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 八上(新教材)第四单元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单元测试(基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生物 八上(新教材)第四单元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单元测试(基础)

资源简介

【人教版】生物 八上(新教材)第四单元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单元测试(基础)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沾益期中)下列有关抗生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
B.禽流感、手足癣等都可用抗生素治疗
C.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
D.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是易产生“超级细菌”
【答案】B
【知识点】安全用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A正确。
B.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而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手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抗生素对这两种疾病无效,B错误。
C.青霉素是从青霉菌中提炼出的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C正确。
D.“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D正确。
故选B。
【分析】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的一种物质,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2.(2025·徐州)研究发现,人在深度睡眠阶段生长激素释放量会急剧增加,并能促进疫苗接种后抗体的生成。如睡眠不足,则会影响吞噬细胞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B.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疫苗属于抗体,接种后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D.长期熬夜会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免疫力下降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 A.生长激素是由人体的垂体分泌的,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并非生长激素,A错误。
B.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B错误。
C.疫苗通常是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的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并非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由题干可知,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释放量增加,睡眠不足会影响吞噬细胞活性。长期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进而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同时降低吞噬细胞活性,造成免疫力下降,D正确。
故选D。
【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大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的能力。
3、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分泌过少时,幼年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时,幼年患巨人症,成年患肢端肥大症。
4、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少时,幼年患呆小症,成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分泌过多时,成年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
3.(2024八上·广南期中)蛔虫病是世界上感染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下列哪项与预防蛔虫病没有直接关系(  )
A.饭前便后要洗手 B.蔬菜、水果要洗净后再食用
C.早晚要刷牙、洗脸 D.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答案】C
【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预防蛔虫病的关键在于减少或避免摄入蛔虫卵,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A:饭前便后要洗手,与预防蛔虫病有直接关系。因为手可能接触到被蛔虫卵污染的物体,洗手可以减少通过手传播蛔虫卵的风险。A错误。
B、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被含有蛔虫卵的粪便污染,清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包括蛔虫卵。B错误。
C、虽然刷牙和洗脸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但它们并不直接预防蛔虫病的感染,因为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C正确。
D、生水可能含有蛔虫卵,饮用清洁的水可以减少感染蛔虫病的风险。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4.(2024八上·大冶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天花后不再感染天花 B.唾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D.种牛痘预防天花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 ACD、患天花后不再感染天花、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牛痘预防天花,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ACD不符合题意;
B、唾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5.(2018八上·黑龙江期中)蛔虫是寄生人体肠道内的一种线型动物,预防蛔虫病正确做法是(  )
A.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B.蔬菜水果要洗干净
C.饭前便后要洗手 D.上述三项都正确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熟记即可。
6.青少年时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慢性病十分重要,这种生活方式不包括( )
A.不吃早饭,预防肥胖 B.少吃油炸熏烤食品
C.抵制诱惑,远离烟酒 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不吃早饭会导致上午能量不足,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如引发胃炎、胆结石等 ),还可能因中午过度进食增加肥胖风险,不是健康生活方式 。A 符合题意 。
B、少吃油炸熏烤食品,可减少油脂、致癌物(如苯并芘 )摄入,利于健康,是健康生活方式 。B 不符合题意 。
C、抵制烟、酒诱惑,远离烟酒,可避免烟酒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损害,是健康生活方式 。C 不符合题意 。
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健康生活方式 。D 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7.在参观了中国禁毒展览馆后,同学们探讨了自己对毒品的认知,其中想法有误的同学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 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这是毒品的重要特征,小玥说法正确 。A 不符合题意 。
B、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如导致记忆力下降、幻觉 )和心脏(如引发心律失常 ),小轩说法正确 。B 不符合题意 。
C、毒品对社会危害极大,如引发犯罪(为获取毒资盗窃、抢劫 )、破坏家庭(导致家庭破裂 )、传播疾病(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 )等,小莉认为 “毒品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 错误 。C 符合题意 。
D、毒品吸食过度,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抑制,导致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引发猝死,小林说法正确 。D 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分析】毒品具有成瘾性,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吸食过量可致人猝死 ;同时,毒品泛滥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破裂等,对社会危害极大 。
8.(2025八上·高要期末)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健康新概念要求的是(  )
A.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B.悦纳自我心态良好
C.膳食营养多多益善 D.适当社交关系和谐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坚持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符合健康生活方式 ,故A不符合题意。
B.悦纳自我、心态良好,有助于心理健康,是健康生活的重要部分 ,故B不符合题意。
C.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能保证我们摄入全面足量的营养成分,对于保持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不是越多越好,故C符合题意。
D.适当社交、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符合健康生活要求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9.(2025·潍坊)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之一。下列观念或做法合理的是( )
A.维生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需大量摄取
B.每餐都应选择热价高的食物,以补充消耗的能量
C.尽管非处方药安全性较高,但仍需谨慎选择使用
D.吸烟只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对其他系统影响极小
【答案】C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合理营养;安全用药;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维生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但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大量摄取维生素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如维生素 A 过量会导致中毒),A 错误。
B、每餐应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而不是只选择热价高的食物。热价高的食物(如高脂肪食物)过量摄入容易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B 错误。
C、非处方药(OTC)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且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所以仍需谨慎选择使用,C 正确。
D、吸烟不仅对呼吸系统有危害,还会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如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D 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0.水痘高发于集体场所,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但患过水痘的人绝大部分不会再感染水痘。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取决于人体免疫防线中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四道防线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感染水痘后痊愈的患者,获得了对水痘病毒的免疫力,主要依靠的是免疫系统对水痘病毒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1.2025年12 月1 日是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其旨在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对抗艾滋病,以下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A.公用文具 B.握手
