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复习课件(10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复习课件(10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09张PPT)
第09讲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系列
常见的天气系统
和天气
考点一 锋与天气 10页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
知识点2 暖锋与天气
知识点3 准静止锋与
知识点4 冷锋与暖锋的判读
知识点5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考向1 锋与天气
考向2 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41页
知识点1 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2 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3 锋面气旋
知识点4 天气图及应用
考向1 气压系统
考向2 天气图判读
考点三 气象灾害 64页
知识点 气象灾害
考向 气旋灾害
热点与拓展
01 特殊天气 02 云雾形成
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考点要求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高频点提取
锋与天气 甘肃卷,15-16题,6分,考查冷锋与天气 云南卷,14-16题,9分,考查锋面与天气 河北卷,10-11题,6分,考查锋面与天气 天津卷,7-8题,6分,考查冷锋天气系统 江苏卷,6-7题,4分,考查干线及影响 山东卷,16题,14分,考查冷锋与天气 浙江1月卷,16题,2分,考查暖锋与天气 广东卷,3-4题,6分,考查冷锋与天气 湖南卷,14-16题,9分,考查冷锋与天气 冷锋
考情透视·命题预警
考点要求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高频点提取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浙江6月卷,19-20题,4分,考查锋面气旋与天气 北京卷,8题,3分,考查等压线判读 浙江1月卷,22-23题,4分,考查锋面气旋 江西卷,14-16题,9分,考查气旋天气系统及影响 北京卷,6-7题,4分,考查等压线图判读天气现象 甘肃卷,9-11题,9分,考查天气系统判读 黑吉辽卷,19题,18分,考查高压系统与天气 江苏卷,11-13题,6分,考查气旋与天气 辽宁卷,18(2)题,6分,考查反气旋与天气 锋面气旋
等压线判读
气象灾害 —— 河北,8题,3分,考查气象灾害 贵州,12-13题,6分,考查沙尘暴 重庆卷,18题,24分,考查洪涝灾害 湖南卷,11-13题,9分,考查洪涝灾害 洪涝
沙尘暴
考情透视·命题预警
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考频较高,试题涵盖选择题与综合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锋的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气压系统(气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气流运动特点和带来的天气现象;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暴雨等)的成因、分布及危害;等压线图的判读。
2.从命题思路上看
(1) 锋、气压系统等核心知识点多与具体区域场景相结合,注重考查知识在实际地理情境中的应用;
(2) 借助气压分布图、等压线图、天气形势图等各类图表,考查学生提取图表信息、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及解读地理现象的能力;
预计今后仍会以特定区域的天气现象、生活场景及气象灾害为依托,重点考查天气系统的特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强化知识迁移能力、图表解读能力和动手绘图能力。复习中需扎实掌握各类天气系统的核心知识,加强对图表的分析解读训练,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及地方卷中对原理应用和绘图类题型的考查。
复习目标 1.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原理,掌握其天气变化特征及在不同区域的表现。
2.掌握气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规律,能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台风、寒潮、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
4.学会判读气压分布图、等压线图等各类图表,能从中提取天气系统相关信息并推测天气变化。
5.掌握锋面、气流运动方向等在气压分布图上的绘制方法,提高动手绘图能力。
6.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解释常见的天气现象,解决与天气系统相关的实际地理问题。
考情透视·命题预警
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暖锋与天气
锋与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
冷锋与天气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准静止锋与天气
气旋与天气
反气旋与天气
锋面气旋
气象灾害
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情境问题】2024年5月15日到16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扬沙和浮尘天气,局部出现沙尘暴。图为2024年5月15日08时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思考:
(1)说出控制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特点。
(2)指出图中发生沙尘暴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述此次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考点一 锋与天气
【情境问题】2024年5月15日到16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扬沙和浮尘天气,局部出现沙尘暴。图为2024年5月15日08时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说出控制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特点。
(2)指出图中发生沙尘暴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述此次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考点一 锋与天气
气旋(低压);水平方向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风力强;沙源多;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
影响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农业减产;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等。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天气
①概念:是指一个地方近地面大气在短时间内的物理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②描述语:气温高低、气压高低、干湿状况、风(大小、风向)、阴晴等方面分析,注意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过程。
③成因:天气变化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常见天气系统有气团、锋面、高(低)气压系统。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气团
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气团
形成位置
温度
大陆性气团
海洋性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的气团
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的气团
形成于大洋上,空气比较湿润
形成于大陆上,空气比较干燥
特别提醒: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相对移经地区而言的,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区域,天气现象单一,多晴朗天气。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200C
10℃
30℃
气团 移动方向 气温 密度 气压 湿度 阴晴
冷气团 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
暖气团 从较低纬吹向较高纬 大







晴 朗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锋
冷气团
暖气团
锋线
锋面
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
概念: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
特别提醒:
锋面结构特征:冷气团密度大,冷而重,总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锋面往冷气团一侧倾斜。
锋面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气团。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锋
天气特征: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
思考:锋面过境一定会产生降水吗?
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主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锋
冷 锋
暖 锋
锋的类型: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把锋分为:
准静止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移动缓慢的锋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冷锋
被迫抬升
锋前
锋后
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
指示锋前
冷气团
暖气团
特别提醒: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
A
B
冷锋符号,尖三角指示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
冷锋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被迫抬升。
在天气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
A、B是锋前还是锋后?
冷锋过境时雨区位置主要位于锋前还是锋后?
