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新教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课件(共8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英语新教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课件(共80张PPT)

资源简介

(共80张PPT)
初中英语新教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缘起 | 内涵 | 形式 |
内涵
PART.01
一、缘起
国内背景
(一)2014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背景
(二)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等要求。
一、缘起
一、缘起
国内背景
(三)2022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各学科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 10%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一、缘起
国内背景
(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了“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教学实践理念。
二、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
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伍德沃斯教授于 1926 年提出,指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围绕某一个研究主题,以本学科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安桂清,2024)
跨学科主题学习其实就是立足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这种关联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围绕着特定主题,即社会实践中面临的主题或者问题,整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王蔷)
二、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开展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安排,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吴刚平,2022)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现课程综合化、凸显课程实践性的积极、稳妥的举措,对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郭华,2023)
二、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
其内涵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从目的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跨” 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跨”的方式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与“跨学科素养”。
从内容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学科界限、学科逻辑与学科视角的跨越,对多个学科的知识、技能、视角、思维、方法和资源进行整合。
从方法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以主题为其组织形式,强调以中心主题统筹教学目的、内容、资源、方式及评价等要素,以问题链为线索展开探究活动。
二、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体现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则是教学提示部分中“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概念。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即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于英语学科中的体现。
英语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的课程,本质上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要运用英语这个工具去学习英语背后所承载的主题。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和“实践”两个词突出体现了英语跨学科的特点,即“综合性的学习”+“大量的实践”。
二、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师以英语学科为核心,可与数学、语文、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关联,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学科融通,实现学科间知识的互相借力,打通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屏障,实现综合育人。
三、形式
跨“内容”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内容由单一学科知识扩展到多学科知识的联合,建立起知识间的连接。
在关注学科知识的纵向逻辑的同时关注知识的横向关联,打破学科桎梏,挖掘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深挖学科间共通的内在逻辑,实现学科间知识的深层融合,并用以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形式
跨“方法”
跨学科的意图不仅在于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与贯通,还在于跨越学生思维中的学科藩篱,促使学生能够迁移运用其他学科内容来解决问题。
以多学科视角去看待学科问题,形成对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整体认知;运用多学
科思维协同思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迁移多学科方法解决学科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形式
跨“资源”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教师在教材之外整合尽可能多的其他资源,如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学习工具的丰富、家校社三方资源的联动,以丰富的学习资源服务于学生的探究,发展学生整合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一、项目目标
以英语为主要交流与成果呈现语言,融合地理、美术、科学学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度假旅行、梦想家园、未来生活”,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多学科知识关联,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二、选取单元
Unit 1(Happy Holiday)
Unit 2(Home Sweet Home)
Unit 7(When Tomorrow Comes)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三、跨学科关联
地理(不同地区度假地、家居环境地域特色、未来城市地理规划 )、美术(设计度假手抄报、绘制理想家居与未来城市 )
科学(探索家居节能设施、未来科技对生活影响 )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四、驱动问题
