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分层作业(解析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分层作业(解析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分层作业
1.(24-25九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下列各组微观粒子中,可以构成原子核的是
A.质子和电子 B.质子和中子 C.电子和中子 D.质子、电子和中子
2.(24-25九年级上·全国·假期作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 g B.12 C.1.6605×10-27 kg D.g
3.(24-25九年级上·四川达州·阶段练习)锂电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知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则1个锂原子的质量约为
A. B. C. D.
4.(24-25九年级上·青海西宁·期中)【新情境·新科技的实际应用】月球上含有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可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He-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 “C-13”所指的碳原子核内
A.含13个质子、无中子 B.含6个质子、7个中子
C.含7个质子、6个中子 D.含13个中子、无质子
5.(24-25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观点有:
①在球体内正电荷均匀分布,电子镶嵌其中;
②原子是可分的;
③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④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⑤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的观点是
A.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6.(24-25九年级上·甘肃平凉·期中)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原子序数为63),对这种铕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有63个中子
C.原子核内有89个质子 D.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
7.(24-25九年级下·广西南宁·开学考试)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氮的原子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293,核电荷数为118的超重原子。则该超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7 B.59 C.118 D.293
8.(24-25九年级上·广东江门·期中)如图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一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由现象可知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核带负电
C.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 D.原子核外有电子
9.(24-25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10.(2025·云南楚雄·二模)科学家运用了构建模型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C.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体积很小
D.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11.(24-25八年级下·吉林长春·期中)下列有关原子的结构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D.原子中,原子核所占的体积很小
12.(24-25八年级下·上海闵行·期中)探索原子世界的“跳动精灵”。请完成下列表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碳 6 6
氧 8 8
钠 11 12
13.(24-25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带负电的粒子后,才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模型的探索。那么电子带负电荷,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呢?还是集中分布呢?这引起了物理学家们的兴趣。191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后,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向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少数α粒子的运行轨迹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超过,有的甚至达到了,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卢瑟福认为,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遇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汤姆生发现的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为以下类型(填序号)中的___________。
A.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B.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质量集中在核上
(4)根据实验推测,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 (“大”或“小”)。
1.(24-25八年级上·山东济宁·期末)【新情境·新科技的实际应用】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中的微粒总数
A.38 B.50 C.88 D.126
2.(2025·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原子”一词源自希腊形容词atomos(或atomon),它的意思是“不可分割、数量无限、大小各异、形状完美、坚固,且无内部间隙;除了自身所处位置的变化,它们本身是不变的,不可再生,也不可摧毁的”。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分子一定都比原子大
B.原子中一定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同种原子只能构成同种分子
3.(24-25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请填空。
(1)已知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求:
①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取整数);
②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③B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kg(表示方法如题中所示)。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nkg,铜原子核外有a个电子,则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4.(24-25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探秘原子结构。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 ,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建立了原子模型,如图所示。
(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粒子轰击金箔,预期这些粒子会毫不费力地击穿金原子,到达对面的探测板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
①当粒子轰击金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序号)
②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中心有一个结构(原子核),它具有如下特点 。
(3)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中子轰击轴-235原子(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是235,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质子数为56的钡原子,并用图中模型表示该变化。
从微观的视角看,上述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 ,理由是 。
(4)分析原子结构及原子的发现历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汤姆森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1.(2025·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
2.(2025·四川成都·一模)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一种碘原子的质量约为2.11×10-25kg,则这种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1 B.56 C.127 D.211
3.(2025·海南·模拟预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探测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推测原子中存在这个“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 。
(2)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 (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3)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答案和解析
1.(24-25九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下列各组微观粒子中,可以构成原子核的是
A.质子和电子 B.质子和中子 C.电子和中子 D.质子、电子和中子
【答案】B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故选B。
2.(24-25九年级上·全国·假期作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 g B.12 C.1.6605×10-27 kg D.g
【答案】B
【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错误;
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故选项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kg,故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24-25九年级上·四川达州·阶段练习)锂电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知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则1个锂原子的质量约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1个锂原子的质量为:,故选C。
4.(24-25九年级上·青海西宁·期中)【新情境·新科技的实际应用】月球上含有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可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He-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 “C-13”所指的碳原子核内
A.含13个质子、无中子 B.含6个质子、7个中子
C.含7个质子、6个中子 D.含13个中子、无质子
【答案】B
【解析】“He-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He-3”中的“3”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碳原子质子数为 6,“C-13” 中 13 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中子数为,即 “C-13” 所指的碳原子核内含 6 个质子、7 个中子。
故选B。
5.(24-25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观点有:
①在球体内正电荷均匀分布,电子镶嵌其中;
②原子是可分的;
③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④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⑤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的观点是
A.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①在球体内正电荷均匀分布,电子镶嵌其中,错误,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
②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说法正确;
③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说法正确;
④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正确;
⑤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正确,因为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
6.(24-25九年级上·甘肃平凉·期中)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原子序数为63),对这种铕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有63个中子
C.原子核内有89个质子 D.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
【答案】D
【解析】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铕为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有89个中子,故选项错误;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故选项错误;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24-25九年级下·广西南宁·开学考试)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氮的原子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293,核电荷数为118的超重原子。则该超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7 B.59 C.118 D.293
【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该超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故选C。
8.(24-25九年级上·广东江门·期中)如图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一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由现象可知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核带负电
C.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 D.原子核外有电子
【答案】C
【解析】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则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A错误;
B、α粒子带正电,撞击原子核后由于静电互斥而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
