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1.(2024八上·连山期中)能够正确表示肌肉、骨与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肌肉未跨关节附着,无法通过收缩带动骨运动,A错误。
B.肌肉同样未跨关节,不能有效牵引骨,B错误。
C.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是没用跨越关节,C错误。
D.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D正确。
故选D。
【分析】运动系统中,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需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 ,这样肌肉收缩时,才能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实现运动 。
2.(2024八上·连山期中)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牛是有害的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生殖 D.营养方式为腐生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白色瘤胃球菌能帮助牛分解青草,同时获取自身营养,对牛的消化有积极作用,不是有害的 。牛依赖其分解青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二者是共生关系(相互有利 ),故A错误。
B.白色瘤胃球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区域 ),属于原核生物 。有成形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如真菌、动植物 )的特征,故B错误。
C.白色瘤胃球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故C正确。
D.白色瘤胃球菌参与牛的消化过程,不以分解腐烂有机物为生,不属于腐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
(2)共生指某些细菌或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3.(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
B.可制成生物杀虫剂
C.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D.对人类危害较大,几乎无有利之处
【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可以用来生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A正确。
B.可以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例如利用病毒制成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从生物学的角度属于以菌治虫法,B正确。
C.致病病毒寄生在人体内,会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C正确。
D.病毒全部寄生,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来为人类造福,如制作疫苗等,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利用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里的动物病毒能够杀灭松毛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性疾病,如天花病毒。
4.(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各项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鲨鱼 B.草
C.烟草花叶病毒 D.牡丹
【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解:ABC、鲨鱼、草、牡丹都有细胞结构,ABD不正确;C、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故选:C.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是关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等分解成简单无机物
B.痢疾杆菌寄生在人的体表,使人患病
C.酵母菌可以制成杀虫剂,用于预防农业害虫
D.都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生物利用
【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促进物质循环,A正确。
B.痢疾杆菌寄生在人的体表,使人患病。痢疾杆菌实际上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引起细菌性痢疾,而不是体表,B错误。
C.酵母菌是一种有益的微生物,在食品工业、酿造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它并不能制成杀虫剂用于预防农业害虫。相反,有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代谢产物或本身具有杀虫活性,可以被制成生物杀虫剂。但酵母菌并不属于这一类,C错误。
D.微生物中,只有少数自养型微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型的,它们不能直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是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D错误。
故选A。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6.(2024八上·连山期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保护(  )
A.草原生态系统 B.高原荒漠生态系统
C.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相继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
故答案为:C。
【分析】我国几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金丝猴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湖区 银杉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陕西洋县自然保护区 朱鹮
7.(2024八上·连山期中)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黏虫爆发时农民用木棍、簸箕等工具,顺麦垄敲打麦株,害虫受震就装死跌落到簸箕中,可以采集消灭。农民利用的动物行为是(  )
A.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剧烈运动的防御行为。因此,农民利用的是动物的防御行为,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8.(2024八上·连山期中)脊髓灰质炎是由嗜神经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他发明的糖丸疫苗大大减少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关于嗜神经病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动物病毒 B.需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C.不能独立生活 D.通过分裂生殖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嗜神经病毒寄生在动物(人 )的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 ,A正确。
B.病毒极其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10 - 300nm的范围,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依靠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命活动 ,C正确。
D.病毒靠自身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材料,制造出新的病毒,通过自我复制来繁殖,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才能繁殖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
9.(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环境中,真菌分布最少的是(  )
A.医院的手术室 B.受潮的粮食
C.潮湿的草地 D.腐烂的水果堆
【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医院的手术室,不具备真菌生活的条件,所以真菌分布最少,A正确;
B、受潮的粮食具备有真菌生活的水分,还有有机物,有真菌分布比较多,B错误;
C、潮湿的草地具备有真菌生活的水分,还有有机物,有真菌分布比较多,C错误;
D、腐烂的水果具备有真菌生活的水分,还有有机物,有真菌分布比较多,D错误。
故选:A。
【分析】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10.(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家燕的筑巢行为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B.导盲犬导盲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的学习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社会行为和繁殖行为等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家燕的筑巢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而不是由环境因素决定 ,A错误。
B.导盲犬导盲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 ,B正确。
C.动物的学习行为形成后,如果环境发生改变,或者长期不强化,学习行为可能会消退或改变 ,C错误。
D.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D错误。
