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永嘉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的方式无法缓解淡水紧缺问题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可循环使用
C.农业上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节约用水
D.可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2024八上·永嘉期中)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6日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导致上海地区刮强风下暴雨,“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
A.水汽输送、降水 B.水汽输送、蒸发
C.降水、地表径流 D.蒸发、降水
3.(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是富氢养生水杯,广告宣传称:闭合开关,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描述属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这端产生氢气
C.“水中产生的氢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杯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2024八上·永嘉期中)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B.大洋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最少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资源最多,但是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最少
5.(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一只手握住塑料软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甩动上半部分,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从上管口飞了出来。根据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大,大于下管口压强
B.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下管口压强
C.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上管口压强
D.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大,大于上管口压强
6.(2024八上·永嘉期中)下列是小明常喝的几种饮料,其中属于乳浊液的是(  )
A.鲜牛奶 B.豆浆
C.果粒橙 D.苏打水
7.(2024八上·永嘉期中)读“我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下推断该地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A.终年低温多雨,空气湿润 B.终年高温少雨,空气干燥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8.(2024八上·永嘉期中)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①②③中没有用到的方法是(  )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
9.(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假设气球不破裂)。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判断,随高度升高探空气球记录的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D.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10.(2024八上·永嘉期中)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但两地气温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11.(2024八上·永嘉期中)t℃时,m克硝酸钾溶解在m克水中,溶液恰好饱和,则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  )
A.m克 B.2m克 C.100m克 D.100克
12.(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形成原因的示意图”,其中甲代表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霜冻 C.沙尘暴 D.寒潮
13.(2024八上·永嘉期中)自太空课堂开设以来,许多地球上实验现象和太空中实验现象具有差异性。如图甲、乙所示是分别在太空中和地球上做的油和水混合后充分振荡,再充分静置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空中水能溶解油,形成溶液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油的重力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不受浮力作用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
14.(2024八上·永嘉期中)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它们在水中静止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所受浮力一定相等的球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
15.(2024八上·永嘉期中)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
选项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 16.6 ℃ 16.8 ℃ 17.0 ℃ 17.1 ℃
B 21.0 ℃ 21.0 ℃ 20.9 ℃ 20.9 ℃ 21.0 ℃
C 20.9 ℃ 20.8 ℃ 20.6 ℃ 20.2 ℃ 20.0 ℃
D 15.2 ℃ 14.8 ℃ 14.7 ℃ 14.9 ℃ 15.2 ℃
A.A B.B C.C D.D
16.(2024八上·永嘉期中)2024年10月2日,永嘉正式入秋。如表信息为永嘉入秋后10月2日至10月8日的气象要素。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10月8日
阴有阵雨 阴转多云 多云 多云转晴 多云转晴 晴 多云转晴
20~24℃ 18~26℃ 17~25℃ 19~26℃ 20~28℃ 21~28℃ 19~24℃
大风7级 大风6级 东南风3级 东南风2级 东风1级 东风3级 东风1级
(1)表中信息是永嘉入秋后的   (选填“天气”或“气候”)现象。
(2)入秋后这一周,永嘉日最低气温是17℃,它出现在10月4号当天的   。
(3)10月5日是东南风,指的是   (选填“来自”或“吹向”)东南方向的风。
17.(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是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该日的天气为   。
(2)乙地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   天气(写一种情况即可)
(3)甲地受低气压控制,容易成云致雨,其大气运动情况是_________。(选填“A”或“B”)
A. B.
18.(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从溶液的组成角度看,氯化钠属于   。
(2)进行步骤B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
(3)若用上述已配好18%的氯化钠溶液,来配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18%的氯化钠溶液   克。
19.(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图甲),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说明   。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仍不掉下,水仍不流出来,这又说明   。
20.(2024八上·永嘉期中)一艘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3000t,装满货物时的排水量为8000t,那么这艘轮最多可以装载   t的货物。如果它从长江驶进大海,它所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1.(2024八上·永嘉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2)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压强差就会使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松手时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瓶气压;
(3)下列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的是_________。
A.吸尘器吸粉尘 B.中医“拔火罐”
C.吸管吸饮料 D.注射器抽药液
22.(2024八上·永嘉期中)2022年5月,我国的“极目一号”浮空艇(如图)创造了海拔9000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内部囊体上层充满氮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
(1)浮空艇上升过程中,所处外界环境会发生变化,请例举一项外界环境的变化   ;
(2)如图所示,浮空艇在海拔4300米处的营地,空气密度约为0.8千克/米3,该艇在升空前体积可达9060米3,此时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约为   牛;
(3)通过对囊内氮气和空气的充放,可实现浮空艇的升降,升降过程中艇体体积不变。相同条件下氮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要使浮空艇下降至地面,可采取的方法是   。
23.(2024八上·永嘉期中)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组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容器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用   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被。
(3)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需保持一致的量是   。(写1项即可)
(4)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
24.(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小明做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将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图a、b、c中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
(2)为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小明将一个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划分16等份,分别浸入水中至中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e、f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
①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其目的是   ;
②若实验结果为   ,则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③小明要得出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这一普遍规律,需继续实验,则实验的操作是   。
25.(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利用家中的调味品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准备足量的白糖、食盐,并将它们研磨成粉末待用。
②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20 20 40
溶质种类 白糖粉末 食盐粉末 白糖粉末
水的体积/mL 10 10 10
_________      
(1)分析表格内容,小明研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   、   。
(2)完成表格中需要记录的项目:   。
(3)小明将1号试管中的10毫升水换成等体积的酒精,其他表格内容及数据都不变,来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老师认为无法得出结论,其理由是   。
26.(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使用医用免洗手消毒液时,闻到了浓浓的酒精味。查看说明书后,确定这种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75%的乙醇(即酒精),小明想设计实验测出消毒液的密度。
(1)免洗手消毒液所用的是75%的乙醇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比例正确的是_________;