考点一 锋与天气
冷气团
暖气团
市区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 情况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阴天等天气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天气
夏季北方暴雨
北方冬春沙尘暴
冬季寒潮
一场秋雨一场寒
分布: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冬半年更常见。
我国典型天气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1 冷锋与天气——冷锋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2 暖锋与天气——暖锋
徐徐爬升
锋前
锋后
冷气团
暖气团
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
指示锋前
A
B
暖锋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徐徐爬升。
在天气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
A、B是锋前还是锋后?
暖锋过境时雨区位置主要位于锋前还是锋后?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2 暖锋与天气——天气
徐徐爬升
冷气团
暖气团
市区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 情况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2 暖锋与天气——分布与天气实例
分布:我国春秋季在东北、江淮流域和渤海等地区可出现暖锋。
我国典型天气实例: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3 准静止锋与天气——准静止锋
概念: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天气:过境时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性的降水与雾)。云雨区比暖锋更为宽广,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
冷气团
暖气团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3 准静止锋与天气——四大准静止锋
天山准静止锋
时间:冬、春季节
现象:天山北坡阴雨或微雪天气
成因: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
昆明(云贵)准静止锋
时间:冬半年
现象:贵阳天无三日晴,昆
明天气晴暖
成因:受云贵高原的阻挡,南下冷空气在贵阳与昆明之间停留,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
华南(南岭)准静止锋
时间:冬、春多见
现象:清明时节雨纷纷
成因:冷空气南下后势力减弱、受南岭阻挡
冬半年,锋区位置偏南
夏半年,锋区位置偏北
江淮准静止锋
时间: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现象:黄梅时节家家雨,连续阴雨,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
成因:冷暖空气交锋、对峙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3 准静止锋与天气——四大准静止锋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4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看符号
锋面前进方向
锋面前进方向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4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看冷、暖气团运动方向
冷锋
暖锋
若冷气团只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运动,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
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致相向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4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看锋面坡度
冷锋
暖锋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
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4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看降水区的位置及降水强度
冷锋
暖锋
冷锋:锋前、锋后均有降水,主要在锋后;雨区窄。冷锋多出现狂风暴雨,强度大。
暖锋:雨区较宽,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暖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锋面降水集中在冷气团控制一侧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4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气压
气温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暖 锋
冷 锋
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过境前
冷气团
过境后
暖气团
过境前
暖气团
过境前
冷气团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5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形成与位置
形成: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位置: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并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5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4月-5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6月
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7月-8月
雨带推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副高控制)
9月
冬季风增强,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
10月
雨季结束
北上缓慢南撤快
考点一 锋与天气
知识点5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影响
雨带类型:影响我国的锋面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暖锋一般伴随锋面气旋出现。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影响:
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考向1 锋与天气——考法01 冷锋
(24-25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2023年11月我国华北某地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天气变化,下图为该地某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次天气剧烈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台风
【解析】1.读图,图示时刻该地区一直主要受偏北风影响,而偏北风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以冷空气为主导,吹向较低纬度的暖气团,所以应是冷锋,至于10日11时附近气温剧烈抬升,这并不是暖锋,而是冷锋的锋前增温现象,B正确,A错误;华北地区少有准静止锋影响,且由准静止锋影响气温变化较为平稳,C错误;台风在11月极少登陆华北地区,且台风对一个地区的风力影响变化很大,D错误。故选B。
B
考点一 锋与天气
考向1 锋与天气——考法01 冷锋
(24-25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2023年11月我国华北某地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天气变化,下图为该地某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2.乙时段,该地可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有( )
A.偏南风转东南风 B.风速由大变小
C.气温持续上升 D.空气污染加重
【解析】2.读图,据图示乙时段风向标可知在该时段风向以西北风为主,A错误;风的箭头长度由长变短,说明风速由大变小,B正确;气温是先升高再降低,C错误;PM2.5指数很低,未达到空气污染程度,D错误。故选B。
B
考点一 锋与天气
锋前增温现象产生的原因: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面前部的地方,为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考向1 锋与天气——考法02 准静止锋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冰水混合物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贵州省是我国冻雨出现频次最多的省份。冬季贵州省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该准静止锋有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东西型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冬季贵阳市降水少的年份,昆明准静止锋最可能是( )
A.南北型 B.东西型 C.西北—东南型 D.三种类型交替出现
【解析】3.根据所学锋面知识可知,降水主要发生在冷气团一侧。读图可知,当昆明准静止锋为东西型的年份,贵阳市位于暖气团一侧,该年份冬季贵阳市多晴天,降水较少,B正确;受南北型和西北—东南型准静止锋影响时,贵阳市均位于冷气团一侧,降水较多,排除ACD。故选B。
考点一 锋与天气
B
考向1 锋与天气——考法02 准静止锋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冰水混合物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贵州省是我国冻雨出现频次最多的省份。冬季贵州省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该准静止锋有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东西型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某年1月贵阳市受强准静止锋影响,但冻雨出现频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水汽输送量较少 B.降雪频率大为增加
C.近地面气温过高 D.锋面移动速度过快
