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随3名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4条斑马鱼和4g金鱼藻,用于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关于太空探索,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的哪颗星星最美
B.金鱼藻在太空能否正常生长
C.在太空中,斑马鱼处于液体中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D.为什么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
2.(2024七上·浙江期中)正确的方法、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安全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嗅闻气体 D.读取液体体积
3.(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4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浙江选手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下列有关估测合理的是(  )
A.潘展乐身高约19dm B.潘展乐的正常体温为38℃
C.游泳池的水温约5℃ D.游泳池体积约500L
4.(2024七上·浙江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同学在运动会上获得了100米金牌,同学们对金牌的材料进行了讨论,有同学认为是铁制的,也有同学认为是铜制的,同学们的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得出结论 D.进行实验
6.(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为小科家的扫地机器人,具有智能导航、全自动清洁、智能识别、充电自动返航等功能。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自由移动 B.能否与主人对话
C.能否智能识别 D.能否生长发育
7.(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B. C. D.
8.(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为植物豆腐柴,其叶子是制作特色小吃“观音豆腐”的主要原料,豆腐柴一般生长在山坡、溪沟两侧的灌丛中,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9.(2024七上·浙江期中)项目化学习小组观察到用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用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的汤。如图所示是水温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结合已学知识及图像可知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
A.细胞壁70℃ B.细胞壁80℃ C.细胞膜70℃ D.细胞膜80℃
10.(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 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蜂腹部处黄黑相间的斑纹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C.尺蠖静止时形似枯树枝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
11.(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仰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应(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12.(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小刚设计的生态瓶,若要使此生态瓶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入无菌水 B.放在阳光下
C.大量增加小鱼的数量 D.大量增加水草的数量
13.(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②①④⑤
14.(2024七上·浙江期中)表中各选项的概念关系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纲 科 目 种
B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雪松
C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D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A.A B.B C.C D.D
15.(2024七上·浙江期中)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5℃,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95℃。现测得气温为32℃,那么实际的气温是(  )
A.18℃ B.27℃ C.30℃ D.37℃
16.(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上,布置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环境区域,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现在盘子中间区域放入10条蚯蚓,并用黑纸板将三个区域上方全部覆盖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蚯蚓喜欢明亮环境还是黑暗环境
B.一边用潮湿的土壤一边用干燥的土壤是为了进行对照
C.1min后发现三个区域都有蚯蚓,说明研究变量对蚯蚓分布无影响
D.为了节约实验资源,可选用2条蚯蚓进行实验
17.(2024七上·浙江期中)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小科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最准确的是(  )
A.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
C.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估计温度计示数已经与外周水温一致后,再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读取温度计示数
18.(2024七上·浙江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相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未甩过的体温计直接测量小科的体温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小
C 用排水法测量吸水性物体的体积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排列疏松 偏小
A.A B.B C.C D.D
19.(2024七上·浙江期中)为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小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逐滴滴入2种果汁至恰好褪色,如图所示,并记录果汁滴数。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准备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初始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烧杯中的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和浓度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 B.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
20.(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与此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
A.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B.青蛙能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C.鱼用鳃呼吸,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D.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主要原因
21.(2024七上·浙江期中)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合适的数据:
(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60   ;
(2)结冰湖面冰水交界处的温度为   ℃;
(3)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22.(2024七上·浙江期中)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D   ;G   。
(2)加热少量液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小科同学加热了一会儿,发现仪器炸裂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②试管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试管底触碰酒精灯芯 ④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3.(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其示数为   ℃;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   。
24.(2024七上·浙江期中)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亩产1149.02公斤。请完成下列有关超级杂交水稻的相关问题:
(1)图中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
(2)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产量高,这是由   (填序号)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5.(2024七上·浙江期中)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以及绿孔雀、黑长臂猿、灰叶猴等珍贵野生动物。
(1)如图甲所示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食物网的一部分,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   。
(2)绿孔雀的生殖方式为   (选填“胎生”或“卵生”),但其繁殖率低,野生数量少,为了更好地保护绿孔雀,拟将其栖息地由如图乙所示的①恢复成②,其好处是   。
26.(2024七上·浙江期中)启动某娃娃机时要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游戏币(塑料制品,放入水中会浮出水面),其形状近似圆柱体。某科学兴趣小组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和体积,于是进行了测量。
(1)小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四种测量游戏币直径的方法,其中图   (填字母)是最合理的。
(2)小嘉设计了测量游戏币体积的实验步骤,具体如下:
①记下水的体积;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个游戏币捆绑后,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
③将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   (填序号,下同),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   。
根据以上步骤,一枚游戏币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27.(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如图所示为他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如果他的操作步骤正确,那么图示几幅图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用序号表示)。
(2)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和图②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   ,可通过   调亮视野。
(3)下列选项中,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组合是   (填字母)。
28.(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为了研究黑嘴鸥、蟹、柑橘、青蛙四种生物,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完成以下问题:
1a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A 1b 无吐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 2a 无脊椎骨 B 2b 有脊椎骨 3 3a 休温恒定,外被羽毛 C 3b 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 D
(1)D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类动物。
(2)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   (选填“近”或“远”)。
(3)黑嘴鸥是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   。
①引进外来物种 ②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 ③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
29.(2024七上·浙江期中)有资料显示: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衣服的颜色、衣服面料的层数与材质会影响衣服的防晒效果,于是小组同学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面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全棉T恤(黑色) 1 5%
2 全棉T恤(白色) 1 10%
3 天蚕丝T恤(白色) 1 12%
4 天蚕丝T恤(白色) 2 6%
5 化纤T恤(白色) 1 28%
6 化纤T恤(白色) 2 1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通过比较2、3、5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   相同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衣服材质有关。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3)请你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为夏季户外活动担心晒黑的朋友们提出一条合理的着装建议:   。
30.(2024七上·浙江期中)“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某科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A、B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A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A、B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目的是   。