故选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1.(2024八上·连山期中)人类利用细菌病毒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这是利用了(  )
A.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里的特性
B.噬菌体能借助空气传播的特性
C.噬菌体广泛寄生在生物体内的特性
D.噬菌体个体小的特性
【答案】A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 选项: 人类利用细菌病毒(噬菌体 )治疗细菌性疾病,正是利用了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里的特性 —— 让噬菌体侵染致病细菌,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增殖,达到治疗目的,A 正确 。
B 选项: 治疗细菌性疾病与噬菌体 “借助空气传播” 无关,关键是其寄生细菌的特性,B 错误 。
C 选项: 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并非 “广泛寄生在生物体内”,C 错误 。
D 选项: 噬菌体个体小是形态特征,不是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关键原因,D 错误 。
故选A。
【分析】噬菌体的特性: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其显著特点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增殖,最终使细菌裂解死亡 。
12.(2024八上·连山期中)明明网购了一些蘑菇包,蘑菇包中含有木屑、豆粕、棉籽壳、玉米芯等,该蘑菇包无需种植经验,喷水即可长出蘑菇。在蘑菇生长过程中,明明需为其提供哪些条件(  )
A.水分、无机盐 B.水分、适宜的温度
C.有机物、阳光 D.水分、阳光
【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蘑菇生长需要水分(喷水可提供 ),以及适宜的温度(环境温度影响蘑菇的生长发育 )。蘑菇包中的木屑、豆粕等能提供有机物,所以无需额外补充有机物;蘑菇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阳光 。因此,需为蘑菇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蘑菇属于真菌,其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依靠分解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物获取营养 )。同时,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
13.(2024八上·连山期中)噬菌体属于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人体病毒
【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
【解析】【解答】解: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根据感染对象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14.(2024八上·连山期中)动物的行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小猫吮吸母乳 B.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
C.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 D.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刚出生的小猫吮吸母乳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是大山雀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属于生殖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是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对注意寄了常见的实例,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知网、家蚕吐丝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如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等。
15.(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在草地上生活的同种昆虫
B.雄狮领着狮群从不同方向追击猎物
C.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共生
D.“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中生活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在草地上生活的同种昆虫,没有体现出群体内有组织、分工等社会行为的特征,只是简单的同种生物聚集 ,A错误。
B.雄狮领着狮群从不同方向追击猎物,狮群内有明确的分工(雄狮带领,其他狮子配合 ),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B正确。
C.海葵和寄居蟹是不同种生物的共生关系,不是同种生物的群体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 ,C错误。
D.“四大家鱼” 在不同水层生活,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没有体现群体内的组织、分工等,不属于社会行为 ,D错误。
故选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6.(2024八上·连山期中)思维图是进行对比的有效方法.观察如图,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行为的共同特征,以下能写在阴影区的特征是(  )
A.生来就有的 B.通过学习获得的
C.受遗传因素影响 D.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学习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不是二者共同特征 ,A错误。
B.通过学习获得的是学习行为的特点,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是二者共同特征 ,B错误。
C.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因此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C正确。
D.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错误。
故选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7.(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选项:骨骼肌没有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无法通过收缩牵引骨运动,不符合骨、关节和肌肉的协作模式,错误 。
B 选项:骨骼肌跨越关节,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 。这样的结构能保证肌肉收缩时,带动骨绕关节活动,符合运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 。
C 选项:骨骼肌未合理跨关节附着,不能有效实现牵引骨运动的功能,不符合要求,错误 。
D 选项:同样,骨骼肌没有正确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错误 。
故选B。
【分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需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 。运动时,一组骨骼肌收缩,另一组舒张,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
18.(2024八上·连山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可诱发人体患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病毒,其寄生在人体内进行繁殖。与寄生在人体的其他生物(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相比,HPV最大的特点是(  )
A.是一种异养、厌氧微生物 B.寄生于人体细胞内
C.没有细胞结构 D.有遗传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 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可见,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可诱发人体患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病毒,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9.(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一只母鸡照看—群小鸡 B.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
C.两只狗嬉戏 D.池塘中鲤鱼成群觅食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 A:一只母鸡照看一群小鸡,只是简单的育雏行为,群体内没有明确分工和等级,不属于社会行为 。
B: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蚂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等明确分工,体现了社会行为中 “成员有明确分工” 的特征,属于社会行为 。
C:两只狗嬉戏,是个体间的玩耍行为,没有形成群体组织和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
D:池塘中鲤鱼成群觅食,只是简单的集群取食,群体内无明确分工和等级,不属于社会行为 。
故选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0.(2024八上·连山期中)引起人类患手癣、脚癣的生物大多是(  )
A.细菌 B.寄生 C.病毒 D.真菌