A. B.
C. D.
(2)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消毒液密度的测量及计算,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他接下去的操作是   。在量体积时,小明发现消毒液流动性较差,经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壁上依旧残留消毒液,这一现象会导致所测消毒液的密度   ;(选填“无影响”、“偏大”或“偏小”)
(3)小明改进了上述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他利用电子秤、小桶、细线和一个实心铁块(密度为铁)等器材,再次测量消毒液的密度。具体做法如下:
A.先将铁块用细线系好,悬挂在电子秤的下端,待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1
B.向小桶里倒入适量消毒液,再次悬挂在电子秤的下端,待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2
C.用手提着细线另一端,将铁块缓慢地浸没在消毒液中,铁块不碰触小桶底部和侧壁,待电子秤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3
根据实验数据,请写出消毒液密度的表达式:消毒液=   。(用F1、F2、F3、铁表示)
27.(2024八上·永嘉期中)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透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质量,使其质量分别为30克、40克、50克、60克、70克,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本实验中抽气机的作用是   ;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与透明塑料管长度的关系,换用了多根长度不同的透明塑料管,用同一个弹丸,抽出等量空气后,重复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长度小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总是逐渐增大;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却先增大后减小。请你分析弹丸在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
28.(2024八上·永嘉期中)校园气象站可以监测校园的风速、风向、雨量、气温、气压等多种气象要素信息,为校园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1)在校园气象站设备中可用于观测“6级阵风”的工具   (填写序号);
(2)小明根据气象站中的雨量筒的结构,将使用过的饮料瓶改造成简易雨量筒。将同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如图甲所示。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百叶箱中的干湿球温度计如图乙所示,球泡部分已被遮挡,根据图示可以推测湿球温度计是   (填“甲”或“乙”)。
29.(2024八上·永嘉期中)《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从甘蔗中提取蔗糖的技术,其制作步骤分成:削蔗去杂→石辘碎蔗→扎汁分离→热锅熬糖→赶水打沙。小明对利用土灶进行“热锅熬糖”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制得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热锅熬糖”阶段,会在蔗汁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气体附着在杂质表面,使蔗汁中的杂质所受浮力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之后再将其拂去。
(3)如图甲所示,柴火在灶肚内燃烧,请用空气对流运动原理解释柴火能持续燃烧的原因   。
(4)20℃时,取20克蔗糖块加入80克水中如图乙所示,请在答题卷上画出蔗糖充分溶解后的分子分布的模型图   。(20℃蔗糖的溶解度为203.9克)
30.(2024八上·永嘉期中)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通过测量发现,家里的高压锅的横截面积为4.0×10-2米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克,排气孔的面积为7×10-6来2。(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取1×105帕)
(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
(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帕,水的沸点就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
(3)小明要将该高压锅带到西藏拉萨使用并要求保证锅内最大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请计算。说明限压阀需要怎样改进?(假设该高压锅其他部分满足要求,拉萨的气压是0.652×105帕)
32.(2024八上·永嘉期中)我校项目化小组进行自制潜水器活动,潜水器模型如图所示,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内部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注射器与水舱通过塑料软管相连。
设计要求:
①潜水器可以在水中实现上浮、悬浮、下沉三个模式相互切换。
②潜水器能够从水面潜到水下20厘米深度位置停留5秒。
③能够打捞起30克的水下重物。
④为保证潜水器正常工作和生活,应尽可能提高生活舱的体积。
(1)如图所示此时潜水器的总体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或“=”)要使此状态的潜水器下潜到水下20厘米深度位置,应如何操作:   ;
表一为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潜水器的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良好,且生活舱和水舱分离 密封性良好,但生活舱和水舱未分离 密封性不好
指标二 能实现上浮和下沉,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_________ 只能实现上浮或下沉
指标三 能精准控制水舱空气体积,实现快速精确的沉浮。 能基本控制水舱空气体积,但浮沉控制精准度一般。 浮沉控制不准确或反应迟钝。
(2)根据设计要求,将评价量表中指标二的良好一栏补充完整   ;
(3)潜水器由生活仓和水仓两个仓室构成,若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的厚度和自重均不计(不含配重),生活仓的体积为300cm3,水仓体积为200cm3,生活仓和水仓之间密封不连通。若潜水器的水仓进水100克恰好能够悬浮,小组同学需要放置的配重至少为多少克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工业废水会导致水体污染,不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解答】A、淡化海水能够得到淡水,该方式能够缓解淡水紧缺问题,故A错误;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其中的污染物会污染水体,故B错误;
C、农业上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能够减少水的使用量,实现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水资源紧缺,甚至浪费水资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降水
【解析】【分析】台风将海洋水转化为陆地水,属于水汽输送环节;台风雨属于降水。
【解答】台风形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在移动过程中,把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沿海陆地一带,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台风”和“台风雨”分别体现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和降水两个环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水是一种物质,氢气和氧气也属于物质,物质中不可能含有别的物质,所以水中不可能含有氢气和氧气,宏观角度来看,物质由元素组成。
【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故B错误;
C、“水中产生的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应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故C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亚洲淡水资源最丰富,但人口数据也最多,所以人均淡水资源最少。
【解答】A、由图可知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故A错误;
C、水是循环的,但是淡水资源是十分紧缺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
B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所以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故D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进行分析。
【解答】甩动上半部分,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管口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上管口压强小于下管口压强,因此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压进管中,从上管口飞了出来,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乳浊液是由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悬浊液是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两种浊液久置均会分层,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会分层。
【解答】A、乳浊液是指一种液体中分散有另一种液体的小液滴,形成的浑浊状态的液体;鲜牛奶是乳浊液,故A符合题意;
BC、豆浆是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溶液等多种分散系组成的混合物 ;果粒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果肉颗粒,因此属于悬浊液 ,故BC不符合题意;
D、苏打水是气体溶解在水中,属于溶液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7、8月份降水最多,气温也最高,即夏季高温、多雨。
【解答】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7月平均气温超过20℃,平均降水量超200mm,故夏季炎热多雨,1月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量少于50mm,故冬季寒冷少雨,ABD描述不正确,C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超滤膜起到过滤作用;紫外灯管照射起到杀菌消毒的功能。
【解答】步骤①中超滤膜起过滤作用;步骤②中活性炭起吸附杂质的作用;步骤③中紫外线灯管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综上所述,没有用到的方法是蒸馏。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00千米属于暖层,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降低,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温度升高,中间层随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暖层随高度升高温度升高。
【解答】读图,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中间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暖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ABD描述错误,C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地形是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图可知,图中拉萨海拔要比成都高很多,所以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很多,这说明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对,ACD错。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据此进行等比例换算即可。
【解答】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设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为x,t℃时,m克硝酸钾溶解在m克水中,溶液恰好饱和,则 ;解得x=100g。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甲降水量少且能保水的植被覆盖率又低,可知气象灾害为干旱。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少和植被覆盖率低会导致干旱的出现;我国冬季风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因此容易形成寒潮;干旱、大风和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导致沙尘暴。根据图示可知,甲气象灾害的成因与水少有关,应该是干旱。乙的成因是冬季风强盛应该是寒潮。丙是在接近沙源地,干旱、大风时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应该是沙尘暴。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地球上油水分层是因为油不溶于水且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太空中属于失重状态 ,不考虑重力与浮力,油与水不分层,但并不是油溶解在了水中。
【解答】A、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此不会出现上下分层,并不是水溶解油,形成溶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说明油滴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由于不受水施加的压力,因此不受浮力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在同一种液体中,比较不同状态下体积相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时,可通过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判断,排开液体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解答】已知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丙丁两球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可知,丙丁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有利于物质的扩散,温度下面高上面低有利于对流运动的进行。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正确理解题意,即要促使某工厂68米高烟囱灰尘扩散,需要在空气中形成较强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灰尘的扩散,而形成对流运动的前提是下部气温高、上部气温低。分析A、B、C、D四个选项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
16.【答案】(1)天气
(2)日出前后
(3)东南
【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的平均值。
(2)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3)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不是风吹向什么方向。
【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这是永嘉入秋后10月2日至8日每天的大气运动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2)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永嘉日最低气温是17℃,它出现在10月4号当天的日出前后。