(2)比较A、B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学习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31.(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兴趣小组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发现口腔上皮细胞处在生理盐水中时,细胞形态不发生变化,但盐水浓度过高或过低会使细胞形态皱缩或膨胀。动、植物细胞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请教老师后得知:有些植物细胞因失水,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吸水后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科学兴趣小组采用不同溶液开展了以下实验:
操作步骤 25%蔗糖溶液 25%葡萄糖溶液 25%氯化钠溶液 25%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s 65s 25s 57s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清水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都复原
B.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
C.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32.(2024七上·浙江期中)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双层玻璃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小科在房间里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该操作重复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小科的操作存在明显的错误,本实验除了控制橡胶球、斜面、玻璃球等装置相同外,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   ,两组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   
小科改进操作方法后,重新实验,得到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0 78 82 80 73 84 81 82 81 79 79
双层 20 23 20 24 24 21 22 22 21 23 22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反映的。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3.(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项目化学习中,某科学学习小组用身边的材料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
【项目设计】所用材料有小药瓶、密封盖、透明吸管、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已染色的酒精等。
实验序号 温度 液柱高
1 0 50.0
2 2 51.0
3 50 75.0
4 100 100.0
该小组找到了A、B两款小药瓶及C、D两种吸管,如图甲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选择其中的   进行组合搭配;
【项目制作】如图乙所示,先把装有酒精的小药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在表中记录有关数据,再根据液柱高度变化量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100℃之间进行温度标注。则该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作的。分析表中数据可知,6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   mm处;
【项目评价】根据评价量表,请你对该温度计进行等第评价,并说明评价理由:   。
“自制温度计”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科学性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不完整,刻度标识不均匀
准确性 精确度达到1℃ 精确度在2℃~4℃ 精确度在2℃~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存在主观意见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
【解答】A、太空中的哪颗星星最美,属于个人爱好,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
B、金鱼藻在太空能否正常生长,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太空中,斑马鱼处于液体中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为什么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使用试管夹固定试管进行加热时,手只能接触试管夹的长柄,不能同时接触短柄和长柄。
【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B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正确;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立方米等于1000升,1dm等于10cm。
【解答】A、潘展乐身高约为19.2dm=192cm,故A正确;
B、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体温在36到37℃之间,故B错误;
C、游泳池的水温约25℃,故C错误;
D、游泳池体积约1200m3=1200000L,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的格式为:原数字进率,在进率后写上新换算的单位。
【解答】A、单位换算中,故A错误;
B、物理计算过程中不允许用除号,故B错误;
C、已知,则,故C正确;
D、已知,则,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
【解答】A、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中针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是否是铁制的”、“是否是铜制的”等,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故A不符合题意;
B、作出猜想: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如“铁制的”、“铜制的”等,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猜想环节,故B符合题意;
C、得出结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对问题答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环节,故C不符合题意;
D、进行实验: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判断一个物质是否属于生物时,可通过上述特征进行判断,注意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不一定是生物。
【解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之一是其是否具有生长发育的能力。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而机器人虽然可以移动、对话、智能识别,但不具备生长发育的能力,因此不属于生物。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可以减小误差,但要注意若由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该数据为错误数据,应舍弃。
【解答】4次测量数据中,的准确与其他组示数不同是错误数据,则将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解答】藻类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根据题意,豆腐柴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所以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被子植物,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热水温度过高,导致细胞膜被破坏,不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高温下水会变红。
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持和支撑,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解答】苋菜中的色素被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在高温下会变性,导致色素外流。图中显示,水温达到70℃时汤开始变红,说明细胞膜在70℃时失去完整性,色素开始流出。因此,控制色素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其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70℃。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题中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属于保护色。
警戒色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警戒色一般都比较鲜艳,具有警示作用。
【解答】A、警戒色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颜色与周围环境类似,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尺蠖静止形似树枝,体态与周围物体相似,可以欺瞒捕猎者远离,或引诱猎物靠近,属于拟态,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可以威慑、警告其他动物,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读数偏小。
【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20.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0mL(假设为21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假设为9mL);则小英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21mL-9mL=12mL,大于10mL。
故答案为:A 。
1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制造有机物,为小鱼的生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解答】A、生态瓶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水中营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故加入无菌水会导致瓶内缺少分解者,不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阳光属于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生态瓶中的水草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使生态瓶较长时间维持平衡,故B符合题意;
C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大量增加小鱼的数量和大量增加水草的数量会使瓶内生态平衡被打破,超过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使生态瓶不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染色可用碘液,便于观察。
【解答】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图中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滴→②刮→①涂→④盖→⑤染,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题图包含的逻辑关系是:1包含2、2包含3、3包含4,即从4到1,范围逐渐变大,且后面的概念包含前面的概念。
【解答】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纲、科、目、种”与图示不相符,故A错误;
B、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雪松属于裸子植物,与图示不相符,故B错误;
C、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各结构之间是并列关系,与图示不相符,故C错误;
D、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昆虫属于脊椎动物;与图示相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结合题中数据计算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变化量,再用现在的示数减去冰水混合物的示数计算变化的格数,格数与每格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即为实际的气温。
【解答】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为30℃时,空气的实际温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可知探究的是土壤湿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
【解答】A、用黑纸板覆盖住三个区域,是为了排除光照的影响,这个实验不是为了探究蚯蚓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环境,而是研究其对湿度的反应,故A错误;
B、使用潮湿和干燥的土壤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以观察蚯蚓对不同湿度环境的偏好,故B正确;
C、若各个区域都存在蚯蚓,需要延长时间观察,1分钟时间太短;或说明变量对蚯蚓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不能直接说明无影响,故C错误;
D、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使用更多的蚯蚓样本,2条蚯蚓不足以得出可靠结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解答】A、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且手拿温度由于人体的温度会影响温度计的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灌满瓶后取出,瓶内水受温度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改变,用温度计直接测量,会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拿出读数,玻璃泡上所带液体可能会汽化,影响温度计的示数,会导致测量的温度不准,故C不符合题意;
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 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木尺膨胀,长度会变长,测量物体时,物体对应的刻度会向前移动,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
