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淡水资源的总储量很少,要节约用水B.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C.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A、根据地球上淡水资源现状来分析;B、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D、根据防止水污染的做法来分析。【解答】A、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小,因此要节约用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所有杂质,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用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4八上·杭州期中)概念辨析是学习初中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是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是混合物;③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④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⑤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悬浊液的概念: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悬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比如泥水,在悬浊液中不能说溶质和溶剂,因为溶质和溶剂是针对溶液而言的概念。乳浊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乳浊液也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放置后会分层,比如油水混合物。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清澈透明的泉水里面除了水,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错误;②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浊液也是混合物,错误;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错误;④清澈透明的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是混合物,错误;⑤泥水是悬浊液,不是溶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说法,错误。说法正确的个数为0。故答案为:A。3.(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C.过滤 D.蒸发结晶【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固体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先在调平的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等质量的纸片,再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粗盐,图中操作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错,错误;B、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要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过滤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错误;D、蒸发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蒸发皿中的液体均匀受热,表明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正确。故答案为:D。4.(2024八上·杭州期中)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瓶吞鸡蛋B.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紧贴在食品上C.吸饮料D.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验证大气压存在时,一般是根据内外压强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现象。(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解答】A、瓶内外存在着气压差,外界大气压将鸡蛋压进瓶内。故A不符合题意;B、袋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大气压将袋子压在食品上。故B不符合题意;C、将吸管内空气吸出后,吸管内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吸管。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挤压玻璃瓶,使玻璃瓶变形,容积减小。所以瓶内液体上升。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2024八上·杭州期中)诗人常常在诗句中会加入“天气”或“气候”元素,以提升整首诗的意境。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A.人间四季总如春 B.月落乌啼霜满天C.忽如一夜春风来 D.东边日出西边雨【答案】A【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解答】A、“人间四季总如春”,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四季都像春天一样,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属于气候,故该选项正确(符合不属于描述天气的要求 )。B、“月落乌啼霜满天”,描述的是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布满天空的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属于天气,故该选项错误 。C、“忽如一夜春风来”,说的是一夜之间好像春风吹来,是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属于天气,故该选项错误 。D、“东边日出西边雨”,描绘的是同一时间不同区域短时间的天气差异,属于天气,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6.(2024八上·杭州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为B.一名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C.平放于桌面的科学课本正面所受大气压力约为500N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1000Pa【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约37℃,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略低于正常体温,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3,在游泳池里游泳时,潜在水中,处于浸没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中学生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103kg/m3×10N/kg×0.05m3=500N故B符合题意;C、平放于桌面的科学课本正面的面积S=30cm×20cm=600cm2=0.06m2课本正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105Pa×0.06m2=6000N故C不符合题意;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接近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Pa,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绣山公园溪水中有一片落叶随着水流漂流而下。落叶所受浮力的方向是( )A.F1 B.F2 C.F3 D.F4【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根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分析解答。【解答】根据浮力的定义可知,无论落叶在水中处于什么状态,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固体溶解。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C.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D.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烧杯中有固体,说明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溶解,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解答】A、由图可得,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晶体,烧杯中的溶液是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固体溶解,此时烧杯底部仍然有未溶解的高锰酸钾晶体,所以还是这个温度下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颜色就不变,因为温度不变,所以高锰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加水前后都是该温度下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颜色也不会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由B中的分析可知,溶液的浓度不变,所以溶液的颜色不变。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加入了一定质量的水,所以溶剂的质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固体溶解,所以溶解的高锰酸钾的量增加,即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的浓度不变,所以溶液的颜色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2024八上·杭州期中)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是因为水分挥发,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B、溶剂蒸发了一部分,故溶剂的质量应该减少,不符合题意;C、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应该减少,不符合题意;D、室温保持不变,都是饱和食盐水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4八上·杭州期中)实践小组在底端封闭的两支相同吸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制成了A、B两支密度计,把它们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计都处于悬浮状态B.密度计B所受重力较小C.两密度计所受重力相等D.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相同【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两密度计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F浮=ρ水V排g判断出两密度计受到浮力大小的关系;根据物体沉浮条件判断重力大小的关系;(2)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解答】ABC、两密度计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图可知VA排<VB排由F浮=ρ水V排g,可知FA浮<FB浮所以GA<GB故ABC错误;D、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所以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D。11.(2024八上·杭州期中)把一个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小球沉入容器底部,从溢水杯中溢出8g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小球漂浮在水面,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A.大于 8g B.小于 8g C.等于 8g D.无法判断【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物体不管是漂浮、下沉、还是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都等于浸入水的体积。【解答】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部,从杯中溢出8g酒精,此时受到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则小球的质量大于8g;又因为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则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即排开水的质量等于小球的质量,大于8g,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是潜水艇在海水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潜水艇分析正确的是( )A.悬浮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不相等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实现上浮和下沉的C.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小D.潜水艇完全入水后,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悬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悬浮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B、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浮力不变;通过让海水进、出压力舱改变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然后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是怎么上浮或下沉的;C、潜艇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逐渐露出水面时,V排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D、潜水艇下沉越深,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的浮力的变化情况。【解答】A、物体悬浮和漂浮时,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潜水艇悬浮变成上浮时,需要利用压缩空气向外排出部分水,则潜水艇的重力减小,因此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故A正确;B、潜水艇完全入水后受到的浮力是不变的,它靠改变水仓内水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故B错误;C、在上浮过程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D、潜水艇完全入水后,下沉越深,但是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浮力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2024八上·杭州期中)为海水中获得粗盐,其中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在①→②恒温蒸发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②→③恒温蒸发过程中,温度不变,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③→④升温蒸发过程中,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②→④过程中,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恒温蒸发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4.