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评估测试卷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评估测试卷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评估测试卷
(总分:6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台风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热带风暴)的中心于9月16日0时左右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沿海第三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0 hPa。读台风过境图,完成2~4题。

2.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

3.由图可知,台风“梅花”大致的行进方向为(  )
A.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B.先向西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南 D.先向南再向西南
4.台风经过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最好不要出门
B.在大树下避风避雨
C.关紧门窗,关闭电子设备
D.渔船应提前回港
下图为2023年我国部分城市的樱花最佳观赏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赏樱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纬度位置
6.武汉樱花的花期通常持续两周以上。2022年,正值盛花期的樱花开放仅一周后几乎一夜落光,导致这种现象的天气最有可能是(  )

7.下图为小明在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昨天的天气是阴天,气温日较差10 ℃
B.周二是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
C.周三的天气是晴天,最低气温26 ℃
D.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宜选择周五
读哈尔滨多年月平均气温表和气温曲线图,完成8~9题。
月份
1
2
3
4
5
6
均温/℃
-20
-16
-5
6
14
20
月份
7
8
9
10
11
12
均温/℃
22
21
14
5
-5
-15

8.将哈尔滨的气温资料绘制为气温曲线图,正确的步骤为(  )
①建立坐标系并确定刻度 ②将点连接为光滑的曲线 ③依据每月均温描点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9.相比表格资料,气温曲线图更(  )
A.直观 B.科学
C.准确 D.详细
下图为一位苏州的中学生记录的自然观察笔记。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学生观察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观察时段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风3级
B.多云转小雨
C.空气质量差
D.处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右图示意北京某月2—5日天气观察记录。读图,完成12~13题。

12.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2—5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2日与3日
B.3日与4日
C.4日与5日
D.2日与5日
13.下列关于北京这几天天气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日,雾霾严重 B.3日,沙尘天气
C.4日,多云天气 D.5日,晴转多云
读甲、乙、丙、丁四地多年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4~15题。


14.以上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5.“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却极少下雨”描述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A”形茅屋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传统民居,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图1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气候资料图,图2为“A”形茅屋景观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温和湿润
17.“A”形茅屋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  )
A.保暖 B.防风
C.防潮 D.排水
读某地气候资料图,完成18~19题。

18.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19.该地可能位于下列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下图为南非位置示意图和开普敦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南非(  )
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C.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温带
D.跨东西两半球
21.开普敦的气候特点是(  )
A.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温和,各月降水均匀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读图,完成22~23题。

22.造成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23.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热带沙漠景观 B.乙地山顶终年积雪
C.丙地全年高温多雨 D.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菲律宾薄荷岛中部丘陵上的草在雨季时为绿色,旱季则被炎热的太阳晒干变成咖啡色,酷似巧克力,因此得名“巧克力山”(图1)。图2示意薄荷岛气候资料。据此完成24~25题。
 
24.薄荷岛(  )
A.气温年较差大 B.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
C.为热带雨林气候 D.为热带季风气候
25.能够欣赏到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2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________(选填“增高”或“降低”),说明气温受________位置的影响。
(2)非洲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___℃左右。南极洲附近等温线非常________(选填“密集”或“稀疏”),说明气温变化大。
(3)南半球的等温线与北半球相比较为________(选填“平直”或“弯曲”),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方向延伸。
27.【项目化学习】(共8分)
项目主题:我的校园 我的家
项目背景:某中学校园内在连续较长时间降水或遇暴雨天气后,部分区域路面常会出现积水,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地理小组以“我的校园 我的家”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实地调查
小组成员测量并绘制了校园平面图。某次较强降水后,同学们找到积水位置,并把积水明显的区域标记在图中相应位置。

(1)调查发现有植被覆盖的区域积水现象不明显,试简要分析原因。(2分)



任务二:分析探究
同学们收集了所在城市的气候资料,如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3.4
0.6
8.3
12.1
19.9
23.5
23.1
22.5
18.0
10.2
4.3
-4.9
降水量/mm
3.0
5.6
11.2
22.0
34.1
52.2
109.3
99.4
62.0
28.1
12.9
2.9


(2)根据资料,在图中补充绘制该市年降水量柱状图。(2分)
(3)说出校园最可能出现积水的时段,并从气候角度简要说明原因。(2分)



任务三:成果展示
(4)调查结论:校园积水主要与地面状况和______________有关。(2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进行正确组合。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________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B、D两地中,1月平均气温低于0 ℃的是____地,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9.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下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8分)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纬线名称)附近,其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________洲及________洲北部。
(3)从纬度位置看,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纬度地区;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4)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请列举其环境效益______________(至少一条)。