【解答】A、体温计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未甩过的体温计在接触温度更低的人时,体温计示数不能下降,所以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若小科的体温比温度计未甩之前的示数要大或者相同,则测量结果是正确的,故A错误;
B、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小,故B正确;
C、用排水法测量吸水性物体的体积,会导致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总体积偏小,则测量的物体体积也偏小,故C错误;
D、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9.【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实验是通过比较淀粉--碘溶液褪色所需的果汁的滴数来反应维生素C的含量的,所以应控制淀粉--碘溶液的量相同而不是果汁的量相同。
【解答】本实验是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通过果汁滴加至蓝色淀粉一碘溶液恰好褪色时的滴数来判断,所以需要保证蓝色淀粉 —— 碘溶液的质量和浓度相同,以及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相同,这样得出的果汁滴数才有可比性,从而判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而准备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初始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只要能保证将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即可。
故答案为:C。
20.【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爬行类,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都离不开水,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解答】A、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故A不符合题意;
B、青蛙能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限制,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故B符合题意;
C、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蜥蜴是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答案】(1)cm
(2)0
(3)L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60cm。
(2)冰的熔点为0℃,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3)一桶饮水机的桶装水的体积约为19L。
【解答】(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0.6m=60cm。
(2)冰水交界处,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0℃。
(3)饮水机用的桶装水通常以L为单位,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L。
(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0.6m=60cm。
(2)冰水交界处,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0℃。
(3)饮水机用的桶装水通常以L为单位,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L。
22.【答案】(1)药匙;试管刷
(2)B、C、E;①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A是胶头滴管,B是试管夹,C是试管,D是药匙,E是酒精灯,F是烧杯,G是试管刷。
(2)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导致试管破裂,例如加热试管前未预热、试管未冷却就用冷水清洗、试管外壁有水等。
【解答】(1)仪器D、G的名称分别是:药匙、试管刷。
(2)加热少量液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和酒精灯,故填:B、C、E。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试管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触碰酒精灯芯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④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可能导致液体溅出,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故选①③。
(1)仪器D、G的名称分别是:药匙、试管刷;
(2)加热少量液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和酒精灯,故填:B、C、E;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试管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触碰酒精灯芯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④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可能导致液体溅出,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故选①③。
23.【答案】(1)1.80
(2)36.7
(3)2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
(2)体温计可以精确到0.1℃,且能离开人体读数。
(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解答】(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是。
(2)乙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是36.7℃。
(3)量筒的分度值是5mL,放入物体前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10mL,放入物体后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3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是
(2)乙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是36.7℃。
(3)量筒的分度值是5mL,放入物体前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10mL,放入物体后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3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24.【答案】(1)甲
(2)④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⑤叶绿体、⑥细胞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
(2)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即在图中的④中。
【解答】(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甲图比乙图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结构,所以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甲。
(2)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是由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甲图比乙图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结构,所以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甲。
(2)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是由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5.【答案】(1)草→鼠→蛇→鹰;捕食与竞争
(2)卵生;适宜绿孔雀迁移,便于物种基因、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能避免近亲繁殖,实现对生物和环境的完整保护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鸟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1)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图可知,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孔雀属于鸟类,属于卵生动物,胎生是哺乳类动物的特征。
【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甲所示的食物链有:草→兔→豹猫;草→兔→鹰;草→鼠→豹猫;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鹰作为猛禽,会捕食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又同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
(2)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这样发育过程叫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母体供给这样的发育过程叫胎生。孔雀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它们会产下卵,然后孵化出小孔雀。
将栖息地从①恢复成②,可以消除交通道路的阻隔,形成连通的栖息地,有利于绿孔雀的迁移和扩散,促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能力。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甲所示的食物链有:草→兔→豹猫;草→兔→鹰;草→鼠→豹猫;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鹰作为猛禽,会捕食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又同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
(2)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这样发育过程叫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母体供给这样的发育过程叫胎生。孔雀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它们会产下卵,然后孵化出小孔雀。
将栖息地从①恢复成②,可以消除交通道路的阻隔,形成连通的栖息地,有利于绿孔雀的迁移和扩散,促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能力。
26.【答案】(1)D
(2)①;③④②;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硬币的直径在测量时需要借助直尺和三角尺,只用直尺很难确定其直径的位置。
(2)使用通过累计法和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游戏币总体积等于水和游戏币及铁块的的总体积减去水和铁块的体积,再用游戏币的总体积除以游戏币的个数即可求得一枚游戏币的体积,可知不需要测量刚开始水的体积。
【解答】(1)A图和B图,物体的一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B图测量的不是硬币的直径;C图不能确保测量的是硬币的直径,只有D图符合规范。
(2)实验步骤:
③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2;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捆绑,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1。
原实验步骤“①”多余,故选择并排序为:③④②,所以一枚游戏币的体积为

(1)A图和B图,物体的一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B图测量的不是硬币的直径;C图不能确保测量的是硬币的直径,只有D图符合规范。
(2)[1][2][3]实验步骤:
③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2;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捆绑,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1。
原实验步骤“①”多余,故选择并排序为:③④②,所以一枚游戏币的体积为
27.【答案】(1)③⑤①④②
(2)②;遮光器和反光镜
(3)A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先将观察对象移向视野中央,再调整物镜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2)②中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暗,可调节遮光器,使用大光圈,和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可将平面镜改为具有会聚光线功能的凹面镜。
(3)根据有无螺纹判断物镜和目镜,有螺纹的是物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细胞数目多,说明放大倍数小,所以选短的物镜和长的目镜。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③;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图⑤;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看到图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图④;物像如果不清晰,转到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图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③⑤①④②。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放大倍数小)和图②(放大倍数大)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②,可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或反光镜调亮视野。
(3)目镜没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中CD是目镜。物镜上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中AB是物镜。
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数目,应选择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因此选择D;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因此选择A。组合A和C一起使用可以获得较大的视野,从而观察到更多的细胞。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③;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图⑤;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看到图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图④;物像如果不清晰,转到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图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③⑤①④②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放大倍数小)和图②(放大倍数大)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②,可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或反光镜调亮视野。