【解析】4.贵阳1月受强准静止锋的影响,说明冷空气势力强,贵阳市近地面和上空气温都比较低,低温会使水汽直接冻结,转化为雪降落,降雨概率降低,使得冻雨出现频率较低,B正确、C错误;强准静止锋输送的水汽量相对较大,A错误;锋面移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降水形式不稳定,但并不会直接影响冻雨的形成,D错误。故选B。
B
考点一 锋与天气
考向2 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考法01 锋面雨带进程
(25-26高三上·江苏苏州·开学考试)“七下八上”是指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气象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多雨时期。读中国雨带进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七下八上”多雨期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江淮准静止锋
【解析】5.我国季风区夏季雨带形成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西北侧,且该锋面雨带位置随着“副高”移动而移动,B正确;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主要在冬季形成,与“七下八上”(夏季多雨时期)无关,A错误;阿留申低压是冬季太平洋上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而形成的低压中心,主要影响冬季气候,与夏季“七下八上”多雨期无关,C错误;江淮准静止锋出现在6月份左右,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而“七下八上”期间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进入伏旱,D错误。故选B。
B
考点一 锋与天气
考向2 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考法01 锋面雨带进程
(25-26高三上·江苏苏州·开学考试)“七下八上”是指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气象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多雨时期。读中国雨带进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各地与其面临的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寒潮、洪涝 B.华北平原—洪涝、暴雨
C.东北地区—冰雹、滑坡 D.华南沿海—伏旱、台风
【解析】6. 正常年份,7月下旬到8月上旬,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进入“七下八上”多雨期,因此多暴雨、洪涝,B正确,C错误;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进入伏旱,华南仍然为雨季,AD错误。故选B。
B
考点一 锋与天气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1 气旋与天气
气旋或低气压,反气旋或高气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气旋也叫低气压,反气旋也叫高气压
低气压与高气压
气旋与反气旋
——描述的是气压分布状况
——描述的是气流运动状况
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1 气旋与天气——南北半球气旋的差异
单位:hPa
北半球 · 气旋
水平(近地面)气流:逆时针辐合
垂直方向:上升
天气状况:阴雨
低压
南半球 · 反气旋
水平(近地面)气流:顺时针辐合
垂直方向:上升
天气状况:阴雨
低压
1025
1020
1015
1025
1020
1015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问题:请分别绘制南、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判断气旋垂直气流运动特征及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1 气旋与天气——天气实例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2 反气旋与天气——南北半球反气旋的差异
问题:请分别绘制南、北半球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判断气旋垂直气流运动特征及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高压
高压
1015
1020
1025
1015
1020
1025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风向
单位:hPa
北半球 · 反气旋
水平(近地面)气流:顺时针辐散
垂直方向:下沉
天气状况:晴朗
南半球 · 反气旋
水平(近地面)气流:逆时针辐散
垂直方向:下沉
天气状况:晴朗
水平气压梯度力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2 反气旋与天气——天气实例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北半球
右手
左手
南半球
【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知识点2 反气旋与天气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气流运动方向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状况
典型案例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2 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小结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3 锋面气旋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
凸高为低
低压槽
高压脊
从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凸低为高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


问题:判读①、②处的气压场形势?
低压槽
高压脊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3 锋面气旋
北半球 · 反气旋 北半球 · 气旋系统
1015
1020
1025
1025
1020
1015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高压
低压
高压脊
低压槽
高压脊两侧空气辐散,运动方向相反,不能形成锋面
低压槽两侧空气辐合,运动方向相对,可以形成锋面
思考:在等压线弯曲处两侧画出风向,判断等压线弯曲处附近能不能形成锋面?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3 锋面气旋
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又称“温带气旋”。
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分布:常出现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
北半球
低压
1025
1000
975
云带
气流方向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3 锋面气旋
画一画:请分别绘制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并将冷锋和暖锋符号和冷、暖气团位置标注出来。
南北半球
锋面气旋形成原理
1025
1020
1015
低压
低压槽
1025
1020
1015
低压
低压槽
赤道
N
S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锋面气旋分布规律
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低压中心左侧(以西)是冷锋
低压中心右侧(以东)是暖锋
左冷右暖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3 锋面气旋
画一画:请在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上画上雨区位置。
1025
1020
1015
低压
低压槽
1025
1020
1015
低压
低压槽
赤道
N
S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锋面气旋雨区分布规律
冷气团一侧降水(北半球锋面北侧,南半球锋面南侧)
暖气团一侧晴朗(北半球锋面南侧,南半球锋面北侧)
南北半球
锋面气旋雨区示意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3 锋面气旋
判读锋面气旋的5个要点
①锋面低压槽: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高压(反气旋)不能形成锋面。
②北冷南冷:北半球的冷气团在北方,南半球的冷气团在南方。
③北逆南顺:以低压中心为中心,北半球锋面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锋面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④东暖西冷: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形成暖锋,西侧形成冷锋。
⑤降水在冷气团一侧:锋面的雨区,无论冷暖锋,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4 天气图及应用——天气图
含义: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它分为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用于分析某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综合表示了某一时刻地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给出了雷暴、降水、雾、大风和冰雹等天气所在的位置及其影响的范围。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知识点4 天气图及应用——等压线图
等压线图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其判读内容如下:
①判断气压形式:高压、高压脊、低压、低压槽、鞍部。
②判断天气状况: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③判读风向和风力大小:画风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风力小。
思考:
1.读图说出AB两处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2.比较甲乙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A
B
.甲
.乙
考向1 气压系统——考法01 气旋
(2025·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如图示意2021年11月7~9日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辽宁鞍山市的天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解析】1.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产生了明显的降水,受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D错误,受气旋控制,气旋过境之前和过境之后,气温差异较小,过境时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产生降水,C正确。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温变化不大,可以排除冷锋或者暖锋,AB错误。故C选项正确。