“How can we use English to design a ‘life - journey’ plan, including an amazing holiday trip, a dream home, and a future - ready life, while considering geography, art, and science factors ”(我们如何用英语设计一份“人生旅程”计划,涵盖超棒的度假旅行、梦想家园、面向未来的生活,同时兼顾地理、美术、科学因素? )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五、项目流程
(一)准备阶段(1 - 2课时)
1. 学科知识铺垫:英语课上,梳理单元核心词汇(如度假地名称、家居设施、未来科技相关词汇 )、语法(如一般将来时、条件句用于描述未来 );地理课介绍世界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气候特色;科学课讲解家居节能原理、未来科技趋势;美术课传授手抄报、模型设计基础技巧。
2. 分组与任务拆解:学生自由分组,每组领取“度假规划”“家居设计”“未来生活畅想” 子任务,明确需融合多学科知识,用英语开展探究。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二)探究实践阶段(6 - 8课时)
子任务1:度假规划(融合地理、英语 )
1. 地理调研(英语记录 ):小组用英语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大洲/国家特色度假地(如夏威夷海滩、瑞士雪山 ),记录地理环境(气候、地形 )、特色活动,用英语撰写调研笔记,如 “Hawaii has tropical climate. We can surf in the sea.” 。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2. 英语成果创作:
- 书面作品 - 研究报告:用英语撰写《度假地地理与旅行价值》研究报告,分析地理环境对度假体验的影响,融入地理专业词汇与英语表达。
- 影像式小品文 - 视频制作:拍摄/剪辑度假地介绍视频,搭配英语旁白,呈现地理风光、特色活动,如 “This is Hawaii. Its unique geography makes it a perfect place for beach holidays...” ;也可制作分镜脚本,用英语标注画面与解说逻辑。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子任务2:家居设计(融合美术、科学、英语 )
1. 科学探索与创意构思:用英语讨论家居里的科学知识(如 “Solar panels at home can save energy. How does it work ” ),结合地理因素(如北欧简约风适应寒冷气候 ),构思理想家居设计,用英语记录创意,绘制草稿。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2. 英语成果创作:
- 媒体与技术作品 - 幻灯片+拼贴画:制作英语幻灯片,每页搭配拼贴画(剪贴图、手绘家居元素 ),用英语介绍家居设计,说明地理、科学元素融入思路,如 “Our home’s design is inspired by Japanese style. The thick walls help keep warm in winter (geography & science)...” 。
- 展示 - 舞台剧/戏剧表演:编排英语短剧,设定家庭场景,成员用英语讨论、展示家居设计,演绎科学节能设施使用过程,融入地理环境适配对话,如 “Dad: ‘The design fits our local climate. Mom: ‘Yes, and the solar panels work well...’” 。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子任务3:未来生活畅想(融合地理、科学、英语 )
1. 跨学科讨论与畅想:用英语探讨未来生活与地理、科学的关联(如 “In the future, cities may build under the sea. How will geography and science help ” ),畅想未来科技(如飞行汽车、智能社区 )对度假、家居的改变,用英语撰写畅想大纲。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2. 英语成果创作:
- 规划性作品 - 蓝图/流程图:绘制英语版未来生活蓝图、流程图,标注地理布局(如未来城市的海上区域、空中交通线 )、科学技术应用(如磁悬浮交通、智能生态系统 ),用英语说明设计逻辑,如 “Future city plan: The floating gardens here can improve air quality (science & geography)...” 。
- 媒体与技术作品 - 录音/播客:录制英语播客,小组模拟“未来生活访谈”,成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科学家、普通居民,用英语讨论未来生活场景,如 “Geographer: ‘Future cities will adapt to new地理 challenges. Scientist: ‘And technology will make life easier...’” 。
- 展示 - 演讲+发明展示:进行英语演讲,介绍未来生活构想,同步展示小组制作的“未来科技小发明”(如简易智能垃圾分类装置模型 ),用英语讲解发明原理与对未来生活的价值,如 “This smart bin uses science to sort waste. It will help future homes be cleaner...” 。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三)成果整合与展示阶段(3 - 4课时)
1. 成果整合:各小组汇总子任务成果,制作项目总报告(融合研究报告、模型照片、视频链接、蓝图等 ),用英语梳理“度假 - 家居 - 未来生活” 逻辑关联,形成完整“人生旅程”计划。
2. 多元展示:
- 综合展示活动:举办项目展示会,各小组依次进行多形式展示:先通过英语演讲介绍整体计划,结合舞台剧表演呈现度假、家居生活场景,展示模型、蓝图等构建性作品,播放视频、播客等媒体作品,期间穿插专题小组讨论,邀请其他小组用英语提问、互动。
- 跨学科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评价团,从英语表达(准确性、丰富性 )、跨学科知识融合(地理、美术、科学与英语内容关联度 )、创意性(作品设计新颖性 )、展示完整性(多元形式配合 )等维度,用英语进行评价与交流,如 “Your English description of the future city’s geography is clear. The model and play make the idea lively...” 。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四)反思与拓展阶段(1 - 2课时)
1. 反思总结:各小组用英语撰写项目反思,回顾探究过程中跨学科知识运用、英语表达的收获与不足,如 “We learned to use geography words in English. But we need to improve science - related English terms...” 。
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任务,如用英语为学校设计“未来校园” 规划(融合地理、科学、美术 ),或调查本地地理环境对家居、生活的影响并撰写英语报告,持续深化跨学科英语实践。
“Holiday - Home - Future”
“人生旅程”计划项目设计
六、项目特色
通过多元作品形式(书面、媒体、构建、规划等 )与展示方式(戏剧、演讲、播客等 ),将跨学科知识深度融入英语探究与表达,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任务中,强化英语运用,理解学科关联,提升综合素养。
价值意蕴
| 价值意蕴 | 现实困境 |
PART.01
一、价值意蕴
进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丰富,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师培育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并使之成为彰显英语育人价值的一种活动方式。
一、价值意蕴
建立知识的深度理解
知识的深度理解需要知识的迁移,即学生把理解的知识、形成的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并促进新知识的获得或问题的解决。
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需要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所内含的英语语篇、语法以及知识结构等;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思想方法,解决在各异的现实情境下所面临的真实问题。
