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0张PPT)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系列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 9页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知识点3 海水的密度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 39页知识点1 海浪知识点2 潮汐知识点3 洋流考向1 海水的运动形式考向2 洋流热点与拓展01 海冰02 海水溶解氧03 温盐环流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考点要求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高频点提取海水的性质 山东卷,18题,14分,考查海水的性质 浙江6月卷,21题,2分,考查海水的盐度 浙江1月卷,14题,2分,考查海水的性质 福建卷,6题,3分,考查海水温度 安徽卷,12-14题,9分,考查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河北卷,8-10题,9分,考查海水性质 山东卷,8-9题,6分,考查海水性质 山东卷,8-9题,6分,考查海水盐度 海水性质海水盐度海水的运动 江苏卷,24(3)题,4分,考查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山东卷,18(3)题,4分,考查垂直补偿流对海水溶解氧的影响 安徽卷,15-16题,6分,考查潮汐 广西卷,19(1)题,6分,考查波浪 浙江6月卷,2题,2分,考查洋流 山东卷,7题,3分,考查密度流 广东卷,19题,10分,考查洋流的形成 洋流考情透视·命题预警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考频较高,试题涵盖选择题与综合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潮汐的成因、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波浪的类型及对海岸地貌的作用。2.从命题思路上看(1) 海水性质与运动的核心知识点多与具体海域场景结合,如结合渔场分布、港口建设等,考查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2) 借助海水性质分布图、洋流模式图、潮汐曲线图等图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现象成因及规律的能力。预计今后仍会以特定海域的水体现象及海洋开发活动为依托,重点考查海水性质与运动的特征、关联及演化,强化地理要素分析、知识迁移和图表解读能力,考查内容将更具体。复习目标 1.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形成原理,掌握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掌握洋流、潮汐、波浪的成因与规律,能结合实例分析其运动特征。3.理解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的相互关系,能解释相关海洋现象。4.掌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能结合案例分析实际问题。5.能够解读海水性质与运动相关图表,提取信息并分析地理问题。考情透视·命题预警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体系构建·思维可视海水盐度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水温度海水的运动海水密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与人类活动关系海浪潮汐洋流成因影响分类规律影响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概念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支状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太阳辐射海水蒸发特别提醒:长期来看,收支平衡;短期来看,收支不平衡,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收量收支不平衡。海洋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空间分布规律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思考1:据图描述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并说出影响因素。水平方向: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着纬度增加而降低。相同纬度海区温度大致相同。南北半球: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分布不规则,南半球海水等温线近似平行于纬线;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水温,60°N海区温度比60°S高。影响因素:纬度(太阳辐射)、海陆分布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思考2:海水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赤道附近,请说明原因。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空间分布规律答案: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热容量小,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水温度高得多;陆地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导致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10°N附近。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空间分布规律思考3:读图总结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原因。太平洋西经170°低纬度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位置 变化规律总体趋势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深度差异 1 000米以上,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原因:①海水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②海洋深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小。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时间分布规律世界大洋7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世界大洋1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思考4:分析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一年中,同一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夏季高,冬季低。影响因素:季节(太阳高度角)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总结时空分布规律 变化规律 原因(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①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多,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②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量少,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季节)随空间变化 水平方向 沿南北方向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沿东西方向 ①暖流经过的海域温度偏高; ②寒流经过的海域温度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洋流)垂直方向 ①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②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①太阳辐射能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②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少(海水深度)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影响因素 规律 原因纬度 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水深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且太阳辐射首先达到海水表层季节 同一海区,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夏季太阳辐射较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海陆分布 靠近陆地的海域,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较低 与海洋相比,陆地比热容较小,近岸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洋流 同纬度海域,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 水平运动,如洋流(寒流与暖流);垂直运动,如上升补偿流等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思考5:简析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海域之一的原因。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②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受周边陆地影响大。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 原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寻更适宜的温度。对海洋运输的影响 经过高纬度地区,水温低,结冰期时间长,通航时间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如北极东北航道缩短了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的航运距离,节省运输时间与能耗。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全球尺度: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区域尺度: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对娱乐休闲的影响 海滨浴场的游客旺季合人们休闲度假,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差异影响旅游周期长短、旅游收入。温差发电 垂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低纬地区垂直温差较大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概念盐类物质海水质量盐度=35‰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概念:指每1 000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克数,通常用千分数(‰)表示,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海水味道既咸又苦原因: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海水中的无机盐来源:地壳岩石风化产物及火山喷出物和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大量溶解盐。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盐度 \‰30北纬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20100-10南纬60°20°0°20°40°60°3635343332盐度温度温度\ ℃40°思考:据图说出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赤道和两极)递减,副热带海域最高。