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红红火火中国年》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红红火火中国年》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红红火火中国年》教案
【教学目标】
1.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初步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爱国情怀。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爱家人、礼貌待人、懂得分享的良好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明白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要遵守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表达、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放鞭炮等,深入理解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美好寓意。
2.鼓励学生将春节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热闹喜庆的春节视频,视频中展示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相互拜年等场景。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视频里是什么节日的场景呀 你们喜欢过这个节日吗 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时的快乐经历,分享自己对春节的印象和感受。
二、春节的由来
1.展示教材中关于春节由来的图文资料,结合精心准备的春节起源故事 PPT,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学生讲述春节的由来,如“年兽”的传说。
2.讲述完故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为什么春节的时候我们要贴春联、放鞭炮了吗 ”引导学生思考春节习俗与传说之间的联系。
三、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
1.展示教材中以及收集的大量春节习俗图片,如贴春联、包饺子、挂灯笼、舞龙舞狮、拜年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图片里人们在做什么 你们在过春节的时候做过这些事情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这些习俗活动的经历。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除了图片中展示的习俗,还有哪些春节习俗,并思考这些习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
四、情感升华,体会内涵
1.分享我的春节故事。
邀请几位学生简单分享自己家过春节最开心的一件事、一个场景或一个习俗(如: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帮妈妈包饺子,收到爷爷奶奶的压岁钱,看烟花等)。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人”和“情”(和谁一起做?心情如何?)。
2.核心问题讨论: “为什么说春节是‘红红火火’的?”(颜色红:春联、灯笼、衣服;气氛火:热闹、喜庆、欢乐)。“春节最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聚焦家人团聚、亲情友爱、相互祝福)。
3.情感联结:“过年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爱、温暖、安全、快乐。)
4.教师小结:红红火火的春节,最珍贵的就是这份浓浓的亲情和团圆的喜悦。它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中华大家庭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五、实践参与,延伸体验
1.巧手迎春(动手实践)
2.分组活动:写“福”字或制作新年贺卡。
3.写“福”:提供水写布或红纸、毛笔(或粗记号笔),教师简单示范,学生尝试书写“福”字(倒着写更有趣),体验传统习俗。
4.做贺卡:提供彩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引导学生制作一张简单的新年贺卡,写上祝福语(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可以送给家人或朋友,表达心意。
5.展示与分享:完成后,学生简单展示作品,说说想送给谁,表达什么祝福。
六、总结延伸,布置任务
1.师生共同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节这个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节日,认识了贴春联福字、吃年夜饭、拜年、收压岁钱等习俗,感受到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快乐。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
再次点题:春节是红色的,是热闹的,更是充满爱的!(指课题:红红火火中国年)
2.拓展延伸与作业:
观察与记录: 鼓励学生今年春节时,当个“小小观察员”:
留意家里做了哪些过年准备?贴了什么春联?
年夜饭桌上有什么特别的菜?
给谁拜年了?说了什么祝福的话?
用画画或拍照的方式记录下你眼中“红红火火”的春节瞬间。
实践与表达: 过年时,主动向长辈拜年说祝福语;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碗筷、贴窗花);用心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