【详解答案】
1.C 解析: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多变、不稳定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天大风降温”表示的是天气,①③⑤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表示的是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气候,②④⑥不符合题意。故选C。
2.D 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霜冻,B表示大雾,C表示雷阵雨,D表示台风。故选D。
3.A 解析: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知,台风“梅花”大致的行进方向为先向西北再向东北。故选A。
4.B 解析:台风经过时,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所以最好不要出门,应关紧门窗,关闭电子设备,渔船应提前回港,千万不可以在大树下避风避雨。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B。
5.D 解析:我国南部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樱花开放时间早;随着纬度位置的升高,气温回升逐渐推迟,樱花开放的时间也将推迟;因此图示区域樱花开放大致由南向北依次盛开,纬度位置是影响图示区域赏樱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故选D。
6.C 解析:图中C图表示大雨,大雨可能使樱花一夜落光。图中A图表示晴天、B图表示阴天、D图表示雾,均不会导致樱花一夜落光。故选C。
7.C 解析:读图可知,昨天的天气是阴天,气温日较差为31 ℃-23 ℃=8 ℃,A错误;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周四和周五,B错误;周三的天气是晴天,最低气温26 ℃,C正确;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宜选择在晴朗的周三,D错误。故选C。
8.D 解析:将哈尔滨的气温资料绘制为气温曲线图,正确的步骤为①建立坐标系并确定刻度、③依据每月均温描点、②将点连接为光滑的曲线。故选D。
9.A 解析:相比表格资料,气温曲线图更直观,A正确;表格资料更科学、准确、详细,排除B、C、D。故选A。
10.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州橘子、石榴、柿子成熟了,银杏树叶黄了,此时应为北半球的秋季。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故选D。
11.A 解析:此时为东北风3级,A正确;天气为多云,B错误;空气能见度高,说明空气质量好,C错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14时左右,此时为16:21—16:27,D错误。故选A。
12.B 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图可知,2日的最高气温是6 ℃,最低气温是0 ℃,气温日较差是6 ℃;3日最高气温是6 ℃,最低气温是-4 ℃,气温日较差是10 ℃;4日最高气温是4 ℃,最低气温是-6 ℃,气温日较差是10 ℃;5日最高气温是-4 ℃,最低气温是-8 ℃,气温日较差是4 ℃。所以2—5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3日与4日。故选B。
13.D 解析:由图可知,北京2日这一天的雾霾严重,A正确,不符合题意;3日这一天有沙尘天气,B正确,不符合题意;4日这一天是多云天气,C正确,不符合题意;5日这一天是晴天,西北风6级,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解析:由降水量柱状图可知,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乙地。故选B。
1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由题干“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却极少下雨”可知,该地全年气温都较高但降水较少,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丁地最符合该描述。故选D。
16.B 解析:依据气温曲线图可知,全年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 ℃以上,全年高温,依据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全年降水多,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C、D错误。故选B。
17.D 解析:“A”形茅屋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排水,因为当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保暖、防风、防潮作用不明显。故选D。
18.B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7月气温最低,位于南半球,属于冬季,但降水最多,属于冬季温和多雨。1月气温最高,属于夏季,但降水最少,属于夏季炎热干燥。故选B。
19.C 解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的特点,一般分布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且该地位于南半球,因此丙地符合要求。故选C。
20.C 解析:读图可知,南非大致位于南纬22°~35°、东经17°~33°,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温带,全部位于东半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A 解析:读图可知,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A正确;“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各月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B、C、D错误。故选A。
2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为地形雨。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读图可知,丙地为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为背风坡,降水少,故造成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正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人类活动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23.B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一年中最高气温20 ℃,最低气温-3 ℃,降水量为350毫米,说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误。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9 ℃,最低气温-19 ℃,所以山顶终年积雪,B正确。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19 ℃,最低气温1 ℃,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C错误。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说明位于南半球,D错误。故选B。
24.D 解析:读图可知,薄荷岛气温曲线和缓,说明气温年较差小,A错误;薄荷岛终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B、C错误,D正确。故选D。
25.A 解析:由材料可知,薄荷岛上的草在雨季时是绿色,旱季时在太阳照射下则晒干成咖啡色。由图可知,该地每年的3—4月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太阳辐射最强,是欣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5—10月降水多,因此欣赏不到“巧克力山”。故选A。
26.(1)降低 纬度
(2)20 密集
(3)平直 东西(纬线)
解析:(1)读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的影响。(2)读图可知,非洲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 ℃左右。南极洲附近等温线非常密集,说明气温变化大。(3)读图可知,南半球的等温线与北半球相比较为平直,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
27.(1)与水泥路面相比,植被覆盖区域下渗速度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等。
(2)绘图略。
(3)时段:7—8月(夏季或夏秋季节)。原因: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强度大,多暴雨;降水频率高等。
(4)降水强度;降水量的多少;降水持续的时间等(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水泥路面相比,植被覆盖区域的地表是泥土,雨水的下渗速度快;并且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植被覆盖的区域积水现象不明显。(2)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3)根据气候资料中的降水量数据可知,校园最可能出现积水的时段是7—8月(夏季);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频率高,且多暴雨,当降水量大于排水量时,校园排水不畅,容易出现积水。(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校园积水主要与地面状况和降水强度、降水量的多少、降水持续的时间等有关。校园水泥地表面积越大,且降水强度越强、降水量越多、降水持续时间越长,校园越容易出现积水。
28.(1)B D C A
(2)B 温带大陆性气候 海陆位置
(3)C 地形
(4)B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纬度位置
解析:(1)读图可知,甲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图夏季比较凉爽,属于高原山地气候;C地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丁图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一年内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2)读图可知,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B地,距离海洋近,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地距离海洋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C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4)B、D两地中,1月平均气温低于0 ℃的是B地,B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9.(1)赤道 热带雨林气候
(2)亚 欧 北美
(3)低 地形
(4)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1)读图可知,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2)读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和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纬度低;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没有分布热带雨林,分布的是热带草原。(4)调节气候: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保持水土:森林的根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森林的根系能够吸收并储存地下水,形成地下水蓄水层,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提供持续的水源。净化空气:森林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净化空气质量。防风固沙:森林的茂密枝叶能够有效地阻挡风力,减少风沙的侵蚀;森林的根系还能够稳固土壤,防止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