C.注射血液 D.一起吃饭
【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艾滋病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共用文具、握手和一起吃饭不会传播艾滋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12.2024年4月30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的移植,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进入人体内的胰岛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免疫细胞
【答案】C
【知识点】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移植入人体内的器官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病原体是能致病的微生物等 ;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的细胞(如淋巴细胞 ) 。
13.(2025·菏泽)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24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毒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其细胞结构简单
B.父滋病病毒存在于该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等物质中
C.艾滋病经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等途径传播
D.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答案】A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 错误。
B、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等物质中,B 正确。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类:通过不安全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属于性接触传播)、通过血液及血制品(如共用注射器具、接受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传播、通过母婴(感染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将病毒传递给胎儿或婴儿)传播, C 正确。
D、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D 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14.(2025·西宁)目前,幽门螺旋杆菌已成为临床上感染率较高的细菌之一,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为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与人们日常用餐习惯之间的关系,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社区志愿者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病原体
B.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
C.对餐具消毒可以有效切断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D.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幽门螺旋杆菌能引起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病原体,该选项正确。
B、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已经患病,不属于易感人群,该选项错误。
C、对餐具消毒,可以杀死餐具上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从而有效切断其传播途径,该选项正确。
D、从调查结果看,自带餐具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低,所以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5.(2025·济宁)初冬季节,人们常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感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B.流感疫苗属于抗原
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D.接种疫苗后就不会患感冒了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A、接种流感疫苗是为了让易感人群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B、流感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流感疫苗属于抗原,正确。
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正确。
D、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而感冒还可能由其他病毒(如鼻病毒等)引起,所以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患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感冒,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6.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对保障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症状严重时应自行加大用药量 B.没吃完的药,下次可以继续吃
C.每天服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流感 D.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用量越大,毒副作用可能就越大,因此不能自行加大用量,应按使用说明书或医嘱服用药物,A错误;
B、没吃完的药等到下次生病时可能已经过期,有些药即使在有效期内,下次是否可以继续吃需要经过医生判断,B错误;
C、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对病毒不起作用,C错误;
D、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以防影响身体健康,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7.(2025·宿迁)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干燥、外伤等情况导致的鼻出血,可用冰块或冷毛巾局部冷敷
B.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C.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先打开电灯查明情况,再拨打急救电话
D.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鼻出血时,用冰块或冷毛巾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A正确。
B、非处方药(OTC)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B错误。
C、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环境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此时不能打开电灯(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应先开窗通风,再拨打急救电话,C错误。
D、人工呼吸时,吹气前捏紧被救者鼻孔,吹气后应松开鼻孔,让气体排出,并非 “始终捏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心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主题情境 《肘后备急方》谈防疫)请回答下面小题。
18.《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此恶毒之气”。“恶毒之气”指的是天花,下列关于天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具有流行性 B.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
C.属于寄生虫病 D.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19.从传染病的环节看,“发疮头面及身”的患者和易被感染天花的人分别属于( )
A.传染源 传染源 B.易感人群 传染源
C.传染源 易感人群 D.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20.《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的预防非常重视,在瘟疫流行时,用雄黄、雌黄、矾石等药物制成的“太乙流金方”在屋内进行烟熏。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消灭病原体 D.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18.B
19.C
20.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①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隔离治疗,掩埋、焚烧患病的动物等都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对健康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锻炼、注射疫苗等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③通风、消毒、注意手部卫生和咳嗽礼仪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8.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而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所以,天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传染病,可通过接种天花疫苗预防,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发疮头面及身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易被感染天花的人属于易感人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在瘟疫流行时,用“太乙流金方”在屋内进行烟熏,是对空气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合肥海关截获了2300余只酪蝇蛹。酪蝇属于双翅目蝇类,可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多种疾病。酪蝇蛹属于这些传染病的(  )
A.传播途径 B.传染源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酪蝇可携带病原体并散播,属于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是传染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 。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
22.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下列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霍乱 B.流感 C.蛔虫病 D.乙肝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A、霍乱的病原体会污染食物、水源等,人在进食、饮水后可能感染,其主要传播方式为水源传播,不符合题意;
B、流感是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符合题意;
C、蛔虫常寄生于人的肠道,引发肠道蠕虫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传播,不符合题意;
D、乙肝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等中,主要通过血液等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23.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史的记录凭证,上面有接种卡介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疫苗的记录,是儿童入托、入学的“健康身份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切断传播途径
