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3月大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城市蜂窝化”是日本提出的城市收缩、低密度化的空间微观表现,指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人口减少时代,但城市用地规模仍然在扩大,城市内部随机产生大量的小块空地、空房的现象。我国的许多城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乡村的人口收缩也受到关注,若不加以重视,将来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城市结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些国家内部出现大量空房、空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的( )
A. 城市环境恶化 B. 人口密度加大
C. 城区基础设施功能上升 D. 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城市蜂窝化”现象可能会( )
A. 使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下降 B. 吸引郊区人口向市中心迁移
C. 对青壮年吸引力增强 D. 提高城市的相关服务效率
3. 目前我国较易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区域是( )
A. 东部大城市 B. 东部中小城镇
C. 西部大城市 D. 西部中小城镇
马架房是我国东北的一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它简单易建,冬暖夏凉,它形如马架,只有南面有一面山墙,窗户和门都开在南山墙上,屋脊举架低矮。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屋顶盖的是当地出产的茅草。马架房不仅用于农民住宅,在北大荒垦荒时期,马架房还是官兵的主要居所。下图为马架房民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马架房设计低矮的原因是( )
①提高结构的稳固性,防止积雪损坏房屋 ②适应地形变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③土坯和茅草等材料不适合构建高层建筑 ④减少热量的流失,保持室内温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在北大荒垦荒时期,官兵需用马架房作为居所,主要是看中马架房( )
A. 坚固耐用 B. 保暖防寒
C. 房屋低矮,容易隐蔽 D. 简单易建
下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 交通通达度高低影响 B. 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 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D. 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7. 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最佳位置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的是( )
A. 中心商务区 B. 行政办公区 C. 旅游休憩区 D. 科教文化区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 老年人口比重大 B. 老年人口数量大
C. 劳动人口比重大 D. 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11. 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
A. 经济规模 B. 经济发展趋势 C. 人口规模 D. 人口职业构成
消费水平是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2. 图中能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关系的曲线是( )
A. a B. b C. c D. d
13. 日本消费水平高,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 B. 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C. 矿产等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D. 海陆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
贵州省正安县原是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从1987年开始,正安县大量人员前往广东务工,其中有不少人从事吉他生产行业,2012年正安县决定实施“引凤还巢”,吸引在广东的正安籍吉他行业从业人员回乡创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正安县外出人员首选珠三角为务工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比较发达 B. 就业机会较多 C. 教育资源较多 D. 空间距离较近
15. 有利于正安县“引凤还巢”的措施是( )
A. 实行合村并镇,减少乡村的数量 B. 扩大城市规模,提高环境承载力
C.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吉他产业园 D. 降低落户准入门槛,引进高素质人才
16. 少子化是0-14岁人口比例小于20%的人口现象;老龄化是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大于10%的人口现象。2010年,黑龙江省人口增长出现拐点。下图为黑龙江省1995-2020年人口比例堆积图。1995-2010年,黑龙江省( )
A. 老龄化问题缓解 B. 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C. 少子化问题加剧 D. 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浙江省常住人口达到6500多万人,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600多万,甲省最多将近200万人。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据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征。
(2)简述我国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3)图中由甲省流入浙江的人口数量最多,其中浙江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也是年轻人最喜爱的城市之一。简述影响杭州市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4)评价人口迁入对浙江省的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城市森林公园。左图示意成都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右图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中心城区以住宅区为主,东部城市新区由新城和城市森林公园组成。
(1)图中A功能区为____;B功能区为____;C功能区为____;其中____(填字母)在市区占地面积最大。
(2)分析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
(3)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租最高的区域是____,该地域城市功能分区应属于____。
(4)说出图中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数量庞大。汾河流域作为山西省的核心区域,其非遗数量占比大,汾河流域非遗项目种类丰富,但数量差距较大,以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美食、民俗为主,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性和典型性,明清时期汾河中游平遥、榆次等地是晋商诞生地,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普及和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山西省传统艺术渐遭冷落,生存空间逐渐萎缩。近年来山西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旅游惠及人民群众。如图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
(1)描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特征。
(2)简述汾河流域上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少原因。
(3)推测汾河流域中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
(4)请为更好地开发与保护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献计献策。
2024-2025学年度3月大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A 3. D
【4~5题答案】
【答案】4. C 5. D
【6~8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 D
【9~11题答案】
【答案】9. A 10. C 11. B
【12~13题答案】
【答案】12. A 13. B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C
【16题答案】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7题答案】
【答案】(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气候适宜;河流三角洲地貌,地势低平;平原地形,流水堆积作用强烈,土壤肥沃;河湖密集,水源充足。
(3)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态环境优美;政策环境好。
(4)有利影响:利于引进人才,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增大;加剧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破坏;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压力。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商业区 ②. 住宅区 ③. 工业区 ④. B
(2)降低土地成本、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
(3) ①. ① ②. 商业区
(4)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削弱噪音、美化环境等。
【19题答案】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呈双核结构(汾河中游和下游密度大);沿河流分布。
(2)汾河流域上游地形相对破碎,地势高;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低。
(3)传统技艺、传统美食、手工小商品等非遗;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流通;人口稠密,人口迁移导致文化的交融。
(4)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文旅融合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地方和民众的保护与开发意识;打造新型媒体生态,加快建设新型现代化非遗传播体系;建立协调有效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和传承机制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