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成纪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成纪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成纪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6分)
1.(2024七上·天水期中)当我们想要了解俄乌战争中两个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时,应选择(  )
A.世界政区图 B.俄罗斯气候图
C.乌克兰交通图 D.世界地形图
【答案】A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
【解析】【分析】世界政区图能够清晰地显示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国界、领土范围等信息,想要了解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和乌克兰所在的地理位置,世界政区图可以满足需求,A正确;俄罗斯气候图反映俄罗斯气候的情况,乌克兰交通图反映乌克兰交通的状况,世界地形图反映世界上地形的分布状况,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2.(2024七上·天水期中)“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地球围着太阳跑”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
A.自西向东、一年 B.自东向西、一年
C.自东向西、一天 D.自西向东、一天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与自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即一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024七上·天水期中)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哪两个行星之间(  )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火星 C.火星和土星 D.金星和木星
4.到目前为止,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是什么(  )
①地球上有液态水②有适宜的气候
③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适宜、运行相对稳定④地球上没有火山爆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3.B
4.C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大的天体系统,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层次,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3.太阳系中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利于生命诞生和发展,①正确;适宜的温度、大气等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②正确;日地距离适中保证适宜温度,且太阳系内环境稳定,利于生命演化,③正确;地球有火山活动,且火山爆发不是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关键否定因素,④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天水期中)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比例尺为1:3000。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小明所在的学校(  )
A.办公楼位于广场的正东方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
C.图书馆位于办公楼的正南方向
D.喷泉位于广场的西南方向
6.若量得图中校门到教学楼Ⅱ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300米 B.900米 C.30米 D.90米
【答案】5.B
6.D
【知识点】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5.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办公楼位于广场的西南方;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图书馆位于办公楼的正北方向;喷泉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根据题意可知,该图比例尺1:3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米。若量得图中校门到教学楼Ⅱ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0×3=90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天水期中)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下图示意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对漫画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两个大洲的居民曾是一家人 B.大陆处于不断地漂移运动中
C.两个大洲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D.两个大洲间的海洋逐渐消失
8.漫画反映的学说是(  )
A.浑天说 B.海底扩张说 C.日心说 D.大陆漂移说
【答案】7.B
8.D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7.漫画呈现的是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可以拼接,这体现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相关内容。大陆处于不断漂移运动中,原来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大陆,后来逐渐分离,B正确;不能反映两个大洲的居民曾是一家人,A错误;根据板块运动学说,两个大洲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两个大洲间的海洋逐渐变大,CD错误。
故答案为:B。
8.A、浑天说是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与漫画无关,A错误。
B、海底扩张说主要强调海底地壳的运动,漫画体现的是大陆的漂移,B错误。
C、日心说阐述的是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行,与漫画无关,C错误。
D、漫画中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可拼接,反映的是大陆漂移说,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天水期中)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表示高度的两种不同方式。读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处的海拔是(  )
A.220米 B.1200米 C.1000米 D.980米
10.图中②和⑤处代表的地形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
A.海拔低 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 D.海拔高
11.图中③、④处对应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平原、高原 B.平原、丘陵 C.盆地、丘陵 D.盆地、山地
【答案】9.B
10.B
11.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9.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从图中可知,①处对应的海拔刻度是 1200 米,所以①处海拔是 1200 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从图中看,②是高原,⑤是平原,地面起伏都较小,B正确;②是高原,海拔较高,A 错误;⑤是平原,边缘较缓,海拔较低,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③处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④处海拔较低、起伏较小,是丘陵,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天水期中)下图中的城市都曾经举办过G20峰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图中四座城市的经纬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20°N,130°W) B.②为(80°N,40°W)
C.③为(52°N,0°) D.④为(30°S,153°W)
13.图中城市(  )
A.①纬度最低 B.②④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都在北半球 D.③在西半球
【答案】12.C
13.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解析】【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12.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①大约位于(15°N,115°W),②大约位于(40°N,73°W),③大约位于(52°N,0°),④大约位于(30°S,150°E),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纬度高低看纬度数值,①离赤道最近,纬度最低,A正确;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②④纬度不同,纬线长度不同,B错误;①②③位于北半球,④位于南半球,C错误;③在东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共24分)
14.(2024七上·天水期中)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大陆各界纷纷表达慰问并提供援助。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图中表示大洋,甲、乙表示板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其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   。
(2)①大洋形状略呈“S”形,受板块运动的影响,该大洋的面积将不断   (扩大/缩小)。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读图可知,日本位于板块   (碰撞/张裂)处,多火山,地震。
(4)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地震是由甲   板块与乙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
【答案】(1)海陆变迁
(2)扩大
(3)活跃;碰撞
(4)亚欧;太平洋(位置可互换)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等变成海洋,反映了海陆变迁的地理现象。
