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2、古诗三首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材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学习 目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难点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陆游的《示儿》,体会到了陆游临终前对国家的牵挂。今天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第2首诗,继续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 2.作者简介及背景: 生平介绍:生卒年不详,字云友,一字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 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讨论、交流: 林升为什么写《题临安邸》? 师总结:当时的宋王朝中原国土被占,两位皇帝都被俘虏,但统治者仍沉溺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这么多年来,这些南宋权贵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原来的国都汴州,完全忘记了国仇家恨。一些爱国志士对此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行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主学习的培养。】
三、读诗句(出示课件) 1.大声朗读诗句。 2.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3.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4.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读中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5.入诗境(出示课件)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6.悟诗情(出示课件) (1)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7.主旨提炼(出示课件) 《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在杭州的所见、所闻、所感,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统治者纵情声色、忘记国难、苟且偷安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 1.课后查找杭州和汴州的相关历史资料。 2.预习《己亥杂诗》。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统治者------醉生梦死 诗人------忧国忧民
教学反思
1.这首诗是爱国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12.古 诗 三 首
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

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陆游的《示儿》,体会到了陆游临终前对国家的牵挂。今天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第2首诗,继续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
助学资料
生平介绍:生卒年不详,字云友,一字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
林升
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当时的宋王朝中原国土被占,两位皇帝都被俘虏,但统治者仍沉溺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这么多年来,这些南宋权贵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原来的国都汴州,完全忘记了国仇家恨。一些爱国志士对此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行为。
林升为什么写《题临安邸》?
字词乐园
熏肉
熏肉
xūn
我会读
“黑”牛“千”斤重。
巧记

我会写
(熏香)

(杭州)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熏陶 烟熏
造句:在老师的熏陶下,我们班同学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xūn
部首:

书写指导:注意中间的竖是通下来的,下面是 “黑”。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苏杭 杭绸
造句:苏杭是人间天堂,每年都有很多人去那里旅游。
háng
部首: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
点击播放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竖下面不要出头
这里是点
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
初读感知
/
/
/
/
/
/
/
/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临安的一个旅店的墙上抒发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题临安邸
品读鉴赏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旅店。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
几时: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休:
何时,什么时候。
停止,罢休。
你从反问句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诗人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叠翠,楼阁重重,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反问
“山、楼”的重复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仿佛出现在眼前;国家大好河山被践踏,南宋官员却只顾享乐,诗人的反问,使得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
简直。
汴州: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当时的汴州人口众多,商业繁华,后被金侵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两句诗讽刺了什么?
讽刺南宋权贵忘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陶醉,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统治者,他们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昔日的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暗示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营造了奢靡的氛围。
特指那些忘记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指游人陶醉在西湖山水的美景中,也指“醉酒”的“醉”,还指“醉生梦死”的“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把“杭州”与故都“汴州”相对照,抒发了诗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谴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如何读出这首诗的感情?
本诗的总体基调是愤怒、忧虑的。第二句要读出愤怒之情,读好反问的语气,“休”字提高声调;第三句和第四句要读出无奈、忧虑之感。
《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在杭州的所见、所闻、所感,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统治者纵情声色、忘记国难、苟且偷安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主旨提炼
课后作业
1.课后查找杭州和汴州的相关历史资料。
2.预习《己亥杂诗》。学习任务单
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熏”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资料,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预习《题临安邸》,熟读古诗。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资料,了解北宋、南宋的历史背景。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3. 借助注释和图片等资料,理解诗歌大意。 【学习任务二】
1. 想象情境,感受杭州景色之美。
结合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和生活经验,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关注古诗中的问句,结合资料,改换句读,体会到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1)从北宋至南宋的历史背景和疆域变化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本身是没有标点的。诵读同样的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这首题壁诗前,你想借助什么标点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呢?结合资料,具体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
1. 再读古诗,结合诗人生平资料,深入理解“暖风”“醉”的深层含义。结合史评和诗人生平的相关资料,再读古诗,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想同样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加深对古诗情感的感受。 除了诗人林升,还有许多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爱国情怀,你还知道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齐诵诗歌。
推荐的学习资源/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填空。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
醉: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几时才能停下。 吹。 陶醉。
2.C
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