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北半球高纬度海域入海径流较多,河流淡水稀释,降低海水盐度。点拨:极值+递变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海域 差异 赤道海域 气温高,蒸发强,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不高副热带海域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中高纬海域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南北半球 纬度40°~60°附近海域,北半球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该纬度带 北半球陆地广阔,有较多的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极值海区 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盐度最低海区是波罗的海水平分布规律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思考:简述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垂直方向上,从海平面至约1 000米深度处,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变化较大;1 000米深度以下,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变化较小。在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影响因素因素 影响温度 温度较高,促进海水蒸发,且水温较高利于提高溶解度,盐度高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降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升高入海径流 靠近径流入海口的海域,或丰水期径流量较大,淡水稀释海水,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洋流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结冰和融冰 海水结冰时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海域封闭状况 海域相对封闭时,海水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海水保持较高或较低盐度状态海水流动性 水体流动性强,水体更新速度快,盐度低因素 红海(盐度最高)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位置气候 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位于副极地海区,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淡水汇入 两岸为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注入海区形状 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海域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影响因素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晒盐制碱提镁海水养殖海水淡化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盐场的选址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气 候地 形海水盐度气温高、光照强、多风降水少、晴日多广阔、平坦的泥质滩涂,便于晒制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高远离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高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长芦盐场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淤泥质海岸,东南夏季风的背风坡, 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利于海盐生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3 海水的密度——影响因素温度1盐度2深度3海水密度: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单位是kg/m 。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盐度高,密度大盐度低,密度小深度大,密度大深度小,密度小热膨胀水的质量不变,但是体积增加,则密度变小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体积不变,密度增加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负相关正相关正相关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3 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思考:据图描述海水密度的水平规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3 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思考:观察图片,归纳海水的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总趋势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再往下则密度变化很小。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特殊海区有时随深度增加 ,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呈现海中“断崖”现象。与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大致相反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3 海水的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航行 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航行海水的密度差异会产生密度流,表层海水由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影响海上航行“海中断崖”因浮力突然变小,会造成潜艇事故军事侦察 海水密度迅速增加的深度范围内,对声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潜艇不易被声呐侦测到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知识点3 海水的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低密度水层高密度水层掉深高密度水层海中断崖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法01 海水温度(2025·山东济南·模拟预测)某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数据。下图示意浮标获取的索马里海域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索马里海域表层水温存在双峰结构,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 )A.春末太阳辐射强 B.夏季阴雨天气多 C.夏季上升流较强 D.秋末冬初风力大【解析】1.由图可知,索马里海域表层水温存在双峰结构,其关键是7--8月表层水温成为一个谷值,导致其形成双峰结构,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夏季上升流较强,导致表层水温形成一个谷值,C正确。春末太阳辐射强,是造成5--6月表层水温高的原因,不是双峰结构的原因,A错误。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弱,影响水温,但不是不是双峰结构的主要原因,B错误。秋末冬初风力大,导致表层水温降低,不利于双峰结构的形成,D错误。故选C。C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法01 海水温度(2025·山东济南·模拟预测)某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数据。下图示意浮标获取的索马里海域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10月索马里海域表层水温与50m深度水温差距逐渐变大,主要是由于( )A.太阳辐射增强 B.海气热量交换强烈 C.热带气旋频发 D.西南季风强度变弱【解析】2.由图可知,8—10月索马里海域表层水温与50m深度水温差距逐渐变大,主要是由于表层水温逐渐升高导致的,8—10月太阳高度角减小,表层水温降低,表层水温与50m深度水温差距减小,A错误;8—10月气温降低,海气热量交换强烈,降低了表层水温,表层水温与50m深度水温差距减小,B错误;热带气旋频发,风力增大,利于表层水温热量的散失,降低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水温与50m深度水温差距减小,C错误;西南季风强度变弱,导致上升补偿流减弱,导致表层水温升高,导致表层水温与50m深度水温差距逐渐变大,D正确。故选D。D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法02 海水盐度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两个主要海盆,受海盆周边入海径流、蒸发、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两个海盆之间的盐度存在很大差异。下图为该海域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孟加拉湾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3.孟加拉湾周边有众多河流注入。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是该地区的雨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大量的淡水注入孟加拉湾,对海水起到了稀释作用,使得海水盐度降低,B正确;其他季节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对海水的稀释作用不如夏季明显,盐度比夏季高,排除ACD。故选B。B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法02 海水盐度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两个主要海盆,受海盆周边入海径流、蒸发、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两个海盆之间的盐度存在很大差异。下图为该海域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两个海盆海水盐度大小关系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为( )A.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气温和降水 B.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径流和降水C.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径流和降水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气温和降水【解析】4.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孟加拉湾周边有众多大河注入,带来大量淡水,稀释了海水盐度,而阿拉伯海周边河流较少,注入的淡水量少,盐度相对较高;此外,孟加拉湾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降水对海水稀释作用强,而阿拉伯海地区降水相对较少,盐度受降水稀释的影响较小,盐度较高。因此,孟加拉湾海水盐度较低,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和降水,B正确,排除ACD,故选B。B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解析】5.