(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敏暑假乘飞机旅行,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随着飞机逐渐升高,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白云竟都在他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敏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飞行时,飞机机翼上方的气流压强大于机翼下方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机舱外气压逐渐增大C.窗外阳光明媚,有蓝天白云,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中间层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低气压控制【答案】D【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风的来向就是风向,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方法: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45°之间。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解答】A、飞行时,飞机机翼上方的气流压强小于机翼下方,从而产生向上压强差,故A错误;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机舱外气压逐渐减小,故B错误;C、蓝天白云属于对流层的特点,此时蓝天白云在“她的脚下”,说明此时飞机刚刚飞出对流层,在平流层,故C错误;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低压控制,而高气压多控制晴朗天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D。15.(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小组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某碳酸型饮料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用于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B.图I: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出现C.图Ⅱ: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答案】C【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注射器的特点:注射器密封性好,通过推拉活塞可较易改变内部压强 。【解答】A、通过推拉注射器改变了压强的大小,故此说法正确。B、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时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会出现气泡,故此说法正确。C、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故此选项说法错误。D、注射器密封性能很好,改变压强方式较为简单,故此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6.(2024八上·杭州期中)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开化上游,它造就了良渚文化,江水从上游B点流向下游A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人在A点打渔时,江水流速慢,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B.古人在B点打渔时,江水流速慢,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C.古人在A点打渔时,江水流速快,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D.古人在B点打渔时,江水流速快,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小【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反而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解答】在上游B点,由于河岸较宽,江水流速慢;而在下游A点,由于河岸较窄,江水流速快,而流水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B点江水对江岸的压强大。故ACD错误,故B正确。故答案为:B。17.(2024八上·杭州期中)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木块上浮一些 B.硝酸钾溶液温度上升C.U形管的右侧液面下降 D.瓶里的硝酸钾晶体减少【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密度减小,由F浮=ρ液gV排,木块下沉,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U型管的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加入硝酸铵后,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瓶底的硝酸钾晶体增多,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8.(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天和核心舱中,你认为下列实验能完成的是( )A.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B.用弹簧秤、溢水杯等仪器探索阿基米德原理C.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飞行器内有气压【答案】D【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 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根据各实验是否受重力影响分析答题。【解答】 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A.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泥沙不能下沉,不能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故A错误;B.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与重力有关,所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无法进行,故B错误;C.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而密度计工作原理是阿基米德定理及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悬浮条件,与重力有关,因此不能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故C错误;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是否有气压实验不受重力影响,在天和核心舱中可以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飞行器内有气压,故D正确。故选D。19.(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在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先明确四个选项中F与h的关系:A中说明开始拉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后来不变;B中说明开始就有拉力,以后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再后来不变;C中说明一开始拉力为0,以后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再后来不变;D中说明开始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后来不变;然后根据题意分析:(1)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时,因为细线拉力加上物体重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F浮-G,此时拉力为0;(2)继续加水,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时,物体开始上升,当细线被拉直,细绳的拉力增大;(3)当物体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细线的拉力不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物体浸入水中,一开始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细线没有被拉直,拉力为0;随着水的增多,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时,物体开始上升,当细线被拉直,细绳的拉力增大;当物体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细线的拉力不变。由此可见细线的拉力是先为0、后不断增大、最后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2024八上·杭州期中)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不对应的是( )A.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将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B.依据溶液所含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D.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将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案】C【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大气分层相关知识: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溶液分类知识:依据溶液所含溶质的多少,可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3)水体分类知识: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可将其分为咸水和淡水,而海洋水、陆地水是按水体存在的环境等划分 。(4)物质变化分类知识: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特点对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等分类正确,故该选项正确。B、按溶液中溶质多少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分类标准与结果对应,故该选项正确。C、依据水体是否含盐应分为咸水和淡水,而不是海洋水和陆地水,分类标准与结果不对应,故该选项错误。D、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类正确,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21.(2024八上·杭州期中)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冰和水的混合物④肥皂水⑤泥水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填序号)【答案】①;②④⑥【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 ①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③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的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乳浊液、悬浊液。④肥皂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⑤泥难溶于水,把泥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⑥色拉油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的液体,是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属于溶液的是①;属于乳浊液的是:②④⑥。22.(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环节①是 ,环节②是 。(2)南水北调主要是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2)地表径流【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蒸发是指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进入大气的过程;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汽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等方式改变地表径流环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对地表径流的改造 。【解答】(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数字①代表蒸发(包括植物蒸腾),②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通过地面沟渠输送到北方,则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数字①代表蒸发(包括植物蒸腾),②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通过地面沟渠输送到北方,则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23.(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温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 运动为主。(3)能见度好、有利于民航飞机高空飞行的是 层。臭氧主要分布在 。它能吸收空气中的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均填名称)【答案】(1)降低(2)对流(3)平流;平流【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大气垂直分层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特点:对流层(A 层 )是大气的最下层,其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热量越少 。(2)对流层的大气运动特点:由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导致空气产生垂直方向的对流运动,所以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 。(3)平流层的特点及臭氧分布: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民航飞机高空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2)A对流层的空气热量主要来自下垫面,也就是地球表面,而不同地区的下垫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故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对流运动为主。(3)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现代民用航空飞机可在平流层内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2) A对流层的空气热量主要来自下垫面,也就是地球表面,而不同地区的下垫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故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对流运动为主。(3) 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现代民用航空飞机可在平流层内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24.(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试管中生成B气体,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极。(2)请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图Ⅲ表示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4)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则电解水的质量为 g。