【答案】D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寄生在甲板下,使人患甲癣。有的真菌寄生在小麦、棉花、水稻、玉米等植物的体内,使之患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等。因此,引起人类患手癣、脚癣的生物大多数是真菌。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和真菌都能使人患病,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21.(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衣藻
B.菠菜
C.流感病毒
D.蝗虫
【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藻类;被子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有细胞结构,细胞内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A错误。
B.菠菜属于植物,植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错误。
C.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正确。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体。因此蝗虫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细菌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获取营养物质生活,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又是对人类有益的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 不符合题意;
C.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C符合题意;
D.细菌的细胞内酶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腐生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有些细菌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结核杆菌使人患结核病;但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放线菌能产生一些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
1、细菌的个体形态:虽然细菌的种类繁多,就单个细胞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文章链接:中国安防展览网 http://www.afzhan.com/Tech_news/Detail/110305.htmL
1、细菌的个体形态:虽然细菌的种类繁多,就单个细胞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文章链接:中国安防展览网 http://www.afzhan.com/Tech_news/Detail/110305.htmL
23.(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对动物运动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寻找充足的食物 B.主动逃避敌害
C.寻找适宜的栖息地 D.以上都对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选:D
【分析】此题可根据动物的运动的意义,如:动物通过运动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等来解答.
24.(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通常由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
B.运动时以骨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
C.一块骨、一块骨骼肌和一个关节都是一个器官
D.用力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运动的完成需要多组骨骼肌协调配合,还需骨、关节共同参与,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例如屈肘动作,需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仅一块骨骼肌无法独立完成运动,A错误。
B.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 。并非以骨为支点,B错误。
C.一块骨、一块骨骼肌和一个关节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比如骨有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并且能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所以它是器官,C正确。
D.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推门的时候相当于伸肘,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错误。
故选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5.(2024八上·连山期中)如图是三种不同形态的细菌,图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杆菌、球菌、螺旋菌
C.球菌、螺旋菌、杆菌 D.螺旋菌、球菌、杆菌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甲图:细菌形态呈杆状,符合杆菌的特征,所以甲是杆菌 。乙图:细菌形态近似球形,符合球菌的特征,所以乙是球菌 。丙图:细菌形态为螺旋状,符合螺旋菌的特征,所以丙是螺旋菌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多种,主要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这几类 。杆菌的形态通常呈杆状、长条形;球菌的形态近似球形;螺旋菌的形态为螺旋状 。
26.(2024八上·连山期中)在静谧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在水中穿梭,蛙在泥滩上“雀跃”。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跳跃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上述文字叙述中,包含三种生物:白鹭、鱼、蛙。其中白鹭属于鸟类,运动方式为飞行;鱼属于鱼类,运动方式为游泳;蛙属于两栖动物,运动方式为跳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兔的跳跃、猎豹的奔跑等。
2、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27.(2024八上·连山期中)少年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是(  )
A.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B.骨中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C.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相等
D.骨中有机物的含量多于1/3,骨弹性大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在儿童少年期,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少年儿童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在成年期,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在老年期,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骨弹性小,易骨折。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28.(2024八上·连山期中)鸟类筑巢的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领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比如狮子捕食羚羊 ;而筑巢不是为了获取食物,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个体、配偶或家族的活动通常都只是局限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如果动物对这个区域实行保卫、不允许其他动物(通常是同种动物)进入,那么这个区域或空间就称为它(它们)的领域,把动物这种占有领域的行为称为领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例如乌贼喷墨 ;筑巢和防御敌害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所以鸟类的筑巢属于繁殖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9.(2024八上·连山期中)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曾经组织过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的活动。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个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
【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在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系统中,存在 “草→野兔→狼” 这样的食物链关系 。狼的数量减少,野兔因缺少天敌,数量大增,进而过度啃食牧草,导致草场退化 。这表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原本是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 ),当狼(某一生物 )的数量变化,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波动 。动物在其中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生物数量和比例,维持生态平衡,该案例恰好体现此作用,A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动物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动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自身可以利用的形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他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可以被其他生物利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干中的叙述并没有体现这一意思,B不符合题意。