(3)目镜没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中CD是目镜。物镜上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中AB是物镜。
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数目,应选择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因此选择D;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因此选择A。组合A和C一起使用可以获得较大的视野,从而观察到更多的细胞。
28.【答案】(1)两栖
(2)远
(3)②③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具有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的是两栖类动物。黑嘴鸥属于鸟类,蟹属于节肢动物,瓯柑属于被子植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中A是瓯柑,B是蟹,C是黑嘴鸥,D是青蛙。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A属于植物,B是无脊椎动物,CD均属于脊椎动物,可知CD间亲缘关系更近。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有效的保护珍稀保护动物的途径。
【解答】(1)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所以D代表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A是植物,B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C鸟类体温恒定,体表被覆羽毛,D青蛙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所以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远。
(3)①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②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③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能够呼吁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所以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②③。
(1)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所以D代表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A是植物,B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C鸟类体温恒定,体表被覆羽毛,D青蛙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所以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远。
(3)①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②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③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能够呼吁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所以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②③。
29.【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衣服的层数和颜色;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或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或穿较厚的衣服等)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测量的是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可知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反映防晒效果的。
(2)由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35的变量是衣服的材质,可知探究的是衣服材质对防晒效果的影响。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颜色深的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防晒效果好;材质和颜色相同时,层数多的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防晒效果好。
【解答】(1)由题可知长波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结合表格可知,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透过率越低,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
(2)[1]2、3、5组数据中,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衣服的材质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所以可得出结论,在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衣服材质有关。
[2]分析1、2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颜色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不同,即防晒效果不同,且黑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白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高,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通过分析3、4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衣服层数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层数多的通过率低,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3)根据以上分析,厚的、颜色深的、全棉的衣服的防晒效果更好,所以,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1)由题可知长波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结合表格可知,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透过率越低,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
(2)[1]2、3、5组数据中,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衣服的材质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所以可得出结论,在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衣服材质有关。
[2]分析1、2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颜色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不同,即防晒效果不同,且黑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白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高,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通过分析3、4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衣服层数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层数多的通过率低,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3)根据以上分析,厚的、颜色深的、全棉的衣服的防晒效果更好,所以,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30.【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换用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要控制其它条件相同,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2)B中没有旧电池,植物生长正常,而有电池的A组植物生长受到不利影响,说明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3)实验只做了一次,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废旧电池浸出液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组种子所处环境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废旧电池液中,B组种子应该浸泡在清水中,以形成对照实验,A、B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2)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几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废旧电池浸出液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组种子所处环境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废旧电池液中,B组种子应该浸泡在清水中,以形成对照实验,A、B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2)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几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1.【答案】(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
(4)B;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溶液的种类,可知探究的是溶液种类对植物细胞的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影响。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时间最短的是25s,是在25%的氯化钠溶液中。
(3)不能复原,可能是因为细胞死亡,细胞膜不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清水不能使在2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细胞不能复原。
【解答】(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用25%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0秒;用25%的葡萄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5秒;用25%的氯化钠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25秒;用25%的硝酸钾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即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25%的氯化钠溶液。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因此选BC。
故答案为:BC。
(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用25%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0秒;用25%的葡萄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5秒;用25%的氯化钠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25秒;用25%的硝酸钾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即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25%的氯化钠溶液。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因此选BC。
故选BC。
32.【答案】(1)橡胶球被拉起的高度;玻璃层数
(2)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变量为玻璃的层数。
(2)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越高,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组对照实验中,单层玻璃的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更远,说明其振动强度更大。
【解答】(1)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橡胶球被拉起的高度,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玻璃层数。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来反映的,这个属于转换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1)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橡胶球被拉起的高度,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玻璃层数。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来反映的,这个属于转换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33.【答案】A和D;液体热胀冷缩;80;见解析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的溶剂越大,其内部液体的体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变化更大;吸管越细,在液体体积变化量一定时,液体上升高度越高,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越远,测量结果越准确。
【解答】(1)温度计的玻璃泡容积越大,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其内部液体体积变化较大;温度计的毛细管越细,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面变化较大,有利于温度计做的较精密,故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则最好选择其中的A和D进行组合搭配。
(2)根据题意知道,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3)该自制温度计每毫米代表的温度值为
60℃比0℃高出60℃,则60℃对应刻度比0℃对应刻度高出的长度值为
6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的位置为