【答案】(1)氧气;负(2)水氢气+氧气(3)②①③(4)20【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原理: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2)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是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电解水是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水电解时,水分子先破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4)溶液稀释相关计算: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结合电解水时溶液中溶剂(水)减少来计算。【解答】(1)水通电分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1可知,乙管生成的气体大于甲管生成的气体体积,所以甲管中生成气体B是氧气(或O2),则b应接电源的负极;(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3)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先被分成氢原子与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也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氧分子,即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4)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4%=4g;电解后溶液的质量=4g÷5%=80g;电解水的质量=100g-80g = 20g。(1)水通电分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1可知,乙管生成的气体大于甲管生成的气体体积,所以甲管中生成气体B是氧气(或O2),则b应接电源的负极;(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3)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先被分成氢原子与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也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氧分子,即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4)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4%=4g;电解后溶液的质量=4g÷5%=80g;电解水的质量=100g-80g = 20g。25.(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甲、乙、丙三支相同试管中,检验人员分别盛放密度为、和内的硫酸铜溶液,在每支试管内滴入一滴体积相同的同一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稳定后三支试管内液面高度相同。则血液滴在 试管溶液中受到的浮力最小,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试管中溶液的密度相同,试管 底部受到溶液的压强最大。(选填“甲”、“乙”或“丙”)【答案】丙;乙;甲【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3)判断三种溶液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ρgh判断压强的大小。【解答】同一感染者体积相同的一滴血液的重力相同,在甲溶液中血液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乙溶液中血液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丙溶液中血液沉底,浮力小于重力,所以F甲=F乙>F丙血液滴在丙试管溶液中受到的浮力最小;血液滴在乙溶液中悬浮,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乙试管中溶液的密度相同;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ρ乙相同;血液滴漂浮在甲溶液中,甲溶液的密度大于血液的密度;血液滴在丙溶液中下沉,丙溶液的密度小于血液的密度,可见ρ甲>ρ乙>ρ丙由图知液面相平,由公式p=ρgh可得试管底部受到溶液的压强p甲>p乙>p丙所以试管底部受到溶液的压强最大是甲。26.(2024八上·杭州期中)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为 (选填“悬浮”、“下沉”或“上浮”),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下沉;变小【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把挂着重物的气球位置轻轻向下移动一些,所处的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知,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气球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自重不变,即可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答】原来铁块和气球悬浮在水中,铁块和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铁块和气球的重力,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所处的深度增加,由公式p=ρgh可知,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则气球的体积变小,所以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使得铁块和气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和气球的重力,所以气球和铁块将下沉。由于气球向下运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则气球的体积减小,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使得容器中水的深度降低,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27.(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钱塘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流程图中吸附池,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是 ,此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3)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水” (填“是”或“不是”)纯净物。在实验室中常用 的方式得到纯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冷凝水要从 端通入(选填“a”或“b”)。【答案】(1)活性炭;物理(2)漏斗;引流(3)不是;蒸馏;b【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2)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及其作用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组成、获取纯净水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1)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被用于净水处理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3)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水”中含有可溶杂质、微生物和水,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在实验室中常用蒸馏的方式得到纯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冷凝水要从b端通入,提高冷却效率。(1)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被用于净水处理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3)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水”中含有可溶杂质、微生物和水,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在实验室中常用蒸馏的方式得到纯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冷凝水要从b端通入,提高冷却效率。28.(2024八上·杭州期中)生活中很多常识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甲所示。(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乙所示)。(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握一会后细玻璃管内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4)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高度会 (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增大;上升;相同【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解答】(2)当用细管向瓶中吹气时,瓶内空气的体积一定,质量变大,所以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3)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瓶内气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因此,玻璃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更高。(4)在该实验中,由平衡条件可知,瓶内增大的气压与上升的那一段液柱的压强是相等的。因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管中的水柱上升的高度也相同。29.(2024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若发现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 方法提纯硝酸钾。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C. 剩余溶液一定是混合物(2)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克。(3)一木块漂浮于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1)降温结晶;AC(2)105(3)升高【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1)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当发现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2)根据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110克),可以计算出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5克硝酸钾,因此,当向50克水中加入60克硝酸钾时,只有55克硝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3)结合浮力原理来判断温度的变化,木块漂浮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而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解答】(1)由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为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不明显,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硝酸钾;A、析出了硝酸钾晶体,所以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正确;B、在析出硝酸钾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错误;C、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溶剂是水,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故选:AC;(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能溶解硝酸钾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50g+55g=105g;(3)由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先不断减小,且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变大,当溶液试问有硝酸钾晶体溶解时,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增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此推断温度在升高。(1)由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为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不明显,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硝酸钾;A、析出了硝酸钾晶体,所以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正确;B、在析出硝酸钾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错误;C、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溶剂是水,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故选:AC;(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能溶解硝酸钾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50g+55g=105g;(3)由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先不断减小,且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变大,当溶液试问有硝酸钾晶体溶解时,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增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此推断温度在升高。30.(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1)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 (填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4)随后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10%的氯化钠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应选用 ml的量筒(选填“10”“50”“100”)。但经检测,最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 你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③⑥④(2)搅拌,加快溶解(3)出现较多固体(4)50;A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的步骤:粗盐提纯主要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溶解(③)是将粗盐放入水中形成溶液,过滤(⑥)可除去难溶性杂质,蒸发(④)能得到精盐,操作顺序为①(取粗盐)、⑤(称量)、②(转移)、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2)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 。(3)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防止固体飞溅 。(4)溶液配制相关知识:量筒选择: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算出溶剂水的质量,再换算体积,选择合适量程量筒;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氯化钠不纯(溶质少)、量水时仰视(水多)等。