一、价值意蕴
提升英语的学习兴趣
中国学生在对英语的喜爱程度、自信心、兴趣和动机等方面一直较为欠缺
进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使学生接受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价值,解答“为何而学”的问题;又可以基于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认同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一、价值意蕴
培育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弥补传统学科教育中现实问题关联性缺乏的不足。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并非单独由英语学科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跨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在真实的主题型任务学习中,将英语作为获取知识、沟通交流和表达的工具,综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价值意蕴
培育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超越单一学科范畴的能力,不仅关注英语学科本身,还注重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交融,体现为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表现。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整合多领域的知识资源,通过跨越学科界限,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并提出更综合、全面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价值意蕴
彰显英语的育人价值,强化协同育人
《英语课标2022》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英语课程要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真实和开放的情境中体验英语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和创新,这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彰显英语的育人价值。
二、现实困境
学校管理缺位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保障。用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十分有限,利用校外空间、虚拟空间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非常少。
学校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缺乏系统设计。没有清晰的课程实施指 南,教学实践比较随意盲目,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二、现实困境
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缺乏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意愿。教师的配合能够促进加速推进, 而教师的排斥则会延缓该过程。琐碎的日常工作加上缺乏探索创新的态度制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
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教师合作面临时间协调,任务分配等问 题,并非所有老师都自愿参与该过程,无法保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质量。
二、现实困境
目标定位浅表模糊
明确培育学生哪些具体的能力和素养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仅定位于大主题的宏观认识,而具体目标设置略显宽泛。从整体而言,目标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导向,它的定位模糊必将会导致课堂的无序。
二、现实困境
内容组织跨而不合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某一学科为载体,围绕主题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生成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但是,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内容的跨而不合,教师的理解存在偏见,无法将其跨界融合,知识的整合呈现拼盘、零散状态,导致貌合神离。看似形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态,实则内容不够详实。
二、现实困境
活动实施主体降格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教师组织活动,但现实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难以充分发挥。由于教师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的匮乏,使教师普遍对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理解程度不足,缺乏深刻的学科理解能力、灵活的课程整合能力等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必备的教学能力,使英语
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是主体降格、浅尝辄止。
路径
| 原则 | 路径 |
PART.01
一、原则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推进受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储备、教师的自身水平与指导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师只有理性思考和科学把握,才能真正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习主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原则
学科立场
“跨学科学习”与“学科教学”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科内容是跨学科学习的基础。跨学科是为了弥补学科教学在知识关联性、育人综合性上的短板和不足。
以英语课程内容为依托,整合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学科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只有坚守学科
立场,基于学科之上开展跨学科学习,才能使得跨学科学习真实发生。
一、原则
学生视角
跨学科主题学习 要始终贯彻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跨学科主题学习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及个人兴趣等,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有共同愿景、有相同兴趣的同伴或他人相互交流,在经验探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实现目标。
一、原则
主题引领
主题具备价值导向的功能,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主题是焦点,能聚焦学生发展之需;
主题是钥匙,能帮助学生打开学科壁垒之门。
因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遵循主题引领性原则,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或社会发展需要,事先确立一个适切的主题,再以主题为引领确定跨学科教学目标。
