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3.2 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课件(19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3.2 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课件(19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同步作业
(教师版)
1.用一个物体将如图电路中a和b两点连接起来,下列物体中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铅笔芯
B.塑料尺
C.橡皮
D.棉线
【答案】A
【解析】A.铅笔芯是导体,将铅笔芯接在a、b之间,可以使小灯泡发光,故A符合题意;
BCD.塑料尺、橡皮和棉线都是绝缘体,接在a、b之间,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金属导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微粒是( )
A. 原子 B. 原子核 C. 质子 D. 电子
【答案】D
3.为了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某同学利用一只废旧的白炽灯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甲图中,闭合开关S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炽灯的灯丝,小灯泡L的亮度慢慢变暗了;而在乙图中,闭合开关S后,用酒精灯加热废灯泡灯芯的玻璃柱至红热,小灯泡L慢慢变亮了。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说明灯丝是导体,它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乙图实验说明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后变成了半导体
C.甲乙两图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改变
D.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物质的导电性,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答案】B
【解析】A.图甲中接通开关S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炽灯的灯丝,由于灯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小灯的亮度逐渐变暗。它表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当接通开关S后,电路是断路,灯泡不亮,说明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用酒精灯加热废灯泡灯芯的玻璃柱,玻璃的温度升高,玻璃变为导体,电路形成通路,灯泡变亮,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甲乙两图实验现象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实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物质的导电性,属于转换法,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
B.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它导电的特点是离子导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导体
【答案】C
【解析】A.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的就是溶液中大量的正、负离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并不是没有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导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5.如图,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条 B.铅笔芯 C.塑料棒 D.陶瓷棒
【答案】B
【解析】A.干木条不易导电,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芯的制作材料是石墨,属于导体,能使灯泡发光,故B符合题意;
C.塑料棒不易导电,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陶瓷棒不易导电,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能探究同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例如:橡胶、石墨
C.摩擦起电,是因为物体在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
【答案】A
【解析】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将这样的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只能探究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探究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故A正确;
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例如:橡胶、玻璃和陶瓷,而石墨为导体,故B错误;
C.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转移,故C错误;
D.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 面积和温度有关,故D错误。
7.雷雨天气时不要在树下躲雨,因为树容易遭遇雷击;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产生气泡便会较明显。这说明雷雨天气时的树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分别属于(  )
A.导体绝缘体 B.导体导体 C.绝缘体导体 D.绝缘体绝缘体
【答案】B
【解析】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容易导电的称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称为绝缘体。雷雨天气时不要在树下躲雨,因为树容易遭遇雷击;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产生气泡便会较明显,说明树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属于导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8.如图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属 C.木材、金属 D.石墨、橡皮
【答案】B
【解析】石墨、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木材、橡皮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9.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B.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共同决定
C.摩擦起电的原理是电子转移
D.绝缘体不易导电,因为绝缘体中的电子都不能移动
【答案】C
【解析】A.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金属靠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导电,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金属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
B.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故C正确。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缺少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故D错误。
10.下列选项中:①金属圆规 ②塑料三角板 ③橡皮擦 ④铅笔芯 ⑤蒸馏水 ⑥人体,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
【答案】B
【解析】金属圆规、人体和铅笔芯属于导体,塑料三角板、橡皮擦和蒸馏水属于绝缘体。
11.为了消除人体上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在加油站里加油时,一般都要先用手触摸静电释放按钮,将静电释放掉后再加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产生静电
B.静电释放按钮上面手触摸的部位一定是导体
C.某物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该物体一定带有静电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产生了电荷的转移
【答案】C
【解析】A.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产生静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静电释放按钮上面手触摸的部位,可以将人体所带的电荷传导出去,一定是导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某物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该物体可能是磁体,也可能带电,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产生了电荷的转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
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为导体
【答案】D
【解析】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如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带电,故A错误;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故B错误;
CD.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如:玻璃是绝缘体,但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就变为导体,能导电;故C错误;D正确。
13.探究下列物质的导电性,①铁制钢笔;②橡皮;③铅笔芯;④棉衣;⑤人体的尿液;⑥玻璃杯;⑦电视机外壳;⑧干燥的空气。属于导体的是 ①③⑤ ,属于绝缘体的是 ②④⑥⑦⑧ 。
14.设计一个检测物质导电性的方案,用电路图表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第3章 电路探秘
第2节 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物质的导电能力
【引入】
我们为什么用金属铜做导线,而用塑料或橡胶做金属导线的外套?为什么不能用湿手去操作开关?使用电插头时碰到电线,为什么不会受到电击?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导电能力。
【探索活动】研究物质的导电性
[实验材料]硬币、塑料直尺、玻璃片、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粉笔、纯净水等物品。
[方案设计]同学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增添实验器材:电池、开关、小灯泡和电流表。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画出方案的电路图。
待测物质
【方案讨论】
1.小灯泡与电流表的作用
小灯泡能粗略比较物质的导电能力,电流表能准确比较物质的导电能力;小灯泡还有保护电路的作用,以防电路短路。
2.转换法的应用
将物质的导电能力转化为电流表的示数或小灯泡的亮度。
【实验检测】将待测物质逐一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易导电物质有 ;
不易导电物质有 。
硬币、铅笔芯(碳棒)、食盐水
塑料直尺、玻璃片、粉笔、纯净水
【思考与讨论】导体与绝缘体是绝对存在吗?