C.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 )、传播种子(如鸟类吞食果实后种子随粪便传播 ),但题干中没有涉及狼、野兔与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关联,C不符合题意。
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 是动物对人类的作用,而题干强调的是动物对 “自然界(生态系统 )” 的作用,并非对人类的价值,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30.(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木耳 B.柳树 C.鲤鱼 D.流感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木耳是真菌,柳树是植物,鲤鱼是动物,它们都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二、解答题(共3小题,40分)
31.(2024八上·连山期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为球形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HPV经接触传播到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进入细胞后,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目前发现的HPV有200多种型别,根据致癌性不同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感染可引发宫颈癌、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等,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14岁女生作为第一目标人群,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接种疫苗效果比年龄大的女性更好。2023年11月2日,长沙启动九价HPV疫苗小年龄女生的专项接种绿色通道活动,确保10-13岁小龄女生愿接尽接。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从寄主来看,HPV病毒属于   病毒。
(2)HPV不具有   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HPV病毒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时,利用了   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有人说HPV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
【答案】(1)动物
(2)细胞;蛋白质
(3)上皮细胞
(4)这种说法不科学(或有局限性),HPV病毒可以用于疫苗的研究(或制备),造福于人类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1)病毒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HPV 病毒寄生在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内,所以从寄主来看,属于动物病毒 。
(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 或 RNA )组成 。HPV 是病毒,所以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HPV病毒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时,因此它是利用了上皮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HPV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的说法不科学(或有局限性),HPV病毒可以用于疫苗的研究(或制备),造福于人类。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从寄主来看,HPV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2)HPV属于动物病毒,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HPV病毒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时,因此它是利用了上皮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HPV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的说法不科学(或有局限性),HPV病毒可以用于疫苗的研究(或制备),造福于人类。
32.(2024八上·连山期中)图中甲、乙为细菌、青霉菌的菌落,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甲、乙培养皿中的菌落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   生活,这种营养方式为   (填“自养”或“异养”),与乙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甲没有   。
(2)图丙视野中的材料取自于培养皿   (填“甲”或“乙”),该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3)以上甲、乙培养基最终会消失,这体现了细菌和真菌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1)有机物;异养;成形的细胞核
(2)乙;孢子
(3)分解者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的菌落;真菌的菌落
【解析】【解答】(1)细菌和青霉(真菌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取营养,这种从外界摄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甲是细菌,细菌虽有 DNA 集中区域,但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乙中的青霉是真菌,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所以甲与乙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2)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可见,图丙视野中的材料取自于培养皿乙(真菌),该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细菌和真菌能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促进物质循环 。所以甲、乙培养基最终会消失,体现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
【分析】图丙中:①孢子,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
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1)生物学上根据同化作用可以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绿色植物等。只能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如绝大多数动物、细菌、真菌等。图甲、乙培养皿中的菌落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为异养。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可见,与乙(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甲(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可见,图丙视野中的材料取自于培养皿乙(真菌),该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以上甲、乙培养基最终会消失,这体现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3.(2024八上·连山期中)阅读资料并判断正误
虎鲸捕食时,成年虎鲸用尾部叩击鲱鱼群聚集的海水,使鲱鱼受到袭击晕厥,仔鲸模仿成年鲸的这种捕食方式,通过反复练习,仔鲸捕猎技能逐步提高。虎鲸还能捕杀超大的蓝鲸,这需要30多头虎鲸合作,各有分工。
(1)虎鲸捕杀蓝鲸的行为是社会行为。(  )
(2)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适应环境的行为。(  )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社会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虎鲸捕杀蓝鲸时,需要 30 多头虎鲸合作,各有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所以该行为是社会行为,故题干说法正确。
(2)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 “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说法错误。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模仿成年鲸的捕食方式,并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形成的。这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题干说法正确。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行为都是其适应环境的重要表现。繁殖行为确保了虎鲸种群的延续,而捕食行为则保证了虎鲸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这些行为都是虎鲸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适应其生活环境。故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虎鲸捕杀蓝鲸时,需要30多头虎鲸合作,并且各有分工。这种行为体现了虎鲸之间的协作和分工,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故题干说法正确。