(3)风向指风的来向,10月5日是东南风,指的是来自东南方向的风。
(1) 由表格数据可知,这是永嘉入秋后10月2日至8日每天的大气运动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2)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永嘉日最低气温是17℃,它出现在10月4号当天的日出前后。
(3)风向指风的来向,10月5日是东南风,指的是来自东南方向的风。
17.【答案】(1)晴天
(2)刮风
(3)B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丙地中间压强最大,可知属于高压控制区,天气晴朗干燥。
(2)冷锋过境,将带来降雨和降温、大风天气。
(3)低压控制区,多为阴雨天气,气流至下而上。
【解答】(1)丙地等压线数值内高为低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2)读图可知,乙地是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刮风、阴天、雨、雪等天气。
(3)甲地受低气压控制,容易成云致雨,即说明中心气流上升,A图是中心气流下沉,B图是中心气流上升。
故答案为:B。
(1)丙地等压线数值内高为低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2)读图可知,乙地是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刮风、阴天、雨、雪等天气。
(3)甲地受低气压控制,容易成云致雨,即说明中心气流上升,A图是中心气流下沉,B图是中心气流上升,故选B。
18.【答案】(1)溶质
(2)减小氯化钠的量直至天平平衡
(3)5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可知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之一。
(2)按计划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只能通过调节药品的量来调平天平,指针向左,说明左侧偏重。
(3)加水稀释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从溶液的组成角度看,氯化钠属于溶质。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用药匙减少左盘的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3)若用上述已配好的18%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从溶液的组成角度看,氯化钠属于溶质;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用药匙减少左盘的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3)若用上述已配好的18%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9.【答案】存在大气压;大气内各个方向都有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倒扣时,水不会流出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向上的压力;改变方向,水均不会掉落,说明各个方向均存在大气压。
【解答】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把杯子倒过来(图甲),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说明大气中存在气体压强,即气压,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仍不掉下,说明大气内各个方向都具有压强。
20.【答案】5000;不变;变小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物体的作用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单位N,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根据此概念解答此题。
【解答】这艘轮船最多可以装载:8000t-3000t=5000t,当它从长江驶进大海时,由于轮船一直是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重力不变,因此受到的浮力不变,而大海的密度更大,根据公式,因此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5000;不变;变小
21.【答案】(1)密闭
(2)增大体积
(3)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探究气压时,为了防止外界气体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2)松手,瓶子的容积变大,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蛋黄被压进瓶子。
(3)拔火罐时,火罐内的气体因温度高受热膨胀而逸出,剩余气体冷却后气压减小。
【解答】(1)封闭气体的气压,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质量的减小而减小,则“ ”处为密闭。
(2)捏一下矿泉水瓶,虽然瓶内的气体是被挤出去了,质量减少,但此时还未构成密闭空间,只有瓶口对准蛋黄后才构成密闭空间,然后一松手后,瓶子恢复原状,容积变大,瓶内气体体积变大,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蛋黄“跑进”瓶内。
(3)A、吸尘器吸粉尘利用电机的高速旋转,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粉尘吸入,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医“拔火罐”,当火熄灭时,内部气体的温度降低,气压会变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火罐压在皮肤上,故B符合题意;
C、吸管吸饮料,是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饮料压入口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抽药液,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来减小注射器内的气压,外界气压将液体压入注射器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封闭气体的气压,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质量的减小而减小,则“ ”处为密闭。
(2)捏一下矿泉水瓶,虽然瓶内的气体是被挤出去了,质量减少,但此时还未构成密闭空间,只有瓶口对准蛋黄后才构成密闭空间,然后一松手后,瓶子恢复原状,容积变大,瓶内气体体积变大,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蛋黄“跑进”瓶内。
(3)A.吸尘器吸粉尘利用电机的高速旋转,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粉尘吸入,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医“拔火罐”,当火熄灭时,内部气体的温度降低,气压会变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火罐压在皮肤上,故B符合题意;
C.吸管吸饮料,是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饮料压入口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抽药液,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来减小注射器内的气压,外界气压将液体压入注射器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答案】(1)气压降低
(2)72480
(3)排出部分氮气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高度越高,气压越小进行分析。
(2)根据计算潜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
(3)氮气的密度小,会导致潜空艇向上,若想让其下降,应排出部分氮气。
【解答】(1)根据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可知:浮空艇在空中的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2)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通过增加自身重力或者减小浮力,当排出部分氮气的时候,浮空艇体积变小,浮力就变小了。
(1)根据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可知:浮空艇在空中的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2)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通过增加自身重力或者减小浮力,当排出部分氦气的时候,浮空艇体积变小,浮力就变小了。
23.【答案】(1)对照
(2)草皮
(3)洒水的速度、持续时间或总水量等(写1条,合理即可)
(4)水土流失的情况(或泥土被水冲刷流失的情况)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1)A不作特殊处理,相当于对照组,作用是对照。
(2)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模拟植被的是草皮。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控制水的量,速度等条件相同。
(4)实验探究的是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可知测量的是泥土被水冲刷流失的情况。
【解答】(1)在实验中,A组作为没有草皮的斜坡模型,起到了对照的作用。通过对比A组和B组(有草皮的斜坡模型)的实验结果,可以评估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此,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条件来研究特定现象。在这个实验中,草皮被用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被。通过观察有草皮和无草皮斜坡模型的水土流失情况,可以推断植被在自然界中对水土流失的抑制作用。
(3)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需保持一致的量,这可以是洒水的速度、持续时间或总水量等。这些条件的控制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主要是水土流失的情况。这包括观察水流冲刷斜坡模型时泥土的流失量、流失速度以及流失的泥土在容器中的堆积情况等。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可以对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1)在实验中,A组作为没有草皮的斜坡模型,起到了对照的作用。通过对比A组和B组(有草皮的斜坡模型)的实验结果,可以评估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此,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条件来研究特定现象。在这个实验中,草皮被用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被。通过观察有草皮和无草皮斜坡模型的水土流失情况,可以推断植被在自然界中对水土流失的抑制作用。
(3)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需保持一致的量,这可以是洒水的速度、持续时间或总水量等。这些条件的控制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主要是水土流失的情况。这包括观察水流冲刷斜坡模型时泥土的流失量、流失速度以及流失的泥土在容器中的堆积情况等。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可以对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24.【答案】(1)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浸入水中至不同的线且与液面保持相平,重复步骤e、f,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并比较。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可知探究的是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
(2)由(1)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对浮力有影响,为了控制变量,在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解答】(1)图b、c中液体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受到的浮力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
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
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改变物体浸入水中至不同的线且与液面保持相平,重复步骤e、f,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并比较,若,则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1)图b、c中液体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受到的浮力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1]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
[2]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
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3]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改变物体浸入水中至不同的线且与液面保持相平,重复步骤e、f,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并比较,若,则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25.【答案】(1)温度;溶质的种类
(2)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变量有溶质的种类和水的温度,可知探究的是温度和溶质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
(2)要比较溶解性大小,需要测量每组实验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大小。
(3)由表中数据可知,将1中的水换成酒精,与另两组进行对比时,均存在两个变量,所以不合理。
【解答】(1)由图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即小明研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
故答案为:温度、溶质的种类。
(2)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物质的溶解性,也就是影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多质量,所以表格中需要记录的项目是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填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将1号试管中的10毫升水换成等体积的酒精,其他表格内容及数据都不变,1号和2号有两个变量:溶剂的种类和溶质的种类,1号和3号也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溶剂的种类,是没有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故填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1)由图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即小明研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故填温度、溶质的种类。
(2)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物质的溶解性,也就是影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多质量,所以表格中需要记录的项目是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填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将1号试管中的10毫升水换成等体积的酒精,其他表格内容及数据都不变,1号和2号有两个变量:溶剂的种类和溶质的种类,1号和3号也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溶剂的种类,是没有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故填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26.【答案】(1)A