30mm+50mm=80mm
(4)由以上分析知道,该自制温度计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精确度为2℃,根据评价量表,评定为合格。
1 / 1浙江省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随3名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4条斑马鱼和4g金鱼藻,用于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关于太空探索,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的哪颗星星最美
B.金鱼藻在太空能否正常生长
C.在太空中,斑马鱼处于液体中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D.为什么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存在主观意见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
【解答】A、太空中的哪颗星星最美,属于个人爱好,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
B、金鱼藻在太空能否正常生长,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太空中,斑马鱼处于液体中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为什么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024七上·浙江期中)正确的方法、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安全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嗅闻气体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使用试管夹固定试管进行加热时,手只能接触试管夹的长柄,不能同时接触短柄和长柄。
【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B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正确;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4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浙江选手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下列有关估测合理的是(  )
A.潘展乐身高约19dm B.潘展乐的正常体温为38℃
C.游泳池的水温约5℃ D.游泳池体积约500L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立方米等于1000升,1dm等于10cm。
【解答】A、潘展乐身高约为19.2dm=192cm,故A正确;
B、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体温在36到37℃之间,故B错误;
C、游泳池的水温约25℃,故C错误;
D、游泳池体积约1200m3=1200000L,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上·浙江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的格式为:原数字进率,在进率后写上新换算的单位。
【解答】A、单位换算中,故A错误;
B、物理计算过程中不允许用除号,故B错误;
C、已知,则,故C正确;
D、已知,则,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同学在运动会上获得了100米金牌,同学们对金牌的材料进行了讨论,有同学认为是铁制的,也有同学认为是铜制的,同学们的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得出结论 D.进行实验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
【解答】A、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中针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是否是铁制的”、“是否是铜制的”等,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故A不符合题意;
B、作出猜想: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如“铁制的”、“铜制的”等,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猜想环节,故B符合题意;
C、得出结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对问题答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环节,故C不符合题意;
D、进行实验: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为小科家的扫地机器人,具有智能导航、全自动清洁、智能识别、充电自动返航等功能。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自由移动 B.能否与主人对话
C.能否智能识别 D.能否生长发育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判断一个物质是否属于生物时,可通过上述特征进行判断,注意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不一定是生物。
【解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之一是其是否具有生长发育的能力。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而机器人虽然可以移动、对话、智能识别,但不具备生长发育的能力,因此不属于生物。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可以减小误差,但要注意若由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该数据为错误数据,应舍弃。
【解答】4次测量数据中,的准确与其他组示数不同是错误数据,则将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为植物豆腐柴,其叶子是制作特色小吃“观音豆腐”的主要原料,豆腐柴一般生长在山坡、溪沟两侧的灌丛中,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解答】藻类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根据题意,豆腐柴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所以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被子植物,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上·浙江期中)项目化学习小组观察到用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用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的汤。如图所示是水温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结合已学知识及图像可知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
A.细胞壁70℃ B.细胞壁80℃ C.细胞膜70℃ D.细胞膜80℃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热水温度过高,导致细胞膜被破坏,不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高温下水会变红。
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持和支撑,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解答】苋菜中的色素被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在高温下会变性,导致色素外流。图中显示,水温达到70℃时汤开始变红,说明细胞膜在70℃时失去完整性,色素开始流出。因此,控制色素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其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70℃。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 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蜂腹部处黄黑相间的斑纹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C.尺蠖静止时形似枯树枝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题中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属于保护色。
警戒色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警戒色一般都比较鲜艳,具有警示作用。
【解答】A、警戒色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颜色与周围环境类似,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尺蠖静止形似树枝,体态与周围物体相似,可以欺瞒捕猎者远离,或引诱猎物靠近,属于拟态,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可以威慑、警告其他动物,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仰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应(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读数偏小。
【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20.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0mL(假设为21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假设为9mL);则小英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21mL-9mL=12mL,大于10mL。
故答案为:A 。
12.(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小刚设计的生态瓶,若要使此生态瓶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入无菌水 B.放在阳光下
C.大量增加小鱼的数量 D.大量增加水草的数量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制造有机物,为小鱼的生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解答】A、生态瓶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水中营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故加入无菌水会导致瓶内缺少分解者,不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阳光属于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生态瓶中的水草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使生态瓶较长时间维持平衡,故B符合题意;
C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大量增加小鱼的数量和大量增加水草的数量会使瓶内生态平衡被打破,超过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使生态瓶不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②①④⑤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染色可用碘液,便于观察。
【解答】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图中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滴→②刮→①涂→④盖→⑤染,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4七上·浙江期中)表中各选项的概念关系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纲 科 目 种
B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雪松
C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D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题图包含的逻辑关系是:1包含2、2包含3、3包含4,即从4到1,范围逐渐变大,且后面的概念包含前面的概念。
【解答】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纲、科、目、种”与图示不相符,故A错误;
B、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雪松属于裸子植物,与图示不相符,故B错误;
C、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各结构之间是并列关系,与图示不相符,故C错误;
D、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昆虫属于脊椎动物;与图示相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4七上·浙江期中)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5℃,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95℃。现测得气温为32℃,那么实际的气温是(  )
A.18℃ B.27℃ C.30℃ D.37℃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结合题中数据计算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变化量,再用现在的示数减去冰水混合物的示数计算变化的格数,格数与每格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即为实际的气温。
【解答】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为30℃时,空气的实际温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上,布置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环境区域,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现在盘子中间区域放入10条蚯蚓,并用黑纸板将三个区域上方全部覆盖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蚯蚓喜欢明亮环境还是黑暗环境
B.一边用潮湿的土壤一边用干燥的土壤是为了进行对照
C.1min后发现三个区域都有蚯蚓,说明研究变量对蚯蚓分布无影响
D.为了节约实验资源,可选用2条蚯蚓进行实验
【答案】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可知探究的是土壤湿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
【解答】A、用黑纸板覆盖住三个区域,是为了排除光照的影响,这个实验不是为了探究蚯蚓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环境,而是研究其对湿度的反应,故A错误;
B、使用潮湿和干燥的土壤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以观察蚯蚓对不同湿度环境的偏好,故B正确;
C、若各个区域都存在蚯蚓,需要延长时间观察,1分钟时间太短;或说明变量对蚯蚓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不能直接说明无影响,故C错误;
