧背景介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游戏教学法,PWP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从中选择)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含百科全书历史时间线、《永乐大典》图片、纸质与数字百科对比图)、阅读材料(百科全书历史短文及练习题)、核心短语卡片(in alphabetical order 等)、戏剧脚本模板(含角色分工表)、经典书籍简介卡(如《诗经》基本信息)、白板(用于梳理时间线和小组任务)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分类,选取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填写) 创设情境:“知识问答挑战赛”—— 提问:“Which planet is known as the 'Red Planet' Who wrote Romeo and Juliet ” 学生回答后追问:“How did you know From a textbook or encyclopaedia ” 引出主题。
2. Task 1(Lead in):词源探索 —— 展示 “encyclopaedia” 词源(希腊语),提问:“Where does the word 'encyclopaedia' come from What does it mean ” 结合图片讲解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汇集”。
3. Task 2(Prereading):
短语学习:用卡片呈现 “in alphabetical order, go back a long way” 等短语,结合例句(如 “Dictionary words are in alphabetical order”)讲解,学生跟读;
预测内容:观察课件中的百科全书图片(《永乐大典》、维基百科页面),猜测:“What will we learn about encyclopaedias History Types Features ” 课堂观察:学生能否参与问答挑战,准确说出 12 个百科相关知识(目标参与率≥90%);
短语测试:随机抽查短语含义及用法,正确率≥85%。
设计意图 情境问答激发兴趣;词源与短语学习为阅读铺垫;预测活动培养信息预判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创设情境:“百科历史研究员”——“Let's explore the history of encyclopaedias and find out their stories.”
2. Task 3(Whilereading):
精读分析:发放阅读材料(百科全书历史短文),学生完成判断题(如 “The Yongle Dadian is the largest in history”)和选择题(如 Huanglan 的成书时间),小组核对答案,教师讲解易错点;
时间线梳理:小组合作在白板上绘制 “中西百科时间线”,标注《皇览》(220 CE)、《永乐大典》(1408)、欧洲早期百科、现代百科(字母排序)的关键节点。
3. Task 4:对比分析 ——
发放 “纸质 vs 数字百科” 表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填写差异(如检索速度、更新频率),用核心短语描述(如 “Online encyclopaedias are fast; print ones go back a long way”);
全班分享:每组选 1 人汇报对比结果,教师补充总结。 阅读题正确率:目标≥80%,错误题(如中西百科时间对比)集体订正;
时间线完整性:检查是否涵盖 5 个以上关键节点(目标达成率≥85%)。
设计意图 精读与时间线梳理强化信息提取能力;对比分析促进对百科类型的理解,运用核心短语提升语言输出。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创设情境:“经典文化传播者”——“Encyclopaedias are part of classic knowledge. Let's explore other classics and act them out!”
2. Task 5:项目准备 ——
分组选择经典书籍(如《诗经》),发放书籍简介卡(含作者、主题、重要性);
小组分工:资料收集员(补充书籍细节)、脚本编写员(将信息转化为戏剧台词)、角色分配员(确定叙述者、演员等)。
3. Task 6:戏剧编排与展示 ——
参考模板编写简易脚本(如叙述者介绍《诗经》:“The Book of Poetry, from the Western Zhou, has 305 poems...”;演员表演诗句场景);
每组表演 3 分钟片段,其他组用 “是否体现书籍核心信息”“合作是否流畅” 评价。 脚本检查:是否包含书籍关键信息(作者、主题),语言是否准确(目标合格率≥90%);
表演评价:从 “信息传达”“团队配合”“创意” 三方面打分(满分 10 分,目标平均分≥7 分)。
设计意图 项目实践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合作与创新能力;表演与评价深化对经典文化的理解。
评价量表
1 能读懂百科全书历史的说明文,提取关键信息 能做到(√)需改进(△)
2 能运用 “in alphabetical order” 等核心短语描述百科特点 能做到(√)需改进(△)
3 能对比纸质与数字百科的差异 能做到(√)需改进(△)
4 能在小组中完成戏剧项目的分工任务 能做到(√)需改进(△)
5 能理解百科全书在知识传承中的作用 能做到(√)需改进(△) 教师评价表
评价维度 优秀(5 分) 良好(3 分) 待提升(1 分) 得分
信息提取 准确提取所有历史关键信息 提取 60% 以上信息 提取不足 60%
短语运用 熟练使用核心短语,无错误 基本使用短语,偶有错误 短语误用多
项目合作 分工明确,积极贡献创意 有分工但配合一般 无分工,参与度低
戏剧展示 信息准确,表演流畅有创意 信息基本准确,表演较简单 信息错误,无法完成表演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Unit 1 Section 4 拓展课(第 5 课时)
—— 百科全书与经典传承
【核心短语】 in alphabetical order(按字母顺序) go back a long way(历史悠久) play an important role(扮演重要角色) in search of(寻找) as a result(因此) 【百科历史时间线】
中国:《皇览》(220 CE)→《永乐大典》(1408)
西方:早期欧洲百科→现代百科(字母排序) 【项目实践步骤】 选经典(如《诗经》)→2. 集信息(作者、主题)→3. 编脚本(角色:叙述者、演员)→4. 展表演 【核心问题】 百科全书如何传承知识? 纸质与数字百科各有何价值?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1. 抄写核心短语(in alphabetical ord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等),每词配 1 个英文例句,背诵并默写。
2. 重读课堂阅读材料,用 35 句话概括百科全书的发展特点(如 “Early encyclopaedias from China and the West both included scholars' works”)。 强化短语记忆与阅读概括能力,夯实 “语言能力” 基础
提高题: 1. 对比 “维基百科” 与 “《永乐大典》”,用英语写 50 词短文,说明两者在 “知识传播方式” 上的差异(如 “Wikipedia is online and updated by volunteers; the Yongle Dadian was a print collection by scholars”)。
2. 完成课堂未完善的戏剧脚本,补充 12 句角色台词(如演员说:“The poems in The Book of Poetry show people's life 3,000 years ago”)。 通过对比与脚本补充,深化对百科与经典的理解,提升 “思维品质” 中的分析与表达能力。
拓展题: (综合实践活动类) 1. 个人探索:查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书籍(如《论语》),用英语制作 “书籍信息卡”(含作者、成书时间、3 个核心观点)。
2. 小组任务:完善课堂戏剧表演,录制视频(5 分钟内),上传至班级群,投票评选 “最佳传播奖”。 个人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视频录制促进合作与创新,让知识传承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呼应 “文化意识” 与 “学习能力” 目标。|
教学反思
亮点: “知识问答挑战赛” 和 “百科历史研究员” 情境贴近学生认知,有效激发探索兴趣;
阅读与项目实践结合,实现 “学用结合”,学生参与度高;
中西百科对比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视角,增强文化自信。 不足: 部分学生在时间线梳理时混淆中西百科的时间节点,需更多直观辅助(如彩色标注);
戏剧脚本编写耗时较长,少数小组进度滞后,影响展示效果。 改进: 下次课准备 “中西百科时间线” 彩色贴纸,让学生动手粘贴,强化记忆;
提前将戏剧脚本模板细化(如分 “叙述者台词”“演员台词” 栏),为基础薄弱小组提供更多支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