(2)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母鲸的基因所决定的,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故题干说法错误。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模仿成年鲸的捕食方式,并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形成的。这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题干说法正确。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行为都是其适应环境的重要表现。繁殖行为确保了虎鲸种群的延续,而捕食行为则保证了虎鲸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这些行为都是虎鲸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适应其生活环境。故题干说法正确。
1 / 1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1.(2024八上·连山期中)能够正确表示肌肉、骨与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2.(2024八上·连山期中)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牛是有害的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生殖 D.营养方式为腐生
3.(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
B.可制成生物杀虫剂
C.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D.对人类危害较大,几乎无有利之处
4.(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各项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鲨鱼 B.草
C.烟草花叶病毒 D.牡丹
5.(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是关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等分解成简单无机物
B.痢疾杆菌寄生在人的体表,使人患病
C.酵母菌可以制成杀虫剂,用于预防农业害虫
D.都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生物利用
6.(2024八上·连山期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保护(  )
A.草原生态系统 B.高原荒漠生态系统
C.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7.(2024八上·连山期中)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黏虫爆发时农民用木棍、簸箕等工具,顺麦垄敲打麦株,害虫受震就装死跌落到簸箕中,可以采集消灭。农民利用的动物行为是(  )
A.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8.(2024八上·连山期中)脊髓灰质炎是由嗜神经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他发明的糖丸疫苗大大减少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关于嗜神经病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动物病毒 B.需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C.不能独立生活 D.通过分裂生殖
9.(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环境中,真菌分布最少的是(  )
A.医院的手术室 B.受潮的粮食
C.潮湿的草地 D.腐烂的水果堆
10.(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家燕的筑巢行为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B.导盲犬导盲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的学习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社会行为和繁殖行为等
11.(2024八上·连山期中)人类利用细菌病毒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这是利用了(  )
A.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里的特性
B.噬菌体能借助空气传播的特性
C.噬菌体广泛寄生在生物体内的特性
D.噬菌体个体小的特性
12.(2024八上·连山期中)明明网购了一些蘑菇包,蘑菇包中含有木屑、豆粕、棉籽壳、玉米芯等,该蘑菇包无需种植经验,喷水即可长出蘑菇。在蘑菇生长过程中,明明需为其提供哪些条件(  )
A.水分、无机盐 B.水分、适宜的温度
C.有机物、阳光 D.水分、阳光
13.(2024八上·连山期中)噬菌体属于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人体病毒
14.(2024八上·连山期中)动物的行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小猫吮吸母乳 B.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
C.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 D.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
15.(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在草地上生活的同种昆虫
B.雄狮领着狮群从不同方向追击猎物
C.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共生
D.“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中生活
16.(2024八上·连山期中)思维图是进行对比的有效方法.观察如图,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行为的共同特征,以下能写在阴影区的特征是(  )
A.生来就有的 B.通过学习获得的
C.受遗传因素影响 D.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17.(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8.(2024八上·连山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可诱发人体患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病毒,其寄生在人体内进行繁殖。与寄生在人体的其他生物(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相比,HPV最大的特点是(  )
A.是一种异养、厌氧微生物 B.寄生于人体细胞内
C.没有细胞结构 D.有遗传物质
19.(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一只母鸡照看—群小鸡 B.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
C.两只狗嬉戏 D.池塘中鲤鱼成群觅食
20.(2024八上·连山期中)引起人类患手癣、脚癣的生物大多是(  )
A.细菌 B.寄生 C.病毒 D.真菌
21.(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衣藻
B.菠菜
C.流感病毒
D.蝗虫
22.(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23.(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对动物运动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寻找充足的食物 B.主动逃避敌害
C.寻找适宜的栖息地 D.以上都对
24.(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通常由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
B.运动时以骨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
C.一块骨、一块骨骼肌和一个关节都是一个器官
D.用力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25.(2024八上·连山期中)如图是三种不同形态的细菌,图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杆菌、球菌、螺旋菌
C.球菌、螺旋菌、杆菌 D.螺旋菌、球菌、杆菌
26.(2024八上·连山期中)在静谧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在水中穿梭,蛙在泥滩上“雀跃”。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跳跃
27.(2024八上·连山期中)少年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是(  )
A.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B.骨中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C.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相等
D.骨中有机物的含量多于1/3,骨弹性大
28.(2024八上·连山期中)鸟类筑巢的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领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29.(2024八上·连山期中)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曾经组织过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的活动。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个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
30.(2024八上·连山期中)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木耳 B.柳树 C.鲤鱼 D.流感病毒
二、解答题(共3小题,40分)