C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向1 气压系统——考法01 气旋
(2025·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如图示意2021年11月7~9日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辽宁鞍山市的天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当地的天气状况是( )
A.大雪纷飞 B.暴雨倾盆
C.风力渐弱 D.气温回升
【解析】2.从图中可看出,气旋对当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8日2:00~5:00,此时段降水较多,气温逐渐下降且气温低于0℃,因此天气状况是大雪纷飞,A正确,BD错误。根据风向符号可知,8日2:00~5:00期间均是3级风,风力变化不大,C错误。故选A。
A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向1 气压系统——考法02 反气旋
(2025·辽宁葫芦岛·二模)在大气的高层,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就像一道屏障将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气溶胶等)困在高层大气,但过去60年,它的强度正在显著减弱。气溶胶的直接影响是反射阳光,使地表降温,间接影响则是改变云的性质,进一步影响辐射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过去60年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强度显著减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 B.东亚地区气溶胶排放增加
C.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升高 D.中亚地区环保政策的实施
【解析】3.亚洲夏季风反气旋的强度与海陆热力差异密切相关。东亚地区气溶胶排放增加会加强大气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导致地表降温,减弱陆地的升温幅度,从而缩小海陆温差,这种温差减小会削弱季风环流的驱动力,导致夏季风反气旋强度显著减弱,B正确;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会使地面温度升高更快,海陆温差加大,夏季风反气旋强度增强,A错误;材料无信息体现过去60年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升高,C错误;中亚地区环保政策的实施会减少气溶胶的排放,进而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使地面温度升高更快,海陆温差加大,夏季风反气旋强度增强,D错误。故选B。
B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向1 气压系统——考法02 反气旋
(2025·辽宁葫芦岛·二模)在大气的高层,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就像一道屏障将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气溶胶等)困在高层大气,但过去60年,它的强度正在显著减弱。气溶胶的直接影响是反射阳光,使地表降温,间接影响则是改变云的性质,进一步影响辐射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南亚地区气溶胶增加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机制是( )
A.改变温度的梯度 B.吸收长波辐射
C.破坏大气臭氧层 D.促进水汽凝结
【解析】4.南亚地区气溶胶增加会加强大气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使地表降温,间接影响则是改变云的性质,这些变化会破坏原本的温度分布,改变海陆或区域间的温度梯度,A正确;吸收长波辐射是温室气体的作用,与气溶胶无关,B错误;臭氧层破坏与氟氯烃等气体的排有关,与气溶胶关系不大,C错误;南亚地区气溶胶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更多的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但影响力较小,不是对气候系统的主要影响机制,D错误。故选A。
A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向1 气压系统——考法03 锋面气旋
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往往伴随着锋面而出现,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图为亚洲东部某次温带气旋影响下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黑色线条为锋面。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5.读图由经纬网可知,该天气系统位于中纬度区域,其移动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该天气系统应逐渐向东移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压中心的位置由西至东依次为乙、甲、丙,所以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向1 气压系统——考法03 锋面气旋
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往往伴随着锋面而出现,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图为亚洲东部某次温带气旋影响下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黑色线条为锋面。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期间,M地最可能出现( )
A.气温降低,雪花飘飘
B.气压升高,风和日丽
C.气温升高,黄沙漫漫
D.气压降低,台风过境
【解析】6.锋面气旋偏西部低压槽容易形成冷锋,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地经历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冷锋过境天气不稳定,可能出现降水(雪),A正确,DC错误;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不会风和日丽,B错误。故选A。
A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向2 天气图判读——考法01 等压线图判读
(2025·四川成都·模拟预测)2023年 4月10—12日,我国北方经历了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北京10日PM10重度污染,11日PM10浓度明显下降,但京津冀鲁豫大部仍受强沙尘天气控制,12日北京PM10浓度再度上升。下图示意亚洲东部部分地区10日和12日相同时刻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强沙尘过程,沙尘粒径由源地到北京( )
A.先变小后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逐渐变大
【解析】7.通常,当沙尘暴从源地开始移动时,较大的颗粒由于重力作用会先沉降,而较小的颗粒则会被风吹得更高更远。因此,随着沙尘暴的移动,较粗的沙尘颗粒会逐渐减少,而较细的颗粒则会相对增多。故此次强沙尘过程,沙尘粒径由源地到北京沙尘粒径可能会逐渐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向2 天气图判读——考法01 等压线图判读
(2025·四川成都·模拟预测)2023年 4月10—12日,我国北方经历了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北京10日PM10重度污染,11日PM10浓度明显下降,但京津冀鲁豫大部仍受强沙尘天气控制,12日北京PM10浓度再度上升。下图示意亚洲东部部分地区10日和12日相同时刻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4月12日北京PM10浓度再度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A.下沉气流降尘 B.上升气流扬尘
C.西北沙尘输送 D.南部沙尘回流
【解析】8.由12日相同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可知,12日北京位于高压中心西北侧,盛行偏南风,引导南部沙尘回流是12日北京PM10浓度再度上升的直接原因,与西北沙尘输送无关,D正确,C错误;由图可知,12日北京位于高压脊北侧,气流呈下沉趋势,B错误;下沉气流降尘不会使PM10浓度再度上升,A错误。故选D。
D
考点二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点三 气象灾害
知识点 气象灾害——思维建模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
夏季
冷暖气团活动
偏北风
寒潮
暴雨
台风
水旱灾害
对大气环境影响
锋面雨带移动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发展,夏秋移至我国东南沿海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强弱异常
寒冷干燥
性质
强冷空气
7、8月华北、东北多雨
6月江淮梅雨
5月华南多雨
温暖湿润
性质
带来水汽强烈上升
亚欧大陆东部
偏南风
太平洋的西岸
雨带移动异常
考点三 气象灾害
知识点 气象灾害——寒潮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寒潮:寒潮是自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我国规定寒潮降温标准为:受冷空气侵袭, 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以下路径:西路、中路、东路。
寒潮的本质:快行冷锋
天气特征:降温,大风、暴风雨雪
考点三 气象灾害
知识点 气象灾害——沙尘暴
沙尘暴本质:快行冷锋,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
沙尘暴产生的自然原因:
①沙源: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沙源丰富;
②对流: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
③大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考点三 气象灾害
知识点 气象灾害——台风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属性:热带气旋
分布:热带/副热带洋面
符号:
天气:狂风暴雨
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地转偏向力影响,空气旋转
上升水汽凝结放热促使空气上升
洋面气压更低,空气旋转更猛烈
台风
热带或亚热带洋面温度超过26.5℃
台风形成的过程
考点三 气象灾害
知识点 气象灾害——台风
台风的结构
旋涡风雨区:气流强烈上升,形成巨厚的云墙,产生狂风暴雨,破坏力最大。(危害最大区,降水集中区)
外围大风区:大风区临近时,云增多加厚,风力由外向内加强。
思考:台风眼处的风力和天气状况?