读图可知,春冬季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平均密度小,秋季平均密度最大,密度最大值分布在北欧海中北部,并向东南和西北方向逐渐递减。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法03 海水密度(2025·河南许昌·三模)北欧海是格陵兰海、冰岛海、挪威海的统称,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的交接地带。北欧海海水以“深海瀑布”的形式进入北大西洋,(来自北大西洋的温暖海水在北欧海迅速冷却,海水密度增大,剧烈下沉,形成大规模海水下沉的“瀑布”景观,并通过深层海水流动注入北大西洋)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也是全球热盐环流(海洋中由海水密度驱动的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下图示意某年不同季节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平均密度(单位:kg/m3)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平均密度的分布特点是( )A.北欧海中北部平均密度最小 B.北欧海夏季平均密度最大C.北欧海由中北部向东南和西北逐渐递减 D.北欧海由中北部向东北和西南逐渐递减C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法03 海水密度(2025·河南许昌·三模)北欧海是格陵兰海、冰岛海、挪威海的统称,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的交接地带。北欧海海水以“深海瀑布”的形式进入北大西洋,(来自北大西洋的温暖海水在北欧海迅速冷却,海水密度增大,剧烈下沉,形成大规模海水下沉的“瀑布”景观,并通过深层海水流动注入北大西洋)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也是全球热盐环流(海洋中由海水密度驱动的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下图示意某年不同季节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平均密度(单位:kg/m3)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北欧海海水“深海瀑布”最显著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6.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平均密度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其他季节均没有出现秋季的高值中心,这是因为秋季北大西洋与北冰洋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表层海水冷却较明显,表层海水冷却幅度大,受冷海水下沉,导致深层海水平均密度较大,形成“深海瀑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C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考向 海水的性质——考法03 海水密度(2025·河南许昌·三模)北欧海是格陵兰海、冰岛海、挪威海的统称,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的交接地带。北欧海海水以“深海瀑布”的形式进入北大西洋,(来自北大西洋的温暖海水在北欧海迅速冷却,海水密度增大,剧烈下沉,形成大规模海水下沉的“瀑布”景观,并通过深层海水流动注入北大西洋)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也是全球热盐环流(海洋中由海水密度驱动的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下图示意某年不同季节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平均密度(单位:kg/m3)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未来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年平均密度变化趋势是(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波动变大【解析】7.受全球变暖影响,北冰洋和格陵兰冰盖融水增多,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导致北欧海海水密度变小,海水下沉减弱或消失,造成北欧海100米深海水年平均密度逐渐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B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1 海浪海浪潮汐洋流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1 海浪——类型海浪通常指海洋中由外力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海面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海啸、风暴潮,都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波高越高,波的速度越快,能量越强。风浪海啸风暴潮由风力形成的海水波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浪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1 海浪——类型主要类型 主要成因及特点 影响海浪 风浪 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 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风浪传到无风海区或风停息后的余波,称为涌浪; 海浪传至浅水区,受海底摩擦作用,能量衰减,出现破碎和倒卷,称为近岸浪或拍岸浪 塑造海岸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为冲浪运动提供条件;造成的颠簸影响捕捞、航行、勘探及其他海上作业活动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且因此形成的巨浪能量巨大 破坏沿岸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海水侵袭,带来灾难性后果风暴潮 在强风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时,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会受此袭击,能量巨大 思考1:如何区分海啸与风暴潮?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波动,其能量来自岩石圈。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如台风、寒潮等,其能量来自大气圈。思考2:影响波浪能大小的主要因素 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1 海浪——类型海啸袭击沿海地区地震时海啸开始①风力大小;②海底地形;③海水深度;④海区封闭程度思考3:试分析风暴潮严重的主要因素 ①向岸强风或台风或温带气旋过境强烈扰动;②叠加天文大潮;③沿海地形平坦;④喇叭形海湾。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1 海浪——影响影响人类活动(如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波浪能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海浪是营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1 海浪——影响波浪能的特点①优点:波浪能具有能量大、分布范围广等优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②缺点: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常考考点:与常规能源相比,波浪能的优缺点;波浪能的时空分布差异、与大陆架的宽浅的关系;某区域使用波浪能的区位条件。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2 潮汐——概念与成因概念: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涨落运动。规律:一天两次海水涨落,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最为明显;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一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两次。大潮出现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日地月处在同一条线);小潮出现在上弦和下弦月,即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前后。潮汐形成的原因: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2 潮汐——影响潮差大小的因素①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②海湾轮廓: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③海上风向:海上盛行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海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更大。④河流水量:若河流水量较大,则河水和潮水叠加,潮高就会更高。⑤河床高低:河床高,有助于加大潮势影响潮差大小的因素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2 潮汐——影响潮汐是塑造海岸的主要动力:强潮流冲刷海岸和滩面,弱潮流使泥沙沉积下来抬高和加宽滩面。潮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潮间带采集养殖潮水涨落与历史战争潮汐能源发电港口建设和航运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2 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归纳:潮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潮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们对潮汐的利用主要是根据潮汐的周期性规律展开的。人类活动 潮汐规律的利用船舶进出港口 选择涨潮时赶海 即潮间带采集,需在落潮期间进行观潮 选择潮差大的大潮时段冲浪 应该避免落潮时段,因为落潮期间浪高较小游泳 避开涨潮和落潮的时间段盐场建设 涨潮时带来高盐度的外海海水,便于提取海水晒盐海产品养殖 利用潮间带养殖潮汐能发电 可以利用潮汐发电,提供清洁能源潮汐能潮汐能的优点:清洁、可再生;相对稳定的可靠能源,很少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年总发电量稳定,不存在丰、枯水年和丰、枯水期影响;不需筑高水坝,不存在人口迁移、淹没农田等复杂问题;运行成本低。缺点:潮差和水头在一日内经常变化,在无特殊调节措施时,出力有间歇性;投资成本高;需作特殊的防腐和防海生物粘附处理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2 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概念概念: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影响因素:盛行风、密度差异、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最主要动力因素。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类型特别提醒: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同理,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寒流。20℃18℃20℃18℃北半球按照性质(海水温度)分类:寒流和暖流①洋流的流向和水温高低暖流 水温高的海区→水温低的海区寒流 水温低的海区→水温高的海区②洋流的流向和纬度高低暖流 低纬度→高纬度寒流 高纬度→低纬度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类型寒暖流的判断判断半球120℃18℃北半球20℃18℃南半球判断流向2判断性质3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20℃18℃20℃18℃北半球暖流寒流暖流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类型按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风海流(形成动力是盛行风)①常年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如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盛行西风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以及南极外围的西风漂流(统称西风漂流),极地东风形成的寒流(如千岛寒流)。