(2)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偏大
(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75%指的是酒精的质量分数为75%。
(2)天平调平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
(3)由步骤A结合重力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C中示数减去B中示数等于物体对水的压力,由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C-B,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1)75%的乙醇溶液的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酒精液中含有75份质量的酒精,溶液中酒精和水的质量比为
观察选项,A模型与其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相符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甲图中,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量筒壁上有残留消毒液,导致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测量变小,质量是准确的,根据知消毒液的密度测量值变大。
(3)由图A可知,实心铁块的重力G=F1,则实心铁块的质量为
由知,实心铁块的体积为
即实心铁块排开消毒液的体积为
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浮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心铁块对消毒液有向下的压力,使得电子秤示数增大,则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消毒液的密度为。
(1)75%的乙醇溶液的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酒精液中含有75份质量的酒精,溶液中酒精和水的质量比为
观察选项,A模型与其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相符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甲图中,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量筒壁上有残留消毒液,导致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测量变小,质量是准确的,根据知消毒液的密度测量值变大。
(3)由图A可知,实心铁块的重力G=F1,则实心铁块的质量为
由知,实心铁块的体积为
即实心铁块排开消毒液的体积为
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浮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心铁块对消毒液有向下的压力,使得电子秤示数增大,则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消毒液的密度为
27.【答案】(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在弹丸的形状和透明塑料管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增大而变小
(3)打开档板时,管外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弹丸所受合力向右使其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管内空气被压缩,导致内压大于外压,档板被压缩空气推开,弹丸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减速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气体抽出后,管内由于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弹丸向外弹出。
(2)根据图乙进行分析,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弹丸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小。
(3)加速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后来管内气压增大,抑制弹丸的运动,开始减速。
【解答】(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根据图乙可知,在弹丸的形状和透明塑料管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增大而变小。
(3)打开档板时,管外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弹丸所受合力向右使其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管内空气被压缩,导致内压大于外压,档板被压缩空气推开,弹丸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减速。
(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根据图乙可知,在弹丸的形状和透明塑料管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增大而变小。
(3)打开档板时,管外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弹丸所受合力向右使其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管内空气被压缩,导致内压大于外压,档板被压缩空气推开,弹丸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减速。
28.【答案】(1)②
(2)等于
(3)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风;降水
【解析】【分析】(1)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2)相同位置降雨量相同,不会因为测量仪器规格不同测量结果就不同。
(3)湿球温度计玻璃泡表面的水分蒸发,吸收热量,可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更小。
【解答】(1)读图可知,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放置在百叶箱内;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和量杯,降水量的大小用毫米表示;测量气压要用气压计;测量风速风向要用风速风向仪,所以在校园气象站设备中可用于观测“6级阵风”的工具是风速风向仪,即②。
(2)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降水量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将同一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则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等于B。
(3)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球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则由图可知乙是湿球温度计。
(1)读图可知,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放置在百叶箱内;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和量杯,降水量的大小用毫米表示;测量气压要用气压计;测量风速风向要用风速风向仪,所以在校园气象站设备中可用于观测“6级阵风”的工具是风速风向仪,即②。
(2)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降水量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将同一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则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等于B。
(3)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球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则由图可知乙是湿球温度计。
29.【答案】(1)蒸发溶剂
(2)增大
(3)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进来(合理即可)
(4)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熬制时,溶剂不断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时,浮力将变大。
(3)在燃烧时,温度高的空气向上运动,冷的空气不断进入,提供助燃剂,使燃烧可以持续。
(4)根据溶液均一、稳定进行画图。
【解答】(1)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气体的密度小于水,当气体附着在杂质上,相当于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因而使杂质浮于表面而被拂去。
(3)柴火从土灶台柴火口送入,在灶肚内燃烧,产生的热气及烟尘沿烟道上升,从烟囱口排出;空气不断地从柴火口处补充进灶肚,柴火就能持续燃烧了
(4)取20克蔗糖块加入80克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蔗糖分子分布的模型图如下:

(1)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气体的密度小于水,当气体附着在杂质上,相当于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因而使杂质浮于表面而被拂去;
(3)柴火从土灶台柴火口送入,在灶肚内燃烧,产生的热气及烟尘沿烟道上升,从烟囱口排出;空气不断地从柴火口处补充进灶肚,柴火就能持续燃烧了;
(4)取20克蔗糖块加入80克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蔗糖分子分布的模型图如下:。
30.【答案】(1)不饱和溶液
(2)甲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20%=20g,
故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8%。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饱和溶液指的是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2)丙中溶质等于甲中原有的溶质加上另外加的5g硫酸铜粉末,溶液质量也是在甲的基础上加5g,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解答】(1)乙烧杯中加入5g 的硫酸铜后完全溶解,说明乙烧杯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1)乙烧杯中加入5g 的硫酸铜后完全溶解,说明乙烧杯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见答案。
31.【答案】(1)锅内最大压强为

(2)锅内压强增加了
水的沸点增高
所以,锅内温度最高可达:

(3)将该高压锅带到西藏拉萨使用并要求保证锅内最大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即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是,根据题意可知
代入数据得
解得
所以,增大限压阀的质量为。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高压锅内最大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2)锅内增大的压强即为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与3.6×103帕进行对比,计算锅内增加的温度,加上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即为锅内最高温度。
(3)限压阀产生的压强等于锅内的压强减去外界大气压,再根据和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1)锅内最大压强为
(2)锅内压强增加了
水的沸点增高
所以,锅内温度最高可达:
(3)将该高压锅带到西藏拉萨使用并要求保证锅内最大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即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是,根据题意可知
代入数据得
解得
所以,增大限压阀的质量为。
32.【答案】(1)<;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出水舱内的一部分空气
(2)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400g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悬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下沉。
(2)根据优秀和待改进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为: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沉浮条件: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1)[1]如图所示,潜水器漂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潜水器的总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出水舱内的一部分空气,从而让水舱吸水,实现潜水器下潜。
(2)结合优秀等级指标二可知,表中指标二的良好一栏应补充的内容是: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因为潜水器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重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质量为
则需放入配重的质量为
(1)[1]如图所示,潜水器漂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潜水器的总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出水舱内的一部分空气,从而让水舱吸水,实现潜水器下潜。
(2)结合优秀等级指标二可知,表中指标二的良好一栏应补充的内容是: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因为潜水器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重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质量为
则需放入配重的质量为
1 / 1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永嘉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的方式无法缓解淡水紧缺问题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可循环使用
C.农业上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节约用水
D.可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C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工业废水会导致水体污染,不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解答】A、淡化海水能够得到淡水,该方式能够缓解淡水紧缺问题,故A错误;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其中的污染物会污染水体,故B错误;
C、农业上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能够减少水的使用量,实现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水资源紧缺,甚至浪费水资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永嘉期中)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6日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导致上海地区刮强风下暴雨,“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
