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溶解的过程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 溶解的过程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 能总结出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溶解的微观实质;知道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能分辨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 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产生原因;认识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海水、河水、湖水和泉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
食盐的溶解
在一个盛有约5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在水中看不见食盐颗粒。触摸烧杯,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观察思考3-3:
一、溶解的过程
1. 食盐颗粒为什么看不见了?
2. 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3. 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
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食盐的溶解
观察思考3-3:
1. 食盐颗粒为什么看不见了?
氯化钠溶解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观察思考3-3:
2. 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3. 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一样咸
不会析出食盐颗粒
在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不论放置多久,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其组成都是相同的。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观察思考3-3:
氯化钠溶液
均一性
稳定性
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溶液
通常我们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溶液三要素)
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但不是溶液,而溶液必须是混合物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为什么?
思考
2、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
硫酸铜溶液
蓝色
CuSO4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浅绿色
FeSO4溶液
氯化铁溶液
黄色
FeCl3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紫红色
KMnO4溶液
注意:溶液中的Cu2+ 是蓝色、Fe2+ 是浅绿色、Fe3+是黄色、MnO4- 是紫
红色,这些颜色可以作为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的依据。
思考
1. 在体育中考期间,班主任为同学们准备的很多食物,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D )
A. 稀饭 B. 番茄蛋汤
C. 酸奶 D. 淡盐水
D
2. 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C )
A. 粉笔灰 B. 硫酸铜
C. 蔗糖 D. 食用油
C
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一定是液体
C.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 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D
被溶解的物质,如“氯化钠”
溶剂
溶质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如“水”
溶液的组成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同一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溶 质
溶 剂
食盐水
氯化钠

固体
液体
酒精
液体
氯化氢
气体

固体

液体

液体
酒精
液体
总结
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溶剂一般为液态
医用酒精
稀盐酸
碘酒
判断下列物质的溶质与溶剂:
(1)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多的为溶剂;
(3)有水存在时:水是溶剂。
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没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水为溶剂。
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汽油
如:食盐溶于水→ “食盐的水溶液”。
溶液的命名
溶质的溶剂溶液
全 称
“食盐溶液”。
简 称
若溶剂为水,溶质溶液
溶质
溶剂
全 称
简 称
氯化氢

酒精


酒精
酒精的水溶液
HCl的水溶液
酒精溶液
碘的酒精溶液
氯化氢溶液
4.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 )
A. 碘酒溶液 B. 生理盐水
C. 过氧化氢溶液 D. 葡萄糖注射液
A
5. (2024·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 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C. 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 溶剂一定是水
A
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然而,很多物质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因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活动探究3-6:
温度明显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温度明显降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讨论:小芳认为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活动探究3-6: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降低
放出热量
(1)溶于水要吸热(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等。
(2)溶于水要放热(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
氢氧化钠、浓硫酸等。
(3)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的物质有氯化钠、蔗糖等。
联系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谈谈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医药
饮料
交流共享
①土壤里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后,才容易被植物根部吸收。
②动物摄取的养料,也要先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
③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④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6. 下列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D )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浓硫酸 D. 氯化钠
D
7. 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C )
A. 食盐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第7题)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