D、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使用更多的蚯蚓样本,2条蚯蚓不足以得出可靠结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4七上·浙江期中)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小科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最准确的是(  )
A.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
C.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估计温度计示数已经与外周水温一致后,再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读取温度计示数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解答】A、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且手拿温度由于人体的温度会影响温度计的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灌满瓶后取出,瓶内水受温度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改变,用温度计直接测量,会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拿出读数,玻璃泡上所带液体可能会汽化,影响温度计的示数,会导致测量的温度不准,故C不符合题意;
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 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2024七上·浙江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相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未甩过的体温计直接测量小科的体温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小
C 用排水法测量吸水性物体的体积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排列疏松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木尺膨胀,长度会变长,测量物体时,物体对应的刻度会向前移动,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
【解答】A、体温计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未甩过的体温计在接触温度更低的人时,体温计示数不能下降,所以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若小科的体温比温度计未甩之前的示数要大或者相同,则测量结果是正确的,故A错误;
B、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小,故B正确;
C、用排水法测量吸水性物体的体积,会导致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总体积偏小,则测量的物体体积也偏小,故C错误;
D、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9.(2024七上·浙江期中)为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小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逐滴滴入2种果汁至恰好褪色,如图所示,并记录果汁滴数。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准备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初始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烧杯中的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和浓度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 B.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实验是通过比较淀粉--碘溶液褪色所需的果汁的滴数来反应维生素C的含量的,所以应控制淀粉--碘溶液的量相同而不是果汁的量相同。
【解答】本实验是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通过果汁滴加至蓝色淀粉一碘溶液恰好褪色时的滴数来判断,所以需要保证蓝色淀粉 —— 碘溶液的质量和浓度相同,以及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相同,这样得出的果汁滴数才有可比性,从而判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而准备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初始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只要能保证将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即可。
故答案为:C。
20.(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与此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
A.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B.青蛙能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C.鱼用鳃呼吸,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D.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主要原因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爬行类,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都离不开水,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解答】A、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故A不符合题意;
B、青蛙能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限制,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故B符合题意;
C、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蜥蜴是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2024七上·浙江期中)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合适的数据:
(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60   ;
(2)结冰湖面冰水交界处的温度为   ℃;
(3)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答案】(1)cm
(2)0
(3)L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60cm。
(2)冰的熔点为0℃,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3)一桶饮水机的桶装水的体积约为19L。
【解答】(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0.6m=60cm。
(2)冰水交界处,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0℃。
(3)饮水机用的桶装水通常以L为单位,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L。
(1)人走一步的距离约0.6m=60cm。
(2)冰水交界处,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0℃。
(3)饮水机用的桶装水通常以L为单位,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L。
22.(2024七上·浙江期中)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D   ;G   。
(2)加热少量液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小科同学加热了一会儿,发现仪器炸裂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②试管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试管底触碰酒精灯芯 ④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答案】(1)药匙;试管刷
(2)B、C、E;①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A是胶头滴管,B是试管夹,C是试管,D是药匙,E是酒精灯,F是烧杯,G是试管刷。
(2)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导致试管破裂,例如加热试管前未预热、试管未冷却就用冷水清洗、试管外壁有水等。
【解答】(1)仪器D、G的名称分别是:药匙、试管刷。
(2)加热少量液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和酒精灯,故填:B、C、E。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试管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触碰酒精灯芯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④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可能导致液体溅出,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故选①③。
(1)仪器D、G的名称分别是:药匙、试管刷;
(2)加热少量液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和酒精灯,故填:B、C、E;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试管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触碰酒精灯芯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④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可能导致液体溅出,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故选①③。
23.(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其示数为   ℃;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   。
【答案】(1)1.80
(2)36.7
(3)2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
(2)体温计可以精确到0.1℃,且能离开人体读数。
(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解答】(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是。
(2)乙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是36.7℃。
(3)量筒的分度值是5mL,放入物体前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10mL,放入物体后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3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是
(2)乙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是36.7℃。
(3)量筒的分度值是5mL,放入物体前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10mL,放入物体后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3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24.(2024七上·浙江期中)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亩产1149.02公斤。请完成下列有关超级杂交水稻的相关问题:
(1)图中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
(2)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产量高,这是由   (填序号)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答案】(1)甲
(2)④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⑤叶绿体、⑥细胞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
(2)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即在图中的④中。
【解答】(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甲图比乙图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结构,所以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甲。
(2)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是由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甲图比乙图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结构,所以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甲。
(2)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是由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5.(2024七上·浙江期中)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以及绿孔雀、黑长臂猿、灰叶猴等珍贵野生动物。
(1)如图甲所示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食物网的一部分,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   。
(2)绿孔雀的生殖方式为   (选填“胎生”或“卵生”),但其繁殖率低,野生数量少,为了更好地保护绿孔雀,拟将其栖息地由如图乙所示的①恢复成②,其好处是   。
【答案】(1)草→鼠→蛇→鹰;捕食与竞争
(2)卵生;适宜绿孔雀迁移,便于物种基因、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能避免近亲繁殖,实现对生物和环境的完整保护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鸟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1)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图可知,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孔雀属于鸟类,属于卵生动物,胎生是哺乳类动物的特征。
【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甲所示的食物链有:草→兔→豹猫;草→兔→鹰;草→鼠→豹猫;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鹰作为猛禽,会捕食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又同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
