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期备课
教材版本 统编人教版 教材册别 三年级上册
学 情 分 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9-10岁,正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是知识、能力、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身心发展变化明显,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在逐步形成。在这个阶段,他们迫切渴望探索社会,对自我、他人和家庭也有了初步认知。经过两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道德认知和学习能力,但对学习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尚未形成深入理解和系统观念 。在学习方法上,多数学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完成作业时,很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不懂得总结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他们虽对学习有一定兴趣,但面对困难时容易气馁,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像遇到较难理解的课文内容,可能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深入思考。不过,他们的认知能力较二年级有明显提升,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目前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生活实例和情境。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互动性、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对自然科学、百科知识等感兴趣,会主动寻找相关书籍资料阅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也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 。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有限,容易被趣味性内容吸引,导致注意力分散。比如在课堂上,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就容易开小差,而采用有趣的故事、视频等教学手段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
教 材 分 析 新版教材第一单元主题由“快乐学习”调整为“做学习的主人”(原为原版第3课课题),这一变化绝非简单的名称替换,而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一是 从“感受乐趣”到“主动掌控”,“快乐学习”侧重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而“做学习的主人”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能力,推动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呼应现代教育“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标。二是紧扣新课标核心要求,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责任意识”,这一主题直接落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在掌握预习、复习、合作学习等具体方法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三是衔接中年级成长需求:三年级上学期是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关键期,课程难度提升、学习任务增多,学生需要更清晰的学习动机与方法。“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有方法”“克服学习困难”等内容(前两课课题沿用原版,内容微调,聚焦“自主性”;由于原版教材第3课调整为单元主题,新版教材课题修改为“学习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内容上是在原版教材上进行微调),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顺利适应学段衔接。 新教材新增第二单元“学科学 爱科学”,是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的核心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思维,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础。其次是构建完整科学教育链条,本单元包含“科技力量大”“走近科学家”“从小爱科学”三课,形成“生活体验—精神引领—实践落地”的逻辑闭环,“科技力量大”通过古今生活对比、身边科技实例,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活与国家发展的影响;“走近科学家”以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真实事迹为载体,传递严谨求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从小爱科学”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小实验、小发明),将对科学的热爱转化为行动。最后是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跨越,不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情境体验、榜样感召、实践探究,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让科学精神融入日常。 第三单元由原版第二单元调整而来,主题从“我们的学校”变为“在集体中成长”,体现了教材从“空间认知”到“人格培育”的深层转型,表现如下:
1. 更贴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8-9岁学生正从“自我中心”转向“社会合作”,开始重视同伴关系、渴望集体认同,但也易因自我意识增强产生矛盾。“在集体中成长”突破“校园物理空间”的局限,聚焦“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承担集体责任”,助力学生社会性人格的形成。
2.紧扣新课标“社会性发展”要求: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规则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本单元通过“走近我们的老师”“同学相伴”“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三课,构建“认知—融入—建设”的育人链条 。“走近我们的老师”微调原版内容,深化师生理解;“同学相伴”整合原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不一样的你我他”“同学相伴”两课的相关内容,强调接纳差异、合作共赢;“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整合原版教材本单元的“ 说说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两课内容,引导学生从“校园观察者”变为“集体建设者”,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第四单元移除原版“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相关内容,整合原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与上册“第8课 安全记心上”的内容,形成新主题“公共生活靠大家”。本单元第一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改版自原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课 大家的‘朋友 ’”,第二课“我们都是热心人”改版自原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课 爱心的传递者”,第三课“生活离不开规则”自原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课 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安全记心上”改版自原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课 安全记心上”。本单元重点强化了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与法治观念的融合培养,通过真实情境、多元活动和法治渗透,帮助学生建立“公共生活共同体”意识,核心是培育学生的公共责任与法治观念。主要表现如下:
1.呼应学生生活范围的拓展。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半径从家庭、校园逐步延伸到社区、公共场所,需要建立与公共生活相适应的规则意识与责任观念。单元主题的调整,正是对这一发展需求的回应。
2.构建递进式公共素养培养体系。四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我们都是热心人”“生活离不开规则”“安全记心上”形成逻辑闭环,从“怎么做文明的公共生活参与者”,到“如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再到“理解规则的意义并遵守”,最后到“掌握公共生活中的安全技能”,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公共生活共同体”意识。
3.强化法治与道德的融合。在“生活离不开规则”等内容中,既强调道德层面的自觉,也渗透“规则即底线”的法治观念,让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有序,需要道德引领与规则保障共同作用”。
学 期 教 学 目 标 1. 学习与成长:学生能清晰阐述学习的意义,全面知晓学习的多种途径,像课堂学习、日常生活实践、网络学习等。熟知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制定科学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积极思考多提问,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学习效率。了解科技在生活各领域,如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革。 2. 科学探索:掌握简单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假设、实验、记录、分析等。知晓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和成就,明白科学家工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3. 集体生活:清楚老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理解老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了解同学相伴的意义,熟练掌握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技巧,比如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倾听等。认识学校的设施、活动以及历史文化,能为学校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4. 公共生活:能准确识别各类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园、图书馆等,并熟知相应的文明行为规范。牢记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像交通安全规则、火灾逃生方法、防溺水常识等,能够在公共场合规范自身行为,应对简单安全问题。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1 9.1-9.5 1.《学习伴我成长》
2 9.8-9.12 2.《我学习我快乐》
3 9.15-9.19 3.《学习有方法》
4 9.22-9.26 4.《科技力量大》
5 9.28-9.30 5.《走近科学》
6 10.9-10.11 6.《争做未来科学》
7 10.13-10.17 期中复习
8 10.20-10.24 7.《走近我们的引路人》
9 10.27-10.31 8.《同学相伴》
10 11.3-11.7 9.《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11 11.10-11.14 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12 11.17-11.21 11.《我们都是热心人》
13 11.24-11.28 12.《生活离不开规则》
14 12.1-12.5 13.《安全记心上》
15 12.8-12.12 单元复习
16 12.15-12.19 期末复习(一)
17 12.22-12.26 期末复习(二)
18 12.29-1.5 期末考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