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C.领土最东端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D.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
2.(2024八上·武山期中)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大聚居,小散居,分散杂居
C.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和东南地区
D.中部和东部全部为汉族
3.(2024八上·武山期中)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其分界线大致是(  )
A.漠河—腾冲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4.(2024八上·武山期中)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很长段时间后,我国现在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项政策调整所针对的国情是(  )
A.我国人口基数大 B.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C.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D.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2024八上·武山期中)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其他地形镶嵌其间。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A塔里木盆地 B.B是华北平原
C.C是柴达木盆地 D.D是黄土高原
6.关于C所在的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大势为“三山夹两盆” B.我国最南的省区
C.居民多信奉基督教 D.有我国最大的高原
7.(2024八上·武山期中)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有不同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秦岭一淮河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C.黑河一腾冲线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8.(2024八上·武山期中)关于黄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 B.在航运上都是“黄金水道”
C.全年水量都很丰富 D.初春或初冬都有凌汛
9.(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区域的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10.(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高原中,地表形态可以用“沟壑纵横”描述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1.(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滚滚东流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C.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2024八上·武山期中)2023年某月,从吉林长春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车上,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换一套服装,成为车厢内行走的亮丽风景线。下图为乘务员依次更换的部分服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3.造成Z384次列车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更换服装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 D.时差因素
二、综合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4.(2024八上·武山期中)读我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名称:①:   ,②:   。
(2)山脉①西侧为   (地形区名称);山脉③南侧为   (气候类型名称)。
(3)⑦省(区)南部是我国   、   两大河流的发源地。
(4)⑧处为   盆地,该盆地蕴藏了丰富的   (矿产)资源。
15.(2024八上·武山期中)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海拔、地形区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图中A地形区是 (填名称),本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 (选择)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人口密集,植被破坏严重
C.海拔高,气温低 D.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3) (山脉名称)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和丘陵低地交错分布,夏季 (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灾害频繁。
16.(2024八上·武山期中)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   山北麓,注入   海。
(2)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   ,②   。
(3)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   平原,④   平原。
(4)右图中反映的是黄河的忧患之一“   ”现象,此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若要从根本上治理下游水患,必须在   (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对黄河进行综合整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故A叙述错误;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故B叙述正确;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故C叙述错误;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故D叙述错误.故选:B.
【点评】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本题考查我国的位置,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我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错,分布不均匀,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牢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答题的关键,属于记忆类知识点。
3.【答案】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
【解析】【分析】我国人口分界线为黑河—腾冲一线,该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 1935 年提出,也被称为“胡焕庸线”,A错误,B正确;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其分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此线以东人口占全国的94%,以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
4.【答案】C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很长段时间后,我国现在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因为目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实行二孩政策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所针对的国情,理解解答即可。
【答案】5.D
6.A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5.A、读图可知,A是东北平原,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包围,A错误;
B、B是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和横断山脉之间,B错误;
C、C是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C错误;
D、D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祁连山和秦岭之间,D正确。
故答案为:D。
6.A、C 所在的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地形大势为 “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A正确;
B、我国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B错误;
C、新疆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C错误;
D、我国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A、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故A不符合题意.
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故B符合题意.
C、我国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密集,以西人口稀少.故C不符合题意.
D、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年降水量 > 800mm的地区为湿润区,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400mm < 年降水量 < 800mm为半湿润地区,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200mm < 年降水量 < 400mm为半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 < 200mm为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8.【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长江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水量丰富,航运发达,而黄河却因水量少而多次发生断流,航运并不发达;黄河因水量少而多次发生断流;黄河初春有凌汛;故选项A符合题意.
【点评】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本题考查的是长江和黄河两条河流的概况.
9.【答案】B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内外流河是以400mm降水量线为界的,与北方无关,A错误;外流区河流主要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形成汛期;B正确;南方河流受到雨季影响,汛期长,但是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C错误;汛期与流量与河流水补给有关系,不是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如松花江的流量就高于黄河,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此线以西是内流区,以东是外流区,内流河是指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外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10.【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该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B.
【点评】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本题考查我国四大高原各自的特征,比较记忆即可.