(2)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这样发育过程叫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母体供给这样的发育过程叫胎生。孔雀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它们会产下卵,然后孵化出小孔雀。
将栖息地从①恢复成②,可以消除交通道路的阻隔,形成连通的栖息地,有利于绿孔雀的迁移和扩散,促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能力。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甲所示的食物链有:草→兔→豹猫;草→兔→鹰;草→鼠→豹猫;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鹰作为猛禽,会捕食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又同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
(2)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这样发育过程叫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母体供给这样的发育过程叫胎生。孔雀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它们会产下卵,然后孵化出小孔雀。
将栖息地从①恢复成②,可以消除交通道路的阻隔,形成连通的栖息地,有利于绿孔雀的迁移和扩散,促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能力。
26.(2024七上·浙江期中)启动某娃娃机时要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游戏币(塑料制品,放入水中会浮出水面),其形状近似圆柱体。某科学兴趣小组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和体积,于是进行了测量。
(1)小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四种测量游戏币直径的方法,其中图   (填字母)是最合理的。
(2)小嘉设计了测量游戏币体积的实验步骤,具体如下:
①记下水的体积;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个游戏币捆绑后,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
③将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   (填序号,下同),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   。
根据以上步骤,一枚游戏币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答案】(1)D
(2)①;③④②;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硬币的直径在测量时需要借助直尺和三角尺,只用直尺很难确定其直径的位置。
(2)使用通过累计法和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游戏币总体积等于水和游戏币及铁块的的总体积减去水和铁块的体积,再用游戏币的总体积除以游戏币的个数即可求得一枚游戏币的体积,可知不需要测量刚开始水的体积。
【解答】(1)A图和B图,物体的一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B图测量的不是硬币的直径;C图不能确保测量的是硬币的直径,只有D图符合规范。
(2)实验步骤:
③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2;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捆绑,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1。
原实验步骤“①”多余,故选择并排序为:③④②,所以一枚游戏币的体积为

(1)A图和B图,物体的一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B图测量的不是硬币的直径;C图不能确保测量的是硬币的直径,只有D图符合规范。
(2)[1][2][3]实验步骤:
③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2;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捆绑,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1。
原实验步骤“①”多余,故选择并排序为:③④②,所以一枚游戏币的体积为
27.(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如图所示为他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如果他的操作步骤正确,那么图示几幅图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用序号表示)。
(2)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和图②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   ,可通过   调亮视野。
(3)下列选项中,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组合是   (填字母)。
【答案】(1)③⑤①④②
(2)②;遮光器和反光镜
(3)A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先将观察对象移向视野中央,再调整物镜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2)②中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暗,可调节遮光器,使用大光圈,和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可将平面镜改为具有会聚光线功能的凹面镜。
(3)根据有无螺纹判断物镜和目镜,有螺纹的是物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细胞数目多,说明放大倍数小,所以选短的物镜和长的目镜。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③;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图⑤;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看到图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图④;物像如果不清晰,转到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图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③⑤①④②。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放大倍数小)和图②(放大倍数大)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②,可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或反光镜调亮视野。
(3)目镜没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中CD是目镜。物镜上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中AB是物镜。
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数目,应选择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因此选择D;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因此选择A。组合A和C一起使用可以获得较大的视野,从而观察到更多的细胞。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③;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图⑤;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看到图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图④;物像如果不清晰,转到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图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③⑤①④②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放大倍数小)和图②(放大倍数大)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②,可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或反光镜调亮视野。
(3)目镜没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中CD是目镜。物镜上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中AB是物镜。
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数目,应选择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因此选择D;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因此选择A。组合A和C一起使用可以获得较大的视野,从而观察到更多的细胞。
28.(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为了研究黑嘴鸥、蟹、柑橘、青蛙四种生物,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完成以下问题:
1a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A 1b 无吐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 2a 无脊椎骨 B 2b 有脊椎骨 3 3a 休温恒定,外被羽毛 C 3b 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 D
(1)D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类动物。
(2)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   (选填“近”或“远”)。
(3)黑嘴鸥是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   。
①引进外来物种 ②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 ③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
【答案】(1)两栖
(2)远
(3)②③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具有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的是两栖类动物。黑嘴鸥属于鸟类,蟹属于节肢动物,瓯柑属于被子植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中A是瓯柑,B是蟹,C是黑嘴鸥,D是青蛙。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A属于植物,B是无脊椎动物,CD均属于脊椎动物,可知CD间亲缘关系更近。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有效的保护珍稀保护动物的途径。
【解答】(1)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所以D代表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A是植物,B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C鸟类体温恒定,体表被覆羽毛,D青蛙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所以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远。
(3)①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②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③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能够呼吁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所以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②③。
(1)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所以D代表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A是植物,B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C鸟类体温恒定,体表被覆羽毛,D青蛙体温不恒定,体表裸露,所以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远。
(3)①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②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③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能够呼吁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所以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②③。
29.(2024七上·浙江期中)有资料显示: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衣服的颜色、衣服面料的层数与材质会影响衣服的防晒效果,于是小组同学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面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全棉T恤(黑色) 1 5%
2 全棉T恤(白色) 1 10%
3 天蚕丝T恤(白色) 1 12%
4 天蚕丝T恤(白色) 2 6%
5 化纤T恤(白色) 1 28%
6 化纤T恤(白色) 2 1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通过比较2、3、5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   相同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衣服材质有关。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3)请你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为夏季户外活动担心晒黑的朋友们提出一条合理的着装建议:   。
【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衣服的层数和颜色;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或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或穿较厚的衣服等)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测量的是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可知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反映防晒效果的。
(2)由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35的变量是衣服的材质,可知探究的是衣服材质对防晒效果的影响。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颜色深的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防晒效果好;材质和颜色相同时,层数多的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防晒效果好。