31.(2024八上·连山期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为球形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HPV经接触传播到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进入细胞后,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目前发现的HPV有200多种型别,根据致癌性不同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感染可引发宫颈癌、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等,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14岁女生作为第一目标人群,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接种疫苗效果比年龄大的女性更好。2023年11月2日,长沙启动九价HPV疫苗小年龄女生的专项接种绿色通道活动,确保10-13岁小龄女生愿接尽接。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从寄主来看,HPV病毒属于   病毒。
(2)HPV不具有   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HPV病毒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时,利用了   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有人说HPV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
32.(2024八上·连山期中)图中甲、乙为细菌、青霉菌的菌落,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甲、乙培养皿中的菌落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   生活,这种营养方式为   (填“自养”或“异养”),与乙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甲没有   。
(2)图丙视野中的材料取自于培养皿   (填“甲”或“乙”),该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3)以上甲、乙培养基最终会消失,这体现了细菌和真菌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33.(2024八上·连山期中)阅读资料并判断正误
虎鲸捕食时,成年虎鲸用尾部叩击鲱鱼群聚集的海水,使鲱鱼受到袭击晕厥,仔鲸模仿成年鲸的这种捕食方式,通过反复练习,仔鲸捕猎技能逐步提高。虎鲸还能捕杀超大的蓝鲸,这需要30多头虎鲸合作,各有分工。
(1)虎鲸捕杀蓝鲸的行为是社会行为。(  )
(2)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适应环境的行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肌肉未跨关节附着,无法通过收缩带动骨运动,A错误。
B.肌肉同样未跨关节,不能有效牵引骨,B错误。
C.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是没用跨越关节,C错误。
D.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D正确。
故选D。
【分析】运动系统中,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需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 ,这样肌肉收缩时,才能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实现运动 。
2.【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白色瘤胃球菌能帮助牛分解青草,同时获取自身营养,对牛的消化有积极作用,不是有害的 。牛依赖其分解青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二者是共生关系(相互有利 ),故A错误。
B.白色瘤胃球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区域 ),属于原核生物 。有成形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如真菌、动植物 )的特征,故B错误。
C.白色瘤胃球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故C正确。
D.白色瘤胃球菌参与牛的消化过程,不以分解腐烂有机物为生,不属于腐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
(2)共生指某些细菌或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3.【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可以用来生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A正确。
B.可以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例如利用病毒制成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从生物学的角度属于以菌治虫法,B正确。
C.致病病毒寄生在人体内,会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C正确。
D.病毒全部寄生,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来为人类造福,如制作疫苗等,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利用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里的动物病毒能够杀灭松毛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性疾病,如天花病毒。
4.【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解:ABC、鲨鱼、草、牡丹都有细胞结构,ABD不正确;C、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故选:C.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促进物质循环,A正确。
B.痢疾杆菌寄生在人的体表,使人患病。痢疾杆菌实际上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引起细菌性痢疾,而不是体表,B错误。
C.酵母菌是一种有益的微生物,在食品工业、酿造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它并不能制成杀虫剂用于预防农业害虫。相反,有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代谢产物或本身具有杀虫活性,可以被制成生物杀虫剂。但酵母菌并不属于这一类,C错误。
D.微生物中,只有少数自养型微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型的,它们不能直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是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D错误。
故选A。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相继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
故答案为:C。
【分析】我国几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金丝猴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湖区 银杉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陕西洋县自然保护区 朱鹮
7.【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剧烈运动的防御行为。因此,农民利用的是动物的防御行为,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8.【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嗜神经病毒寄生在动物(人 )的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 ,A正确。
B.病毒极其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10 - 300nm的范围,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依靠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命活动 ,C正确。
D.病毒靠自身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材料,制造出新的病毒,通过自我复制来繁殖,D错误。
故选D。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才能繁殖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
9.【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医院的手术室,不具备真菌生活的条件,所以真菌分布最少,A正确;
B、受潮的粮食具备有真菌生活的水分,还有有机物,有真菌分布比较多,B错误;
C、潮湿的草地具备有真菌生活的水分,还有有机物,有真菌分布比较多,C错误;
D、腐烂的水果具备有真菌生活的水分,还有有机物,有真菌分布比较多,D错误。
故选:A。
【分析】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10.【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家燕的筑巢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而不是由环境因素决定 ,A错误。
B.导盲犬导盲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 ,B正确。
C.动物的学习行为形成后,如果环境发生改变,或者长期不强化,学习行为可能会消退或改变 ,C错误。
D.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D错误。
故选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1.【答案】A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 选项: 人类利用细菌病毒(噬菌体 )治疗细菌性疾病,正是利用了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里的特性 —— 让噬菌体侵染致病细菌,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增殖,达到治疗目的,A 正确 。