②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北部海水向东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上升流)、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盛行风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类型按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密度流:不同海区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的密度不同,进而造成海水流动。在陆间海与外海相接的地方容易产生。表层海水总是由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深层海水流动相反,其中表层海水流动对海上航行影响大。密度流主要出现在两侧海水盐度相差很大的狭窄海峡处。盐度小密度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很少相对封闭盐度大密度大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类型思考:下列海峡处的洋流运动方向: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轮船由大西洋驶进地中海:冬季:顺风顺水夏季:逆风顺水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红海印度洋→波斯湾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类型补偿流是由风力和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而形成;分为垂直补偿流与水平补偿流。补偿流水平补偿流垂直补偿流离岸风→上升流向岸风→下降流性质为暖流性质为寒流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类型按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上升流往往是离岸风吹走岸边海水,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如回归线大陆西岸的寒流,例如夏季索马里寒流;下降流往往是迎岸风将远处海水吹到岸边堆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到海底,为暖流,如冬季索马里暖流。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因素 影响盛行风 盛行风是海水流动的主要动力海陆轮廓 洋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受到海陆轮廓的影响会改变方向地转偏向力 洋流在流动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密度差异 风力较小的狭窄海域,密度差异对洋流的流向起着重要作用,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还去,底层海水与表层海水水平流动方向相反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思考:1.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两个海区洋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南半球呢?3.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有什么特点?中高纬度逆时针中低纬度顺时针中低纬度逆时针南半球中高纬无环流圈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大洋环流模式90°N90°S30°S60°S0°30°N60°N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90°S30°S60°S0°30°N60°N90°N80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北印度洋除外)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大洋: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东寒西暖);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东暖西寒)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大洋: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东暖西寒);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东寒西暖)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无) 西风漂流(顺时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季0°印度洋I 冬季东北季风南亚冬季风:东北季风环流成因: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洋流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形成显著的赤道逆流组成: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索马里洋流:索马里暖流,盛行迎岸风(东北风),将远处温暖海水吹到岸边堆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到海底,为暖流。索马里暖流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0°印度洋I 夏季西南季风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环流成因:夏季,西南季风强盛时,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加强了南赤道暖流组成: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洋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索马里洋流: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索马里寒流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南半球西风漂流: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寒流性质;南极洲外围(66°34′S附近):南极环流,极地东风吹拂呈逆时针,为寒流。特别提醒:南极大陆绕极环流(由方向相反的两圈环流组成)。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名称 分布 组成 特点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5°~45°之间) 流向为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寒流,大洋西侧为暖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纬45°~70°之间) 逆时针环流;大洋东侧为暖流,大洋西侧为寒流南极外围洋流 南纬40°以南 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季风漂流 北印度洋 随季节改变流向,夏季为顺时针环流,冬季为逆时针环流总结规律口诀: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季风区变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分布规律①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②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③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区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1)影响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流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欢冷水和暖水的鱼集中于此。②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使得沿岸地区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2)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世界多数渔场分布在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及河流入海口附近;渔场分布往往受洋流影响。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因素渔业资源水温高,鱼类生长快水温低,适合冷水性鱼类生长水温生存空间河道、河面宽广湖面、湖区宽广大陆架宽广天敌少淡水、冷水鱼类喜欢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盐度营养物质上涌海水扰动海水上涌寒暖流交汇上升流饵料丰富浮游生物生长带来营养盐类河流入海口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浅海大陆架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渔业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原因分析角度 答题角度生存空间 河道宽阔/河(湖)面广阔/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大;天敌少水温 水温高,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水温低,生长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光照 大陆架海域/水域较浅,光照充足盐度 淡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饵料 藻类丰富提供饵料;河流注入/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对海洋航行的影响①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②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③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行不利。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②(大或浓)海雾形成条件分析:水汽多;降温作用;风力微弱。分布 原因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 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遇寒流冷却,水汽凝结,形成混合雾夏季在中低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夏季,空气温度高,海上空气湿润,当暖而湿的空气经过寒流上空时,由于下垫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冷却凝结形成雾,多为平流雾冬季在中高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 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水汽蒸发多,暖而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形成蒸发雾海雾的形成与分布根本原因:海-气温差大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 影响 实例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东海岸降水丰富。