台风眼:气流下沉,无风、少云和干暖
考点三 气象灾害
台风的好处:
①台风带来了丰沛的淡水;
②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
③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
④缓解伏旱。
台风的危害:
①狂风
②暴雨
③风暴潮
知识点 气象灾害——台风
考向 气象灾害——考法01 寒潮
(2025·河南·模拟预测)中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指示中国北方的寒潮强度,北半球西风增强,会导致亚洲高压受削弱的程度增加。寒潮强度标准化值表示多年平均寒潮强度,图为1980年—2019年中国北方的寒潮强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0年到2019年间,寒潮强度最弱的时间段是( )
A.1980——1990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19年
【解析】1.结合图示,寒潮强度标准化值表示多年平均寒潮强度,可以看出1990——2000年之间的寒潮标准化值大多为负值,与其它时段相比,此时段强度整体上较弱,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B
考点三 气象灾害
考向 气象灾害——考法01 寒潮
(2025·河南·模拟预测)中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指示中国北方的寒潮强度,北半球西风增强,会导致亚洲高压受削弱的程度增加。寒潮强度标准化值表示多年平均寒潮强度,图为1980年—2019年中国北方的寒潮强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现象会导致我国寒潮指数增强的是( )
A.秋季中高纬度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降低B.冬季中高纬度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
C.夏季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降低D.冬季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升高
【解析】2.据材料可知,中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指示中国北方的寒潮强度。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会加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热力差异,导致冬季风增强,从而增加寒潮强度,A错,B对。我国夏季很少受寒潮影响,C错。初秋到冬季,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升高会加强副极地低压,亚欧大陆中高纬度西风势力增强会导致亚洲高压受到的削弱程度增大,导致寒潮强度减弱,D错。故选B。
B
考点三 气象灾害
考向 气象灾害——考法02 台风
(2025·四川巴中·三模)20年入秋时节,三大台风侵袭长白山。台风“巴威”强度最大,但给长白山区带来的降水最少,而西风带高压脊形成后,台风“美莎克”“海神”为长白山区带来暴雨。下图示意不同台风侵袭时500hPa高空的天气系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较短时间内,三个台风依次侵袭我国东北,可推测出( )
A.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基本稳定 B.东南季风持续增强
C.东北频繁受锋面气旋控制 D.锋面雨带位于我国东北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入秋时节,东南季风逐渐减弱,B错误;台风是热带气旋,与锋面雨带和锋面气旋无必然联系,且入秋时节锋面雨带开始南移,C、D错误;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反气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外围气流顺时针方向旋转,成为引导台风等天气系统移动的背景气流,连续三个台风路径相似,说明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稳定,背景气压场相似,A正确。故选A。
A
考点三 气象灾害
考向 气象灾害——考法02 台风
(2025·四川巴中·三模)20年入秋时节,三大台风侵袭长白山。台风“巴威”强度最大,但给长白山区带来的降水最少,而西风带高压脊形成后,台风“美莎克”“海神”为长白山区带来暴雨。下图示意不同台风侵袭时500hPa高空的天气系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台风“巴威”强度最大,但给长白山区带来的降水最少,主要是原因是( )
A.缺乏气旋北上通道 B.缺乏水汽辐合条件
C.缺乏地形抬升条件 D.缺乏地面加热对流
【解析】4.“巴威”能量足,但此时西风带的势力不强,没有适宜的水汽辐合触发条件,能量得不到释放,因此在长白山产生的降水不多,B正确;“巴威”可以沿着低压槽北上,A错误;热带气旋降水主要依靠水汽辐合上升,对地形抬升要求较少,C错误;台风主要在海面上加热,登陆后能量衰减,D错误。故选B。
B
考点三 气象灾害
考向 气象灾害——考法02 台风
(2025·四川巴中·三模)20年入秋时节,三大台风侵袭长白山。台风“巴威”强度最大,但给长白山区带来的降水最少,而西风带高压脊形成后,台风“美莎克”“海神”为长白山区带来暴雨。下图示意不同台风侵袭时500hPa高空的天气系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高压脊促进了台风“美莎克”“海神”强降水的生成,主要是因为其改变了西风带的( )
①地形 ②热量 ③风速 ④风向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5.高压脊加大了西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了高空西风的风速,③正确;且高空西风从高压脊南下,为冷空气,绕过低压槽与台风相遇辐合,带来强降水,改变了风向,④正确;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无法改变地形,①错误;高压脊对西风带的热量影响较小,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考点三 气象灾害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1)特殊锋面
①干线:即露点锋,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干线的影响:常引起降水天气,乃至较大的风暴或龙卷天气。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气压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这两个影响因素都和露点呈正相关。
气温=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气温>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不饱和;露点差=气温-露点温度≥0(露点差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空气越湿润)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1)特殊锋面
②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
锢囚锋成因类型:温带(锋面)气旋中冷锋追上暖锋(最常见);锋面受山脉阻挡形成的地形锢囚锋;两条冷锋迎面相遇。
天气状况:保留着原来两个锋面天气的特征,两侧均为降水区。而且由于锢囚作用,暖空气被抬升得更高,因此云层增厚、降水增加、雨区扩大,风力界于冷锋和暖锋之间。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1)特殊锋面
③倒暖锋:在北半球,由北向偏南方向逆行的暖锋,是东北地区独有的天气过程。
形成过程:冬季在陆地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千岛群岛附近出现了强大的低压中心,吹出东北风,这股暖湿气流进入我国东北,与盘踞在此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暖气团主动推着锋面向南移动,这就是倒暖锋。
倒暖锋一般发生在寒潮之后的2-3天,本质就是鄂霍次克海的海洋暖气团取代了东北的大陆冷气团。
天气状况:倒暖锋的出现,加快东北地区升温,带来降水,使气候变得湿润。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1)特殊锋面
④副冷锋: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会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从而形成副锋,前面的锋面称为主锋。
判断:图上出现两条大致平行的锋线,主锋两侧温差较大,副冷锋两侧温差较小。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2)强对流天气
①雷暴天气
天气特征:属局地强对流天气,伴有雷击、闪电、大雨、冰雹、暴风雪等现象。
形成条件: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b.有使暖湿空气上升的动力;c.空气能产生剧烈的上下对流运动。
出现的时间:可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见于夏季午后,但也可能在冬季随暴风雪发生,被称为雷雪。
出现的地区:热带和温带地区。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②下击暴流