B 选项: 治疗细菌性疾病与噬菌体 “借助空气传播” 无关,关键是其寄生细菌的特性,B 错误 。
C 选项: 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并非 “广泛寄生在生物体内”,C 错误 。
D 选项: 噬菌体个体小是形态特征,不是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关键原因,D 错误 。
故选A。
【分析】噬菌体的特性: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其显著特点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增殖,最终使细菌裂解死亡 。
12.【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蘑菇生长需要水分(喷水可提供 ),以及适宜的温度(环境温度影响蘑菇的生长发育 )。蘑菇包中的木屑、豆粕等能提供有机物,所以无需额外补充有机物;蘑菇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阳光 。因此,需为蘑菇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蘑菇属于真菌,其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依靠分解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物获取营养 )。同时,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
13.【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
【解析】【解答】解: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根据感染对象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14.【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刚出生的小猫吮吸母乳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是大山雀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属于生殖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是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对注意寄了常见的实例,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知网、家蚕吐丝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如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等。
15.【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在草地上生活的同种昆虫,没有体现出群体内有组织、分工等社会行为的特征,只是简单的同种生物聚集 ,A错误。
B.雄狮领着狮群从不同方向追击猎物,狮群内有明确的分工(雄狮带领,其他狮子配合 ),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B正确。
C.海葵和寄居蟹是不同种生物的共生关系,不是同种生物的群体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 ,C错误。
D.“四大家鱼” 在不同水层生活,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没有体现群体内的组织、分工等,不属于社会行为 ,D错误。
故选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6.【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学习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不是二者共同特征 ,A错误。
B.通过学习获得的是学习行为的特点,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是二者共同特征 ,B错误。
C.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因此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C正确。
D.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错误。
故选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7.【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选项:骨骼肌没有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无法通过收缩牵引骨运动,不符合骨、关节和肌肉的协作模式,错误 。
B 选项:骨骼肌跨越关节,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 。这样的结构能保证肌肉收缩时,带动骨绕关节活动,符合运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 。
C 选项:骨骼肌未合理跨关节附着,不能有效实现牵引骨运动的功能,不符合要求,错误 。
D 选项:同样,骨骼肌没有正确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错误 。
故选B。
【分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需跨关节附着在不同骨上 。运动时,一组骨骼肌收缩,另一组舒张,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
18.【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 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可见,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可诱发人体患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病毒,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9.【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 A:一只母鸡照看一群小鸡,只是简单的育雏行为,群体内没有明确分工和等级,不属于社会行为 。
B: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蚂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等明确分工,体现了社会行为中 “成员有明确分工” 的特征,属于社会行为 。
C:两只狗嬉戏,是个体间的玩耍行为,没有形成群体组织和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
D:池塘中鲤鱼成群觅食,只是简单的集群取食,群体内无明确分工和等级,不属于社会行为 。
故选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0.【答案】D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寄生在甲板下,使人患甲癣。有的真菌寄生在小麦、棉花、水稻、玉米等植物的体内,使之患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等。因此,引起人类患手癣、脚癣的生物大多数是真菌。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和真菌都能使人患病,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21.【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藻类;被子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有细胞结构,细胞内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A错误。
B.菠菜属于植物,植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错误。
C.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正确。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体。因此蝗虫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细菌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获取营养物质生活,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又是对人类有益的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 不符合题意;
C.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C符合题意;
D.细菌的细胞内酶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腐生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有些细菌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结核杆菌使人患结核病;但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放线菌能产生一些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
1、细菌的个体形态:虽然细菌的种类繁多,就单个细胞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文章链接:中国安防展览网 http://www.afzhan.com/Tech_news/Detail/110305.htmL
1、细菌的个体形态:虽然细菌的种类繁多,就单个细胞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文章链接:中国安防展览网 http://www.afzhan.com/Tech_news/Detail/110305.htmL
23.【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选:D
【分析】此题可根据动物的运动的意义,如:动物通过运动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等来解答.