A.水汽输送、降水 B.水汽输送、蒸发
C.降水、地表径流 D.蒸发、降水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降水
【解析】【分析】台风将海洋水转化为陆地水,属于水汽输送环节;台风雨属于降水。
【解答】台风形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在移动过程中,把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沿海陆地一带,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台风”和“台风雨”分别体现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和降水两个环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是富氢养生水杯,广告宣传称:闭合开关,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描述属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这端产生氢气
C.“水中产生的氢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杯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水是一种物质,氢气和氧气也属于物质,物质中不可能含有别的物质,所以水中不可能含有氢气和氧气,宏观角度来看,物质由元素组成。
【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故B错误;
C、“水中产生的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应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故C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上·永嘉期中)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B.大洋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最少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资源最多,但是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最少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亚洲淡水资源最丰富,但人口数据也最多,所以人均淡水资源最少。
【解答】A、由图可知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故A错误;
C、水是循环的,但是淡水资源是十分紧缺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
B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所以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故D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D。
5.(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一只手握住塑料软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甩动上半部分,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从上管口飞了出来。根据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大,大于下管口压强
B.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下管口压强
C.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上管口压强
D.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大,大于上管口压强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进行分析。
【解答】甩动上半部分,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管口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上管口压强小于下管口压强,因此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压进管中,从上管口飞了出来,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4八上·永嘉期中)下列是小明常喝的几种饮料,其中属于乳浊液的是(  )
A.鲜牛奶 B.豆浆
C.果粒橙 D.苏打水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乳浊液是由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悬浊液是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两种浊液久置均会分层,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会分层。
【解答】A、乳浊液是指一种液体中分散有另一种液体的小液滴,形成的浑浊状态的液体;鲜牛奶是乳浊液,故A符合题意;
BC、豆浆是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溶液等多种分散系组成的混合物 ;果粒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果肉颗粒,因此属于悬浊液 ,故BC不符合题意;
D、苏打水是气体溶解在水中,属于溶液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4八上·永嘉期中)读“我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下推断该地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A.终年低温多雨,空气湿润 B.终年高温少雨,空气干燥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7、8月份降水最多,气温也最高,即夏季高温、多雨。
【解答】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7月平均气温超过20℃,平均降水量超200mm,故夏季炎热多雨,1月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量少于50mm,故冬季寒冷少雨,ABD描述不正确,C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4八上·永嘉期中)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①②③中没有用到的方法是(  )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超滤膜起到过滤作用;紫外灯管照射起到杀菌消毒的功能。
【解答】步骤①中超滤膜起过滤作用;步骤②中活性炭起吸附杂质的作用;步骤③中紫外线灯管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综上所述,没有用到的方法是蒸馏。
故答案为:D。
9.(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假设气球不破裂)。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判断,随高度升高探空气球记录的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D.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00千米属于暖层,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降低,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温度升高,中间层随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暖层随高度升高温度升高。
【解答】读图,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中间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暖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ABD描述错误,C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上·永嘉期中)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但两地气温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地形是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图可知,图中拉萨海拔要比成都高很多,所以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很多,这说明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对,ACD错。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上·永嘉期中)t℃时,m克硝酸钾溶解在m克水中,溶液恰好饱和,则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  )
A.m克 B.2m克 C.100m克 D.100克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据此进行等比例换算即可。
【解答】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设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为x,t℃时,m克硝酸钾溶解在m克水中,溶液恰好饱和,则 ;解得x=100g。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形成原因的示意图”,其中甲代表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霜冻 C.沙尘暴 D.寒潮
【答案】A
【知识点】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甲降水量少且能保水的植被覆盖率又低,可知气象灾害为干旱。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少和植被覆盖率低会导致干旱的出现;我国冬季风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因此容易形成寒潮;干旱、大风和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导致沙尘暴。根据图示可知,甲气象灾害的成因与水少有关,应该是干旱。乙的成因是冬季风强盛应该是寒潮。丙是在接近沙源地,干旱、大风时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应该是沙尘暴。
故答案为:A。
13.(2024八上·永嘉期中)自太空课堂开设以来,许多地球上实验现象和太空中实验现象具有差异性。如图甲、乙所示是分别在太空中和地球上做的油和水混合后充分振荡,再充分静置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空中水能溶解油,形成溶液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油的重力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不受浮力作用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
【答案】A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地球上油水分层是因为油不溶于水且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太空中属于失重状态 ,不考虑重力与浮力,油与水不分层,但并不是油溶解在了水中。
【解答】A、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此不会出现上下分层,并不是水溶解油,形成溶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说明油滴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由于不受水施加的压力,因此不受浮力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4八上·永嘉期中)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它们在水中静止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所受浮力一定相等的球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在同一种液体中,比较不同状态下体积相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时,可通过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判断,排开液体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解答】已知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丙丁两球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可知,丙丁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4八上·永嘉期中)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
选项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 16.6 ℃ 16.8 ℃ 17.0 ℃ 17.1 ℃
B 21.0 ℃ 21.0 ℃ 20.9 ℃ 20.9 ℃ 21.0 ℃
C 20.9 ℃ 20.8 ℃ 20.6 ℃ 20.2 ℃ 20.0 ℃
D 15.2 ℃ 14.8 ℃ 14.7 ℃ 14.9 ℃ 15.2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有利于物质的扩散,温度下面高上面低有利于对流运动的进行。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正确理解题意,即要促使某工厂68米高烟囱灰尘扩散,需要在空气中形成较强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灰尘的扩散,而形成对流运动的前提是下部气温高、上部气温低。分析A、B、C、D四个选项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
16.(2024八上·永嘉期中)2024年10月2日,永嘉正式入秋。如表信息为永嘉入秋后10月2日至10月8日的气象要素。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10月8日
阴有阵雨 阴转多云 多云 多云转晴 多云转晴 晴 多云转晴
20~24℃ 18~26℃ 17~25℃ 19~26℃ 20~28℃ 21~28℃ 19~24℃
大风7级 大风6级 东南风3级 东南风2级 东风1级 东风3级 东风1级
(1)表中信息是永嘉入秋后的   (选填“天气”或“气候”)现象。
(2)入秋后这一周,永嘉日最低气温是17℃,它出现在10月4号当天的   。
(3)10月5日是东南风,指的是   (选填“来自”或“吹向”)东南方向的风。
【答案】(1)天气
(2)日出前后
(3)东南
【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的平均值。
(2)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3)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不是风吹向什么方向。
【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这是永嘉入秋后10月2日至8日每天的大气运动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2)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永嘉日最低气温是17℃,它出现在10月4号当天的日出前后。
(3)风向指风的来向,10月5日是东南风,指的是来自东南方向的风。
(1) 由表格数据可知,这是永嘉入秋后10月2日至8日每天的大气运动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2)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永嘉日最低气温是17℃,它出现在10月4号当天的日出前后。
(3)风向指风的来向,10月5日是东南风,指的是来自东南方向的风。
17.(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是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该日的天气为   。
(2)乙地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   天气(写一种情况即可)
(3)甲地受低气压控制,容易成云致雨,其大气运动情况是_________。(选填“A”或“B”)