【思考与讨论】导体与绝缘体是绝对存在吗?
【探索活动】玻璃在通常情况是绝缘体,但烧红后变成导体。
结论:
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拓展应用】
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甚至不导电。因此,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例如,人造卫星上的电路的接触点表面一般都会镀上金,以防止腐蚀,确保电路导电的可靠性。
【思考与讨论】
家庭电路中,所有导线都是用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包裹着,这是为什么?
塑料或橡胶等材料是绝缘体,防止漏电。
二、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作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单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
半导体主要用于电子工业或信息技术(IT)产品。如下图电脑主板上的芯片。
三、物质导电的微观解释
1.金属导电的原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金属内部原子核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但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存在着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3.玻璃烧红后能导电的原因: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但在高温下玻璃软化后内部就会形成带电的离子。因此,玻璃在高温下导电是离子导电,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芯 片
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由大量的晶体管构成,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
【课堂总结】
1.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2.从微观角度来解释金属为什么能导电?烧红的玻璃为什么会导电?
3.说说半导体的应用。
【随堂巩固】
【例1】如图所示,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条 B.陶瓷棒 C.塑料棒 D.铜丝
【答案】D
【例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C.绝缘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变成导体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的原子核可以自由移动
【答案】B
【例3】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摸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木制牙签
B.金属钥匙
C.塑料尺
D.玻璃杯
【答案】 B
【板书设计】
第2节 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
相互转化
物质
导电能力
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待测物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2节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导电能力
【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内容要求】
内容:电磁相互作用
要求:
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了解半导体及其应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结合生活事例,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与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能用微观知识解释导体与绝缘体能相互转化。
4.认识半导体,知道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原因。了解半导体的应用。
【教学思路】
以电线的组成与结构为例进行分析,引入物质的导电能力存在差异。通过课堂探索活动,体验许多物质的导电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引入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认识常见导体和绝缘体。通过实验:烧红的玻璃能导体,知道导体与绝缘体能进行相互转化,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从而引入半导体的概念,知道半导体的微观角度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任务
【引入】我们为什么用金属铜做导线,而用塑料或橡胶做金属导线的外套?为什么不能用湿手去操作开关?使用电插头时碰到电线,为什么不会受到电击?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导电能力。
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
【探索活动】研究物质的导电性
[实验材料]硬币、塑料直尺、玻璃片、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粉笔、纯净水等物品。
[方案设计]同学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增添实验器材:电池、开关、小灯泡和电流表。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画出方案的电路图。
在实验方案讨论过程中,
一是理解小灯泡与电流表的作用并进行比较。小灯泡能粗略比较物质的导电能力,电流表能准确比较物质的导电能力;小灯泡还有保护电路的作用,以防电路短路。
二是理解转换法的应用:将物质的导电能力转化为电流表的示数或小灯泡的亮度。
[实验检测]将待测物质逐一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记录]易导电物质有 硬币、铅笔芯(碳棒)、食盐水 ;
不易导电物质有 塑料直尺、玻璃片、粉笔、纯净水。
(一)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质叫作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盐类的水溶液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作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注意: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由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大量其他物质,因此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
【思考与讨论】导体与绝缘体是绝对存在吗?