24.【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运动的完成需要多组骨骼肌协调配合,还需骨、关节共同参与,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例如屈肘动作,需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仅一块骨骼肌无法独立完成运动,A错误。
B.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 。并非以骨为支点,B错误。
C.一块骨、一块骨骼肌和一个关节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比如骨有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并且能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所以它是器官,C正确。
D.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推门的时候相当于伸肘,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错误。
故选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5.【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甲图:细菌形态呈杆状,符合杆菌的特征,所以甲是杆菌 。乙图:细菌形态近似球形,符合球菌的特征,所以乙是球菌 。丙图:细菌形态为螺旋状,符合螺旋菌的特征,所以丙是螺旋菌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多种,主要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这几类 。杆菌的形态通常呈杆状、长条形;球菌的形态近似球形;螺旋菌的形态为螺旋状 。
26.【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上述文字叙述中,包含三种生物:白鹭、鱼、蛙。其中白鹭属于鸟类,运动方式为飞行;鱼属于鱼类,运动方式为游泳;蛙属于两栖动物,运动方式为跳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兔的跳跃、猎豹的奔跑等。
2、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27.【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在儿童少年期,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少年儿童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在成年期,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在老年期,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骨弹性小,易骨折。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28.【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比如狮子捕食羚羊 ;而筑巢不是为了获取食物,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个体、配偶或家族的活动通常都只是局限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如果动物对这个区域实行保卫、不允许其他动物(通常是同种动物)进入,那么这个区域或空间就称为它(它们)的领域,把动物这种占有领域的行为称为领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例如乌贼喷墨 ;筑巢和防御敌害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所以鸟类的筑巢属于繁殖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9.【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在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系统中,存在 “草→野兔→狼” 这样的食物链关系 。狼的数量减少,野兔因缺少天敌,数量大增,进而过度啃食牧草,导致草场退化 。这表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原本是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 ),当狼(某一生物 )的数量变化,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波动 。动物在其中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生物数量和比例,维持生态平衡,该案例恰好体现此作用,A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动物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动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自身可以利用的形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他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可以被其他生物利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干中的叙述并没有体现这一意思,B不符合题意。
C.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 )、传播种子(如鸟类吞食果实后种子随粪便传播 ),但题干中没有涉及狼、野兔与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关联,C不符合题意。
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 是动物对人类的作用,而题干强调的是动物对 “自然界(生态系统 )” 的作用,并非对人类的价值,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30.【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木耳是真菌,柳树是植物,鲤鱼是动物,它们都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31.【答案】(1)动物
(2)细胞;蛋白质
(3)上皮细胞
(4)这种说法不科学(或有局限性),HPV病毒可以用于疫苗的研究(或制备),造福于人类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1)病毒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HPV 病毒寄生在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内,所以从寄主来看,属于动物病毒 。
(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 或 RNA )组成 。HPV 是病毒,所以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HPV病毒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时,因此它是利用了上皮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HPV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的说法不科学(或有局限性),HPV病毒可以用于疫苗的研究(或制备),造福于人类。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成分;以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从寄主来看,HPV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2)HPV属于动物病毒,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HPV病毒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繁殖时,因此它是利用了上皮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HPV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的说法不科学(或有局限性),HPV病毒可以用于疫苗的研究(或制备),造福于人类。
32.【答案】(1)有机物;异养;成形的细胞核
(2)乙;孢子
(3)分解者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的菌落;真菌的菌落
【解析】【解答】(1)细菌和青霉(真菌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取营养,这种从外界摄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甲是细菌,细菌虽有 DNA 集中区域,但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乙中的青霉是真菌,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所以甲与乙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2)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可见,图丙视野中的材料取自于培养皿乙(真菌),该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细菌和真菌能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促进物质循环 。所以甲、乙培养基最终会消失,体现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
【分析】图丙中:①孢子,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
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1)生物学上根据同化作用可以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绿色植物等。只能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如绝大多数动物、细菌、真菌等。图甲、乙培养皿中的菌落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为异养。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可见,与乙(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甲(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可见,图丙视野中的材料取自于培养皿乙(真菌),该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以上甲、乙培养基最终会消失,这体现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3.【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社会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虎鲸捕杀蓝鲸时,需要 30 多头虎鲸合作,各有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所以该行为是社会行为,故题干说法正确。
(2)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 “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说法错误。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模仿成年鲸的捕食方式,并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形成的。这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题干说法正确。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行为都是其适应环境的重要表现。繁殖行为确保了虎鲸种群的延续,而捕食行为则保证了虎鲸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这些行为都是虎鲸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适应其生活环境。故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虎鲸捕杀蓝鲸时,需要30多头虎鲸合作,并且各有分工。这种行为体现了虎鲸之间的协作和分工,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故题干说法正确。
(2)母鲸哺育后代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母鲸的基因所决定的,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故题干说法错误。
(3)仔鲸对鲱鱼的捕食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模仿成年鲸的捕食方式,并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形成的。这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题干说法正确。
(4)虎鲸的繁殖和捕食行为都是其适应环境的重要表现。繁殖行为确保了虎鲸种群的延续,而捕食行为则保证了虎鲸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这些行为都是虎鲸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适应其生活环境。故题干说法正确。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