(2)①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形状略呈“S”形,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所以面积将不断扩大。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常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地壳活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花莲县海域位于甲亚欧板块和乙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碰撞挤压运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因此台湾地震多发。
【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说明这些区域曾经是陆地,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海陆变迁。
(2)①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形状略呈“S”形,受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的张裂运动的影响,该大洋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3)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常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地壳活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花莲县海域位于甲亚欧板块和乙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碰撞挤压运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因此台湾地震多发。
15.(2024七上·天水期中)探究主题:海洋与陆地。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为了更好地认识海洋与陆地,同学们以“陆地与海洋”作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学习的内容。
(1)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洲A   、D   。
(2)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洋①   。
(3)相邻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海峡、运河作为分界。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4)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总是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大于/小于)
(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   。(均填序号或字母)
【答案】(1)亚洲;南美洲
(2)太平洋
(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4)大于
(5)④;D;G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与位置,A 是面积最大的亚洲,D 是南美洲。
(2)读图可知,①大洋位于亚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是太平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它连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它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地球表面海洋约占 71%,陆地约占 29% ,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位于北极点附近的④北冰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D南美洲,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全部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G欧洲。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的分界线不同。
(1)读图可知,图中大洲A是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亚洲;D是主要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南美洲。
(2)读图可知,图中大洋①是亚洲东临的太平洋,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它连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它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位于北极点附近的④北冰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D南美洲,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全部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G欧洲。
16.(2024七上·天水期中)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③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⑤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2)如果要进行攀岩运动,应选择在下列哪个地方(  )
A.⑤地 B.②地 C.③地 D.①地
(3)要到达山顶乙有两条线路,从A点出发和从B点出发,现在如果想走的轻松一点,应该选择哪一条线路?为什么?请说出你的依据。
(4)开展地理考察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上图为你不曾去过的某山区地形区,要去该地进行地理考察,你认为应该准备什么东西?理由是什么?
【答案】(1)鞍部;山谷;陡崖
(2)A
(3)应该选择从A点出发的路线。此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地缓,比较省力。
(4)①地图和指南针,理由:可以帮助确定方向,规划路线,避免迷路;②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理由:保护自己不受恶劣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同时提高行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③食物和水,理由: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是保证体力和健康的基本需求。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②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是山谷;⑤处多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
(2)读图可知,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⑤地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开展攀岩运动,A正确;①地靠近山顶、②地为鞍部、③地为山谷,都不适合进行攀岩运动,排除BCD。故选A。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从 A 点出发的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行走更轻松、省力。
(4)要去该地进行地理考察,应该准备:①地图和指南针:在山区进行地理考察时,地图和指南针是基本的导航工具。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方向,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特别是在山区信号可能不佳的情况下;②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山区地形复杂,天气变化无常,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可以保护自己不受恶劣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同时提高行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③食物和水:考察期间可能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是保证体力和健康的基本需求。山区可能水源稀缺,因此提前准备充足的饮用水至关重要;④急救包:在野外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或突发状况,急救包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支持,处理小伤口或紧急情况,确保考察活动的安全;⑤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或对讲机等,山区信号可能不稳定,这些设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联系,寻求帮助。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1)读图可知,图中②所在的地形是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③所在的地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部位为山谷。⑤所在的地形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部位为陡崖。
(2)读图可知,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⑤地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开展攀岩运动,A正确;①地靠近山顶、②地为鞍部、③地为山谷,都不适合进行攀岩运动,排除BCD。故选A。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要到达山顶乙有两条线路,从A点出发和从B点出发,现在如果想走的轻松一点,应该选择从A点出发的线路,因为此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比较省力。
(4)要去该地进行地理考察,应该准备:①地图和指南针:在山区进行地理考察时,地图和指南针是基本的导航工具。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方向,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特别是在山区信号可能不佳的情况下;②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山区地形复杂,天气变化无常,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可以保护自己不受恶劣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同时提高行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③食物和水:考察期间可能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是保证体力和健康的基本需求。山区可能水源稀缺,因此提前准备充足的饮用水至关重要;④急救包:在野外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或突发状况,急救包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支持,处理小伤口或紧急情况,确保考察活动的安全;⑤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或对讲机等,山区信号可能不稳定,这些设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联系,寻求帮助。