天气特征:中高空空气急剧下沉,在地面辐散形成灾害性强风
形成条件:a.上升气流在大气运动中获得水平动量;b.上升气流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表现为重、冷的云顶)被储存起来;c.云顶迅速崩溃,势能又重新转化为下降气流的动能
出现的时间:可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见于夏季午后
出现的地区:热带和温带地区
(2)强对流天气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③龙卷风
天气特征:直立空管状或漏斗状旋转上升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
形成条件:a.近地面的风切变;b.对流系统带来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并引发上升气流;c.地转偏向力
出现的时间:春季、夏季、秋季均可发生,但最常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4~10月)
出现的地区: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大利亚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
(2)强对流天气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④风切变
风切变是一种大气现象,风矢量(风向、风速)在空中水平和(或)垂直距离上的变化。
(2)强对流天气
热点01 特殊天气
热点与拓展
⑤飑线
飑线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它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破坏性强,预报难度大。
天气状况: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风速骤升,气温急剧下降,而且往往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在个别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龙卷风。
成因: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
(2)强对流天气
考向1 特殊锋面
热点与拓展
(24-25高三上·广西河池·期末)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露点温度则是指空气到达冷却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某地气象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 )
A.东侧暖干,西侧冷湿 B.东侧暖湿,西侧热干
C.东侧暖干,西侧热湿 D.东侧暖湿,西侧冷干
B
【解析】1.根据材料干线和露点的性质可知乙锋面两侧气团温度相当,为干线,其西侧露点温度低,说明空气湿度低,东侧露点温度高,说明空气湿度高。由于两侧气团温度相当,都较高,因此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东侧暖湿,西侧热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向1 特殊锋面
热点与拓展
(24-25高三上·广西河池·期末)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露点温度则是指空气到达冷却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某地气象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推测干线发育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气温骤降 B.沙尘暴 C.产生降水 D.晴朗无云
C
【解析】2.结合材料信息,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由于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则干线形成时,湿空气被抬升,由图可见,该时刻空气温度较高,湿空气快速上升,上升过程中不断降温,水汽凝结,形成较大面积雨云,形成强降水,形成对流天气,C正确,D错误;沙尘暴天气需要大风和沙源,对流天气易形成降水,加之图示干线两侧风速相近,风力在五级以下,风力较小,不易形成沙尘暴,B错误;由图示可知,干线两侧温度相差不大,干线发育过程中控制该区域的两气团温度接近,故干线发育不会导致气温骤降,A错误,故选C。
考向1 特殊锋面
热点与拓展
(24-25高三上·广西河池·期末)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露点温度则是指空气到达冷却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某地气象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锋面未来移动方向可能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D
【解析】3.根据图片可知甲、丙分别为冷锋和暖锋,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锋面会随着气旋的旋转而移动,根据北半球气旋的旋转方向,丙锋面未来移动方向是向西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向2 强对流天气
热点与拓展
(2025·甘肃张掖·二模)飑线尺度较小,易带来短时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2024年4月19日,飑线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广东清远,清远的天空出现一秒变绿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4.随着冷锋临近,冷锋前的暖区对流加强,主要是因为( )
A.气团压缩升温 B.地表风速加大 C.水汽含量上升 D.热力对比显著
D
【解析】4.水汽含量不是影响对流运动的主要因素,C错误;随着冷气团临近,冷锋临近,冷锋前的暖气团会出现压缩升温现象,但单一气团内部总体性质稳定,气团升温并不是暖区对流加强的最主要原因,A错误;对流运动加强会促进水平方向气流的辐合,使地表风速加大,但地表风速加大是结果不是原因,B错误;冷锋临近时,冷区和暖区的热力差异增大,热力对比显著,暖空气加速沿锋面抬升,加剧对流作用,D正确。故选D。
考向2 强对流天气
热点与拓展
(2025·甘肃张掖·二模)飑线尺度较小,易带来短时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2024年4月19日,飑线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广东清远,清远的天空出现一秒变绿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5.本次飑线的移动方向主要取决于( )
A.暖锋运动方向 B.东北信风风向
C.暖气团移动方向 D.冷锋运动方向
D
【解析】5.从题中该天气系统“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广东清远”、“强对流天气”等信息,说明该天气系统从较冷区域向较暖区域移动,为冷锋,A错误。飑线多发生在冷锋前的暖区中,该飑线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根本上是因为冷锋自西北向东南移动,D正确;暖气团是被迫抬升,不影响移动的主导方向,C错误;我国主要受季风影响,且短时间的天气现象受整体大尺度风带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D。
热点02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1)云
云是高空水汽凝结现象,是水循环与大气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对流、锋面抬升、地形抬升等作用使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时,就会形成云。
云的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云的影响:①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逆辐射回地面,有助于地面保温,同时云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保温作用与降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②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可以从云的生消演变中识别预测各种天气现象。
热点02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2)雾
雾是漂浮在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
雾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静稳天气。
热点02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2)雾
图示
形成 过程 夜间,尤其是晴朗微风的夜间,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形成的雾