【解答】(1)粗盐提纯并且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顺序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故为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配制 50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0g×10%= 45g,水的体积为 4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mL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误差最小;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B、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会使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1)粗盐提纯并且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顺序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故为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配制 50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0g×10%= 45g,水的体积为 4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mL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误差最小;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B、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会使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故选AC。3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丙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N,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N。(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3)比较乙、丙不能得出深度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原因是: 。(4)若要继续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需要测量哪两个量 。【答案】(1)5;5(2)液体的密度(3)乙、丙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不同(4)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丙图和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确定。(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深度。(4)若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圆柱体的重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解答】(1)由甲图知G=6N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1N则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6N-1N=5N丁和丙图中,圆柱体都浸没在水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所受浮力仍然为5N。(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3)因为乙图中,物体没有完全浸没,乙、丙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所以比较乙、丙不能得出深度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的量有四个:物体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所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1)[1]由甲图知G=6N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1N则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6N-1N=5N[2]丁和丙图中,圆柱体都浸没在水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所受浮力仍然为5N。(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3)因为乙图中,物体没有完全浸没,乙、丙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所以比较乙、丙不能得出深度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的量有四个:物体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所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32.(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利用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刻度尺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此时这两个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2)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容积V/mL 注射长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cm 活塞面积S/ 大气压强p/Pa7.5 2.5 4 0.625 (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选填“A”或“C”)注射器;(5)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涵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其中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 。(填序号)【答案】(1)活塞;平衡力(2)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1.2×105(4)C(5)②【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据此分析;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分析;(2)如果注射器中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据此回答;(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及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据此得出大气压强的值;(4)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大气压强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大气压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拉力越大,据此分析;(5)①③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会使拉力变小,据此分析;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比真实值偏大。【解答】(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所以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如果注射器中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残留在针筒里的空气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625cm2,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7.5N,则大气压强的值(4)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大气压强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大气压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拉力越大,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则需要减小大气压力,所以选择活塞受力面积较小的注射器,故选C注射器。(5)①③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会使拉力变小,则测量的大气压会偏小,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比真实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故②符合题意。故选②。(1)[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所以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2]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如果注射器中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残留在针筒里的空气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625cm2,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7.5N,则大气压强的值(4)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大气压强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大气压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拉力越大,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则需要减小大气压力,所以选择活塞受力面积较小的注射器,故选C注射器。(5)①③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会使拉力变小,则测量的大气压会偏小,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比真实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故②符合题意。故选②。33.(2024八上·杭州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4 24② 20 6 26③ 20 8 27.2④ 20 10 m(1)表中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7.2(2)36g(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100×20%=(100g+x)×5%,x=300g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能力以及表格数据来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3)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1)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因此m=27.2;(2)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3)稀释得到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所用的浓溶液的质量与稀释所用的水的质量之和;溶质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见答案。(1)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因此m=27.2;(2)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3)稀释得到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所用的浓溶液的质量与稀释所用的水的质量之和;溶质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见答案。34.(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力为6N的木球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5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球浸没时,求:(1)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3)剪断细线,木球处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答案】(1)木球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0×10-3m3=10N(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F拉=F浮-G球=10N-6N=4N(3)木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则有F浮=G球=6N由阿基米德原理有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V物-V排=1.0×10-3m3-6×10-4m3=4×10-4m3答:(1)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为4N;(3)剪断细线,木球处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4×10-4m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已知木球的体积,直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及可求出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木球静止,所以木球受平衡力作用,利用F浮=G+F即可求出拉力的大小;(3)木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淹没的体积,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淹没的体积。35.(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甲图王小华家的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为。小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 ;(2)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 ;(说明书标有:当大气压为时,该锅最高温度为115℃,已知: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如图乙所示)(3)大气压与人类关系密切,除了“高压”,“负压”也能被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病人需要送到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你对“负压”病房的解释 【答案】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小华应该买60g的限压阀;“负压”病房的解释是:病房里面的压强低于外面的压强,这样里面的空气出不来,只有外面的空气能进去,可以避免病房里面空气中可能含有的病毒排放到外面的区域,减少整个医院的感染风险。【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来工作的。(2)根据压强公式和压力锅内外压强差来进行计算。(3)“负压”可以保证病房内的气压低于外面的气压,里面的含有病毒的空气不会排放到外面。【解答】(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这是高压锅的工作原理。(2)对高压锅的限压阀进行受力分析有即根据题目的数据可知,当高压锅内的温度为115℃时,锅内的气压为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小华应该买60g的限压阀。(3)“负压”病房的解释是:病房里面的压强低于外面的压强,这样里面的空气出不来,只有外面的空气能进去,可以避免病房里面空气中可能含有的病毒排放到外面的区域,减少整个医院的感染风险。1 / 1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淡水资源的总储量很少,要节约用水B.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C.