11.【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滚滚东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冬季气温的特点是: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12.从图中可以看出,列车员穿的服装依次减少,说明其气温逐渐升高,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长春气候寒冷,到海南气温依次升高,南北温差大,应为冬季,所以最有可能是1月,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从Z384次列车乘务员依次更换服装的现象,这是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C正确;与地形地势、海陆位置和时差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1)大兴安岭;太行山
(2)内蒙古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3)长江;黄河
(4)塔里木盆地;石油(油气)
【知识点】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中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可知,图中①山脉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图中②山脉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太行山脉。所以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脉。
(2)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脉,③是秦岭。大兴安岭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所以山脉①西侧是内蒙古高原。秦岭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原,以南是四川盆地。所以③南侧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由图中省区的轮廓和位置可知,图中⑤所在的省区是吉林省。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市,所以⑤省的省会是长春市。
(4)由图中盆地的位置和轮廓可知,图中⑧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源地之一。所以⑧是塔里木盆地,该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故答案为:(1)大兴安岭;太行山;(2)内蒙古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3)长江;黄河;(4)塔里木盆地;石油(油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山脉、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掌握我国的地形区分布图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1)西高东低
(2)青藏高原 C
(3)巫山 雨热同期(高温多雨) 旱涝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从地形剖面图看,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 ,能直观体现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沿北纬 32° 纬线,A 地形区海拔高,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是巫山,巫山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形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16.【答案】(1)巴颜喀拉山;渤
(2)汾河;渭河
(3)宁夏;河套
(4)地上河;土质疏松(夏季多降暴雨);乱砍滥伐;中游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自西向东流淌,最终注入渤海。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有众多支流汇入。在黄河水系中,①是汾河;②是渭河。
(3)黄河流域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因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瓜果粮棉丰收,有 “塞上江南” 的美称。结合黄河水系图,③是宁夏平原,④是河套平原。
(4)从右图看,黄河河床高于地面,是典型的“地上河”。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对土壤冲刷力强,大量泥沙被带入黄河;人类在黄土高原地区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加剧水土流失,使黄河含沙量增大。黄河下游“地上河”隐患源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要从根本上治理下游水患,必须在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比如植树种草、修建梯田等,减少泥沙入河,缓解下游泥沙淤积问题。
【点评】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也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手段。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故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2)黄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一条是流经陕西省的渭河,一条是流经山西省的汾河,故①是汾河,②为渭河。
(3)黄河在流出青铜峡后,流速变慢,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故③是宁夏平原,④是河套平原。
(4)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逐渐堆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两岸人们不断加固大堤,使得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要治理黄河的地上河,必须在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故黄河的忧患之一是地上河,原因在于泥沙淤积和加固大堤,要治理地上河,必须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1 / 1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C.领土最东端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D.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故A叙述错误;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故B叙述正确;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故C叙述错误;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故D叙述错误.故选:B.
【点评】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本题考查我国的位置,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2024八上·武山期中)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大聚居,小散居,分散杂居
C.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和东南地区
D.中部和东部全部为汉族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我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错,分布不均匀,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牢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答题的关键,属于记忆类知识点。
3.(2024八上·武山期中)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其分界线大致是(  )
A.漠河—腾冲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
【解析】【分析】我国人口分界线为黑河—腾冲一线,该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 1935 年提出,也被称为“胡焕庸线”,A错误,B正确;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其分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此线以东人口占全国的94%,以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
4.(2024八上·武山期中)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很长段时间后,我国现在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项政策调整所针对的国情是(  )
A.我国人口基数大 B.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C.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D.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答案】C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很长段时间后,我国现在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因为目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实行二孩政策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所针对的国情,理解解答即可。
(2024八上·武山期中)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其他地形镶嵌其间。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A塔里木盆地 B.B是华北平原
C.C是柴达木盆地 D.D是黄土高原
6.关于C所在的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大势为“三山夹两盆” B.我国最南的省区
C.居民多信奉基督教 D.有我国最大的高原
【答案】5.D
6.A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5.A、读图可知,A是东北平原,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包围,A错误;
B、B是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和横断山脉之间,B错误;
C、C是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C错误;
D、D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祁连山和秦岭之间,D正确。
故答案为:D。
6.A、C 所在的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地形大势为 “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A正确;
B、我国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B错误;
C、新疆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C错误;
D、我国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八上·武山期中)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有不同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秦岭一淮河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C.黑河一腾冲线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A、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故A不符合题意.
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故B符合题意.
C、我国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密集,以西人口稀少.故C不符合题意.
D、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年降水量 > 800mm的地区为湿润区,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400mm < 年降水量 < 800mm为半湿润地区,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200mm < 年降水量 < 400mm为半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 < 200mm为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8.(2024八上·武山期中)关于黄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 B.在航运上都是“黄金水道”
C.全年水量都很丰富 D.初春或初冬都有凌汛
【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长江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水量丰富,航运发达,而黄河却因水量少而多次发生断流,航运并不发达;黄河因水量少而多次发生断流;黄河初春有凌汛;故选项A符合题意.
