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4.7 健康地生活 章末复习一、选择题1.(2024八上·天河期末)跑步可以强身健体、陶冶身心。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跑步仅靠运动系统完成,能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B.跑步需要神经系统调节,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帮助C.跑步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D.经常跑步能提高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2.(2024八上·福田期末)2024年1月2日,阿斯利康与赛诺菲共同宣布,长效单克隆抗体尼塞维单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A.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染性B.可推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C.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动物病毒D.要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应使用电子显微镜3.(2024八上·福田期末)2019年,《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道了一类新型抗生素的发现,该新型抗生素可以靶向细菌膜脂,下列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疗的是( )A.流行性感冒 B.手癣 C.扁桃体炎 D.坏血病4.(2024八上·江城期末)以下是磷酸奥司他韦药品说明书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药( )【生产日期】2023/04/01【有效期】至2025/03/31【适应症】1.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磷酸奥司他韦能够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但是乙型流感的临床应用数据尚不多)。患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使用。用于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不良反应】全身:脸部或舌部肿胀、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体温过低。皮肤:皮疹、皮炎、荨麻疹等。【用法用量】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推荐口服剂量为每次75mg,每日2次,共用5天详情请遵医嘱。A.可治疗胃炎 B.每日口服3次C.已过期 D.可能会引起皮炎5.(2024八上·高要期末)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下列施救措施错误的是( )A.在人工呼吸前,需确保呼吸道畅通B.用手触摸颈动脉,颈动脉无搏动,可确定心跳停止C.应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如120D.图中③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6.(2024·坪山期末)人若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瓜果蔬菜,可能会患蛔虫病。下列关于蛔虫和蛔虫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蛔虫身体细长,有口无肛门,属环节动物B.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消化管的结构发达C.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利于预防蛔虫病D.粪便可随意做肥料使用,不需要进行处理(2024八上·南山期末)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广东疾控部门表示,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建议大家尽量在流感流行季开始前接种流感疫苗,做好个人防护。请结合资料回答下列小题。7.根据病毒所寄生的细胞进行分类,与流感病毒种类不一样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烟草花叶病毒C.狂犬病病毒 D.禽流感病毒8.下列有关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B.可以进行分裂繁殖C.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将其杀死 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9.流感防控以预防为主,下列做法不利于校园流感防控的是( )A.勤打扫教室 B.定期开紫外灯C.经常开窗通风 D.患流感也坚持到校(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入侵、延长寿命的积极手段。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人无论细胞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跳绳是一项有氧运动,青春期经常跳绳有助于生长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B.跳绳之前做一做热身活动,可以预防关节脱臼和肌肉拉伤C.跳绳时需要手脚协调,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D.与跳绳有关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神经、关节和肌肉组成11.“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B.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该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12.(2024八上·铁东期末)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人们选择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这样获得的免疫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 B.被动免疫C.自然免疫 D.特异性免疫13.(2024八上·铁东期末)下列有关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染病能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B.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C.艾滋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所以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D.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患者和接蚊都属于疟疾的传染源14.(2024八上·长春期末)当遇到挫折时,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保持沉默,自暴自弃 B.向师长诉说,寻求帮助C.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 D.找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15.(2024八上·长春期末)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下列叙述中与皮肤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 )A.呼吸道黏膜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胸腺、脾二、非选择题16.(2024八上·东莞期中)疫情期间使人们更加注意饮食安全,各地倡导实用“公筷公勺”,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就餐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病菌的传播,设计实验如下:步骤1:餐前,分别对6道菜进行取样。步骤2:然后,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A、B两桌。步骤3:就餐时,兴趣小组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使用公筷在A桌就餐,另一组不使用公筷在B桌就餐。步骤4:餐后,对每道菜再次进行取样。步骤5:所有采集的样本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统计菌落数。结果如下表:菜品 菌落数 凉拌黄瓜 盐水虾 牛肉茶树菇 炒芦笋 酱爆鱿鱼 干锅牛蛙餐前 14000 160 1100 30 60 60餐后 A桌 16000 150 4600 20 70 150B桌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A、B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 。本实验多人就餐时食用多道菜的目的是 。(3)凉拌黄瓜餐前餐后的菌落数目远高于其他高温加工的菜品(经调查发现菜品制作过程符合卫生要求),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4)实验结果显示,餐后每一道菜培养得到的菌落数目,A桌的都比B桌的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据此,对使用“公筷公勺”提出你的建议 。17.(2024八上·斗门期末)每一年的春秋两季,在珠海各地区的幼儿园、小学等幼儿密集场所,容易发生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导致有些学校停课“抗毒”。目前已知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为空气传播和介质传播。有关专家建议普通人预防诺如病毒应做到:(1)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洗净双手;做好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衣被多洗勤晒;如果家庭或同寝室有人出现呕吐或腹泻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照顾病人时应戴口罩,病人使用的餐具需分开。