C、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原因是α粒子在运动中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能说明原子内有体积很小的核,故C正确;
D、电子质量体积很小,该实验中无法观察其对α粒子的影响,无法得出原子核外有电子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C。
9.(24-25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该项错误;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该项错误;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该项正确;
④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是“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该项错误;
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该项正确;
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该项正确。
故选D。
10.(2025·云南楚雄·二模)科学家运用了构建模型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C.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体积很小
D.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答案】D
【解析】 A、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该说法正确;
B、汤姆孙等人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这一发现推翻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该说法正确;
C、卢瑟福等人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了 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这证明了原子中带正电荷部分(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该说法正确;
D、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卢瑟福核式模型并不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后续还有其他模型不断被提出和完善,该说法错误。
故选D。
11.(24-25八年级下·吉林长春·期中)下列有关原子的结构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D.原子中,原子核所占的体积很小
【答案】B
【解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体积很小,电子在原子核外广阔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并非实心,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供电子运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4-25八年级下·上海闵行·期中)探索原子世界的“跳动精灵”。请完成下列表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碳 6 6
氧 8 8
钠 11 12
【答案】 6 8 11
【解析】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碳的质子数为6,所以核外电子数是6;
氧的核外电子数是8,所以质子数是8;
钠的质子数为11,所以核外电子数是11。
13.(24-25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带负电的粒子后,才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模型的探索。那么电子带负电荷,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呢?还是集中分布呢?这引起了物理学家们的兴趣。191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后,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向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少数α粒子的运行轨迹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超过,有的甚至达到了,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卢瑟福认为,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遇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汤姆生发现的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为以下类型(填序号)中的___________。
A.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B.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质量集中在核上
(4)根据实验推测,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 (“大”或“小”)。
【答案】(1)电子
(2)原子核
(3)C
(4)大
【解析】(1)汤姆生发现的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是电子,电子带负电荷;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所以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且原子核体积小,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所以原子结构如图C;
(4)由于极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了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α粒子质量远小于金原子核的质量,即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
1.(24-25八年级上·山东济宁·期末)【新情境·新科技的实际应用】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中的微粒总数
A.38 B.50 C.88 D.126
【答案】D
【解析】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质子数为38,则锶原子的中子数为:88-38=50,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8,所以锶原子中的微粒总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38+50+38=126;
故选:D。
2.(2025·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原子”一词源自希腊形容词atomos(或atomon),它的意思是“不可分割、数量无限、大小各异、形状完美、坚固,且无内部间隙;除了自身所处位置的变化,它们本身是不变的,不可再生,也不可摧毁的”。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分子一定都比原子大
B.原子中一定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同种原子只能构成同种分子
【答案】C
【解析】A、分子由原子构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一些金属原子(如铁原子等)质量和体积都比氢分子大,应该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该选项错误;
B、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但有一种氢原子(氕)中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所以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该选项错误;
C、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上,该选项正确;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气分子(O2),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O3),该选项错误。
故选C。
3.(24-25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请填空。
(1)已知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求:
①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取整数);
②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③B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kg(表示方法如题中所示)。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nkg,铜原子核外有a个电子,则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案】(1)①56 ②26 ③
(2)
(3)39
【解析】(1)①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②解:设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x,则中子数为x+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56≈x+x+4,x=26,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
③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实际质量=;
(2)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24-25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探秘原子结构。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 ,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建立了原子模型,如图所示。
(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粒子轰击金箔,预期这些粒子会毫不费力地击穿金原子,到达对面的探测板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
①当粒子轰击金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序号)
②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中心有一个结构(原子核),它具有如下特点 。
(3)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中子轰击轴-235原子(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是235,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质子数为56的钡原子,并用图中模型表示该变化。
从微观的视角看,上述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 ,理由是 。
(4)分析原子结构及原子的发现历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汤姆森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答案】(1)电子
(2)①C ②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
(3)不是 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4)ABC
【解析】(1)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是可分的。故填:电子;
(2)①当a粒子轰击金箔时,右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因为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可能出现偏向原子核方向的轨迹;
②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3)上述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而该变化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4)A、由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可以看出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故选项符合题意;
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说法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
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这样科学才会有大的突破,故选项符合题意;
D、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发现并改正前人错误认识的过程,卢瑟福、汤姆森对科学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2025·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
【答案】B
【解析】A、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电子质量极小,则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则化学性质改变,该选项说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故原子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比,该选项说正确;
D、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则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被创造或消灭,该选项说正确。
故选B。
2.(2025·四川成都·一模)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一种碘原子的质量约为2.11×10-25kg,则这种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1 B.56 C.127 D.211
【答案】C
【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该碘原子的质量约为2.11×10-25kg;
该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C。
3.(2025·海南·模拟预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探测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推测原子中存在这个“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 。
(2)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 (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3)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答案】(1)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不会
(3)在原子内部有一个较大的空间
【解析】(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推测原子中存在这个“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极少数的α粒子碰撞到了相对于α粒子质量极大的微粒;
(2)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不会发生偏转。因为各部分α粒子受到的正电荷的影响相互抵消;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在原子内部有一个较大的空间,绝大多数α粒子不会受到原子核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