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2025/8/26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察到的实验方法。
3.根据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学习,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 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目标
一、实验的重要性
道教炼丹
炼金术
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在早期对化学实验的朴素认知,客观上对实验化学做出了贡献。
新知探究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并验证诸多化学原理。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形成结论
形成假设
获取证据
收集证据(实验、调查)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
掌握科学探究的正确步骤对各门类自然科学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一般的科学探究步骤如下:
1.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二、科学探究
隐形飞机使用什么材料制成?
组成问题
用途问题
性质问题
石油是如何加工成塑料等产品的?
为何大型机械使用柴油而非汽油?
2. 与化学研究相关的问题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方面提出问题,部分案例如下:
新知探究
(1)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3)学会质疑,对现成的结论不能轻信;
(4) 善于观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5)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思考其现象,提出本质的问题。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 实验探究的特点(三关注)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和能否燃烧等化学性质。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受热时熔化等物理变化和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
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实验后:观察生成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前:观察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中:观察是否吸热、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观察化学实验的三个阶段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4. 实验探究的设计方法
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必须明确以下目标:
①实验目的: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②实验自变量: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
③实验因变量:需要观察测量的因素是什么。
④控制变量: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我们设计与验证。
是否需要进一步探究
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有哪些经验、教训
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探究结论是否全面、合理
探究步骤是否合理、有效
5. 对探究活动的反思
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①通过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反思,获得对探究问题的深刻理解,提升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探究活动反思后,要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反思等。
新知探究
小试牛刀
1.________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_____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___________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出结论
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
A
新知探究
3.某同学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该同学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之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D.修改结果,使之与实验相符
C
新知探究
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在点燃前探究蜡烛的性质
①提出问题:
蜡烛在形状、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等方面具有怎样的性质?
②设计实验:
a.结合生活,借助感官观察蜡烛;
b.用小刀切下小片蜡烛并投入水中。
③收集证据:
观察蜡烛特征并联系生活实际。
新知探究
④实验结论:
物理性质
色态味 硬度 密度 水溶性
白色的有轻微气味的固体
硬度较小(质地软)
密度比水小
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石蜡具有可燃性
⑤反思评价:
探究石蜡物理性质时,不可品尝味道。因为工业石蜡中有大量有毒害的物质。
新知探究
2.蜡烛火焰温度探究
①提出问题:
为什么蜡烛火焰有明显分层?
②作出假设:
蜡烛火焰分层是因为各层温度不同。
③设计并进行实验:
取一火柴,将其从垂直火焰方向迅速插入
火焰中部,约3 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不同
位置的灼烧程度。
新知探究
④获取证据:

⑤实验结论:

⑥反思评价:
a.外层火焰温度最高是因为 ;
b.在加热药品时要 。
燃烧更充分
使用外焰加热
火焰外层温度高,内层温度低。
处在火焰最外层(外焰)部位的火柴梗碳化明显,内层火柴梗几乎没变化。
新知探究
①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产物是什么?
②作出假设: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③资料查阅:
a.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浑浊”不可写做“混浊”
3.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新知探究
④设计并进行实验:
a.将一干冷烧杯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b.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
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⑤获取证据:

⑥实验结论: 。
a.干冷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b.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新知探究
4. 探究蜡烛熄灭时白烟成分
①提出问题:
为什么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②作出假设:
白烟可能是水、二氧化碳或石蜡固体。
③资料查阅:
a.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均是无色气体;
b.在自然科学中,烟特指固体小颗粒;
c.石蜡具有可燃性;
新知探究
④设计并进行实验:
在蜡烛刚熄灭时用尝试用火柴点燃白烟。
⑤获取证据:

⑥实验结论:

⑦反思评价: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为 。
白烟被点燃,重新引燃蜡烛。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
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
新知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点燃时
熄灭后
石蜡在常温下为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石蜡熔化、棉芯变黑、火焰分三层、
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石灰水变浑浊
熔化停止、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又将蜡烛引燃
蜡烛燃烧前后的现象汇总
新知探究
探究步骤 思考现象并给出结论
点燃前
点燃时
熄灭后
石蜡在常温下为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石蜡可燃,点燃后三层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燃烧成成二氧化碳与水
石蜡熄灭时产生的产生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
在描述现象时不可以直接指出生成物质的名称,应在实验结论中给出生成物的化学名称。
注意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汇总
新知探究
小试牛刀
4.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外焰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C、蜡烛的火焰分三层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新知探究
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⑵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两边
外焰
新知探究
四、探究蜡烛燃烧的本质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固体石蜡是否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时,固体石蜡需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新知探究
进行实验:
①如图1,从蜡烛上切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现象: 。
②如图2,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现象:

③如图3,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玻璃管,将其一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另一端点燃。现象: 。
石蜡不燃烧
石蜡油不燃烧
尖嘴处有火焰产生。
新知探究
实验结论:
反思交流:玻璃导管的长短是否影响实验结果?
石蜡是先熔化成液态,再气化为气态才燃烧的,气态石蜡比液态或固态石蜡更容易被点燃。
有,若导管过长,石蜡蒸汽则会凝结在导管内壁,此时便无法点燃。
新知探究
2.探究案例
①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的探究
②探究蜡烛燃烧的本质。
1.科学探究: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②科学探究的特点—观察现象;
③试验时的观察;④实验探究的设计。
本节小结
本课结束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