一、原则
素养导向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素养落地。
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应遵循素养导向性原则,从传统的讲授教学向学科融通的主题学习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原则
实践探究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旨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而开展的,突出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的新的学习方式。
实践探究原则强调学生在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习得,在体验探究中学会运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立足英语学科,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使学科育人与实践育人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一、原则
评价表现
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的监测不能仅依赖纸笔测试,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评价。
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从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与提升的视角入手,设计可评可测的表现性评价任务,通过监测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评价难以测量的素养达成水平,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二、路径
确定学习主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通过主题来实现学科之间的主动关联,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确定学习主题是关键。
1. 主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主题要能够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应该做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组织中心,做“黏合剂”,使不同学科的教师看到融合介入的可能性。
二、路径
确定学习主题
2. 主题要蕴含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任务)
作为不同学科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关联点,问题要具有
现实性:内容与社会生活有联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日常生活;
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合作与努力方能解决;
复杂性:学生只有整合多个学科知识方能解决。
二、路径
确定学习主题
3. 主题要指向明确,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主题的确定三个切入点,即课程标准、社会生活、学生需要。
基于课程标准:课标所提供的参考示例、教材;
基于社会生活:当下社会热点、身边日常生活;
基于学生需求:兴趣爱好、好奇所在、关心之处等。
二、路径
选定所跨学科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从主体学科出发,立足本学科立场,基于主题要求和问题解答需要进行聚合性思考与研讨,主动去“关联”其他的必要学科。
学习主题关联着内容,教师选择学科前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经验,以及相关学科未来将学习哪些知识。
二、路径
明确学习目标
由主导学科先依据课程目标及学业质量要求确定所需达成的目标(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将各学科所需要融入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等进行融汇表达。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尽量不要分学科呈现学习目标,而要将辅助学科的学习目标融入到主学科的学习目标之中,形成真正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
二、路径
组织学习内容
综合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应能够展现不同学科的独特价值,形成学科育人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迎接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
二、路径
组织学习内容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组织通常是由核心任务和子任务架构而成的。
核心任务将知识学习嵌入问题解决或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意味着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结束后学生们需要交付什么(作品/表现);
在子任务的设计上,要正确处理子任务与学科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只呈现分学科的设问,有需要依靠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才能完成子任务的情况
zu
二、路径
实施学习评价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应将评价设计贯穿于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设计 , 以多元评价方式促进教与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一方面,应基于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评价设计,避免学习评价与学习目标“两张皮”;
另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测验/自评/互评)
zu
二、路径
实施学习评价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以外显表达来检验素养的达成。
第一,可观察的外显表现,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
例如课堂参与情况、在合作中的倾听与交流情况等,通过对这些学习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为判断学生的素养生成状况提供依据和支撑。
第二,具体的学习成果,即任务完成后所产生的一系列作品。
例如实验的报告、制作的模型、创意的设计、方案的制订等,这些物化成果可以作为证据充分地向我们展现学生的学科理解、思维过程和能力水平。
zu
02. 学生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后,基于该单 元主题和主要内容,
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
01. 以教材某一单元为一个整体,
设计能够串联各语篇内容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03. 根据课标主题要求或教材单元主题,但不局限于单元
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具有时代感、
体现生活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跨学科主题确定的三个路径
01. 以教材某一单元为一个整体,围绕单元主题或者某一个话题
第二课时设置:任务一:观看视频,并分享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所遇到的
困难以及小妙招。
任务二:评价,总结,提升。
任务三:课后任务——菜谱展示,视频展示
第一课时设置:任务一:家里谁做饭?中学生是否应当在家做菜?
