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永春一中2025届高三年化学科试卷(2025.4)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第Ⅰ卷一、本卷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是中华文明瑰宝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本草纲目》中对酿酒有如下记载:“……以大麦蒸热,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其中用到的操作为蒸馏和过滤B. 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以说水沤其丝”。说水为草木灰的水浸液,内含大量的KOHC. 古代炼丹家由丹砂炼水银的方法属于现代金属冶炼工艺中的热还原法D. 汉成书记载有“石胆化铁则为铜”,该过程涉及了置换反应2. 超临界碳酸化技术(反应如下,其中R-代表烃基)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只有取代反应B. 化合物4不存在手性碳原子C. 化合物2与化合物3含有相同的官能团D. 甲醇和化合物4分别与足量反应产生的之比为3.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键数目为 B. 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C. 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 D. 溶液中含数目为4. 下列描述或解释有误的是描述 解释A 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 N的能级半充满,比较稳定B 非金属与氢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氢可能为负价 氢的电负性小于该非金属C 晶体受热转化为和 该过程涉及σ键的断裂与生成D 键角: 两者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孤电子对数相同,电负性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更大A. A B. B C. C D. D5. 由五种元素组成的某配离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催化剂,结构如图。X、Y、Z、M、Q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M同周期,Y元素化合物种类数最多,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元素电负性大小:B. 分子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是2C. 含有X、Y、Z的酸的分子式可能是D. 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强酸,不溶于任何碱6.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通入酸性溶液:B. 用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加碘食盐:C. 侯氏制碱法制备D. 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7.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下实验探究平衡移动原理。实验1:实验2:已知:ⅰ. ;ⅱ.溶液为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和中键数之比为B. 结合实验可知反应C. ②中加水,溶液变红,说明平衡逆向移动,的浓度增大D. ③中加入,溶液变红,推测与形成了配合物8. 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1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MgO)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浸出时产生废渣中有SiO2,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浸出镁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O+2 NH=Mg2++2NH3↑+H2OB. 浸出和沉镁操作均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C. 得到的高纯镁砂在工业上用来电解制备金属镁D. 分离Mg2+与Al3+、Fe3+是利用了Mg(OH)2的Ksp远小于Fe(OH)3、Al(OH)3的Ksp9.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合成己二腈[NC(CH2)4CN]。充电时生成己二腈,放电时生成O2,其中a、b是互为反置的双极膜,双极膜中的H2O会解离出H+和OH-向两极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己二腈的分子中含有碳氮三键B. 放电时,N极的电势低于M极的电势C. 放电时,M极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3)4]3++2NH3+e-=[Co(NH3)6]2+D. 若充电时制得1 mol NC(CH2)4CN,则放电时需生成1 mol O2,才能使左室溶液恢复至初始状态10. 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氨水逐滴加入溶液中,该过程中溶液与加入氨水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e点对应的溶液迅速由浑浊变澄清,且此时溶液中的与均约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最好选择段溶液与葡萄糖等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发生银镜反应B. a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b点对应溶液中:D. 常温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第Ⅱ卷(共60分)11. 一种从分银渣(含等)回收金属资源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Ⅰ.难溶于水,但溶于浓盐酸。Ⅱ.“富锑铋铜液”中含(铋离子)、(锑离子)、。Ⅲ.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沉淀时的相关见下表:金属离子开始沉淀时的 05 1.5 4.7 1.5完全沉淀时的 1.4 2.5 6.7 3.2回答下列问题:(1)锑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ⅤA族,基态锑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氟锑酸)是一种超强酸,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写出一种与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2)“酸浸”时,盐酸浓度对锑、铋、铜浸出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温度对锑、铋、铜浸出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综合考虑,“酸浸”时适宜盐酸浓度为______;浸出时温度以为宜,其原因是______。