(2)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应进行消毒处理;患者患病期间应在家休息,避免与人接触,防止传播给他人;学校患病学生的课桌、椅及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如被患者的排泻物污染,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3)注意饮水、饮食卫生,生熟食品分开,不吃未煮熟的食物。(1)诺如病毒是引起传染病的 。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完整的 结构,由 和 组成。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学生属于 。(2)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属于 。(3)如果成功研制出诺如病毒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注入疫苗后,受到刺激的 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 免疫。18.(2024八上·铁西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命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资料二: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过口、鼻或眼结膜侵入人体。为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患者应隔离治疗,易感人群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该病。资料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疾病。患者症状包括高热、面部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资料一中提到的皮肤外,还有 。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资料二中,麻疹的病原体是 ,它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麻疹患者能散播病原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将麻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 (3)若要通过注射麻疹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其原理是麻疹疫苗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特殊蛋白质—— ,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4)资料三中,针对登革热的传播特点,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请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解析】【解答】A、跑步仅靠运动系统完成,能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虽然运动系统是跑步的主要执行者,但跑步的完成还依赖于其他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如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和协调运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以及排泄废物等。因此,跑步并非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A错误。B、跑步需要神经系统调节,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帮助。这一说法是合理的。神经系统在跑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控制和协调肌肉的运动。通过跑步等运动,可以锻炼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提高。B正确。C、跑步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这一说法也是合理的。跑步等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提供。同时,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为运动提供必要的氧分;循环系统则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运动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C正确。D、经常跑步能提高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这一说法同样是合理的。经常跑步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使心脏更加健壮,肺部呼吸功能更加完善。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促进身体健康。D正确。故选A。【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动作。2.【答案】B【知识点】病毒的种类;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病毒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A.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的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A正确。B.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故B错误。C.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因此属于动物病毒,故C正确。D.病毒的大小通常在纳米级别,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其细节结构,要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应使用电子显微镜,故D正确。故选B。【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3.【答案】C【知识点】安全用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流行性感冒,A不符合题意。B.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抗生素对真菌无效,因此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手癣,B不符合题意。C. 扁桃体炎通常是由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对抗细菌感染,因此可以用抗生素治疗扁桃体炎,C符合题意。D.患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不能用抗生素治疗,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真菌和缺乏维生素等非细菌性病因引起的疾病无效。因此,需要根据各选项疾病的具体病因来判断是否可以用抗生素治疗。4.【答案】D【知识点】安全用药【解析】【解答】 A、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可知,此药品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不能治疗胃炎,不符合题意;B、根据用法用量,每日口服2次,不符合题意;C、根据有效期可以看出该药在有效期内,不符合题意;D、该药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皮炎、荨麻疹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5.【答案】D【知识点】急救常识【解析】【解答】A、在人工呼吸前,需确保呼吸道畅通,避免异物影响气体的吸入,正确;B、用手触摸颈动脉,颈动脉无搏动,可确定有无心跳,正确;C、应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进行人工呼吸,及时通知医护,以便及时送往医院,正确;D、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图中②的位置是按压的部位,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人工呼吸的正确步骤如下: 1、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托起颌部使患者头部尽量往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至1.5秒,吹出1/3左右的气,直到患者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是否有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6.【答案】C【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解答】A、 蛔虫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属线虫动物,A错误;B、 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有完整的消化道,B错误;C、 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利于预防蛔虫病 ,C正确;D、 粪便中可能含有蛔虫卵,不能随意做肥料使用,需要进行处理,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 当吮吸沾有受污染泥土的手或手指,或食用未经仔细烹饪、洗涤或去皮的蔬菜或水果时,就可能会摄入感染性虫卵,引起蛔虫感染或蛔虫病。