B.免疫规划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接种一次疫苗就可以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免疫规划
【解析】【解答】A、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A错误;
B、免疫规划(如接种卡介苗针对结核杆菌、乙肝疫苗针对乙肝病毒 )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不是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错误;
C、预防接种的疫苗针对特定病原体(如百白破疫苗针对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具有终身免疫能力,有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才可以具有终身免疫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预防接种属于计划免疫,是利用人工制备的疫苗(抗原 ),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 ),建立免疫屏障 。
24.《淮南子》中记载“冉伯牛为厉”,“厉”通“疠”,即现在的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麻风病具有流行性 B.麻风杆菌是麻风病的传染源
C.麻风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麻风病属于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A正确;
B、麻风杆菌是引起麻风病的生物,属于麻风病的病原体,B错误;
C、麻风病属于细菌引起的传染病,C错误;
D、接种流感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流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5.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类中致病性高,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下列不属于其流行基本环节的是(  )
A.甲流患者 B.甲型流感病毒
C.甲流患者的密接人群 D.甲流患者使用过的口罩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A、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是流行环节之一 ,不符合题意 。
B、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体,而非流行环节(流行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符合题意 。
C、甲流患者的密接人群,若缺乏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是流行环节之一 ,不符合题意 。
D、甲流患者使用过的口罩 ,能携带病毒,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属于传播途径,是流行环节之一 ,不符合题意 。
故选 B。
【分析】传染病流行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甲流患者 ) 。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甲流患者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病毒,属于传播途径 ) 。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甲流患者的密接人群,若未感染过且无免疫力,就是易感人群 ) 。
二、读图理解题(11分)
26.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   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2)对刚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人,应该马上实施   和   进行抢救。
(3)图 1 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   (填序号)。图 2 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时要注意双臂   (填“绷直垂直下压”或“绷直倾斜 45 度下压”)。
(4)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答案】(1)120
(2)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3)②;绷直垂直下压
(4)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故填:120
(2)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胸外心脏挤压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所以,对刚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人,应该马上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抢救。
故填: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3)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图1的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所以,图1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②。图2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时要注意双臂绷直垂直下压。
故填:②;绷直垂直下压
(4)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是: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所以,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①③②。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活中常用电话:120是急救中心,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14是电话查号台,119是火警报警电话。
2、心脏停止的病人也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按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的肺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27.(2025·平顶山)2025年3月9日,国家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如表为某同学单日营养素摄入量对照表。
营养素 实际摄入量(克/天) 推荐摄入量(克/天)
糖类 390 212~261
脂肪 95 42~58
蛋白质 75 60~90
膳食纤维 10 25~35
(1)该同学摄入糖类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   主要被   (填器官名称)吸收并进人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多余糖类会转化为脂肪堆积体内,增加肥胖风险。
(2)2025年《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我国7至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1985年增长超75倍,北方地区超重率达28.5%,显著高于南方。预计到2030年,该指标将攀升至34%。超重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形成高血脂。某科研团队对此进行了“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青少年血脂影响”的研究,实验如下。
①选取18~20岁、身体健康、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的男生36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12人。(训练前两周及整个训练期没有服用任何影响血脂的药物。)
②实验开始前,测定三组男生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
③实验开始,A组男生每周跑步6次,每次持续45mN;B组男生每周健步走6次,每次持续45min;C组男生不进行运动训练。实验持续12周后,再次测定三组男生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如下。
Ⅰ.设置C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Ⅱ.从数据可知,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   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预防肥胖的发生。
Ⅲ.结合本题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预防肥胖和高血脂?   。
【答案】(1)葡萄糖;小肠
(2)形成对照;运动强度;降低;合理膳食、加强有氧运动、控制糖类和脂肪摄入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 (1)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葡萄糖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2)Ⅰ. 在实验中,C组不进行运动训练,与A、B组形成对照,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运动对血脂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运动强度,因为A组跑步、B组健步走,运动强度不同。
Ⅱ. 从实验数据看,A组和B组实验后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比实验前降低,所以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
Ⅲ. 结合本题信息,预防肥胖和高血脂可以合理膳食,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同时加强有氧运动,如跑步、健步走等。
【分析】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可以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所有的物质,除此之外, 胃主要吸收的是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则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四、综合应用题(28题10分,29题8分,共18分)
28.(2025·东莞模拟)烧鹅濑粉是东莞最具代表性的主食之一。濑粉由粘米粉制成,搭配特熬猪骨汤和皮脆肉嫩的烧鹅。小辉同学中午吃了一碗烧鹅濑粉,下面是烧鹅濑粉在其体内的“旅行”路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图中序号)
【第一站:消化系统】
(1)濑粉首先进入图二中②,其中的淀粉在此处被初步消化为   ,接着穿过③和⑤,最终在[   ]小肠内被消化分解。烧鹅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经过消化系统后,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
(2)烧鹅濑粉被消化后,其消化产物(葡萄糖、氨基酸等)会经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人体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有   (答出一点即可)。而烧鹅濑粉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会通过[   ]排出体外。
【第二站:循环系统】
(3)进入循环系统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最先到达图三心脏的腔是   (填字母),最后到达组织细胞处,参与细胞代谢。
【第三站:泌尿系统】
(4)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经过   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小辉不喜欢吃蔬菜,特别喜欢濑粉和米线等主食,平时也不爱运动,在本学期的体检中他发现体重偏高,于是下决心减重。结合小辉的情况,请你为他的减重行动提供一条建议:   。
【答案】麦芽糖;⑦;蛋白质;小肠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或小肠长、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等);⑨;A;肾小球;过滤;重吸收;增加蔬菜摄入,适当运动(写1条,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图二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食管),④是肝脏,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⑧是大肠,⑨是肛门。
口腔内有唾液淀粉酶,所以,淀粉的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可见,濑粉首先进入图二中②口腔,其中的淀粉在此处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接着穿过③食道(食管)和⑤胃,最终在[⑦]小肠内被消化分解。烧鹅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后,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