寒流:降温减湿 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的荒漠环境;南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气温差异海洋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 秘鲁渔场海洋 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海洋 航运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 洋流从北极地区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且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归纳总结考向1 海水的运动形式——考法01 波浪的形成与利用(2025·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渤、黄、东海水深大多在200m以内,季风变化主导该海区波浪高度的季节变化。下图为渤、黄、东海海区波浪高度年均值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海区年均波浪高度等值线在甲虚线附近出现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底地震频繁扰动水体 ②西太平洋台风涌浪进入③海水密度差异引发海浪 ④海面开阔季风风力强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1.海底地震频繁扰动水体一般会引发海啸等特殊的波浪现象,但海啸并不属于常规的年均波浪高度形成的主要原因,且题干中未提及该区域地震频繁的相关信息,所以①错误。西太平洋台风涌浪进入该海区,会使该区域的波浪高度增加。甲虚线附近海域受西太平洋台风涌浪的影响,导致年均波浪高度等值线出现明显弯曲,所以②正确。海水密度差异主要影响海水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如形成密度流等,一般不会直接引发明显的海浪,不是该海区年均波浪高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所以③错误。该海区海面开阔,季风风力强劲。甲虚线附近海域受季风影响大,风力作用使得波浪高度增加,从而导致年均波浪高度等值线出现明显弯曲,所以④正确。故选D。D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1 海水的运动形式——考法01 波浪的形成与利用(2025·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渤、黄、东海水深大多在200m以内,季风变化主导该海区波浪高度的季节变化。下图为渤、黄、东海海区波浪高度年均值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冬季,乙地波浪高度出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①狭管效应显著 ②南北气压差大 ③上升流作用强 ④海底摩擦力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2.乙地位于两陆地之间的狭窄海域,冬季盛行西北风,该地受狭管效应影响显著,风力增强,从而使波浪高度增大,所以①正确。冬季,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海洋上相对为低压,海陆气压差大,风力强劲。乙地受这种强大的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力大,波浪高度出现最大值,所以②正确。上升流主要与海水的垂直运动有关,一般出现在离岸风作用下,与乙地冬季波浪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关系不大,所以③错误。海底摩擦力主要影响近岸地区的波浪特征,且题干中未提及乙地海底摩擦力的相关信息,所以④错误。故选A。A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1 海水的运动形式——考法02 潮汐的形成与利用等潮差线是在海区范围内潮差相等的点的连线。潮差线在海洋工程、航海和渔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芬迪湾等潮差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北半球夏季,一天中芬迪湾潮位最高的时刻最可能为( )A.6时 B.10时 C.14时 D.18时【解析】3.考查海域地理环境、大气受热过程。芬迪湾海域面积相对较小,海湾狭长,南面与大西洋相通,北半球夏季该海湾受偏南风的影响较强,偏南风带动海水涌入海湾;白天海湾内以海风为主,夜晚海湾内以陆风为主,一天内气温最高时(一般为14时)海陆热力差异最大,此时海风最强,海风将大量海水带入海湾,从而使潮位上涨,达到一天中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C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1 海水的运动形式——考法02 潮汐的形成与利用等潮差线是在海区范围内潮差相等的点的连线。潮差线在海洋工程、航海和渔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芬迪湾等潮差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掌握芬迪湾潮差的分布特点对该海湾内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是( )A.加快海洋石油勘探进度 B.为船只的通行提供安全保障C.提高远洋渔业的捕捞量 D.减弱潮水对海岸建筑的侵蚀【解析】4.考查海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掌握芬迪湾潮差的分布特点能够为海湾内通行的船只提供准确的海情信息,保障过往船只安全通行,B正确;海洋石油勘探主要是在海底进行作业,潮差并不会对海洋石油勘探进度产生较大影响,A错误;掌握芬迪湾的潮差分布特点能够更好地服务海湾内的渔业捕捞,但不能提高远洋渔业捕捞量,C错误;掌握芬迪湾潮差的分布特点并不能控制潮位的变化,因此无法减弱潮水对海岸建筑的侵蚀,D错误。故选B。B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2 洋流——考法01 洋流形成与分布规律(2025·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图为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5.根据两图所示信息推测( )A.洋流①是暖流B.洋流②为寒流C.洋流②性质为风海流D.洋流②性质为密度流【解析】5.结合左图纬度可知,①洋流位于中高纬度海区大洋西岸,应为寒流,属于补偿流,AC错误;②位于赤道以北,从洋流形态看,应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②洋流应是离岸风(西南风)吹拂形成的上升补偿流,为寒流,B正确,D错误。故选B。B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2 洋流——考法01 洋流形成与分布规律(2025·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图为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6.根据乙图,进行判断( )A.图乙时刻几内亚湾以东北季风为主B.图乙时刻巴西高原正值草木茂盛C.图乙时刻东非高原动物正在北迁D.图乙时刻澳大利亚北部高温多雨【解析】6.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洋流应是离岸风(西南风)吹拂形成的上升补偿流,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图乙时刻几内亚湾以西南季风为主,A错误;巴西高原正值冬季,草木枯黄,B错误;东非高原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茂盛,而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枯黄,东非高原动物正在北迁,C正确;澳大利亚北部受离岸风影响,降水较少,D错误。故选C。C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2 洋流——考法0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5·湖南岳阳·三模)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非洲西海岸的渔场所在地,②③渔场是季节性渔场,①④渔场是永久性渔场,②渔场的主要捕鱼时段是7月和11—12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促使渔场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上升补偿流 B.寒暖流交汇C.水温的差异 D.沿海大陆架【解析】7.①渔场位于非洲西海岸北纬20°附近,对应加那利寒流区域。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形成永久性渔场,排除寒暖流交汇(多在中纬度大洋西岸)、水温差异(非直接成因)、大陆架(是基础条件非主导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A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2 洋流——考法0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5·湖南岳阳·三模)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非洲西海岸的渔场所在地,②③渔场是季节性渔场,①④渔场是永久性渔场,②渔场的主要捕鱼时段是7月和11—12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②渔场7月和11—12月两时段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河水汇入多受西南风控制 B.水底光照充足受东北风控制C.河水汇入多受东北风控制 D.水底光照充足受西南风控制【解析】8.②渔场位于赤道以北,11-12月气压带南移,该地多受东北信风影响,东北信风为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7月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河流汇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综上所述,②渔场7月和11—12月两时段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河水汇入多、受东北风控制,C正确,ABD错误,故选C。C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考向2 洋流——考法0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5·湖南岳阳·三模)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非洲西海岸的渔场所在地,②③渔场是季节性渔场,①④渔场是永久性渔场,②渔场的主要捕鱼时段是7月和11—12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7月,相比于②渔场,④渔场进行渔业生产的自然优势是( )A.晴天多,风浪小 B.渔业资源丰富C.天气凉爽多风 D.海岸线更平直【解析】9.7月②渔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而此时④渔场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风浪小,利于渔业生产,A正确;7月②渔场和④渔场渔业资源均很丰富,B错误;7月④渔场气温高,十分炎热,C错误;②渔场和④渔场海岸线均较平直,D错误。故选A。A考点二 海水的运动热点01 海冰热点与拓展(1)海冰形成的有利条件①气温(受海域所处纬度影响较大,也受大背景气候变化的影响)越低,越有利于海水结冰;②海水盐度越低,越有利于海水结冰;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结冰速度越快;④受寒流影响易结冰;⑤海域越狭小,越有利于结冰;⑥风浪越小,越有利于结冰。热点01 海冰热点与拓展海冰消融产生的影响对水文 海冰融化会稀释海水盐分,海水盐度降低;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升高对气候 海冰融化,海水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海水温度升高,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对地貌 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加剧对生物 海冰范围缩小,北极熊等动物的栖息地减少;海冰融化,海水盐度降低,影响某些浮游生物的生存;还可能影响海洋渔业发展考向1 海冰热点与拓展(2025·河北·一模)冬季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受阿留申低压控制,阿留申低压中心在阿留申群岛的偏东和偏西均会影响海冰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下图为1979~2021年白令海融冰开始日、结冰开始日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1979~2021年,白令海冰情的变化特征( )①结冰期延长 ②融冰期延长 ③海冰面积趋于扩大 ④海冰面积趋于减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B【解析】1.