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真奇妙 第1课时课件(共28张PPT)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化学真奇妙 第1课时课件(共28张PPT)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
第一单元
欢迎步入神奇而又充满乐趣的化学殿堂,让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化学的奇妙世界吧!
什么是化学呢?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目录
CONTENT
化学改变了世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化学改变了世界


在其他生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施用化肥可增加产量40%-60%
养活了20亿人口


350 km/h
900 km/h
现实
化学
文学夸张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以沙子为原料生产出芯片和光导纤维,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远隔天涯却犹如近在咫尺。
信息科学
舱外航天服实现太空行走
功能
材料
隐形材料
神舟升空
形形色色的石油产品
能源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化学学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
能源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起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
向太空的桥梁。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以下6种变化过程,在变化前后是否仍是同一种物质?
光合作用
葡萄酿成酒
铁生锈
水结冰
雕刻木头
折断粉笔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
1.定义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
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时的主要现象,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气体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通过观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1:点燃镁条
实验前
实验中、实验后
镁条是银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前
实验中、实验后
氢氧化钠和酚酞都是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变为红色
实验3:将几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 mL稀盐酸
实验前
实验中、实验后
锌粒是银白色固体,稀硫酸是无色液体
产生气泡
实验4:取3~4 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前
实验中、实验后
硫酸铜是蓝色液体,
氢氧化钠是无色液体
生成蓝色沉淀
上述四个变化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变化通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交流讨论
没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不是化学变化吗?
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的唯一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交流讨论
生活中哪些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通常是哪些方面发生变化?请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通常伴随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
项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外观特征
实例
联系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水的三态变化、车胎爆炸
形状、状态等改变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镁条燃烧、铁生锈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改造物质
化学变化
3.研究化学变化的目的
石油
储存能量
实现能量转换
改造物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物质的性质
1.镁可以燃烧
2.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3.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
1.镁条呈银白色
2.氧气没有气味
3.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的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变化过程通常伴 随 、 、 、 、 等现象。
2.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 的变化,通常表现
、 和 的释放或吸收。
3.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不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
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
放热
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能量
热能
光能
电能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小结
总结
SUMMARY
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
化学改变了世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
推动和促进了新兴科学的发展
….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二者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者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反之不成立
化学变化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存储或释放能量)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