【解答】(1)由题可知长波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结合表格可知,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透过率越低,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
(2)[1]2、3、5组数据中,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衣服的材质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所以可得出结论,在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衣服材质有关。
[2]分析1、2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颜色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不同,即防晒效果不同,且黑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白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高,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通过分析3、4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衣服层数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层数多的通过率低,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3)根据以上分析,厚的、颜色深的、全棉的衣服的防晒效果更好,所以,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1)由题可知长波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结合表格可知,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透过率越低,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
(2)[1]2、3、5组数据中,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衣服的材质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所以可得出结论,在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衣服材质有关。
[2]分析1、2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颜色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不同,即防晒效果不同,且黑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白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高,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通过分析3、4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衣服层数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层数多的通过率低,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3)根据以上分析,厚的、颜色深的、全棉的衣服的防晒效果更好,所以,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30.(2024七上·浙江期中)“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某科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A、B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A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A、B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目的是   。
(2)比较A、B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学习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换用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要控制其它条件相同,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2)B中没有旧电池,植物生长正常,而有电池的A组植物生长受到不利影响,说明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3)实验只做了一次,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废旧电池浸出液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组种子所处环境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废旧电池液中,B组种子应该浸泡在清水中,以形成对照实验,A、B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2)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几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废旧电池浸出液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组种子所处环境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废旧电池液中,B组种子应该浸泡在清水中,以形成对照实验,A、B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2)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几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1.(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兴趣小组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发现口腔上皮细胞处在生理盐水中时,细胞形态不发生变化,但盐水浓度过高或过低会使细胞形态皱缩或膨胀。动、植物细胞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请教老师后得知:有些植物细胞因失水,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吸水后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科学兴趣小组采用不同溶液开展了以下实验:
操作步骤 25%蔗糖溶液 25%葡萄糖溶液 25%氯化钠溶液 25%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s 65s 25s 57s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清水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都复原
B.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
C.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答案】(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
(4)B;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溶液的种类,可知探究的是溶液种类对植物细胞的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影响。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时间最短的是25s,是在25%的氯化钠溶液中。
(3)不能复原,可能是因为细胞死亡,细胞膜不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清水不能使在2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细胞不能复原。
【解答】(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用25%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0秒;用25%的葡萄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5秒;用25%的氯化钠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25秒;用25%的硝酸钾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即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25%的氯化钠溶液。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因此选BC。
故答案为:BC。
(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用25%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0秒;用25%的葡萄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5秒;用25%的氯化钠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25秒;用25%的硝酸钾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即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25%的氯化钠溶液。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因此选BC。
故选BC。
32.(2024七上·浙江期中)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双层玻璃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小科在房间里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该操作重复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小科的操作存在明显的错误,本实验除了控制橡胶球、斜面、玻璃球等装置相同外,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   ,两组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   
小科改进操作方法后,重新实验,得到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0 78 82 80 73 84 81 82 81 79 79
双层 20 23 20 24 24 21 22 22 21 23 22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反映的。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橡胶球被拉起的高度;玻璃层数
(2)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变量为玻璃的层数。
(2)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越高,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组对照实验中,单层玻璃的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更远,说明其振动强度更大。
【解答】(1)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橡胶球被拉起的高度,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玻璃层数。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来反映的,这个属于转换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1)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橡胶球被拉起的高度,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玻璃层数。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高度来反映的,这个属于转换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33.(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项目化学习中,某科学学习小组用身边的材料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
【项目设计】所用材料有小药瓶、密封盖、透明吸管、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已染色的酒精等。
实验序号 温度 液柱高
1 0 50.0
2 2 51.0
3 50 75.0
4 100 100.0
该小组找到了A、B两款小药瓶及C、D两种吸管,如图甲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选择其中的   进行组合搭配;
【项目制作】如图乙所示,先把装有酒精的小药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在表中记录有关数据,再根据液柱高度变化量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100℃之间进行温度标注。则该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作的。分析表中数据可知,6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   mm处;
【项目评价】根据评价量表,请你对该温度计进行等第评价,并说明评价理由:   。
“自制温度计”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科学性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不完整,刻度标识不均匀
准确性 精确度达到1℃ 精确度在2℃~4℃ 精确度在2℃~4℃
【答案】A和D;液体热胀冷缩;80;见解析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的溶剂越大,其内部液体的体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变化更大;吸管越细,在液体体积变化量一定时,液体上升高度越高,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越远,测量结果越准确。
【解答】(1)温度计的玻璃泡容积越大,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其内部液体体积变化较大;温度计的毛细管越细,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面变化较大,有利于温度计做的较精密,故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则最好选择其中的A和D进行组合搭配。
(2)根据题意知道,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3)该自制温度计每毫米代表的温度值为
60℃比0℃高出60℃,则60℃对应刻度比0℃对应刻度高出的长度值为
6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的位置为
30mm+50mm=80mm
(4)由以上分析知道,该自制温度计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精确度为2℃,根据评价量表,评定为合格。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