【答案】7.B8.D9.D【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7.ACD、艾滋病病毒、狂犬病病毒 、 禽流感病毒 ,都寄生在人或动物体中,因此都属于动物病毒,不符合题意;B、烟草花叶病毒寄生在植物体内,属于植物病毒,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A、病毒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纳米来表示,因此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不符合题意;B、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不符合题意;C、注射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对病毒无效,不符合题意;D、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A、勤打扫教室,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有利于预防流感,不符合题意;B、定期开紫外灯,可以杀死病原体,有利于预防流感,不符合题意;C、经常开窗通风,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有利于预防流感,不符合题意;D、患流感也坚持上学,会传染给其他同学,不利于预防流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10.D11.B【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骨骼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需要熟记:(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肌肉协调配合。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人体特的免疫包括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①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②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3)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0.A.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A说法正确。B.经过热身运动后可改善身体柔软度,可防止韧带关节、肌腱扭伤和脱臼,有助于技术潜能发挥,B说法正确。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跳绳过程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使手脚协调,C说法正确。D.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11.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但是高蛋白食品要适量吃,而不是越多越好,A说法错误。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所有进入体内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错误。D.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12.【答案】D【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解析】【解答】A、非特异性免疫,也称为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它主要由皮肤、黏膜等物理屏障,以及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组成。注射流感疫苗并不直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被动免疫是指个体通过接受来自其他个体或外部来源的抗体来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是暂时的,因为外源性抗体在体内会逐渐降解。注射流感疫苗是刺激个体自身产生抗体,而不是直接提供抗体,因此不属于被动免疫,B错误。C、自然免疫通常指的是个体在没有接种疫苗或接触病原体的情况下,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等因素而自然获得的免疫力。注射流感疫苗是一种人工干预的免疫方式,不属于自然免疫,C错误。D、特异性免疫,也称为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人体在接触特定病原体后产生的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注射流感疫苗就是刺激人体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在未来接触流感病毒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御,D正确。故选D。【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13.【答案】A【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艾滋病及其预防【解析】【解答】A、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A正确。B、传染病的病原体并不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虽然很多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但也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肉眼可见的,如寄生虫,B错误。C、艾滋病是一种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的疾病,而不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此外,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并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反而可能导致社会歧视和排斥。正确的做法是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关爱和治疗,同时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C错误。D、疟疾确实是由按蚊传播的,但患者是疟疾的传染源,而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而不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传播媒介则是指能够携带并传播病原体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D错误。故选A。【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14.【答案】A【知识点】调节情绪的方法【解析】【解答】A.当遇到挫折时,保持沉默,自暴自弃,情绪并得不到缓解,不利于身体健康,A符合题意。B.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师长或知心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有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C.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身心健康,C不符合题意。D.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师长诉说,寻求帮助,或找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情绪的调节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1)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2)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3)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15.【答案】A【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解析】【解答】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的作用,可见,选项中,与皮肤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呼吸道黏膜,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16.【答案】(1)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传播风险(2)对照;是否使用公筷;避免偶然性(3)未经高温消毒(4)少;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传播风险;关爱他人,让我们从使用“公筷公勺”开始【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就餐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病菌的传播”,提出的探究问题是: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使用“公筷公勺”。本实验中多人就餐时食用多道菜品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黄瓜本身就携带大量细菌。(4)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所以倡议大家使用公筷。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关爱他人,让我们从使用公筷开始。【分析】(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1)“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就餐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病菌的传播”,提出的探究问题是: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使用“公筷公勺”。本实验中多人就餐时食用多道菜品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黄瓜本身就携带大量细菌。(4)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所以倡议大家使用公筷。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关爱他人,让我们从使用公筷开始。