任务二:思考并选定为父母烹饪的菜肴+梳理必要的语言知识
任务三:制定英文菜谱
任务四:课后任务——录制视频,讲解烹饪过程
02. 学生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后,基于该单元主题和主要内容,创设真实情境
02. 学生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后,基于该单元主题和主要内容,创设真实情境
Scientists from Jilin Province
02. 学生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后,基于该单元主题和主要内容,创设真实情境
基于语篇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
深入语篇学习 强化理解能力
基于语篇而高于语篇 生成基本核心素养
02. 学生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后,基于该单元主题和主要内容,创设真实情境
Poster Making
02. 学生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后,基于该单元主题和主要内容,创设真实情境
第二课时设置:任务一:使用思维导图等,提炼核心信息;
任务二:组内分配任务,完成视频录制;
任务三: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视频。
第一课时设置:任务一:创设真实情境,每年长春净月潭举办的瓦萨冰雪节,世界各地来长,
为了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了解长春,选取地标性地点进行介绍;
任务二:提供选题,长白山,净月潭,南湖,朝鲜族族民俗馆等,小组讨论并
确定要介绍的地点。
任务三:完成相关的主题阅读。
任务四:搜索官网介绍或者实地考察。
03. 根据课标主题要求或教材单元主题,但不局限于单元 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具有时代感、 体现生活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03. 根据课标主题要求或教材单元主题,但不局限于单元 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具有时代感、体现生活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03. 根据课标主题要求或教材单元主题,但不局限于单元 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具有时代感、体现生活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03. 根据课标主题要求或教材单元主题,但不局限于单元 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具有时代感、体现生活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STEAM课程
| 素养 | 时间 |空间 | 支架 |
建议
PART.01
一、发展教师的跨学科素养
树立跨学科教学意识
面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改变不想跨、不会跨、跨不好的态度,打破分科教学的思想桎梏,有意识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丰富跨学科教学知识
跨学科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对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学科知识内容。
一、发展教师的跨学科素养
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
跨学科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对教学环节做精心地设计;能够将其付诸于实践;依据具体的教学实况合理选择、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制定评价指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开展评价。
二、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时间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时间上予以保障,以确保实施的深度。
设置集中时间,组织完整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也意味着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出完整、充足的时间以供探究。
二、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时间
设置短程学习,将跨学科学习贯穿学习始终
跨学科学习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有限的。 因此,要基于跨学科的主题和任务,在日常教学中灵活穿插跨学科的内容,使得跨学科学习可以依据教学需要随时发生。
三、重构跨学科主题学习空间
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多样性,需要建构多样化的学习空间,为学习的开展创造条件。
拓展校内学习空间
在校内拓展除课堂以外的其他空间,如专门的跨学科学习教室,配备与主题学习活动相关的学习工具、资料。 除此之外,学校的操场、图书馆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空间。
三、重构跨学科主题学习空间
联结校外学习空间
除了课堂这个第二空间外,还可以利用好家庭和社会两个空间资源进行辅助跨学科主题学习。
创设虚拟空间
课堂开展活动的空间有限,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线上虚拟课堂,使得学习可以随时发生,为课堂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发生创造条件。
四、提供跨学科主题学习支架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问题探究的实际需要搭建适合的学习支架,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提供策略型支架
对学习活动进行指导的文档,如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流程、指南等信息资料。为学习者提供规范的策略指引,帮助学生明确“我应当怎么做”。
四、提供跨学科主题学习支架
提供资源型支架
指导和记录学生学习的文档,如学习任务单、学习活动单、过程记录表等,让学生明晰“我应该做什么”。
提供评价型支架
即评价量表、自我反思表等辅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工具,帮助学生明了“我做的如何”,以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地反思与改善。
感谢倾听
敬请批评指正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