A. B.
【答案】(1)晴天
(2)刮风
(3)B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丙地中间压强最大,可知属于高压控制区,天气晴朗干燥。
(2)冷锋过境,将带来降雨和降温、大风天气。
(3)低压控制区,多为阴雨天气,气流至下而上。
【解答】(1)丙地等压线数值内高为低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2)读图可知,乙地是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刮风、阴天、雨、雪等天气。
(3)甲地受低气压控制,容易成云致雨,即说明中心气流上升,A图是中心气流下沉,B图是中心气流上升。
故答案为:B。
(1)丙地等压线数值内高为低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2)读图可知,乙地是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刮风、阴天、雨、雪等天气。
(3)甲地受低气压控制,容易成云致雨,即说明中心气流上升,A图是中心气流下沉,B图是中心气流上升,故选B。
18.(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从溶液的组成角度看,氯化钠属于   。
(2)进行步骤B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
(3)若用上述已配好18%的氯化钠溶液,来配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18%的氯化钠溶液   克。
【答案】(1)溶质
(2)减小氯化钠的量直至天平平衡
(3)5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可知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之一。
(2)按计划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只能通过调节药品的量来调平天平,指针向左,说明左侧偏重。
(3)加水稀释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从溶液的组成角度看,氯化钠属于溶质。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用药匙减少左盘的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3)若用上述已配好的18%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从溶液的组成角度看,氯化钠属于溶质;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用药匙减少左盘的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3)若用上述已配好的18%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9.(2024八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图甲),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说明   。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仍不掉下,水仍不流出来,这又说明   。
【答案】存在大气压;大气内各个方向都有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倒扣时,水不会流出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向上的压力;改变方向,水均不会掉落,说明各个方向均存在大气压。
【解答】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把杯子倒过来(图甲),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说明大气中存在气体压强,即气压,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仍不掉下,说明大气内各个方向都具有压强。
20.(2024八上·永嘉期中)一艘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3000t,装满货物时的排水量为8000t,那么这艘轮最多可以装载   t的货物。如果它从长江驶进大海,它所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5000;不变;变小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物体的作用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单位N,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根据此概念解答此题。
【解答】这艘轮船最多可以装载:8000t-3000t=5000t,当它从长江驶进大海时,由于轮船一直是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重力不变,因此受到的浮力不变,而大海的密度更大,根据公式,因此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5000;不变;变小
21.(2024八上·永嘉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2)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压强差就会使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松手时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瓶气压;
(3)下列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的是_________。
A.吸尘器吸粉尘 B.中医“拔火罐”
C.吸管吸饮料 D.注射器抽药液
【答案】(1)密闭
(2)增大体积
(3)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探究气压时,为了防止外界气体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2)松手,瓶子的容积变大,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蛋黄被压进瓶子。
(3)拔火罐时,火罐内的气体因温度高受热膨胀而逸出,剩余气体冷却后气压减小。
【解答】(1)封闭气体的气压,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质量的减小而减小,则“ ”处为密闭。
(2)捏一下矿泉水瓶,虽然瓶内的气体是被挤出去了,质量减少,但此时还未构成密闭空间,只有瓶口对准蛋黄后才构成密闭空间,然后一松手后,瓶子恢复原状,容积变大,瓶内气体体积变大,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蛋黄“跑进”瓶内。
(3)A、吸尘器吸粉尘利用电机的高速旋转,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粉尘吸入,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医“拔火罐”,当火熄灭时,内部气体的温度降低,气压会变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火罐压在皮肤上,故B符合题意;
C、吸管吸饮料,是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饮料压入口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抽药液,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来减小注射器内的气压,外界气压将液体压入注射器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封闭气体的气压,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质量的减小而减小,则“ ”处为密闭。
(2)捏一下矿泉水瓶,虽然瓶内的气体是被挤出去了,质量减少,但此时还未构成密闭空间,只有瓶口对准蛋黄后才构成密闭空间,然后一松手后,瓶子恢复原状,容积变大,瓶内气体体积变大,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蛋黄“跑进”瓶内。
(3)A.吸尘器吸粉尘利用电机的高速旋转,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粉尘吸入,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医“拔火罐”,当火熄灭时,内部气体的温度降低,气压会变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火罐压在皮肤上,故B符合题意;
C.吸管吸饮料,是使内部气体质量减小,气压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饮料压入口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抽药液,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来减小注射器内的气压,外界气压将液体压入注射器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2024八上·永嘉期中)2022年5月,我国的“极目一号”浮空艇(如图)创造了海拔9000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内部囊体上层充满氮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
(1)浮空艇上升过程中,所处外界环境会发生变化,请例举一项外界环境的变化   ;
(2)如图所示,浮空艇在海拔4300米处的营地,空气密度约为0.8千克/米3,该艇在升空前体积可达9060米3,此时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约为   牛;
(3)通过对囊内氮气和空气的充放,可实现浮空艇的升降,升降过程中艇体体积不变。相同条件下氮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要使浮空艇下降至地面,可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1)气压降低
(2)72480
(3)排出部分氮气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高度越高,气压越小进行分析。
(2)根据计算潜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
(3)氮气的密度小,会导致潜空艇向上,若想让其下降,应排出部分氮气。
【解答】(1)根据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可知:浮空艇在空中的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2)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通过增加自身重力或者减小浮力,当排出部分氮气的时候,浮空艇体积变小,浮力就变小了。
(1)根据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可知:浮空艇在空中的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2)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3)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通过增加自身重力或者减小浮力,当排出部分氦气的时候,浮空艇体积变小,浮力就变小了。
23.(2024八上·永嘉期中)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组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容器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用   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被。
(3)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需保持一致的量是   。(写1项即可)
(4)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对照
(2)草皮
(3)洒水的速度、持续时间或总水量等(写1条,合理即可)
(4)水土流失的情况(或泥土被水冲刷流失的情况)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1)A不作特殊处理,相当于对照组,作用是对照。
(2)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模拟植被的是草皮。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控制水的量,速度等条件相同。
(4)实验探究的是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可知测量的是泥土被水冲刷流失的情况。
【解答】(1)在实验中,A组作为没有草皮的斜坡模型,起到了对照的作用。通过对比A组和B组(有草皮的斜坡模型)的实验结果,可以评估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此,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条件来研究特定现象。在这个实验中,草皮被用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被。通过观察有草皮和无草皮斜坡模型的水土流失情况,可以推断植被在自然界中对水土流失的抑制作用。
(3)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需保持一致的量,这可以是洒水的速度、持续时间或总水量等。这些条件的控制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主要是水土流失的情况。这包括观察水流冲刷斜坡模型时泥土的流失量、流失速度以及流失的泥土在容器中的堆积情况等。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可以对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1)在实验中,A组作为没有草皮的斜坡模型,起到了对照的作用。通过对比A组和B组(有草皮的斜坡模型)的实验结果,可以评估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此,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条件来研究特定现象。在这个实验中,草皮被用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被。通过观察有草皮和无草皮斜坡模型的水土流失情况,可以推断植被在自然界中对水土流失的抑制作用。
(3)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需保持一致的量,这可以是洒水的速度、持续时间或总水量等。这些条件的控制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主要是水土流失的情况。这包括观察水流冲刷斜坡模型时泥土的流失量、流失速度以及流失的泥土在容器中的堆积情况等。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可以对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24.(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小明做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将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图a、b、c中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