(2)图二中,⑦是小肠,⑧是大肠,⑨是肛门。
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会依次通过⑧大肠、⑨肛门,最后排出体外,所以,烧鹅濑粉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会通过⑨肛门排出体外。
(3)图三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消化道内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循环系统的途径是: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可见,消化道内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图三心脏的A右心房,最后到达组织细胞处,参与细胞代谢。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小辉减重可增加蔬菜摄入,适当运动。因为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增加蔬菜摄入可减少主食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量;适当运动能够消耗多余的能量,有助于体重的控制。
故答案为:麦芽糖、⑦、蛋白质、小肠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或小肠长、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等)、⑨、A、肾小球、过滤、重吸收 、增加蔬菜摄入,适当运动 。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血液循环路径、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呈甘油和脂肪酸。
(2)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血液循环的路径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①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②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29.(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主要分布在胃内,是胃癌重要的诱因之一,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
(1)幽门螺杆菌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甚至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区别是   。
(2)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   。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这属于   免疫。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奥美拉唑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三联疗法”的药物之一,乳铁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抗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药物对若干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连续灌胃7天后,检验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越高,幽门螺杆菌感染越严重),结果如下表所示:
祖别 药物 白细胞介素8(pg/m2)
Ⅰ 生理盐水 503.38
Ⅱ 乳铁蛋白 107.95
Ⅲ 三联疗法 25.84
Ⅳ 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22.58
①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   。
②实验结果说明: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   治疗效果。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   。
③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   逐渐增强。
【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生物与环境
(3)对照;有;乳铁蛋白+三联疗法;抗药性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1)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因此,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区别是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在对照实验中,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不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对照组。该实验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Ⅰ组没有接受变量处理,为对照组。因此,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对照。
分析实验结果,Ⅰ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503.38pg/m2,Ⅱ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107.95pg/m2,明显下降了,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有治疗效果。
分析实验结果,Ⅳ组白细胞介素8含量最低,为22.58pg/m2,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抗药性逐渐增强,影响治疗效果。
故答案为:(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生物与环境;(3)对照、有、乳铁蛋白+三联疗法、抗药性。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的类型、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细菌还有鞭毛和荚膜等特殊结构。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2)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①人体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往往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
(1)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从细胞结构上看,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不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可杀死多种病菌,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对照实验中,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不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对照组。该实验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Ⅰ组没有接受变量处理,为对照组。因此,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对照。
分析实验结果,Ⅰ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503.38pg/m2,Ⅱ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107.95pg/m2,明显下降了,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有治疗效果。
分析实验结果,Ⅳ组白细胞介素8含量最低,为22.58pg/m2,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抗药性逐渐增强,影响治疗效果。
五、资料分析题(9分)
3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防狂犬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做好动物管理。加强狂犬病动物的管理和防治。②正确处理伤口。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用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挤出污血。一般不立即缝合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③预防接种。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狂犬病病毒属于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狂犬病要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个基本环节,其基本环节包括   。
(3)资料中预防狂犬病的措施可分为   个方面,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填序号)。
(4)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狂犬病,请你为大家提供一条预防该传染病的建议:   。
【答案】(1)病原体
(2)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先后顺序可换)
(3)三;③
(4)与动物接触后及时洗手、换洗衣物(或对饲养的犬、猫等动物定期注射疫苗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因此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
(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资料中的措施①属于控制传染源;措施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措施③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除了资料里的措施,我们还可以采取与动物接触后及时洗手、换洗衣物;对饲养的犬、猫等动物定期注射疫苗;出门遛猫、遛狗拴绳等措施来预防狂犬病。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 / 1【人教版】生物 八上(新教材)第四单元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单元测试(基础)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沾益期中)下列有关抗生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
B.禽流感、手足癣等都可用抗生素治疗
C.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
D.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是易产生“超级细菌”
2.(2025·徐州)研究发现,人在深度睡眠阶段生长激素释放量会急剧增加,并能促进疫苗接种后抗体的生成。如睡眠不足,则会影响吞噬细胞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B.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疫苗属于抗体,接种后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D.长期熬夜会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免疫力下降
3.(2024八上·广南期中)蛔虫病是世界上感染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下列哪项与预防蛔虫病没有直接关系(  )
A.饭前便后要洗手 B.蔬菜、水果要洗净后再食用
C.早晚要刷牙、洗脸 D.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4.(2024八上·大冶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天花后不再感染天花 B.唾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D.种牛痘预防天花
5.(2018八上·黑龙江期中)蛔虫是寄生人体肠道内的一种线型动物,预防蛔虫病正确做法是(  )
A.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B.蔬菜水果要洗干净
C.饭前便后要洗手 D.上述三项都正确
6.青少年时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慢性病十分重要,这种生活方式不包括( )
A.不吃早饭,预防肥胖 B.少吃油炸熏烤食品
C.抵制诱惑,远离烟酒 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7.在参观了中国禁毒展览馆后,同学们探讨了自己对毒品的认知,其中想法有误的同学是(  )