1 / 1甘肃省天水市成纪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6分)
1.(2024七上·天水期中)当我们想要了解俄乌战争中两个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时,应选择(  )
A.世界政区图 B.俄罗斯气候图
C.乌克兰交通图 D.世界地形图
2.(2024七上·天水期中)“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地球围着太阳跑”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
A.自西向东、一年 B.自东向西、一年
C.自东向西、一天 D.自西向东、一天
(2024七上·天水期中)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哪两个行星之间(  )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火星 C.火星和土星 D.金星和木星
4.到目前为止,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是什么(  )
①地球上有液态水②有适宜的气候
③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适宜、运行相对稳定④地球上没有火山爆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4七上·天水期中)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比例尺为1:3000。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小明所在的学校(  )
A.办公楼位于广场的正东方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
C.图书馆位于办公楼的正南方向
D.喷泉位于广场的西南方向
6.若量得图中校门到教学楼Ⅱ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300米 B.900米 C.30米 D.90米
(2024七上·天水期中)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下图示意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对漫画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两个大洲的居民曾是一家人 B.大陆处于不断地漂移运动中
C.两个大洲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D.两个大洲间的海洋逐渐消失
8.漫画反映的学说是(  )
A.浑天说 B.海底扩张说 C.日心说 D.大陆漂移说
(2024七上·天水期中)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表示高度的两种不同方式。读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处的海拔是(  )
A.220米 B.1200米 C.1000米 D.980米
10.图中②和⑤处代表的地形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
A.海拔低 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 D.海拔高
11.图中③、④处对应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平原、高原 B.平原、丘陵 C.盆地、丘陵 D.盆地、山地
(2024七上·天水期中)下图中的城市都曾经举办过G20峰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图中四座城市的经纬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20°N,130°W) B.②为(80°N,40°W)
C.③为(52°N,0°) D.④为(30°S,153°W)
13.图中城市(  )
A.①纬度最低 B.②④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都在北半球 D.③在西半球
二、综合题(共24分)
14.(2024七上·天水期中)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大陆各界纷纷表达慰问并提供援助。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图中表示大洋,甲、乙表示板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其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   。
(2)①大洋形状略呈“S”形,受板块运动的影响,该大洋的面积将不断   (扩大/缩小)。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读图可知,日本位于板块   (碰撞/张裂)处,多火山,地震。
(4)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地震是由甲   板块与乙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
15.(2024七上·天水期中)探究主题:海洋与陆地。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为了更好地认识海洋与陆地,同学们以“陆地与海洋”作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学习的内容。
(1)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洲A   、D   。
(2)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洋①   。
(3)相邻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海峡、运河作为分界。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4)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总是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大于/小于)
(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   。(均填序号或字母)
16.(2024七上·天水期中)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③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⑤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2)如果要进行攀岩运动,应选择在下列哪个地方(  )
A.⑤地 B.②地 C.③地 D.①地
(3)要到达山顶乙有两条线路,从A点出发和从B点出发,现在如果想走的轻松一点,应该选择哪一条线路?为什么?请说出你的依据。
(4)开展地理考察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上图为你不曾去过的某山区地形区,要去该地进行地理考察,你认为应该准备什么东西?理由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
【解析】【分析】世界政区图能够清晰地显示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国界、领土范围等信息,想要了解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和乌克兰所在的地理位置,世界政区图可以满足需求,A正确;俄罗斯气候图反映俄罗斯气候的情况,乌克兰交通图反映乌克兰交通的状况,世界地形图反映世界上地形的分布状况,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2.【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与自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即一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答案】3.B
4.C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大的天体系统,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层次,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3.太阳系中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利于生命诞生和发展,①正确;适宜的温度、大气等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②正确;日地距离适中保证适宜温度,且太阳系内环境稳定,利于生命演化,③正确;地球有火山活动,且火山爆发不是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关键否定因素,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5.B
6.D
【知识点】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5.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办公楼位于广场的西南方;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图书馆位于办公楼的正北方向;喷泉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根据题意可知,该图比例尺1:3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米。若量得图中校门到教学楼Ⅱ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0×3=90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7.B
8.D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7.漫画呈现的是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可以拼接,这体现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相关内容。大陆处于不断漂移运动中,原来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大陆,后来逐渐分离,B正确;不能反映两个大洲的居民曾是一家人,A错误;根据板块运动学说,两个大洲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两个大洲间的海洋逐渐变大,CD错误。
故答案为:B。
8.A、浑天说是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与漫画无关,A错误。
B、海底扩张说主要强调海底地壳的运动,漫画体现的是大陆的漂移,B错误。
C、日心说阐述的是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行,与漫画无关,C错误。
D、漫画中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可拼接,反映的是大陆漂移说,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B
11.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9.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从图中可知,①处对应的海拔刻度是 1200 米,所以①处海拔是 1200 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从图中看,②是高原,⑤是平原,地面起伏都较小,B正确;②是高原,海拔较高,A 错误;⑤是平原,边缘较缓,海拔较低,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③处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④处海拔较低、起伏较小,是丘陵,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2.C
