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无锡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8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Ca-40Zn-65第I卷(选择题共3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 )A.组成 B.结构 C.性质 D.应用2.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3.下列单一操作净化水程度较高的方法是(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4.下列消防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5.下列物质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 B.葡萄糖 C.食盐 D.水6.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常用的甜味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木糖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木糖醇由22个原子构成C.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木糖醇属于氧化物7.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木炭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B.铜丝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C.浓硫酸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D.氢氧化钠易潮解,可用于除油污8.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图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铟原子的质子数为66 B.铟的原子序数是49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铟属于非金属元素9.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水 B.稀释浓硫酸C.取氢氧化钠溶液 D.滴加稀硫酸10.人工增雨时,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华时,干冰的质量变小B.升华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隔不变C.冷凝时,水蒸气的体积不变D.冷凝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等难题的重要途径。回答11—13题。1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属于纯净物B.可燃冰的组成与水相同C.甲烷易溶于水D.甲烷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是36gB.20℃时,25g水中加入8g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C.将4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无晶体析出D.工业上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获得NaCl晶体13.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反应是:。下列化学用语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氢分子和氧原子C.——2个氢氧根离子D.——2个氯原子14.图是“中国空间站模拟光合作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的化学式为CH2B.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9D.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15.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及其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小于铜B.关闭灯罩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灯油燃烧不充分,烟气中会含有炭黑和COD.灯内的水不需要补充更换16.一种纳米铝粉的制备与应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纳米铝粉能与反应生成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将转化为溶液,可以加入稀盐酸D.向溶液中加入,可以获得1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草木灰浸出液的酸碱性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 鉴别和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C 检验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 鉴别和 取等质量固体溶于等体积水中,测量温度变化18.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和②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B.实验①和②中铜粉和红磷无需过量C.实验①和②反应结束后,装置内气体仅剩余氮气D.实验①和②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9.设计数字化实验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见表),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实验①、②、③装置内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由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试剂的种类和用量实验 溶液 加入试剂① 15mL 4%的溶液 无② 0.2g粉末③ 0.2g粉末A.在常温下分解缓慢B.和都能使分解加速C.使分解加速的效果比好D.实验②和③中,等质量完全分解产生氧气质量不相等2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20 20 0 0反应中的质量/g 6.4反应后的质量/g 13 16 11A. B.C. 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气调包装是改变包装内的气体环境,调控各气体种类和浓度来达到不同产品储存和保鲜的目的,常见的冷鲜肉气调包装方式见表。完成21—23题。表常见的冷鲜肉气调包装方式及气体种类和浓度包装方式 气体种类和浓度无氧气调包装 真空或20%CO2/80%N2高氧气调包装 80%O2/20%CO2低氧气调包装 40%O2/60%CO221.(3分)无氧气调包装(1)肉品包装膜可使用热封性能良好的聚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属于_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2)N2可作气调包装的填充气体,原因是________。(3)分离液态空气获得N2和O2,该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2.(3分)高氧气调包装(1)肉类品质的指标主要包括肉色、质地和营养价值等。肉类颜色与氧气浓度关系如图所示,“高氧”的作用是________。(2)与无氧气调包装相比,高氧气调包装的鲜肉保质期较短,原因是________。(3)包装后起始阶段,肉的上方空间中CO2的浓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3.(4分)低氧气调包装(1)低氧气调包装袋内,肉的上方空间中气体浓度与贮藏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肉品的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水分,贮藏前4天,上方空间中的CO2浓度逐渐下降,原因之一是CO2与H2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冷藏条件下,上方空间中的CO2浓度下降更明显由此可推知CO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3)包装后一般需要在0~4℃冷藏储存,原因是________。24.(7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船舶燃料的变迁船舶动力的发展经历了人力、风力、蒸汽机动力和内燃机动力阶段,内燃机动力来自于船舶燃料的燃烧。目前,船舶使用的燃料主要有石油(如柴油)、天然气和甲醇等,燃料燃烧在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等化石燃料中含有丰富的氢,氢含量越高,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少。氢能是一种清洁零碳、灵活高效、来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储氢和用氢三个主要环节。氢气是合成氨、合成甲醇等物质的原料。氨作为氢的载体,能源化应用(从肥料到燃料)正成为研究热点。图是氨气“制—储—用”一体化的一种过程示意图;部分未来船舶燃料的预期使用情况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期变化趋势。开发使用低碳、零碳燃料是未来实现“零碳航运”的必由之路,如何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积极开发新能源,实现船舶燃料多样化,期待同学们开创未来!(1)内燃机推动船舶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化学能→________→机械能。(2)与天然气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任写一点)。(3)写出NH3在O2中燃烧生成N2和H2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在空气中,NH3不能连续燃烧;H2剧烈燃烧(见图)。在NH3中掺入H2混合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未来船舶不再使用化石燃料b.氨气是一种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储氢燃料c.选择燃料应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25.(8分)以碳酸钙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CaO2)的一种流程如下:【查阅资料】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反应需在弱碱性环境中进行。(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碳酸钙需过量,理由是________。(2)实验室用图模拟制备CaO2·8H2O。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反应需在冰水浴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3)“步骤2”所得滤液可用作________。(4)将21.6gCaO2·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加热分解,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加热温度不能超过350℃,原因是________。26.(6分)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在试管①和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10%的稀盐酸,向两个直角导管中分别滴入等量红色水,标记水的高度;步骤2:向试管①和②中分别投入均过量的镁条和锌粒各0.5g,同时套上小气球;步骤3:红色水面上升高度稳定后,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见表3.表3红色水面上升的高度金属 红色水面上升的高度/cm镁条 4.5锌粒 1.2(1)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实验时,观察到试管①和②的管口处气球均变大,气球变大的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3)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两侧气球体积相同,原因是________。(4)实验结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27.(9分)项目小组对天然碱的组成、性质和应用进行了如下探究。I.知应用某天然碱为或。由该天然碱制备纯碱、烧碱和小苏打的主要过程如下:(1)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2)“苛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II.探组成为确定该天然碱的组成,进行如下探究: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向天然碱溶液中分别滴加不同试剂:实验序号 ① ② ③滴入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溶液现象 大量气泡 白色沉淀 大量气泡和白色沉淀(3)实验①—③中,能确定该天然碱含有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理由是________。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不同固体:实验序号 ④ ⑤ ⑥固体 天然碱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无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4)对比实验④和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5)称取该天然碱()样品,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反应生成、和,测得为。通过计算确定该天然碱中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8.(10分)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I.铁的存在与冶炼(1)FeCO3在自然环境中能发生变化,反应之一为:4FeCO3+O2==2R+4CO2,R的化学式为________。(2)菱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都可用于炼铁。写出高温条件下CO与磁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II。铁的腐蚀与防护铁在不同含水量、含氧量环境下会形成黄锈[Fe(OH)3]、红锈(Fe2O3·nH2O)、棕锈(Fe2O3)和黑锈(Fe3O4)等不同的锈。(3)结合图和图信息,铁形成黄锈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铁形成黄锈时,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4)“烤蓝”的原理是在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其作用是________。III.铁的再生与利用由废铁(主要成分是Fe、Fe2O3)回收利用制铁红(Fe2O3)的过程如下:(5)“酸浸”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X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沉铁①”时将Fe2(SO4)3转化为Fe(OH)3,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还原”时向X溶液中加铁,铁的作用是:①将Fe2(SO4)3转变为FeSO4;②________。(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铁系食品脱氧剂中的铁粉可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c.铁和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物质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