(3)①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则“一次水解”时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已知“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和,则“二次水解”时调节的范围应该是______。(4)“滤渣1”中的可用硫酸—硫脲()浸出,生成配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配合物中不存在______(填标号)。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 E.非极性共价键(5)“滤渣1”中的也可用溶液浸取浸出渣得到含溶液,用甲醛还原可生成银。碱性条件下,用甲醛还原生成银和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6)尖晶石属于立方晶系,其晶胞可视为两种结构交替无隙并置而成(如图所示),其中可以为等,可以为等。已知尖晶石型的晶胞参数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12. 第元素也称为硼族元素,除硼外其余均为金属元素。Ⅰ.硼单质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的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氧化B.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氨硼烷乙烷C. 是一种一元弱酸,可以与甲醇反应生成为无机酸酯D. 氮化硼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氮化硼结构与石墨相似,熔点低(2)硼与硅相似,也能与氢形成一类化合物——硼烷。常见的有乙硼烷、丁硼烷、己硼烷等。其中乙硼烷生产中可用来与试剂X反应制备硼氢化钠,且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3)在一定条件下氨硼烷和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其中溶液中的阴离子为。设计实验检验该反应后的溶液中阳离子_______。Ⅱ.实验室采用三氟化硼与氯化铝加热的方法制备三氯化硼,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及加热装置略)。已知:①相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物质沸点 升华 升华②三氯化硼易水解。回答下列问题:(4)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5)将氟硼酸钾和硼酐一起研磨均匀加入A中的圆底烧瓶,滴入浓硫酸并加热,除产生气体外,还生成一种酸式盐,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装置C中仪器a的作用是防止产品中混有_______(填化学式),影响纯度。(7)实验开始时,A,C两处加热装置应先加热A处,原因是_______。(8)产品中氯元素含量的测定:称取样品置于蒸馏水中完全水解,并配成溶液,量取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溶液使充分沉淀,加入一定量硝基苯用力振荡,静置后,滴加几滴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至溶液,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已知:)①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②产品中氯元素含量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13. 气体输运是人体系统的重要任务,假定其环境温度均为。(1)血红蛋白能结合形成动脉血,存在如下反应:①②③_______(用表示)。(2)分子有两种构型(T型和R型),每个构型具有四个亚基。图中,表示未结合的T型和R型,且存在可逆的变构效应:,正向平衡常数为;当四分子与的四个亚基结合后,也是变构效应,正向平衡常数为。现已知,则分子有两种构型中结合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填“T”或“R”),其理由是________。(3)反应③平衡常数,已知下,氧分压与与氧气的结合度α(的转化率)关系如图所示,α随着增大而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此温度下______,当人体中与氧气的结合度α低于96%会缺氧症状,由此可以推算出人所处的环境中氧分压应不低于______。(4)的含量显著影响血液的,以下平衡对于血液缓冲至关重要:④文献中关于人体血液的一般有两个数值:7.40和7.37。请指出人体血液的这个数值分别对应的血液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结合上述平衡简述理由________。14. 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一种合成的流程如下(为乙基,为苯基),回答下列问题:(1)G的分子式为_____。(2)有机物中N原子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下列有机物碱性由弱到强排序为_____(填标号)。a. b. c. d.(3)B的名称是_____,H中含氧官能团是_____(填名称)。(4)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有机物y的作用是_____。(5)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6)在C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_____(写一种)。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1mol有机物最多能消耗2molNaOH;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峰的面积比为1∶2∶6.(7)一种重要的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如下图(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和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和_____。永春一中2025届高三年化学科试卷(2025.4)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第Ⅰ卷一、本卷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第Ⅱ卷(共60分)【11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V形 ③.(2) ①. ②. 温度较低,反应速率和金属的浸出率均较低;若温度升高,金属的浸出率均无明显变化且增加能耗(3) ①. ②.(4) ①. ②. E(5)(6)【12题答案】【答案】(1)BC (2)(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4)三口烧瓶 (5)(6)(7)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水蒸气干扰实验(8) ①. 当最后半滴标准液滴下时,溶液恰好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13题答案】【答案】(1)(2) ①. R ②. 因,可得,则结合能力较强是R型(3) ①. 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右移 ②. 2 ③. 12(4)动脉血,因为动脉血中氧气多含量少,④平衡左移,浓度减小,增大【14题答案】【答案】(1)(2)(3) ① 2—溴丙酸 ②. 酯基(4) ①. 取代反应 ②. 吸收,提高产率(5)(6)或 (7) ①. 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