A. B. C. D.
8.(2025八上·高要期末)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健康新概念要求的是(  )
A.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B.悦纳自我心态良好
C.膳食营养多多益善 D.适当社交关系和谐
9.(2025·潍坊)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之一。下列观念或做法合理的是( )
A.维生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需大量摄取
B.每餐都应选择热价高的食物,以补充消耗的能量
C.尽管非处方药安全性较高,但仍需谨慎选择使用
D.吸烟只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对其他系统影响极小
10.水痘高发于集体场所,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但患过水痘的人绝大部分不会再感染水痘。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取决于人体免疫防线中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四道防线
11.2025年12 月1 日是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其旨在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对抗艾滋病,以下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A.公用文具 B.握手
C.注射血液 D.一起吃饭
12.2024年4月30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的移植,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进入人体内的胰岛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免疫细胞
13.(2025·菏泽)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24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毒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其细胞结构简单
B.父滋病病毒存在于该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等物质中
C.艾滋病经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等途径传播
D.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14.(2025·西宁)目前,幽门螺旋杆菌已成为临床上感染率较高的细菌之一,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为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与人们日常用餐习惯之间的关系,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社区志愿者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病原体
B.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
C.对餐具消毒可以有效切断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D.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
15.(2025·济宁)初冬季节,人们常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感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B.流感疫苗属于抗原
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D.接种疫苗后就不会患感冒了
16.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对保障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症状严重时应自行加大用药量 B.没吃完的药,下次可以继续吃
C.每天服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流感 D.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17.(2025·宿迁)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干燥、外伤等情况导致的鼻出血,可用冰块或冷毛巾局部冷敷
B.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C.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先打开电灯查明情况,再拨打急救电话
D.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主题情境 《肘后备急方》谈防疫)请回答下面小题。
18.《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此恶毒之气”。“恶毒之气”指的是天花,下列关于天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具有流行性 B.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
C.属于寄生虫病 D.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19.从传染病的环节看,“发疮头面及身”的患者和易被感染天花的人分别属于( )
A.传染源 传染源 B.易感人群 传染源
C.传染源 易感人群 D.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20.《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的预防非常重视,在瘟疫流行时,用雄黄、雌黄、矾石等药物制成的“太乙流金方”在屋内进行烟熏。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消灭病原体 D.切断传播途径
21.合肥海关截获了2300余只酪蝇蛹。酪蝇属于双翅目蝇类,可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多种疾病。酪蝇蛹属于这些传染病的(  )
A.传播途径 B.传染源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
22.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下列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霍乱 B.流感 C.蛔虫病 D.乙肝
23.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史的记录凭证,上面有接种卡介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疫苗的记录,是儿童入托、入学的“健康身份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切断传播途径
B.免疫规划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接种一次疫苗就可以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24.《淮南子》中记载“冉伯牛为厉”,“厉”通“疠”,即现在的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麻风病具有流行性 B.麻风杆菌是麻风病的传染源
C.麻风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
25.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类中致病性高,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下列不属于其流行基本环节的是(  )
A.甲流患者 B.甲型流感病毒
C.甲流患者的密接人群 D.甲流患者使用过的口罩
二、读图理解题(11分)
26.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   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2)对刚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人,应该马上实施   和   进行抢救。
(3)图 1 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   (填序号)。图 2 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时要注意双臂   (填“绷直垂直下压”或“绷直倾斜 45 度下压”)。
(4)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27.(2025·平顶山)2025年3月9日,国家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如表为某同学单日营养素摄入量对照表。
营养素 实际摄入量(克/天) 推荐摄入量(克/天)
糖类 390 212~261
脂肪 95 42~58
蛋白质 75 60~90
膳食纤维 10 25~35
(1)该同学摄入糖类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   主要被   (填器官名称)吸收并进人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多余糖类会转化为脂肪堆积体内,增加肥胖风险。
(2)2025年《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我国7至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1985年增长超75倍,北方地区超重率达28.5%,显著高于南方。预计到2030年,该指标将攀升至34%。超重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形成高血脂。某科研团队对此进行了“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青少年血脂影响”的研究,实验如下。
①选取18~20岁、身体健康、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的男生36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12人。(训练前两周及整个训练期没有服用任何影响血脂的药物。)
②实验开始前,测定三组男生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
③实验开始,A组男生每周跑步6次,每次持续45mN;B组男生每周健步走6次,每次持续45min;C组男生不进行运动训练。实验持续12周后,再次测定三组男生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如下。
Ⅰ.设置C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Ⅱ.从数据可知,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   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预防肥胖的发生。
Ⅲ.结合本题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预防肥胖和高血脂?   。
四、综合应用题(28题10分,29题8分,共18分)
28.(2025·东莞模拟)烧鹅濑粉是东莞最具代表性的主食之一。濑粉由粘米粉制成,搭配特熬猪骨汤和皮脆肉嫩的烧鹅。小辉同学中午吃了一碗烧鹅濑粉,下面是烧鹅濑粉在其体内的“旅行”路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图中序号)
【第一站:消化系统】
(1)濑粉首先进入图二中②,其中的淀粉在此处被初步消化为   ,接着穿过③和⑤,最终在[   ]小肠内被消化分解。烧鹅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经过消化系统后,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
(2)烧鹅濑粉被消化后,其消化产物(葡萄糖、氨基酸等)会经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人体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有   (答出一点即可)。而烧鹅濑粉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会通过[   ]排出体外。