根据图像信息判断,实线是结冰日期,虚线是第二年的融冰日期。由图可知,结冰日期整体延后,融冰日期(次年)整体提前,结冰期变短,融冰期延长,海冰面积趋于减小。①③错误,②④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考向1 海冰热点与拓展(2025·河北·一模)冬季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受阿留申低压控制,阿留申低压中心在阿留申群岛的偏东和偏西均会影响海冰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下图为1979~2021年白令海融冰开始日、结冰开始日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D【解析】2.由材料“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和图中白令海结冰日期整体延后,融冰日期(次年)整体提前,结冰期变短,融冰期延长,海冰面积缩小的1979~2021年(近年来)时间吻合,说明1979~2021年阿留申低压的中心位置偏西(而非偏东)和海冰面积减小具有相关性,由此推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形成该地区的西北季风,是当地冬季降温形成海冰的主要原因,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使冬季风影响范围变小,海冰面积也相应变小,C错误,D正确。“阿留申低压中心在阿留申群岛的偏东和偏西均会影响海冰面积的变化”,没有提及势力的强弱对海冰面积影响,AB错误。故选D。2.1979~2021年白令海冰情的变化说明,阿留申低压( )A.势力增强 B.势力减弱 C.中心位置偏东 D.中心位置偏西考向1 海冰热点与拓展(2025·河北·一模)冬季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受阿留申低压控制,阿留申低压中心在阿留申群岛的偏东和偏西均会影响海冰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下图为1979~2021年白令海融冰开始日、结冰开始日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海冰面积变化对白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①冬季海水表层温度上升 ②近海面大气温度下降③海洋生物群落发生改变 ④冬半年海水盐度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解析】3.由上题结论可知,近年来,白令海海冰面积是减少的。因海冰面积减少,冰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上升,且辐射给大气的热量增多,海水蒸发增多,云量增多,大气保温作用增强,近海面大气温度上升,①正确,②错误;因海冰减少,海洋温度上升,会对冷水性海洋生物群落产生影响,破坏其群落的结构与平衡,③正确;冬半年,因海水结冰的水量减少,使海水表层盐度下降,但同时,因海水蒸发增强、海水温度上升,均使海水表层盐度上升,故而其上升还是下降,难以作出判断,④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热点02 海水溶解氧热点与拓展海水溶解氧光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海水中溶解氧高水温水温低,溶解氧高;温度越高,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降低盐度含盐量越高,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低流动性流动性越强,溶解氧含量越高生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水体富营养化水草(藻类)等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耗氧量增大大气压大气压越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越高水域面积水域 面积越大,和大气接触面积越大,溶解氧含量越高考向2 海水溶解氧热点与拓展海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和海洋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温度是影响海水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溶解氧饱和度指相同条件下,实测的溶解氧含量与饱和溶解氧含量的比值。下面为某年7月长江口区表层(图1)和底层(图2)海水溶解氧饱和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7月长江口区海水溶解氧( )A.表层总体含量较低 B.表层入海口处含量较低C.中部饱和度垂直差异较小 D.西南部饱和度水平差异较小B【解析】4.由图可知,7月长江口区表层海水溶解氧饱和度高于底层,表层海水溶解氧总体含量较高,A错误;7月长江口区入海口处表层海水溶解氧饱和度较图示多数区域低,B正确;图示长江口区中部海水表层和底层溶解氧饱和度垂直差异较大,C错误;图示长江口区西南部海水表层和底层等值线密度均较大,说明西南部海水溶解氧饱和度水平差异较大,D错误。故本题选B。考向2 海水溶解氧热点与拓展海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和海洋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温度是影响海水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溶解氧饱和度指相同条件下,实测的溶解氧含量与饱和溶解氧含量的比值。下面为某年7月长江口区表层(图1)和底层(图2)海水溶解氧饱和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7月长江口区海水溶解氧饱和度表层和底层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有( )①底层海水吸纳大气的溶解氧较多 ②底层海水水温较高③表层海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较强 ④表层和底层水温差异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D【解析】5.表层海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溶解大气中的氧气较底层多,①错误;7月底层海水温度比表层低,②错误;表层海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较强,释放的氧气较多,海水中溶解的氧气较多,③正确;温度是影响海水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差大会导致表层和底层海水溶解氧饱和度差异显著,④正确。故选D。热点03 温盐环流热点与拓展温盐环流,其实是温盐流和风海流连接成的“环”。这个全球性的闭合环流在低纬和高纬间输送着物质和能量,所以又被称为“大洋输送带”。温盐环流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间的盐分及温差对流而触发的。温盐流=温(温度)+盐(盐度)+流(洋流)温盐流是一种由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空间差异,造成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从而引起的海水运动。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高。温盐流就是密度流。热点03 温盐环流热点与拓展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形成:①由风力驱动的墨西哥湾暖流把来自赤道的温暖海水带往北大西洋,途中海水释放出热量,温度下降,密度增大。②北大西洋海水结冰导致部分盐分析出,加大未结冰海水的盐度,也使海水密度增大。③在北大西洋地区,密度较大的海水下沉到大洋深处,并转而掉头向南流动,便形成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热点03 温盐环流热点与拓展温盐环流跨越全球,在低纬和高纬间输送着物质和能量,对于地理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①将低纬的热量输送到高纬,维持全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②给北欧、北美东部等地区补充热量和水汽,利于人类生存热点03 温盐环流热点与拓展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①全球变暖会导致温盐环流中断②温盐环流中断会引起高纬度地区气温降低:没有了温盐环流,来自低纬度的热量将无法被传送到高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就会变得异常寒冷。考向3 温盐环流热点与拓展(2025·内蒙古·一模)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由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环流系统,海水在表层由南向北流动,到高纬度海区下沉,底层再将更冷的海水向南输送,循环往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AMOC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其表现为( )A.欧洲西部降水量减少 B.赤道地区降水量增加C.北美洲东部气温升高 D.北极地区气温降低C【解析】6. AMOC 海水在表层由南向北流动,把低纬度地区的热量向高纬度地区输送 。北美洲东部受其影响,能得到来自低纬度的热量,气温会升高,C选项正确。 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AMOC的一部分)影响,增温增湿,降水量会增加,而不是减少,A错。AMOC主要是南北向的热量输送,对赤道地区降水量影响较小,B错。AMOC会把热量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北极地区气温会升高,而不是降低,D错。故选C。考向3 温盐环流热点与拓展(2025·内蒙古·一模)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由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环流系统,海水在表层由南向北流动,到高纬度海区下沉,底层再将更冷的海水向南输送,循环往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研究者预测AMOC可能会在2025年结束,其主要原因是( )A.北极冰川融化,高纬度海区大量淡水注入 B.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海区海水蒸发加剧C.大气环流异常,赤道海区洋流方向改变 D.极端天气频发,海水密度分布格局变化A【解析】7.AMOC是由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环流系统。北极冰川融化,大量淡水注入高纬度海区,会使海水盐度降低,密度减小,影响海水下沉,从而破坏AMOC的循环机制,可能导致其结束,A选项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海区海水蒸发加剧,会使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有利于海水下沉,不会导致AMOC结束,B错。AMOC主要是南北向的环流,赤道海区洋流方向改变对其影响较小,C错。 极端天气频发,对海水密度分布格局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导致AMOC可能在2025年结束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北极冰川融化注入大量淡水影响更大,D错。故选A。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1.M、N两点的海水盐度( )A.同季节M大于N B.M夏季大于冬季 C.N冬夏盐度差更小 D.N受径流影响更大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海水盐度】(2025·浙江6月卷)下图为长江口简图,图中虚线表示沟槽或隆脊。研究人员测定M、N两点2月和8月的海面水体盐度;在P、Q两地采集海底表层沉积物并测定年代,测得P地距今约1千年,Q地为现代沉积。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CM距离长江入海口更近受径流补给影响更大,对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更强,海水盐度更低,N距离入海口较远受陆地径流影响较小,海水盐度较高,同季节M海水盐度低于N,AD错误;故选C长江夏季径流量大于冬季,夏季对入海口处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更强,海水盐度更低,B错误;N海域距离入海口更远,受陆地径流影响更小,冬夏季盐度差更小,C正确。