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主备人 XXX 备课时间 8.18 授课时间
1.课时内容分析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场所的范围和重要性,强调在公共场所应保持文明言行的必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掌握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习惯。
2.学习目标确定
1.学生能准确识别公共场所,了解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规范。 2.通过观察、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和文明素养,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文明言行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习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文明言行从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4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公共场所吗?请大家举例说一说。 3.教师总结: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公共场所应该如何做到文明言行。 二、讲授新课 1.认识公共场所 (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商场、电影院、医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场所的特点。 (2)教师提问:这些场所为什么被称为公共场所呢? (4)教师总结:公共场所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公共性。它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和尊重公共场所。 2. 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 (1)教师展示一些在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图片,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 (4)教师总结: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感受,还会破坏公共场所的秩序和环境。我们应该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的公民。 3. 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 教师展示一些在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图片,如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文明用语、帮助他人等。 (2)教师提问:这些文明行为有什么好处呢? (4)教师总结: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文明言行规范,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插队、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文明用语、帮助他人等。这样不仅能让我们自己感到舒适和快乐,也能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爱。 三、小组讨论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公共场所更加文明? 四、角色扮演 1. 教师创设几个公共场所的情景,如公园、图书馆、商场等。 2.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 教师总结: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文明言行,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 学生回答:公共场所是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比如公园、商场、学校等。 学生回答:因为这些地方是大家都可以去的,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学生回答:不文明行为会破坏环境、影响他人、让人不舒服等。 学生回答:文明行为会让环境更美好、让人心情愉快、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在情景中展示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并进行对比分析。 学生回答:在公共场所要做到文明言行,不做不文明的事情。 通过提问,知道什么是公共场所。 通过图片,认识公共场所的特点。 了解一些公共场所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知道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感受,还会破坏公共场所的秩序和环境。 总结提升,知道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文明言行,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
5.板书设计
10.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公共场所在哪里 爱护公共设施
6.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在生活中找出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并进行对比分析。
7.教学反思与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