【第二站:循环系统】
(3)进入循环系统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最先到达图三心脏的腔是   (填字母),最后到达组织细胞处,参与细胞代谢。
【第三站:泌尿系统】
(4)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经过   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小辉不喜欢吃蔬菜,特别喜欢濑粉和米线等主食,平时也不爱运动,在本学期的体检中他发现体重偏高,于是下决心减重。结合小辉的情况,请你为他的减重行动提供一条建议:   。
29.(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主要分布在胃内,是胃癌重要的诱因之一,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
(1)幽门螺杆菌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甚至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区别是   。
(2)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   。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这属于   免疫。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奥美拉唑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三联疗法”的药物之一,乳铁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抗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药物对若干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连续灌胃7天后,检验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越高,幽门螺杆菌感染越严重),结果如下表所示:
祖别 药物 白细胞介素8(pg/m2)
Ⅰ 生理盐水 503.38
Ⅱ 乳铁蛋白 107.95
Ⅲ 三联疗法 25.84
Ⅳ 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22.58
①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   。
②实验结果说明: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   治疗效果。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   。
③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   逐渐增强。
五、资料分析题(9分)
3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防狂犬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做好动物管理。加强狂犬病动物的管理和防治。②正确处理伤口。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用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挤出污血。一般不立即缝合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③预防接种。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狂犬病病毒属于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狂犬病要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个基本环节,其基本环节包括   。
(3)资料中预防狂犬病的措施可分为   个方面,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填序号)。
(4)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狂犬病,请你为大家提供一条预防该传染病的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安全用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A正确。
B.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而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手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抗生素对这两种疾病无效,B错误。
C.青霉素是从青霉菌中提炼出的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C正确。
D.“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D正确。
故选B。
【分析】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的一种物质,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2.【答案】D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 A.生长激素是由人体的垂体分泌的,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并非生长激素,A错误。
B.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B错误。
C.疫苗通常是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的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并非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由题干可知,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释放量增加,睡眠不足会影响吞噬细胞活性。长期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进而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同时降低吞噬细胞活性,造成免疫力下降,D正确。
故选D。
【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大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的能力。
3、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分泌过少时,幼年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时,幼年患巨人症,成年患肢端肥大症。
4、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少时,幼年患呆小症,成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分泌过多时,成年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
3.【答案】C
【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预防蛔虫病的关键在于减少或避免摄入蛔虫卵,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A:饭前便后要洗手,与预防蛔虫病有直接关系。因为手可能接触到被蛔虫卵污染的物体,洗手可以减少通过手传播蛔虫卵的风险。A错误。
B、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被含有蛔虫卵的粪便污染,清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包括蛔虫卵。B错误。
C、虽然刷牙和洗脸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但它们并不直接预防蛔虫病的感染,因为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C正确。
D、生水可能含有蛔虫卵,饮用清洁的水可以减少感染蛔虫病的风险。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4.【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 ACD、患天花后不再感染天花、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牛痘预防天花,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ACD不符合题意;
B、唾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5.【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熟记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不吃早饭会导致上午能量不足,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如引发胃炎、胆结石等 ),还可能因中午过度进食增加肥胖风险,不是健康生活方式 。A 符合题意 。
B、少吃油炸熏烤食品,可减少油脂、致癌物(如苯并芘 )摄入,利于健康,是健康生活方式 。B 不符合题意 。
C、抵制烟、酒诱惑,远离烟酒,可避免烟酒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损害,是健康生活方式 。C 不符合题意 。
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健康生活方式 。D 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7.【答案】C
【知识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 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这是毒品的重要特征,小玥说法正确 。A 不符合题意 。
B、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如导致记忆力下降、幻觉 )和心脏(如引发心律失常 ),小轩说法正确 。B 不符合题意 。
C、毒品对社会危害极大,如引发犯罪(为获取毒资盗窃、抢劫 )、破坏家庭(导致家庭破裂 )、传播疾病(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 )等,小莉认为 “毒品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 错误 。C 符合题意 。
D、毒品吸食过度,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抑制,导致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引发猝死,小林说法正确 。D 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分析】毒品具有成瘾性,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吸食过量可致人猝死 ;同时,毒品泛滥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破裂等,对社会危害极大 。
8.【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坚持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符合健康生活方式 ,故A不符合题意。
B.悦纳自我、心态良好,有助于心理健康,是健康生活的重要部分 ,故B不符合题意。
C.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能保证我们摄入全面足量的营养成分,对于保持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不是越多越好,故C符合题意。
D.适当社交、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符合健康生活要求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9.【答案】C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合理营养;安全用药;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维生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但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大量摄取维生素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如维生素 A 过量会导致中毒),A 错误。