17.【答案】(1)病原体;细胞;蛋白质外壳;体内的遗传物质;传染源(2)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3)淋巴;抗体;特异性【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解析】【解答】 (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诺如病毒是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病毒的结构简单,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学生属于传染源。(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了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传染病的感染,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病原体,切断了病原体到达健康人的途径,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如果成功研制出诺如病毒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18.【答案】(1)黏膜;非特异性(2)麻疹病毒;蛋白质;控制传染源(3)抗体;特异性(4)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解析】【解答】(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具有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的作用,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所以,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资料一中提到的皮肤外,还有黏膜。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资料二中,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麻疹患者能散播病原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将麻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3)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接种的麻疹疫苗进入体后,会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以后形成的,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4)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疾病。针对登革热的传播特点,即登革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所以,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是: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故答案为:(1)黏膜、非特异性;(2)麻疹病毒、蛋白质、控制传染源;(3)抗体、特异性;(4)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分析】此题考查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费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等基础内容,需要熟记:(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①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②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该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资料一中提到的皮肤外,还有黏膜。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资料二中,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麻疹患者能散播病原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将麻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3)接种的麻疹疫苗进入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以后形成的,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4)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疾病。针对登革热的传播特点,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是: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1 / 1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4.7 健康地生活 章末复习一、选择题1.(2024八上·天河期末)跑步可以强身健体、陶冶身心。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跑步仅靠运动系统完成,能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B.跑步需要神经系统调节,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帮助C.跑步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D.经常跑步能提高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答案】A【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解析】【解答】A、跑步仅靠运动系统完成,能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虽然运动系统是跑步的主要执行者,但跑步的完成还依赖于其他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如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和协调运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以及排泄废物等。因此,跑步并非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A错误。B、跑步需要神经系统调节,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帮助。这一说法是合理的。神经系统在跑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控制和协调肌肉的运动。通过跑步等运动,可以锻炼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提高。B正确。C、跑步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这一说法也是合理的。跑步等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提供。同时,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为运动提供必要的氧分;循环系统则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运动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C正确。D、经常跑步能提高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这一说法同样是合理的。经常跑步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使心脏更加健壮,肺部呼吸功能更加完善。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促进身体健康。D正确。故选A。【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动作。2.(2024八上·福田期末)2024年1月2日,阿斯利康与赛诺菲共同宣布,长效单克隆抗体尼塞维单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A.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染性B.可推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C.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动物病毒D.要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应使用电子显微镜【答案】B【知识点】病毒的种类;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病毒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A.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的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A正确。B.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故B错误。C.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因此属于动物病毒,故C正确。D.病毒的大小通常在纳米级别,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其细节结构,要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应使用电子显微镜,故D正确。故选B。【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3.(2024八上·福田期末)2019年,《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道了一类新型抗生素的发现,该新型抗生素可以靶向细菌膜脂,下列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疗的是( )A.流行性感冒 B.手癣 C.扁桃体炎 D.