形成 条件 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气温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辐射雾
图示
形成 过程 冷空气经过暖水面上时,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由于暖水面蒸发而形成的雾,多发于秋冬寒冷的清晨湖(海)面
形成 条件 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冷气团控制区
蒸发雾
热点02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2)雾
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做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细雨。
上坡雾: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空气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锋面锋:①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雾,但以暖锋附近居多。②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暖空气内云层中的较暖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产生蒸发,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的;锋后雾则是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
热点02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2)雾
海雾
中低纬度的洋面 由于夏季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时,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中高纬度地区 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时,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较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
寒暖流交汇处 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考向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24-25高三上·山东济南·期末)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与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故又称降水雾或雨雾。图为某年1月18日至20日锋面雾发生前后贵阳气象站观测的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图中锋面雾的锋面类型为(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C
【解析】6.据材料可知,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与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据图可知,图中气温变化不明显,没有出现剧烈的温度波动,气压的波动范围较小,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升降 ,说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故形成图中锋面雾的锋面类型为准静止锋 ,C正确;冷锋、暖锋和锢囚锋的气温和气压变化幅度较大,与图中显示的特征不符合,ABD错误。故选C。
考向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24-25高三上·山东济南·期末)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与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故又称降水雾或雨雾。图为某年1月18日至20日锋面雾发生前后贵阳气象站观测的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锋面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气温和气压的升高 B.气温和气压的降低
C.气温和气压变化大 D.气温和气压变化小
D
【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不利于锋面雾的形成,A错误;气温降低容易使水汽直接凝结为固态的冰晶,形成冰雾 ,B错误;气温和气压变化大,不容易使水汽凝结成雾,C错误;气温和气压变化小,气温和气压较稳定,大气状态稳定,利于水汽的凝结成雾,D正确。故选D。
考向 云雾形成
热点与拓展
(24-25高三上·山东济南·期末)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与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故又称降水雾或雨雾。图为某年1月18日至20日锋面雾发生前后贵阳气象站观测的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8.降水在此次锋面雾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近地面水汽含量 B.提供了大量凝结核
C.促使近地面气温降低 D.促进大气层结稳定
A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雾的形成与气温和水分有关,降水会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近地面水汽含量,A正确;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或灰尘提供了大量凝结核,B错误;降水天气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果好,不利于近地面气温降低,C错误;降水会造成大气温度和气压发生变化,不利于大气层结稳定,D错误。故选A。
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导致该地近地面大幅降温的是( )
A.冷锋过境 B.台风登陆 C.辐射冷却 D.风向突变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冷锋过境】(2025·甘肃卷)输电线舞动是指架空输电线在覆冰及稳定风场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振动现象。该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地面大幅降温和降雨天气过程中。下表为2008年1月13~14日我国某地输电线舞动发生时段的近地面及高空3千米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A
近地面降温幅度达到了15~18℃
冷锋过境可以出现大幅度降温,A正确;
故选A
台风登陆不会出现大幅度降温,B错误;
辐射冷却降温幅度较小,C错误;
风向突变不会直接导致大幅度降温,D错误。
高度 降水形态 风向 舞动之前48小时内降温/℃
近地面 液态 偏北风 15~18
高空3千米 液态 西南风 2~3
2.本次输电线舞动时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为( )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冷锋过境】(2025·甘肃卷)输电线舞动是指架空输电线在覆冰及稳定风场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振动现象。该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地面大幅降温和降雨天气过程中。下表为2008年1月13~14日我国某地输电线舞动发生时段的近地面及高空3千米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输电线舞动是指架空输电线在覆冰及稳定风场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振动现象
发生了冻雨现象,因此近地面温度应该低于0°C,甲丁错误,排除AD;
故选C
高空3千米降水也为液态,说明高空3千米气温高于0℃,同时锋面过境会出现逆温现象,丙符合题意,乙不符题意,B错误,C正确。
高度 降水形态 风向 舞动之前48小时内降温/℃
近地面 液态 偏北风 15~18
高空3千米 液态 西南风 2~3
A.甲 B.乙 C.丙 D.丁
C
3.此时章丘站不同高度大气状态是( )
A.600hPa至500hPa高度风速不变 B.600hPa高度以上云量较多
C.850hPa至700hPa高度有暖湿层 D.925hPa高度以下有逆温层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露点温度】(2025·云南卷)2023年12月14日8时,济南章丘站记录了一次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探空资料,露点温度指大气水汽凝结时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C
露点温度指大气水汽凝结时的温度。
600hPa至500hPa高度,风速在变大,A错误;
故选C
600hPa高度以上,露点温度低于大气温度,说明水汽未凝结,云量较少,B错误;
850hPa至700hPa露点温度等于大气温度,且气温相对较高,说明水汽凝结,存在暖湿层,C正确;