【点评】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本题考查的是长江和黄河两条河流的概况.
9.(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区域的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内外流河是以400mm降水量线为界的,与北方无关,A错误;外流区河流主要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形成汛期;B正确;南方河流受到雨季影响,汛期长,但是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C错误;汛期与流量与河流水补给有关系,不是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如松花江的流量就高于黄河,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此线以西是内流区,以东是外流区,内流河是指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外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10.(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高原中,地表形态可以用“沟壑纵横”描述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该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B.
【点评】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本题考查我国四大高原各自的特征,比较记忆即可.
11.(2024八上·武山期中)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滚滚东流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C.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滚滚东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2024八上·武山期中)2023年某月,从吉林长春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车上,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换一套服装,成为车厢内行走的亮丽风景线。下图为乘务员依次更换的部分服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3.造成Z384次列车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更换服装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 D.时差因素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冬季气温的特点是: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12.从图中可以看出,列车员穿的服装依次减少,说明其气温逐渐升高,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长春气候寒冷,到海南气温依次升高,南北温差大,应为冬季,所以最有可能是1月,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从Z384次列车乘务员依次更换服装的现象,这是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C正确;与地形地势、海陆位置和时差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4.(2024八上·武山期中)读我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名称:①:   ,②:   。
(2)山脉①西侧为   (地形区名称);山脉③南侧为   (气候类型名称)。
(3)⑦省(区)南部是我国   、   两大河流的发源地。
(4)⑧处为   盆地,该盆地蕴藏了丰富的   (矿产)资源。
【答案】(1)大兴安岭;太行山
(2)内蒙古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3)长江;黄河
(4)塔里木盆地;石油(油气)
【知识点】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中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可知,图中①山脉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图中②山脉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太行山脉。所以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脉。
(2)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脉,③是秦岭。大兴安岭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所以山脉①西侧是内蒙古高原。秦岭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原,以南是四川盆地。所以③南侧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由图中省区的轮廓和位置可知,图中⑤所在的省区是吉林省。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市,所以⑤省的省会是长春市。
(4)由图中盆地的位置和轮廓可知,图中⑧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源地之一。所以⑧是塔里木盆地,该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故答案为:(1)大兴安岭;太行山;(2)内蒙古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3)长江;黄河;(4)塔里木盆地;石油(油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山脉、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掌握我国的地形区分布图是解题的关键。
15.(2024八上·武山期中)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海拔、地形区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图中A地形区是 (填名称),本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 (选择)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人口密集,植被破坏严重
C.海拔高,气温低 D.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3) (山脉名称)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和丘陵低地交错分布,夏季 (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灾害频繁。
【答案】(1)西高东低
(2)青藏高原 C
(3)巫山 雨热同期(高温多雨) 旱涝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从地形剖面图看,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 ,能直观体现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沿北纬 32° 纬线,A 地形区海拔高,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是巫山,巫山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形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16.(2024八上·武山期中)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   山北麓,注入   海。
(2)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   ,②   。
(3)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   平原,④   平原。
(4)右图中反映的是黄河的忧患之一“   ”现象,此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若要从根本上治理下游水患,必须在   (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对黄河进行综合整治。
【答案】(1)巴颜喀拉山;渤
(2)汾河;渭河
(3)宁夏;河套
(4)地上河;土质疏松(夏季多降暴雨);乱砍滥伐;中游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自西向东流淌,最终注入渤海。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有众多支流汇入。在黄河水系中,①是汾河;②是渭河。
(3)黄河流域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因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瓜果粮棉丰收,有 “塞上江南” 的美称。结合黄河水系图,③是宁夏平原,④是河套平原。
(4)从右图看,黄河河床高于地面,是典型的“地上河”。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对土壤冲刷力强,大量泥沙被带入黄河;人类在黄土高原地区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加剧水土流失,使黄河含沙量增大。黄河下游“地上河”隐患源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要从根本上治理下游水患,必须在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比如植树种草、修建梯田等,减少泥沙入河,缓解下游泥沙淤积问题。
【点评】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也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手段。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故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2)黄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一条是流经陕西省的渭河,一条是流经山西省的汾河,故①是汾河,②为渭河。
(3)黄河在流出青铜峡后,流速变慢,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故③是宁夏平原,④是河套平原。
(4)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逐渐堆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两岸人们不断加固大堤,使得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要治理黄河的地上河,必须在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故黄河的忧患之一是地上河,原因在于泥沙淤积和加固大堤,要治理地上河,必须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