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2.(2024八上·杭州期中)概念辨析是学习初中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是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是混合物;③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④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⑤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A.0个 B.1个 C.2个 D.3个3.(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C.过滤 D.蒸发结晶4.(2024八上·杭州期中)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瓶吞鸡蛋B.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紧贴在食品上C.吸饮料D.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管内液面上升5.(2024八上·杭州期中)诗人常常在诗句中会加入“天气”或“气候”元素,以提升整首诗的意境。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A.人间四季总如春 B.月落乌啼霜满天C.忽如一夜春风来 D.东边日出西边雨6.(2024八上·杭州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为B.一名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C.平放于桌面的科学课本正面所受大气压力约为500N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1000Pa7.(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绣山公园溪水中有一片落叶随着水流漂流而下。落叶所受浮力的方向是( )A.F1 B.F2 C.F3 D.F48.(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固体溶解。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C.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D.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9.(2024八上·杭州期中)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C. D.10.(2024八上·杭州期中)实践小组在底端封闭的两支相同吸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制成了A、B两支密度计,把它们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计都处于悬浮状态B.密度计B所受重力较小C.两密度计所受重力相等D.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相同11.(2024八上·杭州期中)把一个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小球沉入容器底部,从溢水杯中溢出8g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小球漂浮在水面,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A.大于 8g B.小于 8g C.等于 8g D.无法判断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是潜水艇在海水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潜水艇分析正确的是( )A.悬浮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不相等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实现上浮和下沉的C.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小D.潜水艇完全入水后,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13.(2024八上·杭州期中)为海水中获得粗盐,其中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14.(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敏暑假乘飞机旅行,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随着飞机逐渐升高,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白云竟都在他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敏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飞行时,飞机机翼上方的气流压强大于机翼下方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机舱外气压逐渐增大C.窗外阳光明媚,有蓝天白云,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中间层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低气压控制15.(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小组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某碳酸型饮料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用于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B.图I: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出现C.图Ⅱ: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16.(2024八上·杭州期中)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开化上游,它造就了良渚文化,江水从上游B点流向下游A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人在A点打渔时,江水流速慢,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B.古人在B点打渔时,江水流速慢,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C.古人在A点打渔时,江水流速快,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D.古人在B点打渔时,江水流速快,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小17.(2024八上·杭州期中)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木块上浮一些 B.硝酸钾溶液温度上升C.U形管的右侧液面下降 D.瓶里的硝酸钾晶体减少18.(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天和核心舱中,你认为下列实验能完成的是( )A.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B.用弹簧秤、溢水杯等仪器探索阿基米德原理C.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飞行器内有气压19.(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在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20.(2024八上·杭州期中)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不对应的是( )A.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将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B.依据溶液所含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D.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将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1.(2024八上·杭州期中)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冰和水的混合物④肥皂水⑤泥水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填序号)22.(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环节①是 ,环节②是 。(2)南水北调主要是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23.(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温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 运动为主。(3)能见度好、有利于民航飞机高空飞行的是 层。臭氧主要分布在 。它能吸收空气中的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均填名称)24.(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试管中生成B气体,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极。(2)请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图Ⅲ表示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4)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则电解水的质量为 g。25.(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甲、乙、丙三支相同试管中,检验人员分别盛放密度为、和内的硫酸铜溶液,在每支试管内滴入一滴体积相同的同一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稳定后三支试管内液面高度相同。则血液滴在 试管溶液中受到的浮力最小,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试管中溶液的密度相同,试管 底部受到溶液的压强最大。(选填“甲”、“乙”或“丙”)26.(2024八上·杭州期中)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为 (选填“悬浮”、“下沉”或“上浮”),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7.(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钱塘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流程图中吸附池,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是 ,此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3)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水” (填“是”或“不是”)纯净物。在实验室中常用 的方式得到纯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冷凝水要从 端通入(选填“a”或“b”)。28.(2024八上·杭州期中)生活中很多常识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甲所示。(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乙所示)。(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握一会后细玻璃管内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4)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高度会 (选填“相同”或“不同”)。29.(2024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若发现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 方法提纯硝酸钾。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C. 剩余溶液一定是混合物(2)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克。(3)一木块漂浮于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0.(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1)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 (填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4)随后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10%的氯化钠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应选用 ml的量筒(选填“10”“50”“100”)。但经检测,最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 你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3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丙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N,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N。(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3)比较乙、丙不能得出深度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原因是: 。(4)若要继续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需要测量哪两个量 。32.(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利用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刻度尺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此时这两个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2)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容积V/mL 注射长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cm 活塞面积S/ 大气压强p/Pa7.5 2.5 4 0.625 (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选填“A”或“C”)注射器;(5)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涵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其中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 。(填序号)33.(2024八上·杭州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4 24② 20 6 26③ 20 8 27.2④ 20 10 m(1)表中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34.(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力为6N的木球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5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球浸没时,求:(1)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3)剪断细线,木球处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35.(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甲图王小华家的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为。