925hPa高度以下,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不存在逆温层,D错误。
4.控制该站的天气系统是( )
A.冷气团 B.暖气团 C.高压脊 D.低压槽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露点温度】(2025·云南卷)2023年12月14日8时,济南章丘站记录了一次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探空资料,露点温度指大气水汽凝结时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D
该站点3千米高度以下露点温度等于大气温度;近地面吹偏东风,大约1.5千米以上至3千米左右吹偏西风
该站点3千米高度以下露点温度等于大气温度,说明水汽凝结,可能有降水现象,近地面吹偏东风,风速较大,气温较低,大约1.5千米以上至3千米左右吹偏西风,气温较高,风速较小,符合锋面特征,低压槽处气流汇合,容易形成锋面,D正确;
故选D
受单一的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大气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图示的风向、风速、气温变化,AB错误;
高压脊处气流下沉,风力较小,且水汽不易凝结,C错误。
5.该站点正在经历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大雾 B.降雪 C.冻雨 D.霜冻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露点温度】(2025·云南卷)2023年12月14日8时,济南章丘站记录了一次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探空资料,露点温度指大气水汽凝结时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B
该站点近地面风速较大;图中可看出自近地面到4千米高空左右,气温整体上低于0℃
该站点近地面风速较大,不易形成大雾天气,A错误;
故选B
自近地面到4千米高空左右,气温整体上低于0℃,露点温度等于大气温度,可推测该站点正经历降雪,B正确;
冻雨的形成需要近地面温度低于冰点,图示贴近地面的气温高于0℃,难以形成冻雨,C错误;
霜冻往往形成于大气较稳定的晴朗的夜晚,图示表明该站点风力较大,天气不稳定,D错误。
6.第一天7时前后,测站的风向由( )
A.西南变东北 B.西南变西北 C.东北变东南 D.东北变西南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锋面气旋】(2025·浙江6月卷)下图为某年10月两日内气旋移动的路径图,图中等压线反映的是某测站附近第一天2时的海平面气压形势。该测站测得第一天7时、15时前后风向发生两次明显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C
第一天2时的气压中心K1位于测站的西南方向,据图示等压线信息可知K1是低压中心,则由测站到K1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东北风。
第一天7时的气压中心K2(低压中心)位于测站的偏西方向,则由测站到K2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形成东南风,因此第一天7时前后,测站的风向由东北变东南,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7.第一天不同时间天气系统依次经过测站次序正确的是( )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锋面气旋】(2025·浙江6月卷)下图为某年10月两日内气旋移动的路径图,图中等压线反映的是某测站附近第一天2时的海平面气压形势。该测站测得第一天7时、15时前后风向发生两次明显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C
由K1的低压中心附近形成的北半球锋面气旋中,偏东侧的锋面应是暖锋
结合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所以在K1时期(第一天2时)测站应位于暖锋的锋面之前,受冷气团控制,而②④在2时附近受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控制,排除BD;据图示可知在K2时期,测站在暖锋锋面之后的暖气团控制,一直到锋面气旋偏西侧的冷锋过境前一直是受暖气团控制,当此冷锋过境之后,测站将会受冷气团(位于锋面之下)控制,C正确,A错误。
故选C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示时刻,我国华北地区( )
A.风力南部强于北部 B.海平面气压东部高于西部
C.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D.海平面等压线接近南北向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天气图判读】(2025·河北卷)2025年4月中旬,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大风天气过程。下图示意期间某日14时的锋线位置和部分气象站点风级、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D
图中华北吹西北风,内部风力差异大
据图可知,华北地区南部和北部风力差异较小,A错误;
故选D
华北地区整体为偏西风,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海平面气压西部高于东部,B错误;
华北地区风向以西北风为主,C错误;
风向为西北风,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以判断该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所以海平面等压线接近南北向,D正确。
9.图示时刻,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热带气旋 B.准静止锋
C.锋面气旋 D.副热带高压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天气图判读】(2025·河北卷)2025年4月中旬,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大风天气过程。下图示意期间某日14时的锋线位置和部分气象站点风级、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C
根据风向可知,此时东北地区水平方向风向大致为辐合气流
说明中间为低压中心,同时又存在锋线,应为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叠加的锋面气旋,C正确;
故选C
此时近地面风力较小,同时东北地区纬度较高,4月份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影响,因此不是热带气旋,A错误;
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带来大风天气过程,不是准静止锋带来的影响,B错误;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近地面应为辐散气流,D错误。
10.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 )
A.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 C.风向转变 D.风速减小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特殊锋面——干线】(2024·江苏卷)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下图为“河套地区某干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C
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
气压降低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干线位置向西移动,A错误;
故选C
气温降低在短时间内通常不会使干线位置向西移动,B错误;
风向转变,气流的运动方向改变,就可能带动干线位置的移动,如果风向由东向西吹,就会推动干线向西移动,C正确;
风速减小通常不会使干线的位置有明显的向西移动,D错误。
11.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 )
A.稳定不变 B.不断增强 C.逐渐减弱 D.波动变化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特殊锋面——干线】(2024·江苏卷)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下图为“河套地区某干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信息
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
C
干线常引发强对流天气
在夜晚,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温度下降,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对流的发展,所以对流通常会逐渐减弱。稳定不变不符合夜晚温度变化的情况,A错误;不断增强与夜晚温度降低的实际情况不符,B错误;
故选C
逐渐减弱,符合夜晚温度降低导致对流减弱的规律,C正确;波动变化不太符合夜晚温度持续降低对对流的影响,D错误。
讲师:xxx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