坏血病【答案】C【知识点】安全用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流行性感冒,A不符合题意。B.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抗生素对真菌无效,因此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手癣,B不符合题意。C. 扁桃体炎通常是由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对抗细菌感染,因此可以用抗生素治疗扁桃体炎,C符合题意。D.患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不能用抗生素治疗,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真菌和缺乏维生素等非细菌性病因引起的疾病无效。因此,需要根据各选项疾病的具体病因来判断是否可以用抗生素治疗。4.(2024八上·江城期末)以下是磷酸奥司他韦药品说明书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药( )【生产日期】2023/04/01【有效期】至2025/03/31【适应症】1.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磷酸奥司他韦能够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但是乙型流感的临床应用数据尚不多)。患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使用。用于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不良反应】全身:脸部或舌部肿胀、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体温过低。皮肤:皮疹、皮炎、荨麻疹等。【用法用量】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推荐口服剂量为每次75mg,每日2次,共用5天详情请遵医嘱。A.可治疗胃炎 B.每日口服3次C.已过期 D.可能会引起皮炎【答案】D【知识点】安全用药【解析】【解答】 A、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可知,此药品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不能治疗胃炎,不符合题意;B、根据用法用量,每日口服2次,不符合题意;C、根据有效期可以看出该药在有效期内,不符合题意;D、该药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皮炎、荨麻疹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5.(2024八上·高要期末)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下列施救措施错误的是( )A.在人工呼吸前,需确保呼吸道畅通B.用手触摸颈动脉,颈动脉无搏动,可确定心跳停止C.应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如120D.图中③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答案】D【知识点】急救常识【解析】【解答】A、在人工呼吸前,需确保呼吸道畅通,避免异物影响气体的吸入,正确;B、用手触摸颈动脉,颈动脉无搏动,可确定有无心跳,正确;C、应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进行人工呼吸,及时通知医护,以便及时送往医院,正确;D、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图中②的位置是按压的部位,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人工呼吸的正确步骤如下: 1、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托起颌部使患者头部尽量往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至1.5秒,吹出1/3左右的气,直到患者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是否有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6.(2024·坪山期末)人若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瓜果蔬菜,可能会患蛔虫病。下列关于蛔虫和蛔虫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蛔虫身体细长,有口无肛门,属环节动物B.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消化管的结构发达C.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利于预防蛔虫病D.粪便可随意做肥料使用,不需要进行处理【答案】C【知识点】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解答】A、 蛔虫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属线虫动物,A错误;B、 蛔虫寄生在人的体内,有完整的消化道,B错误;C、 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利于预防蛔虫病 ,C正确;D、 粪便中可能含有蛔虫卵,不能随意做肥料使用,需要进行处理,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 当吮吸沾有受污染泥土的手或手指,或食用未经仔细烹饪、洗涤或去皮的蔬菜或水果时,就可能会摄入感染性虫卵,引起蛔虫感染或蛔虫病。(2024八上·南山期末)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广东疾控部门表示,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建议大家尽量在流感流行季开始前接种流感疫苗,做好个人防护。请结合资料回答下列小题。7.根据病毒所寄生的细胞进行分类,与流感病毒种类不一样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烟草花叶病毒C.狂犬病病毒 D.禽流感病毒8.下列有关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B.可以进行分裂繁殖C.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将其杀死 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9.流感防控以预防为主,下列做法不利于校园流感防控的是( )A.勤打扫教室 B.定期开紫外灯C.经常开窗通风 D.患流感也坚持到校【答案】7.B8.D9.D【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7.ACD、艾滋病病毒、狂犬病病毒 、 禽流感病毒 ,都寄生在人或动物体中,因此都属于动物病毒,不符合题意;B、烟草花叶病毒寄生在植物体内,属于植物病毒,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A、病毒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纳米来表示,因此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不符合题意;B、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不符合题意;C、注射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对病毒无效,不符合题意;D、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A、勤打扫教室,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有利于预防流感,不符合题意;B、定期开紫外灯,可以杀死病原体,有利于预防流感,不符合题意;C、经常开窗通风,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有利于预防流感,不符合题意;D、患流感也坚持上学,会传染给其他同学,不利于预防流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入侵、延长寿命的积极手段。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人无论细胞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跳绳是一项有氧运动,青春期经常跳绳有助于生长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B.跳绳之前做一做热身活动,可以预防关节脱臼和肌肉拉伤C.跳绳时需要手脚协调,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D.与跳绳有关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神经、关节和肌肉组成11.“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B.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该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答案】10.D11.B【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骨骼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需要熟记:(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肌肉协调配合。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人体特的免疫包括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①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②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3)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0.A.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A说法正确。B.经过热身运动后可改善身体柔软度,可防止韧带关节、肌腱扭伤和脱臼,有助于技术潜能发挥,B说法正确。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跳绳过程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使手脚协调,C说法正确。