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第三册1.1.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二)(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选择性第三册1.1.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二)(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二)
在屋角喷洒香水,整间屋子都会有香味
炒菜的香味在窗外就能闻到
这是什么现象?
扩散
2
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和相互作用力,并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
知道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重点
重难点
3
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分子热运动

气体实验:把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现象:两种气体最后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一) 扩散
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实验:
铅块
金块
实验前
金块
铅块
叠放在一起
金块
铅块
五年后
现象:接触面模糊,铅块与金块彼此进入对方
固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液体实验:在两个烧杯里装上不同温度的清水,然后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红墨水以不规则的形态向四周扩散。慢慢地将清水染成红色。温度越高,分子扩散速度越快。
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扩散
1.定义:
不同种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说明了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产生原因:
3.意义:
4.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5.应用:
生产半导体器件时,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将一碗小米倒入一碗大米中,发现小米进入了大米的间隙之中,这属于扩散现象吗?
上述现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是两种物质的混合,所以不属于扩散现象。
整杯水变为均匀的红色时,扩散现象停止了吗?
温度低时扩散现象会停止吗?
没有,扩散现象永不停止。不会。
除了扩散现象,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827年,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粉微粒悬浮在静止水面上的形态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些花粉微粒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植物学家,布朗
布朗运动
(二) 布朗运动
(1)实验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小炭粒做无规则的运动。
(2)实验中的“小炭粒”是分子吗?
不是。分子大小是10-10 m,光学显微镜看到最小颗粒是10-7 m,所以“小炭粒”是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
(3)如图是显微镜下微粒每隔30 s位置的连线,这些“折线”是微粒的运动径迹吗?是水分子的运动径迹吗?
不是;不是。
(4)微粒的运动有规律吗?微粒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运动?
无规律。由于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即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根本原因。
微粒越小
温度越高
某一瞬间与微粒撞击的分子数越少
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
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明显
布朗运动越明显
对微粒的碰撞频率和强度越高
综上所述: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5)试从力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并解释为什么温度越高,微粒的布朗运动越激烈?
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6)归纳布朗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从较暗的房间里观察到入射阳光的细光束中有悬浮在空气里的尘埃微粒在左右上下游动,尘埃微粒的运动是布朗运动吗?为什么?
布朗运动中的悬浮微粒是很小的,需要在显微镜下观看,尘埃微粒在阳光下肉眼就可见了,所以不是布朗运动。
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小颗粒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特点
①布朗运动永不停息。
②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③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原因:
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4.意义:
宏观颗粒
布朗运动
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某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记下微粒的一个
不一定,图中折线是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微粒位置的连线,而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由于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在75 s时的位置可能在CD连线的中点,也可能不在CD连线上。
位置,得到B、C、D、E、F、G等点,然后用直线按时间顺序依次连接,得到如图所示的折线ABCDEFG。那么,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线段的中点吗?为什么?
(1)阳光从狭缝中射入较暗的室内,透过阳光看到飞舞的尘埃,这些尘埃颗粒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
(2)向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
(3)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4)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
×
×
×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宏观表现: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
3.特点: ①永不停息;
②运动无规则;
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高温下的布朗运动
分子热运动
温度降低,分子的热运动变慢,当温度降低到0 ℃ 以下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虽然温度降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变慢,但不会停止,所以当温度降低到0 ℃以下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仍然不会停止。
1.(2024·南宁市高二期末)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一些场所的地面等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在喷洒过程中人们常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次氯酸钠分子扩散的结果
B.这是次氯酸钠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C.如果场所温度降到0 ℃以下,就闻不到刺鼻的味道了
D.如果场所温度升高,能更慢地闻到刺鼻的味道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在喷洒过程中人们常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这是次氯酸钠分子扩散的结果,故A正确,B错误;如果场所温度降到0 ℃以下,次氯酸钠分子扩散不会消失,仍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故C错误;如果场所温度升高,次氯酸钠分子扩散更快,能更快地闻到刺鼻的味道,故D错误。
1.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2.气体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显著;常温下物质处于固态时扩散现象不明显。
3.扩散现象发生的显著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这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4.扩散现象还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2.(多选)(2024·太原市高二期末)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每隔30 s记录一次炭粒的位置。将各位置按时间顺序依次连接得到如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炭粒不沿折线方向运动
B.显微镜下能看到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
C.炭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热运动
D.对比大小不同炭粒的运动情况,较小炭粒布朗运动更明显


分子间的作用力

气体分子间存在很大的空隙
墙壁渗水
固体分子间存在空隙
液体分子间存在空隙
取两段直径为2 cm左右的铅柱,把它们的断面切平磨光,然后立即用力把两个光滑的面对齐压紧,这两段铅柱就连接在一起了。
(1)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2)试解释固体、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3)由(1)(2)归纳得出结论: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F
F斥
F引
r0
O
r
合力,即分子力
横轴表示分子间的距离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正值表示F斥
负值表示F引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当用力拉伸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生反抗拉伸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当用力压缩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会产生反抗压缩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
F
r0
O
r
②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F为0,这个位
置称为平衡位置。
①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F表现为斥力。
③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F表现为引力。
(4)产生原因:由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F
r0
O
r
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如图为分子间引力、分子间斥力及分子间作用力(即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的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由图分析可知:
(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 ,分子斥力变化得更____(填“快”或“慢”)。
(2)实际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rr0时引力 斥力,分子间表现为 力,随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 后 。
减小

大于

减小
等于
0
大于

增大
减小
(1)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
(2)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  )
(3)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就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

×

3.(多选)(2024·抚顺市高二期末)图中实线为分子力随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像,虚线Ⅰ为分子间的斥力随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像,虚线Ⅱ为分子间的引力随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像,据此可知
A.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两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为零
D.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是有作用范围的,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固体、液体的体积难以改变,往往是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宏观体现,而对于气体,一般情况下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把物质的热学性质和规律看作微观粒子热运动
的宏观表现而建立的理论。
2.基本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可能减小
B.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增大
C.空气中PM2.5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D.分子运动的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二)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扩散
(二)布朗运动
直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热运动
永不停息、无规则、温度越高越剧烈
1.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图中只是每隔30 s记录一次炭粒的位置,而炭粒不沿折线方向运动,选项A正确;
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炭粒的无规则运动,不能看到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选项B错误;
炭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选项C错误;
对比大小不同炭粒的运动情况,较小炭粒受到水分子撞击越不平衡,则布朗运动更明显,选项D正确。
根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像,可知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选项A、B正确;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力表现为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但都不为零,选项C错误;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选项D正确。
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增大,故A错误;
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B正确;
空气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运动是由空气分子各个方向的撞击不平衡所引起的,属于布朗运动,故C错误;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可能存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为0,故D错误。
Keep Think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