13.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解析】【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12.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①大约位于(15°N,115°W),②大约位于(40°N,73°W),③大约位于(52°N,0°),④大约位于(30°S,150°E),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纬度高低看纬度数值,①离赤道最近,纬度最低,A正确;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②④纬度不同,纬线长度不同,B错误;①②③位于北半球,④位于南半球,C错误;③在东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1)海陆变迁
(2)扩大
(3)活跃;碰撞
(4)亚欧;太平洋(位置可互换)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等变成海洋,反映了海陆变迁的地理现象。
(2)①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形状略呈“S”形,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所以面积将不断扩大。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常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地壳活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花莲县海域位于甲亚欧板块和乙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碰撞挤压运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因此台湾地震多发。
【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说明这些区域曾经是陆地,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海陆变迁。
(2)①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形状略呈“S”形,受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的张裂运动的影响,该大洋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3)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常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地壳活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花莲县海域位于甲亚欧板块和乙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碰撞挤压运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因此台湾地震多发。
15.【答案】(1)亚洲;南美洲
(2)太平洋
(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4)大于
(5)④;D;G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与位置,A 是面积最大的亚洲,D 是南美洲。
(2)读图可知,①大洋位于亚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是太平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它连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它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地球表面海洋约占 71%,陆地约占 29% ,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位于北极点附近的④北冰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D南美洲,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全部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G欧洲。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的分界线不同。
(1)读图可知,图中大洲A是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亚洲;D是主要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南美洲。
(2)读图可知,图中大洋①是亚洲东临的太平洋,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它连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它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位于北极点附近的④北冰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D南美洲,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全部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G欧洲。
16.【答案】(1)鞍部;山谷;陡崖
(2)A
(3)应该选择从A点出发的路线。此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地缓,比较省力。
(4)①地图和指南针,理由:可以帮助确定方向,规划路线,避免迷路;②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理由:保护自己不受恶劣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同时提高行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③食物和水,理由: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是保证体力和健康的基本需求。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②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是山谷;⑤处多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
(2)读图可知,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⑤地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开展攀岩运动,A正确;①地靠近山顶、②地为鞍部、③地为山谷,都不适合进行攀岩运动,排除BCD。故选A。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从 A 点出发的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行走更轻松、省力。
(4)要去该地进行地理考察,应该准备:①地图和指南针:在山区进行地理考察时,地图和指南针是基本的导航工具。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方向,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特别是在山区信号可能不佳的情况下;②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山区地形复杂,天气变化无常,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可以保护自己不受恶劣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同时提高行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③食物和水:考察期间可能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是保证体力和健康的基本需求。山区可能水源稀缺,因此提前准备充足的饮用水至关重要;④急救包:在野外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或突发状况,急救包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支持,处理小伤口或紧急情况,确保考察活动的安全;⑤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或对讲机等,山区信号可能不稳定,这些设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联系,寻求帮助。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1)读图可知,图中②所在的地形是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③所在的地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部位为山谷。⑤所在的地形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部位为陡崖。
(2)读图可知,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⑤地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开展攀岩运动,A正确;①地靠近山顶、②地为鞍部、③地为山谷,都不适合进行攀岩运动,排除BCD。故选A。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要到达山顶乙有两条线路,从A点出发和从B点出发,现在如果想走的轻松一点,应该选择从A点出发的线路,因为此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比较省力。
(4)要去该地进行地理考察,应该准备:①地图和指南针:在山区进行地理考察时,地图和指南针是基本的导航工具。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方向,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特别是在山区信号可能不佳的情况下;②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山区地形复杂,天气变化无常,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可以保护自己不受恶劣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同时提高行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③食物和水:考察期间可能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是保证体力和健康的基本需求。山区可能水源稀缺,因此提前准备充足的饮用水至关重要;④急救包:在野外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或突发状况,急救包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支持,处理小伤口或紧急情况,确保考察活动的安全;⑤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或对讲机等,山区信号可能不稳定,这些设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联系,寻求帮助。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