(2)为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小明将一个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划分16等份,分别浸入水中至中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e、f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
①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其目的是   ;
②若实验结果为   ,则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③小明要得出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这一普遍规律,需继续实验,则实验的操作是   。
【答案】(1)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浸入水中至不同的线且与液面保持相平,重复步骤e、f,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并比较。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可知探究的是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
(2)由(1)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对浮力有影响,为了控制变量,在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解答】(1)图b、c中液体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受到的浮力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
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
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改变物体浸入水中至不同的线且与液面保持相平,重复步骤e、f,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并比较,若,则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1)图b、c中液体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受到的浮力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1]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
[2]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
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3]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改变物体浸入水中至不同的线且与液面保持相平,重复步骤e、f,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并比较,若,则可得结论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25.(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利用家中的调味品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准备足量的白糖、食盐,并将它们研磨成粉末待用。
②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20 20 40
溶质种类 白糖粉末 食盐粉末 白糖粉末
水的体积/mL 10 10 10
_________      
(1)分析表格内容,小明研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   、   。
(2)完成表格中需要记录的项目:   。
(3)小明将1号试管中的10毫升水换成等体积的酒精,其他表格内容及数据都不变,来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老师认为无法得出结论,其理由是   。
【答案】(1)温度;溶质的种类
(2)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变量有溶质的种类和水的温度,可知探究的是温度和溶质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
(2)要比较溶解性大小,需要测量每组实验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大小。
(3)由表中数据可知,将1中的水换成酒精,与另两组进行对比时,均存在两个变量,所以不合理。
【解答】(1)由图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即小明研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
故答案为:温度、溶质的种类。
(2)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物质的溶解性,也就是影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多质量,所以表格中需要记录的项目是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填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将1号试管中的10毫升水换成等体积的酒精,其他表格内容及数据都不变,1号和2号有两个变量:溶剂的种类和溶质的种类,1号和3号也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溶剂的种类,是没有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故填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1)由图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即小明研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和溶质的种类,故填温度、溶质的种类。
(2)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物质的溶解性,也就是影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多质量,所以表格中需要记录的项目是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填最多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将1号试管中的10毫升水换成等体积的酒精,其他表格内容及数据都不变,1号和2号有两个变量:溶剂的种类和溶质的种类,1号和3号也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溶剂的种类,是没有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故填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26.(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使用医用免洗手消毒液时,闻到了浓浓的酒精味。查看说明书后,确定这种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75%的乙醇(即酒精),小明想设计实验测出消毒液的密度。
(1)免洗手消毒液所用的是75%的乙醇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比例正确的是_________;
A. B.
C. D.
(2)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消毒液密度的测量及计算,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他接下去的操作是   。在量体积时,小明发现消毒液流动性较差,经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壁上依旧残留消毒液,这一现象会导致所测消毒液的密度   ;(选填“无影响”、“偏大”或“偏小”)
(3)小明改进了上述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他利用电子秤、小桶、细线和一个实心铁块(密度为铁)等器材,再次测量消毒液的密度。具体做法如下:
A.先将铁块用细线系好,悬挂在电子秤的下端,待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1
B.向小桶里倒入适量消毒液,再次悬挂在电子秤的下端,待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2
C.用手提着细线另一端,将铁块缓慢地浸没在消毒液中,铁块不碰触小桶底部和侧壁,待电子秤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3
根据实验数据,请写出消毒液密度的表达式:消毒液=   。(用F1、F2、F3、铁表示)
【答案】(1)A
(2)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偏大
(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75%指的是酒精的质量分数为75%。
(2)天平调平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
(3)由步骤A结合重力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C中示数减去B中示数等于物体对水的压力,由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C-B,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1)75%的乙醇溶液的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酒精液中含有75份质量的酒精,溶液中酒精和水的质量比为
观察选项,A模型与其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相符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甲图中,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量筒壁上有残留消毒液,导致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测量变小,质量是准确的,根据知消毒液的密度测量值变大。
(3)由图A可知,实心铁块的重力G=F1,则实心铁块的质量为
由知,实心铁块的体积为
即实心铁块排开消毒液的体积为
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浮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心铁块对消毒液有向下的压力,使得电子秤示数增大,则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消毒液的密度为。
(1)75%的乙醇溶液的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酒精液中含有75份质量的酒精,溶液中酒精和水的质量比为
观察选项,A模型与其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相符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甲图中,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量筒壁上有残留消毒液,导致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测量变小,质量是准确的,根据知消毒液的密度测量值变大。
(3)由图A可知,实心铁块的重力G=F1,则实心铁块的质量为
由知,实心铁块的体积为
即实心铁块排开消毒液的体积为
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浮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心铁块对消毒液有向下的压力,使得电子秤示数增大,则实心铁块在消毒液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消毒液的密度为
27.(2024八上·永嘉期中)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透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质量,使其质量分别为30克、40克、50克、60克、70克,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本实验中抽气机的作用是   ;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与透明塑料管长度的关系,换用了多根长度不同的透明塑料管,用同一个弹丸,抽出等量空气后,重复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长度小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总是逐渐增大;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却先增大后减小。请你分析弹丸在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
【答案】(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在弹丸的形状和透明塑料管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增大而变小
(3)打开档板时,管外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弹丸所受合力向右使其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管内空气被压缩,导致内压大于外压,档板被压缩空气推开,弹丸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减速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气体抽出后,管内由于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弹丸向外弹出。
(2)根据图乙进行分析,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弹丸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小。
(3)加速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后来管内气压增大,抑制弹丸的运动,开始减速。