B、每餐应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而不是只选择热价高的食物。热价高的食物(如高脂肪食物)过量摄入容易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B 错误。
C、非处方药(OTC)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且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所以仍需谨慎选择使用,C 正确。
D、吸烟不仅对呼吸系统有危害,还会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如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D 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0.【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感染水痘后痊愈的患者,获得了对水痘病毒的免疫力,主要依靠的是免疫系统对水痘病毒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1.【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艾滋病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共用文具、握手和一起吃饭不会传播艾滋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12.【答案】C
【知识点】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移植入人体内的器官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病原体是能致病的微生物等 ;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的细胞(如淋巴细胞 ) 。
13.【答案】A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 错误。
B、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等物质中,B 正确。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类:通过不安全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属于性接触传播)、通过血液及血制品(如共用注射器具、接受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传播、通过母婴(感染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将病毒传递给胎儿或婴儿)传播, C 正确。
D、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D 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14.【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幽门螺旋杆菌能引起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病原体,该选项正确。
B、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已经患病,不属于易感人群,该选项错误。
C、对餐具消毒,可以杀死餐具上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从而有效切断其传播途径,该选项正确。
D、从调查结果看,自带餐具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低,所以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5.【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A、接种流感疫苗是为了让易感人群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B、流感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流感疫苗属于抗原,正确。
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正确。
D、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而感冒还可能由其他病毒(如鼻病毒等)引起,所以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患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感冒,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6.【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用量越大,毒副作用可能就越大,因此不能自行加大用量,应按使用说明书或医嘱服用药物,A错误;
B、没吃完的药等到下次生病时可能已经过期,有些药即使在有效期内,下次是否可以继续吃需要经过医生判断,B错误;
C、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对病毒不起作用,C错误;
D、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以防影响身体健康,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7.【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鼻出血时,用冰块或冷毛巾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A正确。
B、非处方药(OTC)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B错误。
C、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环境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此时不能打开电灯(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应先开窗通风,再拨打急救电话,C错误。
D、人工呼吸时,吹气前捏紧被救者鼻孔,吹气后应松开鼻孔,让气体排出,并非 “始终捏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心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答案】18.B
19.C
20.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①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隔离治疗,掩埋、焚烧患病的动物等都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对健康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锻炼、注射疫苗等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③通风、消毒、注意手部卫生和咳嗽礼仪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8.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而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所以,天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传染病,可通过接种天花疫苗预防,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发疮头面及身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易被感染天花的人属于易感人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在瘟疫流行时,用“太乙流金方”在屋内进行烟熏,是对空气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酪蝇可携带病原体并散播,属于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是传染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 。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
22.【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A、霍乱的病原体会污染食物、水源等,人在进食、饮水后可能感染,其主要传播方式为水源传播,不符合题意;
B、流感是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符合题意;
C、蛔虫常寄生于人的肠道,引发肠道蠕虫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传播,不符合题意;
D、乙肝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等中,主要通过血液等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23.【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免疫规划
【解析】【解答】A、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A错误;
B、免疫规划(如接种卡介苗针对结核杆菌、乙肝疫苗针对乙肝病毒 )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不是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错误;
C、预防接种的疫苗针对特定病原体(如百白破疫苗针对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具有终身免疫能力,有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才可以具有终身免疫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预防接种属于计划免疫,是利用人工制备的疫苗(抗原 ),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 ),建立免疫屏障 。
24.【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麻风病属于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A正确;
B、麻风杆菌是引起麻风病的生物,属于麻风病的病原体,B错误;
C、麻风病属于细菌引起的传染病,C错误;
D、接种流感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流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5.【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A、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是流行环节之一 ,不符合题意 。
B、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体,而非流行环节(流行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符合题意 。
C、甲流患者的密接人群,若缺乏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是流行环节之一 ,不符合题意 。
D、甲流患者使用过的口罩 ,能携带病毒,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属于传播途径,是流行环节之一 ,不符合题意 。
故选 B。
【分析】传染病流行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甲流患者 ) 。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甲流患者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病毒,属于传播途径 ) 。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甲流患者的密接人群,若未感染过且无免疫力,就是易感人群 ) 。
