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课件(共24张PPT)+素材--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课件(共24张PPT)+素材--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新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2025年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知识回顾:人体感知外界刺激的结构叫 ;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 ;眼球由 和 构成;形成物象的结构是 ,形成视觉的结构是 。
感受器
视觉
眼球壁
内容物
视网膜
大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角膜
房水
虹膜
瞳孔
晶状体
睫状体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玻璃体
视神经
一、近视及其预防
观察和分析:下图呈现的是正常眼和不正常眼看到的情况,这种不正常眼我们称为什么?生活中哪些不科学的用眼可能导致这种不正常眼的现象的发生?
正常眼的视觉
不正常眼的视觉
近视
导致近视的不科学用眼: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在光线暗的环境中看书等;躺着看书、看手机等。
温馨提示:如果已经近视,需要注意用眼卫生,否则低度近视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超过600度)。高度近视不仅不方便,还可能引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
观察和分析:结合视觉的形成过程,下图表示眼球的成像简图,结合下图分析哪幅图表示正常眼的成像情况?哪幅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什么?
眼的成像情况
眼的成像情况
正常
近视
判断的理由:
判断的理由:
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物象刚好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
视网膜
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物象
一、近视及其预防
观察和分析:结合教材,并观察正常眼和近视眼的成像简图,思考近视眼中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的原因是眼球的哪些情况异常?
正常眼
近视眼
原因: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角膜、晶状体的曲度 ,看不清 的物体。
过长
过大
远处
思考:晶状体曲度过大,人体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以知道,正常眼看远处到看近处,晶状体的曲度的变化是由 到 (填大或小)。


一、近视及其预防
看 处
看 处
观察和分析:观察下图中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思考此时图中的晶状体情况是看远处还是看近处?为什么?
晶状体曲度 ;
晶状体曲度 ;
变小

变大
近处
晶状体曲度变化:远小近大
一、近视及其预防
学以致用:结合晶状体的曲度变化,说说预防近视时要求我们眼与书本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读写或使用电子
产品30—40分钟分钟后,要适当休息、远眺。
因为我们长时间看东西的距离较近,容易近
视,其原因是什么?
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导致近视的原因:
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导致晶状体的曲度长时间变大,在看远处时,就不容易变小,导致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从而近视。
一、近视及其预防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为了让近视的人能很好看清东西,常常需要带近视镜,结合教材和认识,近视镜的本质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
近视眼
近视镜的本质:
原理:
凹透镜
凹透镜具有散光作用,从而经过眼球对光的折射后,物象很好的落在视网膜上。
学科交叉:透镜是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镜片,分为凸透镜(聚光)和凹透镜(散光)。
凹透镜
凸透镜
一、近视及其预防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视力。如果近视后,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验光,配合适的眼镜。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吗?
通过到医疗机构验光,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近视情况,配合适的眼镜,避免眼镜不合适导致近视度数的增加。
一、近视及其预防
联系生活:你是否听说过家里长辈说他们的眼老花(科学名称是老视)了,你知道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吗?以及如何去矫正?
眼老花的原因:
随着年龄增大,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导致看近处物体时,曲度不容易变大,使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的方法:
带老花镜(本质是凸透镜)
远视眼
一、近视及其预防
二、保护眼睛
联系生活:《“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指出,每个人是自己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结合认识,思考以下保护眼的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不用手揉眼的目的:
避免造成眼部感染
投掷飞镖等活动需要小心目的:
避免眼外伤
联系生活:《“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指出,每个人是自己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结合认识,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读写或使用电子产品一段时间需要休息、远眺?
使眼部肌肉适当放松,预防近视
2.在弱光、强光下看书,或走路、乘车看书,为什么不利于保护视力?
在弱光或强光下看书,由于光线不适宜,很容易导致近视;走路、乘车看书一方面不安全,另一方面光线会不断变化,容易导致近视。
二、保护眼睛
三、耳和听觉
观察和分析: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听觉仅次于视觉。结合教材和下图,辨认耳朵的结构。
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1
2
3
5
6
8
9
10
耳郭
外耳道
外耳
听小骨
鼓室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4
7
11
鼓膜
内耳
中耳
观察和分析:观看“视频:耳的结构和作用”,思考耳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耳郭
作用: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作用:
传导声波
鼓膜
作用: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
作用:
人体内最小最轻的骨,放大传递振动
三、耳和听觉
观察和分析:观看“视频:耳的结构和作用”,思考耳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鼓室
作用:
有与外界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
半规管
作用:
前庭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头部位置和速度的变化,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耳蜗
作用:
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感受器)
三、耳和听觉
观察和分析:观看“视频:耳的结构和作用”,思考耳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1
听神经
2
作用:
咽鼓管
传导声波信息
作用:
连通咽和鼓室(中耳)
思考:鼻咽部有炎症时,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有咽鼓管连通,病菌会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
三、耳和听觉
观察和分析:观看“视频:听觉的形成过程”,完成听觉的形成过程的填空。
外界声波
2
3
4
5
6
7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1
耳郭
听神经
大脑的听觉中枢
听觉感受器
产生听觉
三、耳和听觉
试一试:把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回放给自己听,对比一下平时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声音传播的路径不同,听自己说话时通过空气和骨传播;听自己录音回放,声音只是空气传播,而且与录音的设备有关。
三、耳和听觉
四、保护耳和听觉
联系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保护耳和听觉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声屏障。减少噪声污染,减少对听力的影响。
联系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保护耳和听觉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四、保护耳和听觉
五、其它的感觉器官
联系生活:结合生活认识,人体除了眼、耳这两个感觉器官外,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
鼻(嗅觉器官)。鼻腔上端的黏膜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感受器)
舌(味觉器官)。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味细胞(感受器)
皮肤。具有感受冷、热、触、压等刺激的功能,内具有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
六、课堂总结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近视及其预防
近视的原因及矫正措施
远视的原因及矫正措施
保护眼睛的方法
耳和听觉
耳的结构和作用
听觉的形成过程
听觉感受器:耳蜗
形成听觉:大脑的听觉中枢
保护耳和听觉
其它的感觉器官:鼻、舌、皮肤等。
七、课堂练习
1.从外界声波传入到听觉的形成需经过:外耳道→ →听小骨→ 内的感觉细胞→ → 的一定区域。
2.右图所示的盲道和打手语各有什么用处?
鼓膜
耳蜗
听神经
大脑
盲道便于盲人出行,让他们感知到路的行走方向;手语便于聋哑人进行交流。
3.当你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见别人对你的说话,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传导
C.神经冲动的传导 D.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
A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近光灯比远光灯的照射距离短。请你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夜间光线较暗,在会车时,如果使用远光灯,对方车辆的人眼会受到强光的刺激,不容易看清前方的环境,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七、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