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主备人 XXX 备课时间 2025年8月 授课时间
1.课时内容分析
教材上该课题设置了三个和法律相关的话题内容:①法律是什么;②生活与法律;③法律作用大。第一个话题“法律是什么”主要的教学目的为让学生了解法律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掌握法律和纪律、社会道德等之间的区别,进而对于法律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个话题“生活与法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和生活联系密切的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分析不同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此来保证我们的生活可以有序的进行。第三个话题“法律作用大”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我们的实际作用,认识到法律的内涵。以上的三个内容在思维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本节课主要讲授“法律是什么”,让学生初步的了解法律知识。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认识法律,掌握法律相关知识,做守法的公民。
2.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违反法律的后果有正确的认识。2.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社会生活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教学难点:懂得社会生活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4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开学了,一群学生围在一起聊天。2.师:法律真的与小学生没关系吗?不违法犯罪的人,就不需要学习法律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希望能找到答案。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法律是什么 板书课题:法律是什么生1:听说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要学习法律哟。生2: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生3:我们又不违法犯罪,学法律干啥?调动学生关于法律已有的认知,打开思路。任务一: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生活中的法律(1)出示情景1:学生乘坐大巴车去秋游①小组讨论:这个情景中,旅游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涉及到哪些法律问题呢?(写出)②小组代表分享并说出理由。(2)出示情景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①小组讨论:这个情景中,去医院看病时会遇到哪些情况?会涉及哪些法律问题?②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并说出理由。2.活动小结:通过两个情景例子的分析讨论,我们发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时时、事事有法律。学生讨论交流后在书P2的对应图画旁边写出该情景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名称。“学生乘坐大巴车去秋游”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有:道路交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文物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去医院看病时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有: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价格法》《反垄断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江苏省价格条例》药品质量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监护人法定义务:《民法典》通过书上的两个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的真实情景以及具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可能会涉及的法律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法律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处处、事事有法律。任务二: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法律是我们的伙伴,时刻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交流: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完成表格。2.梳理小结: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小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地点权利义务家庭受教育权 、财产权、继承权等接受义务教育、孝敬老人等学校受教育权、隐私权、人格尊严受尊重权、受保护权等接受义务教育、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姓名权、肖像权、出版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等在了解法律的权利与义务之前,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定义以及中国法律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在来学习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比较符合教学规律。任务三:这衣服该不该退——法律和道德的区别1.同学们,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不少人抓住这一商机在电商平台上开网店。李先生和妻子就在淘宝上开了一间网店,最近,他们遇到了一件很郁闷的事情。什么事情?咱们看看去。2.讨论:同学们,李先生该不该接受客户的退货申请?3.我们来听听律师怎么说。4.事情结局。该事件在网上发酵后,顾客遭受了许许多多的网友的批评、责备。顾客最终认识了错误,写了道歉信,并与店家达成协议,所有拍过照片的衣服不退。 5.师:同学们,在这件事上,你们可以看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吗?6.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有时候道德规范是会转化为法律的。出示第4页阅读角7.梳理小结:这衣服该不该退?李先生和妻子开有一家卖民族风女装的网店,就在五一假期之前,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单!一位女顾客在李先生的店里一下购买了18件衣服,总价一共是4600多元,开心不已的李先生很快便给顾客发货了!可让李先生想不到的是,就在五一假期过后,却收到了这名大客户的退货申请,而且还是18件衣服全部退,这让李先生有些难以接受!更让李先生难以接受的是他在对方的朋友圈当中,看到了顾客穿着自家衣服拍下的旅游照片。李先生不想退,但淘宝平台要求退,因为平台对客户有“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承诺。律师:这位买家在“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下要求退货,不存在法律责任,但却有失诚信。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意思是,签收货物后7天内,且货物不影响卖家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如因主观原因不愿意完成本次交易,可以提出“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申请。因而在该事件中,买方利用规则的行为不存在法律责任。但却有失诚信,因为穿着新衣服旅游拍照实质上是认可衣服的品牌与质量,只是利用规则使用七天。对于这种利用平台规则的恶意购买行为,建议平台方可以借此发布诚信榜,公布不守诚信的顾客,并在此基础上适当修正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试用范围,对诚信失分的买家加以制裁。生1:道德与法律都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生2:有些行为虽然不道德,要受人们谴责,但不违法。道德与法律,都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运用案例学习法,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是哪种法律权利。在讨论交流中教师首先指明了问题的思考方向,这就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意在让学生初步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任务四:违反学校纪律和违反法律一样吗?1.法律和纪律的区别2.讨论交流:纪律和法律除了违反后后果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3.梳理小结:课堂总结法律是什么?法律是规范着我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它保护了我们的权利,也规定了义务。它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学校纪律和违反法律的后果不一样,违反学校纪律,会被老师批评教育;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严重的话,会负刑事责任,如拘留、坐牢等。(1)相同点:均是人们需要遵守和履行的行为规范。(2)不同点: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了,会受到法律制裁,严重的话会负刑事责任。纪律一般由单位制定和颁布,没有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威性,违反了会受到单位的批评教育、纪律处分。通过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法律与纪律、道德区别的认识,力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总结出他们之间的不同。
5.板书设计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法律是什么基本的行为规则
6.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1:了解法律所规定的我们的义务还有哪些?作业2:谈一谈生活当中所存在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结合描述的不道德行为提出正确的做法。
7.教学反思与改进
规定义务
保护权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