2.图中海水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东部表层较低,垂向变化较小 B.东部表层较高,垂向变化较大C.西部表层较低,垂向变化较大 D.西部表层较高,垂向变化较小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海水温度】(2024·河北卷)飓风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暖水海域的强低压中心。北大西洋热带海域西部飓风生成较多而东部较少。下图示意某年9月北大西洋热带海域沿18°N的水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西部表层水温高,等温线分布较稀疏说明垂向变化较小,D正确,C错误;故选D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垂向变化较大,AB错误。D3.直接导致图示海域东、西部垂向水温变化差异大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水运动 C.海底地形 D.盛行风向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海水温度】(2024·河北卷)飓风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暖水海域的强低压中心。北大西洋热带海域西部飓风生成较多而东部较少。下图示意某年9月北大西洋热带海域沿18°N的水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B西部表层水温高,等温线分布较稀疏;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等温线分布较密集可推测,海域东部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海域西部有暖海水堆积下沉,故海水运动直接导致海域东、西部垂向水温变化差异大,B正确;故选B太阳辐射主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对垂向水温变化影响较小,A错误;盛行风向和海底地形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水运动,不是垂向水温变化的直接因素,CD错误。4.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洋流】(2024·浙江6月卷)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和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C河口处出现37‰的盐度数值,阿拉伯海也出现37‰的盐度数值,而两者之间的海域盐度最大处高于39‰,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先升后降,C正确。故选C5.图中洋流属于( )A.西风漂流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C.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 D.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洋流】(2024·浙江6月卷)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和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B图中洋流位于北印度洋,该洋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与北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方向一致,属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B正确。故选B该处纬度较低,位于北半球,而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A错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不属于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C错误;该海域基本上都在30°N以南,且往北为陆地,不会出现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错误6.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 )A.天生港处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 B.堡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C.堡镇与天生港所受日月引潮力差异大 D.堡镇至天生港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潮差】(2024·安徽卷)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D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天生港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潮差应该较大,A错误;故选D该月为4月,两地均不受副高控制,受副高影响较小B错误;两地距离较近,受引潮力影响接近,C错误;堡镇位于长江口,天生港位于长江口内部,该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使得天生港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高差并不显著,D正确。7.天生港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潮差为该月最大。该日的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可示意为(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潮差】(2024·安徽卷)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近日点位于1月初,而本题时间为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为蛾眉月应在顺地球公转的近日点之后, AB位于近日点之前,排除AB;故选C农历三月初三属于新月之后,月球绕地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C选项图中为新月之后,符合题意,D选项图中为新月之前,不符合题意,C正确,D错误。A B C DC真题溯源·考向感知10.【湖泊】(2025·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侵蚀下伏地表,常形成U形峡谷和洼地。冰川消融时,挟带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研究表明,英国湖区国家公园(下图)曾被第四纪冰川覆盖,湖泊和峡谷主要形成于冰川作用。该国家公园年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河流流程短但水量较大、水流较急;湖泊较深,最深接近80米;山峰众多,最高峰海拔接近1000米。(1)描述该国家公园湖泊的分布及形态特征【详解】(1)分布特征:材料明确提及该国家公园湖泊数量众多,且结合其曾被冰川覆盖,冰川沿山地周边不同坡向侵蚀形成放射状狭长谷地(U形峡谷),湖泊沿这些谷地分布,呈现出沿谷地大致呈放射状分布的特征。形态特征: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峡谷和洼地,使得湖盆狭长;同时,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的洼地较深,导致湖泊较深,所以湖泊形态表现为湖盆狭长,湖泊较深。【答案】(1)分布特征:数量众多(分布较密),沿谷地大致呈放射状分布。形态特征:湖盆狭长,湖泊较深。真题溯源·考向感知8.【海水营养盐与溶解氧】(2025·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性质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大西洋局部海域的风速、风向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1)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之一。A、B两海区营养盐含量均较高,但主导因素不同。分别指出导致A、B两海区营养盐含量较高的主导因素。【详解】(1)营养盐,如硝酸盐、磷酸盐是浮游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主要来源包括上升流、河流输入、大气沉降等。读图可知,A海区位于刚果河入海口,河流携带丰富的陆源营养盐类。B海区位于20°S附近非洲西海岸,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为离岸风,驱动表层海水离岸(向西)运动,导致深层冷水上涌(上升流),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带到表层,主导因素为离岸风驱动的上升流。【答案】(1)A海区:河流径流汇入/河流注入/河海交汇。B海区:上升流/离岸风导致底层海水上泛/补偿流。真题溯源·考向感知8.【海水营养盐与溶解氧】(2025·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性质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大西洋局部海域的风速、风向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2)溶解氧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氧气。下图示意该海域沿23°S纬线局部断面溶解氧浓度的垂直变化。说明该断面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低的主要原因。【详解】(2)注意题干关键词“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低”,即底层海水溶解氧收入少,支出多。从局部(底层海水)的角度体现收支关系,另一方面还需从整体角度,考虑海水上下交换。由材料知,溶解氧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氧气,底层海水与大气接触少,交换弱,无法直接接纳大气中氧气的溶解补充。深海区光照弱,绿色植物少,光合作用合成的氧气少。海底沉积物较厚,底部微生物分解大陆架上有机质,呼吸消耗溶解氧。该断面位于非洲西海岸,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深层冷海水上涌,深层海水因有机物分解消耗氧气(缺氧环境),且长期未接触大气,溶解氧本底低,上升流将这些低氧水带到次表层,造成该断面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整体偏低。【答案】(2)光照弱,底层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少;与大气接触少,交换弱,溶解氧气少,使溶解氧浓度低;底部微生物分解大陆架上有机质,呼吸消耗多。真题溯源·考向感知8.【海水营养盐与溶解氧】(2025·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性质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大西洋局部海域的风速、风向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3)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会导致该海域23°S附近海区信风增强,信风增强可能引起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变化。从信风增强角度,推测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真题溯源·考向感知(3)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会导致该海域23°S附近海区信风增强,信风增强可能引起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变化。从信风增强角度,推测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详解】(3)注意题干限定词“从信风增强角度”,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可能变化应从可能增加、可能减少、可能不变或者无法确定等方面分析。