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26页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26页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 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入新课
我们的视觉可靠吗?
两条线段一样长吗?
我们的视觉并不总是可靠的!
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了测量工具帮助我们测量。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我们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

长度单位的换算

1m=10dm=102cm=103mm
1km=103m=106mm=109μm=1012nm
练一练
8μm= dm= m
2.5km=_______m=______mm
(先换后算)
例1:4mm=( )nm
换算过程:
例2:1.5cm=( )km
换算过程:
4.5m=( )mm
2μm=( )cm
50km=( )mm
30dm=( )μm
练一练
长度的测量
常用测量工具
比较精确的的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
0—8cm
1mm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它的量程是多少?
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观察刻度尺
①放正: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
②紧贴: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
③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没放正×
有刻度线的一侧没紧贴物体×


使用时:三会
(1)会放:
注意:刻度尺有厚度时,把它侧立起来
根据被测物体选择适当的刻度尺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2)会读:
×

×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数值、估读数值和单位组成。
分度值是: ,单位为 ,准确值为: ,估读值为: ,此物体长度为: 。
2.7cm
2.78cm
0.1cm
0.08cm
cm
测量值=准确数值(由分度值决定)+估读数值(仅有一位)+单位
(3)会记:
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
A
刻度尺A测量的长度是_________
刻度尺甲测量的长度是_________
刻度尺乙测量的长度是_________
实验: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怎样测量以下物体?
一张纸的厚度
细铁丝的直径
硬币的直径
m
mm
μm
nm
每下一级乘103
m
dm
cm
mm
每下一级乘10
大 小
乘10的正指数
乘以10的负指数
km
方法归纳
除10的正指数
[拓展]
如何测出以下物体的长度?
1、一张纸的厚度;
2、一枚硬币的直径;
3、学校食堂到学校门口距离。
某人高 1.67( )
头发丝直径约 0.07( )
一层楼房高约 30( )
地球半径约 6 400( )
珠穆朗玛峰高约 8 844.43( )
钢笔长约 0.15( )
m
mm
dm
km
m
m
练一练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h = min
1 min = s
1 h = s
3600
时间的测量
60
60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2. 测量时间的工具
3.停表的使用
【使用方法】
第一次按下B键时,表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下B键时,表针停止转动,开始读数。
第三次最后按下A键时,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一启动;二按停; 三读数;四归零。
B
A
(1)量程和分度值:
外圈(大表盘)单位:秒(s),
内圈(小表盘)单位:分(min)
量程:15min,外圈分度值0.1s。
【读数】
(2)要分别读出分和秒并相加。
大圈1整圈:30s,1大格是1s
每一小格:0.1s。
小圈1整圈:15min,1大格是1min,
每一小格:0.5min。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减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更精密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2、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错误可以避免,不该发生。
练一练
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和长度,四次测量数据分别为:
2.34cm、2.36cm、2.63cm、2.36cm,其中只有一个数据错误,则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2.63cm
2.35cm
1mm
误差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单位:
2.单位换算:
二、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前: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秒(s) 、时(h)、分(min)等
2.正确使用停表: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3.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1.完成课后作业
2.完成本节对应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