26.【答案】(1)120
(2)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3)②;绷直垂直下压
(4)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故填:120
(2)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胸外心脏挤压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所以,对刚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人,应该马上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抢救。
故填: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3)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图1的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所以,图1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②。图2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时要注意双臂绷直垂直下压。
故填:②;绷直垂直下压
(4)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是: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所以,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①③②。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活中常用电话:120是急救中心,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14是电话查号台,119是火警报警电话。
2、心脏停止的病人也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按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的肺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
27.【答案】(1)葡萄糖;小肠
(2)形成对照;运动强度;降低;合理膳食、加强有氧运动、控制糖类和脂肪摄入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 (1)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葡萄糖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2)Ⅰ. 在实验中,C组不进行运动训练,与A、B组形成对照,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运动对血脂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运动强度,因为A组跑步、B组健步走,运动强度不同。
Ⅱ. 从实验数据看,A组和B组实验后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比实验前降低,所以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
Ⅲ. 结合本题信息,预防肥胖和高血脂可以合理膳食,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同时加强有氧运动,如跑步、健步走等。
【分析】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可以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所有的物质,除此之外, 胃主要吸收的是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则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8.【答案】麦芽糖;⑦;蛋白质;小肠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或小肠长、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等);⑨;A;肾小球;过滤;重吸收;增加蔬菜摄入,适当运动(写1条,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图二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食管),④是肝脏,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⑧是大肠,⑨是肛门。
口腔内有唾液淀粉酶,所以,淀粉的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可见,濑粉首先进入图二中②口腔,其中的淀粉在此处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接着穿过③食道(食管)和⑤胃,最终在[⑦]小肠内被消化分解。烧鹅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后,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
(2)图二中,⑦是小肠,⑧是大肠,⑨是肛门。
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会依次通过⑧大肠、⑨肛门,最后排出体外,所以,烧鹅濑粉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会通过⑨肛门排出体外。
(3)图三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消化道内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循环系统的途径是: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可见,消化道内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图三心脏的A右心房,最后到达组织细胞处,参与细胞代谢。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小辉减重可增加蔬菜摄入,适当运动。因为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增加蔬菜摄入可减少主食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量;适当运动能够消耗多余的能量,有助于体重的控制。
故答案为:麦芽糖、⑦、蛋白质、小肠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或小肠长、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等)、⑨、A、肾小球、过滤、重吸收 、增加蔬菜摄入,适当运动 。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血液循环路径、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呈甘油和脂肪酸。
(2)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血液循环的路径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①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②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29.【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生物与环境
(3)对照;有;乳铁蛋白+三联疗法;抗药性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1)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因此,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区别是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在对照实验中,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不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对照组。该实验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Ⅰ组没有接受变量处理,为对照组。因此,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对照。
分析实验结果,Ⅰ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503.38pg/m2,Ⅱ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107.95pg/m2,明显下降了,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有治疗效果。
分析实验结果,Ⅳ组白细胞介素8含量最低,为22.58pg/m2,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抗药性逐渐增强,影响治疗效果。
故答案为:(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生物与环境;(3)对照、有、乳铁蛋白+三联疗法、抗药性。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的类型、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细菌还有鞭毛和荚膜等特殊结构。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2)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①人体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往往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
(1)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从细胞结构上看,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不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可杀死多种病菌,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对照实验中,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不接受变量处理的组为对照组。该实验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Ⅰ组没有接受变量处理,为对照组。因此,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对照。
分析实验结果,Ⅰ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503.38pg/m2,Ⅱ组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为107.95pg/m2,明显下降了,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有治疗效果。
分析实验结果,Ⅳ组白细胞介素8含量最低,为22.58pg/m2,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抗药性逐渐增强,影响治疗效果。
30.【答案】(1)病原体
(2)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先后顺序可换)
(3)三;③
(4)与动物接触后及时洗手、换洗衣物(或对饲养的犬、猫等动物定期注射疫苗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因此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
(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资料中的措施①属于控制传染源;措施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措施③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除了资料里的措施,我们还可以采取与动物接触后及时洗手、换洗衣物;对饲养的犬、猫等动物定期注射疫苗;出门遛猫、遛狗拴绳等措施来预防狂犬病。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