小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 ;(2)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 ;(说明书标有:当大气压为时,该锅最高温度为115℃,已知: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如图乙所示)(3)大气压与人类关系密切,除了“高压”,“负压”也能被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病人需要送到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你对“负压”病房的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A、根据地球上淡水资源现状来分析;B、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D、根据防止水污染的做法来分析。【解答】A、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小,因此要节约用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所有杂质,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用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悬浊液的概念: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悬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比如泥水,在悬浊液中不能说溶质和溶剂,因为溶质和溶剂是针对溶液而言的概念。乳浊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乳浊液也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放置后会分层,比如油水混合物。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清澈透明的泉水里面除了水,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错误;②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浊液也是混合物,错误;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错误;④清澈透明的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是混合物,错误;⑤泥水是悬浊液,不是溶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说法,错误。说法正确的个数为0。故答案为:A。3.【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固体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先在调平的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等质量的纸片,再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粗盐,图中操作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错,错误;B、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要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过滤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错误;D、蒸发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蒸发皿中的液体均匀受热,表明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验证大气压存在时,一般是根据内外压强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现象。(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解答】A、瓶内外存在着气压差,外界大气压将鸡蛋压进瓶内。故A不符合题意;B、袋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大气压将袋子压在食品上。故B不符合题意;C、将吸管内空气吸出后,吸管内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吸管。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挤压玻璃瓶,使玻璃瓶变形,容积减小。所以瓶内液体上升。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解答】A、“人间四季总如春”,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四季都像春天一样,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属于气候,故该选项正确(符合不属于描述天气的要求 )。B、“月落乌啼霜满天”,描述的是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布满天空的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属于天气,故该选项错误 。C、“忽如一夜春风来”,说的是一夜之间好像春风吹来,是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属于天气,故该选项错误 。D、“东边日出西边雨”,描绘的是同一时间不同区域短时间的天气差异,属于天气,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6.【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约37℃,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略低于正常体温,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3,在游泳池里游泳时,潜在水中,处于浸没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中学生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103kg/m3×10N/kg×0.05m3=500N故B符合题意;C、平放于桌面的科学课本正面的面积S=30cm×20cm=600cm2=0.06m2课本正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105Pa×0.06m2=6000N故C不符合题意;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接近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Pa,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根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分析解答。【解答】根据浮力的定义可知,无论落叶在水中处于什么状态,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烧杯中有固体,说明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溶解,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解答】A、由图可得,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晶体,烧杯中的溶液是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固体溶解,此时烧杯底部仍然有未溶解的高锰酸钾晶体,所以还是这个温度下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颜色就不变,因为温度不变,所以高锰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加水前后都是该温度下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颜色也不会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由B中的分析可知,溶液的浓度不变,所以溶液的颜色不变。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加入了一定质量的水,所以溶剂的质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固体溶解,所以溶解的高锰酸钾的量增加,即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的浓度不变,所以溶液的颜色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是因为水分挥发,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B、溶剂蒸发了一部分,故溶剂的质量应该减少,不符合题意;C、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应该减少,不符合题意;D、室温保持不变,都是饱和食盐水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两密度计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F浮=ρ水V排g判断出两密度计受到浮力大小的关系;根据物体沉浮条件判断重力大小的关系;(2)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解答】ABC、两密度计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图可知VA排<VB排由F浮=ρ水V排g,可知FA浮<FB浮所以GA<GB故ABC错误;D、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所以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物体不管是漂浮、下沉、还是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都等于浸入水的体积。【解答】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部,从杯中溢出8g酒精,此时受到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则小球的质量大于8g;又因为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则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即排开水的质量等于小球的质量,大于8g,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悬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悬浮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B、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浮力不变;通过让海水进、出压力舱改变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然后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是怎么上浮或下沉的;C、潜艇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逐渐露出水面时,V排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D、潜水艇下沉越深,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的浮力的变化情况。【解答】A、物体悬浮和漂浮时,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潜水艇悬浮变成上浮时,需要利用压缩空气向外排出部分水,则潜水艇的重力减小,因此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故A正确;B、潜水艇完全入水后受到的浮力是不变的,它靠改变水仓内水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故B错误;C、在上浮过程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D、潜水艇完全入水后,下沉越深,但是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浮力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在①→②恒温蒸发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②→③恒温蒸发过程中,温度不变,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③→④升温蒸发过程中,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②→④过程中,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恒温蒸发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4.【答案】D【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风的来向就是风向,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方法: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45°之间。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解答】A、飞行时,飞机机翼上方的气流压强小于机翼下方,从而产生向上压强差,故A错误;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机舱外气压逐渐减小,故B错误;C、蓝天白云属于对流层的特点,此时蓝天白云在“她的脚下”,说明此时飞机刚刚飞出对流层,在平流层,故C错误;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低压控制,而高气压多控制晴朗天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D。15.【答案】C【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注射器的特点:注射器密封性好,通过推拉活塞可较易改变内部压强 。【解答】A、通过推拉注射器改变了压强的大小,故此说法正确。B、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时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会出现气泡,故此说法正确。C、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故此选项说法错误。D、注射器密封性能很好,改变压强方式较为简单,故此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6.【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反而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解答】在上游B点,由于河岸较宽,江水流速慢;而在下游A点,由于河岸较窄,江水流速快,而流水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B点江水对江岸的压强大。故ACD错误,故B正确。故答案为:B。17.【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密度减小,由F浮=ρ液gV排,木块下沉,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U型管的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加入硝酸铵后,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瓶底的硝酸钾晶体增多,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8.【答案】D【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 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根据各实验是否受重力影响分析答题。【解答】 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A.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泥沙不能下沉,不能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故A错误;B.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与重力有关,所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无法进行,故B错误;C.天和核心舱处于失重状态,而密度计工作原理是阿基米德定理及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悬浮条件,与重力有关,因此不能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故C错误;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是否有气压实验不受重力影响,在天和核心舱中可以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飞行器内有气压,故D正确。故选D。19.