【探索活动】玻璃在通常情况是绝缘体,但烧红后变成导体。
(建议进行课堂实验)并观看视频。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拓展应用】
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甚至不导电。因此,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例如,人造卫星上的电路的接触点表面一般都会镀上金,以防止腐蚀,确保电路导电的可靠性。
【思考与讨论】家庭电路中,所有导线都是用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包裹着,这是为什么?
塑料或橡胶等材料是绝缘体,防止漏电。
(二)半导体
视频:半导体
1.概念: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作半导体。
2.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单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3.半导体主要用于电子工业或信息技术(IT)产品。如下图电脑主板上的芯片。
(三)物质导电的微观解释
1.金属导电的原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金属内部原子核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但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存在着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3.玻璃烧红后能导电的原因: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但在高温下玻璃软化后内部就会形成带电的离子。因此,玻璃在高温下导电是离子导电,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芯片 视频
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由大量的晶体管构成,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
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一)课堂小结
1.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2.从微观角度来解释金属为什么能导电?烧红的玻璃为什么会导电?
3.说说半导体的应用。
(二)随堂例题
【例1】如图所示,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条 B.陶瓷棒 C.塑料棒 D.铜丝
【答案】D
【解析】A.干木条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陶瓷棒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棒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铜丝容易导电,属于导体,能使小灯泡发光,故D符合题意。
【例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C.绝缘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变成导体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的原子核可以自由移动
【答案】B
【解析】A.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是因为导体内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多,绝缘体中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少,故A错误;
B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而不是原子核移动,因此容易导电,为导体,故B正确,D错误;
C.绝缘体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变成导体,例如将干木泡湿,则变为导体,故C错误。
【例3】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摸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木制牙签
B.金属钥匙
C.塑料尺
D.玻璃杯
【答案】B
【解析】由人体接触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人体是导体,要让电灯发光,应该选用导体与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木制牙签、塑料尺、玻璃杯是绝缘体,金属钥匙是导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板书设计】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
【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物质的导电性(第1课时)同步作业
(学生版)
1.用一个物体将如图电路中a和b两点连接起来,下列物体中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铅笔芯
B.塑料尺
C.橡皮
D.棉线
2.金属导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微粒是( )
A. 原子 B. 原子核 C. 质子 D. 电子
3.为了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某同学利用一只废旧的白炽灯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甲图中,闭合开关S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炽灯的灯丝,小灯泡L的亮度慢慢变暗了;而在乙图中,闭合开关S后,用酒精灯加热废灯泡灯芯的玻璃柱至红热,小灯泡L慢慢变亮了。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说明灯丝是导体,它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乙图实验说明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后变成了半导体
C.甲乙两图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改变
D.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物质的导电性,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4.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
B.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它导电的特点是离子导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导体
5.如图,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条 B.铅笔芯 C.塑料棒 D.陶瓷棒
6.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能探究同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例如:橡胶、石墨
C.摩擦起电,是因为物体在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
7.雷雨天气时不要在树下躲雨,因为树容易遭遇雷击;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产生气泡便会较明显。这说明雷雨天气时的树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分别属于(  )
A.导体绝缘体 B.导体导体 C.绝缘体导体 D.绝缘体绝缘体
8.如图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属 C.木材、金属 D.石墨、橡皮
9.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B.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共同决定
C.摩擦起电的原理是电子转移
D.绝缘体不易导电,因为绝缘体中的电子都不能移动
10.下列选项中:①金属圆规 ②塑料三角板 ③橡皮擦 ④铅笔芯 ⑤蒸馏水 ⑥人体,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
11.为了消除人体上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在加油站里加油时,一般都要先用手触摸静电释放按钮,将静电释放掉后再加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产生静电
B.静电释放按钮上面手触摸的部位一定是导体
C.某物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该物体一定带有静电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产生了电荷的转移
1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
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为导体
13.探究下列物质的导电性,①铁制钢笔;②橡皮;③铅笔芯;④棉衣;⑤人体的尿液;⑥玻璃杯;⑦电视机外壳;⑧干燥的空气。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
14.设计一个检测物质导电性的方案,用电路图表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