影响溶解氧浓度的因素主要有:①温度(温度越高,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降低,水生生物消耗氧气增加);②大气压(大气压越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越高);③流动性(流动性越强,溶解氧含量越高);④水域面积(水域面积越大,和大气接触面积越大,溶解氧含量越高);⑤冰情(结冰阻隔了水体和大气的氧气交换);⑥含盐量(含盐量越高,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低);⑦生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猜测一:可能增加。理由:离岸风增强,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丰富营养物质,浮游植物繁盛,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作用会放出氧气;信风增强,上升流增强,上升流为冷水流,导致表层海水降温,温度越低,海水溶解氧气的能力越高;风速增大,海水流动性增强,对表层海水的混合作用增强,海水通过海—气界面溶解的氧气增多;信风增强,有利于海水与大气交换,吸纳大气中更多的溶解氧。综上,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可能变大。猜测二:可能减少。理由:主要从信风增强,导致底层低浓度溶解氧海水上涌角度分析。信风增强,底层低浓度溶解氧海水上涌,稀释了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底层海水上涌增多,带来丰富营养盐类物质,浮游动植物生长繁盛,呼吸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导致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可能减少。猜测三:可能不变或者无法确定。结合猜测一和猜测二两方面叙述,由于影响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具有不可确定性,故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也可能不变或者无法确定。真题溯源·考向感知8.【海水营养盐与溶解氧】(2025·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性质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大西洋局部海域的风速、风向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3)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会导致该海域23°S附近海区信风增强,信风增强可能引起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变化。从信风增强角度,推测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答案】(3)猜测一:可能增加。理由:信风增强,底层海水上涌增多,带来更多营养盐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增多;信风增强,对表层海水的混合作用增强,海水通过海—气界面溶解的氧气增多;信风增强,底层冷海水上涌增多,表层水温降低,对氧气的溶解度增大,溶解氧气增多。猜测二:可能减少。理由:信风增强,底层低浓度溶解氧海水上涌,对表海水溶解氧浓度进行了稀释,使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降低;信风增强,底层海水上涌增多,带来更多营养盐类物质,促进浮游动植物生长,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增多。猜测三:可能不变或者无法确定。理由:仍然是上述分析角度,分析合理即可。真题溯源·考向感知9.【波浪能】(2024·广西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点)材料二: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成功为南海多个岛礁供电。“南鲲”号采用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随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日臻成熟,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将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材料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1)说明图所示波浪能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上的困难。【答案】(1)特点:波浪能时间(季节)上分配不均匀;全年可利用。困难:波浪能发电不稳定(波浪能分布并不均匀,季节性影响大);技术(设备、材料)要求高,成本高(资金投入大)。【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南海该岛礁附近海域破浪能流密度一年中变化较大,图中显示每年10月份至次年2月破浪能密度均处于富集区域,其他月份破浪能流密度较小,但仍然属于可利用区,总量是较大的,因此其具有能流密度不稳定,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在开发利用上,技术(设备、材料)要求高,成本高(资金投入大)。真题溯源·考向感知9.【波浪能】(2024·广西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点)材料二: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成功为南海多个岛礁供电。“南鲲”号采用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随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日臻成熟,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将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材料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2)简要论述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作用。【详解】(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目前我国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技术逐渐成熟,若规划化使用可以产生大量电能,解决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用电量大的需求问题,从国家能源安全上增加一定的保障,保障海洋领土和主权安全;且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因此可以带动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带动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我国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该大型设备的运用,可以将海洋波浪能源转换为电能,属于清洁能源,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又可以降低国内对化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减少碳排放量,改善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经济的低碳、绿色方向转型;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实施,可以加大我国对南海国土空间的合法权益,充分行使我国对领海领空的主权,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真题溯源·考向感知(2)简要论述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作用。【答案】(2)总论:结合我国情况对海洋强国的背景进行一定阐述,对海洋强国的内涵做一定说明。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随着陆地资源日益短缺,海洋将承载我们的未来。建设海洋强国,应在确保海洋国土安全的前提下深度、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海洋,有序推进海洋服务国家。经济、社会与生态地协同高效发展,实现向海图强。在此过程中,大规模发电地装置利用将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支撑作用。分论:从军事、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阐释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的作用。国防安全上:给国防军事设施和装备提供能源,保障海洋领土和主权安全。经济发展上: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和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岛礁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能源。社会发展上:可保障远岛海礁基础设施的能源供给,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还可为花样科研提供能源支持,助推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发展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废气废水的排放,减少对海洋自然环境的破坏,助力海洋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真题溯源·考向感知1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详解】(1)由材料信息可知,距今约17-15千年,气候再次变冷,导致水温降低,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海冰大量形成且历时长,导致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对海水的扰动减少;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的交换减弱,流入日本海的寒暖流减少,洋流对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的影响减弱。【答案】(1)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少;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城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真题溯源·考向感知1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详解】(2)若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原因可结合材料信息“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且对马暖流的入侵会提高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可以认为对马暖流自此开始对这些海域进行全面影响,由此可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 若不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根据材料“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可知此时对马流暖流势力增强,但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该处深受季风影响,季风转换、海水温度的四季差异等均可能对洋流造成影响,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真题溯源·考向感知1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2)认同:现代对马暖流影响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距今约8千年,这些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开始同步增强,反映对马暖流自此开始全面影响这些海域,表明现代对马暖流基本形成。不认同: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仅暗示此时对马暖流势力增强;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