【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先明确四个选项中F与h的关系:A中说明开始拉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后来不变;B中说明开始就有拉力,以后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再后来不变;C中说明一开始拉力为0,以后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再后来不变;D中说明开始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后来不变;然后根据题意分析:(1)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时,因为细线拉力加上物体重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F浮-G,此时拉力为0;(2)继续加水,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时,物体开始上升,当细线被拉直,细绳的拉力增大;(3)当物体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细线的拉力不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物体浸入水中,一开始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细线没有被拉直,拉力为0;随着水的增多,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时,物体开始上升,当细线被拉直,细绳的拉力增大;当物体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细线的拉力不变。由此可见细线的拉力是先为0、后不断增大、最后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答案】C【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大气分层相关知识: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溶液分类知识:依据溶液所含溶质的多少,可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3)水体分类知识: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可将其分为咸水和淡水,而海洋水、陆地水是按水体存在的环境等划分 。(4)物质变化分类知识: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特点对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等分类正确,故该选项正确。B、按溶液中溶质多少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分类标准与结果对应,故该选项正确。C、依据水体是否含盐应分为咸水和淡水,而不是海洋水和陆地水,分类标准与结果不对应,故该选项错误。D、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类正确,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21.【答案】①;②④⑥【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 ①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③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的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乳浊液、悬浊液。④肥皂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⑤泥难溶于水,把泥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⑥色拉油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的液体,是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属于溶液的是①;属于乳浊液的是:②④⑥。22.【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2)地表径流【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蒸发是指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进入大气的过程;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汽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等方式改变地表径流环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对地表径流的改造 。【解答】(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数字①代表蒸发(包括植物蒸腾),②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通过地面沟渠输送到北方,则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数字①代表蒸发(包括植物蒸腾),②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通过地面沟渠输送到北方,则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23.【答案】(1)降低(2)对流(3)平流;平流【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大气垂直分层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特点:对流层(A 层 )是大气的最下层,其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热量越少 。(2)对流层的大气运动特点:由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导致空气产生垂直方向的对流运动,所以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 。(3)平流层的特点及臭氧分布: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民航飞机高空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2)A对流层的空气热量主要来自下垫面,也就是地球表面,而不同地区的下垫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故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对流运动为主。(3)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现代民用航空飞机可在平流层内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2) A对流层的空气热量主要来自下垫面,也就是地球表面,而不同地区的下垫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故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对流运动为主。(3) 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现代民用航空飞机可在平流层内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24.【答案】(1)氧气;负(2)水氢气+氧气(3)②①③(4)20【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原理: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2)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是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电解水是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水电解时,水分子先破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4)溶液稀释相关计算: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结合电解水时溶液中溶剂(水)减少来计算。【解答】(1)水通电分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1可知,乙管生成的气体大于甲管生成的气体体积,所以甲管中生成气体B是氧气(或O2),则b应接电源的负极;(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3)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先被分成氢原子与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也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氧分子,即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4)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4%=4g;电解后溶液的质量=4g÷5%=80g;电解水的质量=100g-80g = 20g。(1)水通电分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1可知,乙管生成的气体大于甲管生成的气体体积,所以甲管中生成气体B是氧气(或O2),则b应接电源的负极;(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3)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先被分成氢原子与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也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氧分子,即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4)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4%=4g;电解后溶液的质量=4g÷5%=80g;电解水的质量=100g-80g = 20g。25.【答案】丙;乙;甲【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3)判断三种溶液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ρgh判断压强的大小。【解答】同一感染者体积相同的一滴血液的重力相同,在甲溶液中血液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乙溶液中血液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丙溶液中血液沉底,浮力小于重力,所以F甲=F乙>F丙血液滴在丙试管溶液中受到的浮力最小;血液滴在乙溶液中悬浮,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乙试管中溶液的密度相同;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ρ乙相同;血液滴漂浮在甲溶液中,甲溶液的密度大于血液的密度;血液滴在丙溶液中下沉,丙溶液的密度小于血液的密度,可见ρ甲>ρ乙>ρ丙由图知液面相平,由公式p=ρgh可得试管底部受到溶液的压强p甲>p乙>p丙所以试管底部受到溶液的压强最大是甲。26.【答案】下沉;变小【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把挂着重物的气球位置轻轻向下移动一些,所处的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知,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气球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自重不变,即可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答】原来铁块和气球悬浮在水中,铁块和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铁块和气球的重力,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所处的深度增加,由公式p=ρgh可知,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则气球的体积变小,所以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使得铁块和气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和气球的重力,所以气球和铁块将下沉。由于气球向下运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则气球的体积减小,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使得容器中水的深度降低,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27.【答案】(1)活性炭;物理(2)漏斗;引流(3)不是;蒸馏;b【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2)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及其作用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组成、获取纯净水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1)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被用于净水处理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3)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水”中含有可溶杂质、微生物和水,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在实验室中常用蒸馏的方式得到纯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冷凝水要从b端通入,提高冷却效率。(1)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被用于净水处理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3)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水”中含有可溶杂质、微生物和水,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在实验室中常用蒸馏的方式得到纯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冷凝水要从b端通入,提高冷却效率。28.【答案】增大;上升;相同【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解答】(2)当用细管向瓶中吹气时,瓶内空气的体积一定,质量变大,所以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3)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瓶内气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因此,玻璃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更高。(4)在该实验中,由平衡条件可知,瓶内增大的气压与上升的那一段液柱的压强是相等的。因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管中的水柱上升的高度也相同。29.【答案】(1)降温结晶;AC(2)105(3)升高【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1)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当发现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2)根据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110克),可以计算出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5克硝酸钾,因此,当向50克水中加入60克硝酸钾时,只有55克硝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3)结合浮力原理来判断温度的变化,木块漂浮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而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解答】(1)由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为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不明显,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硝酸钾;A、析出了硝酸钾晶体,所以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正确;B、在析出硝酸钾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错误;C、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溶剂是水,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故选:AC;(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能溶解硝酸钾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50g+55g=105g;(3)由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先不断减小,且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变大,当溶液试问有硝酸钾晶体溶解时,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增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此推断温度在升高。