【解答】(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根据图乙可知,在弹丸的形状和透明塑料管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增大而变小。
(3)打开档板时,管外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弹丸所受合力向右使其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管内空气被压缩,导致内压大于外压,档板被压缩空气推开,弹丸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减速。
(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根据图乙可知,在弹丸的形状和透明塑料管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增大而变小。
(3)打开档板时,管外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弹丸所受合力向右使其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管内空气被压缩,导致内压大于外压,档板被压缩空气推开,弹丸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减速。
28.(2024八上·永嘉期中)校园气象站可以监测校园的风速、风向、雨量、气温、气压等多种气象要素信息,为校园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1)在校园气象站设备中可用于观测“6级阵风”的工具   (填写序号);
(2)小明根据气象站中的雨量筒的结构,将使用过的饮料瓶改造成简易雨量筒。将同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如图甲所示。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百叶箱中的干湿球温度计如图乙所示,球泡部分已被遮挡,根据图示可以推测湿球温度计是   (填“甲”或“乙”)。
【答案】(1)②
(2)等于
(3)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风;降水
【解析】【分析】(1)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2)相同位置降雨量相同,不会因为测量仪器规格不同测量结果就不同。
(3)湿球温度计玻璃泡表面的水分蒸发,吸收热量,可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更小。
【解答】(1)读图可知,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放置在百叶箱内;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和量杯,降水量的大小用毫米表示;测量气压要用气压计;测量风速风向要用风速风向仪,所以在校园气象站设备中可用于观测“6级阵风”的工具是风速风向仪,即②。
(2)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降水量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将同一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则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等于B。
(3)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球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则由图可知乙是湿球温度计。
(1)读图可知,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放置在百叶箱内;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和量杯,降水量的大小用毫米表示;测量气压要用气压计;测量风速风向要用风速风向仪,所以在校园气象站设备中可用于观测“6级阵风”的工具是风速风向仪,即②。
(2)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降水量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将同一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则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等于B。
(3)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球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则由图可知乙是湿球温度计。
29.(2024八上·永嘉期中)《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从甘蔗中提取蔗糖的技术,其制作步骤分成:削蔗去杂→石辘碎蔗→扎汁分离→热锅熬糖→赶水打沙。小明对利用土灶进行“热锅熬糖”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制得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热锅熬糖”阶段,会在蔗汁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气体附着在杂质表面,使蔗汁中的杂质所受浮力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之后再将其拂去。
(3)如图甲所示,柴火在灶肚内燃烧,请用空气对流运动原理解释柴火能持续燃烧的原因   。
(4)20℃时,取20克蔗糖块加入80克水中如图乙所示,请在答题卷上画出蔗糖充分溶解后的分子分布的模型图   。(20℃蔗糖的溶解度为203.9克)
【答案】(1)蒸发溶剂
(2)增大
(3)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进来(合理即可)
(4)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熬制时,溶剂不断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时,浮力将变大。
(3)在燃烧时,温度高的空气向上运动,冷的空气不断进入,提供助燃剂,使燃烧可以持续。
(4)根据溶液均一、稳定进行画图。
【解答】(1)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气体的密度小于水,当气体附着在杂质上,相当于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因而使杂质浮于表面而被拂去。
(3)柴火从土灶台柴火口送入,在灶肚内燃烧,产生的热气及烟尘沿烟道上升,从烟囱口排出;空气不断地从柴火口处补充进灶肚,柴火就能持续燃烧了
(4)取20克蔗糖块加入80克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蔗糖分子分布的模型图如下:

(1)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气体的密度小于水,当气体附着在杂质上,相当于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因而使杂质浮于表面而被拂去;
(3)柴火从土灶台柴火口送入,在灶肚内燃烧,产生的热气及烟尘沿烟道上升,从烟囱口排出;空气不断地从柴火口处补充进灶肚,柴火就能持续燃烧了;
(4)取20克蔗糖块加入80克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蔗糖分子分布的模型图如下:。
30.(2024八上·永嘉期中)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不饱和溶液
(2)甲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20%=20g,
故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8%。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饱和溶液指的是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2)丙中溶质等于甲中原有的溶质加上另外加的5g硫酸铜粉末,溶液质量也是在甲的基础上加5g,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解答】(1)乙烧杯中加入5g 的硫酸铜后完全溶解,说明乙烧杯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1)乙烧杯中加入5g 的硫酸铜后完全溶解,说明乙烧杯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见答案。
31.(2024八上·永嘉期中)小明通过测量发现,家里的高压锅的横截面积为4.0×10-2米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克,排气孔的面积为7×10-6来2。(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取1×105帕)
(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
(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帕,水的沸点就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
(3)小明要将该高压锅带到西藏拉萨使用并要求保证锅内最大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请计算。说明限压阀需要怎样改进?(假设该高压锅其他部分满足要求,拉萨的气压是0.652×105帕)
【答案】(1)锅内最大压强为

(2)锅内压强增加了
水的沸点增高
所以,锅内温度最高可达:

(3)将该高压锅带到西藏拉萨使用并要求保证锅内最大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即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是,根据题意可知
代入数据得
解得
所以,增大限压阀的质量为。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高压锅内最大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2)锅内增大的压强即为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与3.6×103帕进行对比,计算锅内增加的温度,加上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即为锅内最高温度。
(3)限压阀产生的压强等于锅内的压强减去外界大气压,再根据和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1)锅内最大压强为
(2)锅内压强增加了
水的沸点增高
所以,锅内温度最高可达:
(3)将该高压锅带到西藏拉萨使用并要求保证锅内最大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即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是,根据题意可知
代入数据得
解得
所以,增大限压阀的质量为。
32.(2024八上·永嘉期中)我校项目化小组进行自制潜水器活动,潜水器模型如图所示,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内部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注射器与水舱通过塑料软管相连。
设计要求:
①潜水器可以在水中实现上浮、悬浮、下沉三个模式相互切换。
②潜水器能够从水面潜到水下20厘米深度位置停留5秒。
③能够打捞起30克的水下重物。
④为保证潜水器正常工作和生活,应尽可能提高生活舱的体积。
(1)如图所示此时潜水器的总体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或“=”)要使此状态的潜水器下潜到水下20厘米深度位置,应如何操作:   ;
表一为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潜水器的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良好,且生活舱和水舱分离 密封性良好,但生活舱和水舱未分离 密封性不好
指标二 能实现上浮和下沉,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_________ 只能实现上浮或下沉
指标三 能精准控制水舱空气体积,实现快速精确的沉浮。 能基本控制水舱空气体积,但浮沉控制精准度一般。 浮沉控制不准确或反应迟钝。
(2)根据设计要求,将评价量表中指标二的良好一栏补充完整   ;
(3)潜水器由生活仓和水仓两个仓室构成,若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的厚度和自重均不计(不含配重),生活仓的体积为300cm3,水仓体积为200cm3,生活仓和水仓之间密封不连通。若潜水器的水仓进水100克恰好能够悬浮,小组同学需要放置的配重至少为多少克   ?
【答案】(1)<;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出水舱内的一部分空气
(2)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400g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悬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下沉。
(2)根据优秀和待改进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为: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沉浮条件: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1)[1]如图所示,潜水器漂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潜水器的总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出水舱内的一部分空气,从而让水舱吸水,实现潜水器下潜。
(2)结合优秀等级指标二可知,表中指标二的良好一栏应补充的内容是: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因为潜水器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重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质量为
则需放入配重的质量为
(1)[1]如图所示,潜水器漂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潜水器的总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出水舱内的一部分空气,从而让水舱吸水,实现潜水器下潜。
(2)结合优秀等级指标二可知,表中指标二的良好一栏应补充的内容是: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不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3)因为潜水器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重力为
则此时潜水器的总质量为
则需放入配重的质量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