D.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11.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但是高蛋白食品要适量吃,而不是越多越好,A说法错误。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所有进入体内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错误。D.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12.(2024八上·铁东期末)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人们选择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这样获得的免疫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 B.被动免疫C.自然免疫 D.特异性免疫【答案】D【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解析】【解答】A、非特异性免疫,也称为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它主要由皮肤、黏膜等物理屏障,以及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组成。注射流感疫苗并不直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被动免疫是指个体通过接受来自其他个体或外部来源的抗体来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是暂时的,因为外源性抗体在体内会逐渐降解。注射流感疫苗是刺激个体自身产生抗体,而不是直接提供抗体,因此不属于被动免疫,B错误。C、自然免疫通常指的是个体在没有接种疫苗或接触病原体的情况下,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等因素而自然获得的免疫力。注射流感疫苗是一种人工干预的免疫方式,不属于自然免疫,C错误。D、特异性免疫,也称为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人体在接触特定病原体后产生的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注射流感疫苗就是刺激人体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在未来接触流感病毒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御,D正确。故选D。【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13.(2024八上·铁东期末)下列有关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染病能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B.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C.艾滋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所以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D.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患者和接蚊都属于疟疾的传染源【答案】A【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艾滋病及其预防【解析】【解答】A、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A正确。B、传染病的病原体并不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虽然很多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但也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肉眼可见的,如寄生虫,B错误。C、艾滋病是一种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的疾病,而不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此外,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并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反而可能导致社会歧视和排斥。正确的做法是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关爱和治疗,同时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C错误。D、疟疾确实是由按蚊传播的,但患者是疟疾的传染源,而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而不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传播媒介则是指能够携带并传播病原体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D错误。故选A。【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14.(2024八上·长春期末)当遇到挫折时,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保持沉默,自暴自弃 B.向师长诉说,寻求帮助C.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 D.找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答案】A【知识点】调节情绪的方法【解析】【解答】A.当遇到挫折时,保持沉默,自暴自弃,情绪并得不到缓解,不利于身体健康,A符合题意。B.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师长或知心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有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C.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身心健康,C不符合题意。D.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师长诉说,寻求帮助,或找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情绪的调节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1)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2)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3)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15.(2024八上·长春期末)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下列叙述中与皮肤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 )A.呼吸道黏膜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胸腺、脾【答案】A【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解析】【解答】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的作用,可见,选项中,与皮肤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呼吸道黏膜,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二、非选择题16.(2024八上·东莞期中)疫情期间使人们更加注意饮食安全,各地倡导实用“公筷公勺”,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就餐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病菌的传播,设计实验如下:步骤1:餐前,分别对6道菜进行取样。步骤2:然后,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A、B两桌。步骤3:就餐时,兴趣小组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使用公筷在A桌就餐,另一组不使用公筷在B桌就餐。步骤4:餐后,对每道菜再次进行取样。步骤5:所有采集的样本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统计菌落数。结果如下表:菜品 菌落数 凉拌黄瓜 盐水虾 牛肉茶树菇 炒芦笋 酱爆鱿鱼 干锅牛蛙餐前 14000 160 1100 30 60 60餐后 A桌 16000 150 4600 20 70 150B桌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A、B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 。本实验多人就餐时食用多道菜的目的是 。(3)凉拌黄瓜餐前餐后的菌落数目远高于其他高温加工的菜品(经调查发现菜品制作过程符合卫生要求),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4)实验结果显示,餐后每一道菜培养得到的菌落数目,A桌的都比B桌的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据此,对使用“公筷公勺”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传播风险(2)对照;是否使用公筷;避免偶然性(3)未经高温消毒(4)少;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传播风险;关爱他人,让我们从使用“公筷公勺”开始【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就餐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病菌的传播”,提出的探究问题是: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使用“公筷公勺”。本实验中多人就餐时食用多道菜品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黄瓜本身就携带大量细菌。(4)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所以倡议大家使用公筷。