(1)由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为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不明显,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硝酸钾;A、析出了硝酸钾晶体,所以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正确;B、在析出硝酸钾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错误;C、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溶剂是水,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故选:AC;(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能溶解硝酸钾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50g+55g=105g;(3)由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先不断减小,且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变大,当溶液试问有硝酸钾晶体溶解时,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增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此推断温度在升高。30.【答案】(1)③⑥④(2)搅拌,加快溶解(3)出现较多固体(4)50;A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的步骤:粗盐提纯主要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溶解(③)是将粗盐放入水中形成溶液,过滤(⑥)可除去难溶性杂质,蒸发(④)能得到精盐,操作顺序为①(取粗盐)、⑤(称量)、②(转移)、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2)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 。(3)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防止固体飞溅 。(4)溶液配制相关知识:量筒选择: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算出溶剂水的质量,再换算体积,选择合适量程量筒;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氯化钠不纯(溶质少)、量水时仰视(水多)等。【解答】(1)粗盐提纯并且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顺序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故为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配制 50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0g×10%= 45g,水的体积为 4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mL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误差最小;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B、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会使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1)粗盐提纯并且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顺序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故为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配制 50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0g×10%= 45g,水的体积为 4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mL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误差最小;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B、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会使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故选AC。31.【答案】(1)5;5(2)液体的密度(3)乙、丙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不同(4)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丙图和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确定。(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深度。(4)若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圆柱体的重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解答】(1)由甲图知G=6N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1N则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6N-1N=5N丁和丙图中,圆柱体都浸没在水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所受浮力仍然为5N。(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3)因为乙图中,物体没有完全浸没,乙、丙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所以比较乙、丙不能得出深度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的量有四个:物体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所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1)[1]由甲图知G=6N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1N则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6N-1N=5N[2]丁和丙图中,圆柱体都浸没在水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所受浮力仍然为5N。(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3)因为乙图中,物体没有完全浸没,乙、丙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所以比较乙、丙不能得出深度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的量有四个:物体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所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32.【答案】(1)活塞;平衡力(2)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1.2×105(4)C(5)②【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据此分析;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分析;(2)如果注射器中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据此回答;(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及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据此得出大气压强的值;(4)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大气压强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大气压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拉力越大,据此分析;(5)①③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会使拉力变小,据此分析;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比真实值偏大。【解答】(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所以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如果注射器中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残留在针筒里的空气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625cm2,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7.5N,则大气压强的值(4)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大气压强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大气压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拉力越大,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则需要减小大气压力,所以选择活塞受力面积较小的注射器,故选C注射器。(5)①③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会使拉力变小,则测量的大气压会偏小,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比真实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故②符合题意。故选②。(1)[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所以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2]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如果注射器中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残留在针筒里的空气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625cm2,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7.5N,则大气压强的值(4)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大气压强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大气压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拉力越大,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则需要减小大气压力,所以选择活塞受力面积较小的注射器,故选C注射器。(5)①③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会使拉力变小,则测量的大气压会偏小,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比真实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故②符合题意。故选②。33.【答案】(1)27.2(2)36g(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100×20%=(100g+x)×5%,x=300g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能力以及表格数据来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3)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1)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因此m=27.2;(2)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3)稀释得到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所用的浓溶液的质量与稀释所用的水的质量之和;溶质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见答案。(1)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因此m=27.2;(2)表中信息可知,时,20g水最多能形成27.2g的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3)稀释得到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所用的浓溶液的质量与稀释所用的水的质量之和;溶质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见答案。34.【答案】(1)木球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0×10-3m3=10N(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F拉=F浮-G球=10N-6N=4N(3)木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则有F浮=G球=6N由阿基米德原理有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V物-V排=1.0×10-3m3-6×10-4m3=4×10-4m3答:(1)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为4N;(3)剪断细线,木球处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4×10-4m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已知木球的体积,直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及可求出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木球静止,所以木球受平衡力作用,利用F浮=G+F即可求出拉力的大小;(3)木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淹没的体积,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淹没的体积。35.【答案】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小华应该买60g的限压阀;“负压”病房的解释是:病房里面的压强低于外面的压强,这样里面的空气出不来,只有外面的空气能进去,可以避免病房里面空气中可能含有的病毒排放到外面的区域,减少整个医院的感染风险。【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来工作的。(2)根据压强公式和压力锅内外压强差来进行计算。(3)“负压”可以保证病房内的气压低于外面的气压,里面的含有病毒的空气不会排放到外面。【解答】(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这是高压锅的工作原理。(2)对高压锅的限压阀进行受力分析有即根据题目的数据可知,当高压锅内的温度为115℃时,锅内的气压为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小华应该买60g的限压阀。(3)“负压”病房的解释是:病房里面的压强低于外面的压强,这样里面的空气出不来,只有外面的空气能进去,可以避免病房里面空气中可能含有的病毒排放到外面的区域,减少整个医院的感染风险。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