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关爱他人,让我们从使用公筷开始。【分析】(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1)“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就餐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病菌的传播”,提出的探究问题是: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使用“公筷公勺”。本实验中多人就餐时食用多道菜品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黄瓜本身就携带大量细菌。(4)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所以倡议大家使用公筷。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关爱他人,让我们从使用公筷开始。17.(2024八上·斗门期末)每一年的春秋两季,在珠海各地区的幼儿园、小学等幼儿密集场所,容易发生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导致有些学校停课“抗毒”。目前已知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为空气传播和介质传播。有关专家建议普通人预防诺如病毒应做到:(1)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洗净双手;做好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衣被多洗勤晒;如果家庭或同寝室有人出现呕吐或腹泻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照顾病人时应戴口罩,病人使用的餐具需分开。(2)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应进行消毒处理;患者患病期间应在家休息,避免与人接触,防止传播给他人;学校患病学生的课桌、椅及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如被患者的排泻物污染,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3)注意饮水、饮食卫生,生熟食品分开,不吃未煮熟的食物。(1)诺如病毒是引起传染病的 。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完整的 结构,由 和 组成。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学生属于 。(2)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属于 。(3)如果成功研制出诺如病毒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注入疫苗后,受到刺激的 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 免疫。【答案】(1)病原体;细胞;蛋白质外壳;体内的遗传物质;传染源(2)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3)淋巴;抗体;特异性【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解析】【解答】 (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诺如病毒是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病毒的结构简单,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学生属于传染源。(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了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传染病的感染,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病原体,切断了病原体到达健康人的途径,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如果成功研制出诺如病毒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18.(2024八上·铁西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命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资料二: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过口、鼻或眼结膜侵入人体。为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患者应隔离治疗,易感人群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该病。资料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疾病。患者症状包括高热、面部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资料一中提到的皮肤外,还有 。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资料二中,麻疹的病原体是 ,它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麻疹患者能散播病原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将麻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 (3)若要通过注射麻疹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其原理是麻疹疫苗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特殊蛋白质—— ,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4)资料三中,针对登革热的传播特点,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请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 。【答案】(1)黏膜;非特异性(2)麻疹病毒;蛋白质;控制传染源(3)抗体;特异性(4)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解析】【解答】(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具有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的作用,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所以,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资料一中提到的皮肤外,还有黏膜。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资料二中,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麻疹患者能散播病原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将麻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3)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接种的麻疹疫苗进入体后,会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以后形成的,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4)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疾病。针对登革热的传播特点,即登革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所以,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是: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故答案为:(1)黏膜、非特异性;(2)麻疹病毒、蛋白质、控制传染源;(3)抗体、特异性;(4)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分析】此题考查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费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等基础内容,需要熟记:(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①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②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该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资料一中提到的皮肤外,还有黏膜。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资料二中,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麻疹患者能散播病原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将麻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3)接种的麻疹疫苗进入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以后形成的,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4)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疾病。针对登革热的传播特点,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是:消灭生活环境中的蚊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4.7 健康地生活 章末复习(学生版).docx 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4.7 健康地生活 章末复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