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及元素符号(导学案)(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及元素符号(导学案)(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及元素符号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理解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2.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正确识记并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能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合理解释和判断。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推理出元素的概念,建立元素的模型。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学习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二、学习难点
1.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2.从元素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1.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 (CaCO3), 而碳酸钙是由 、 、 这三种元素组成的。
2.元素是 (即 )相同的一 类 的总称。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元素,其次是 元素。
4.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 ,元素也不会 。
5.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必须 。
6.元素符号O 宏观上表示 ,微观上表示 。
一、元素
活动一:元素的概念
问题思考: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国际上统一使用碳 - 12 原子作为标准。观察碳原子 A(质子数 6,中子数 6)和碳原子 B(质子数 6,中子数 8),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二: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问题思考:元素和原子在描述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宏观概念还是微观概念?
活动三: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
问题思考:以水为例,说说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如何描述水这种物质?
活动四: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以及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
活动五: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问题思考:思考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六:典例精讲
典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2)水由 2 个氢元素和 1 个氧元素组成。(  )
(3)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
(4)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典例2:用“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填空。
(1)铁由铁________构成,由铁_________组成。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_______构成,由碳_______和氧______组成。
(3)氯化钠由钠_______和氯______构成,由钠______和氯_____组成。
(4)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中都含有钾________。
2、元素符号
活动一: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
问题思考:观察教材中一些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和对应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活动二:元素的分类
问题思考:观察教材中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性质和中文名称的特点,如何将元素进行分类?
活动三:元素符号的意义
问题思考:单一元素符号和数字 + 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活动四:典例精讲
典例1:在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与他人合译的《化学鉴原》中,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沿用至今。下列元素的中文名称对应的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氢:H2 B.钠:Ne C.钾:K D.锌:ZN
典例2:下列符号中,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u B.O C.Cl D.H
1.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把第一粒咖啡种子带到云南种植,如今云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咖啡中的钾和镁能够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这里的“钾、镁”指的是( )
A. 单质 B.原子 C.元素 D.分子
2.已知某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Ferrum,则它的元素符号是( )
A.Fe B.Fr C.F D.FE
3.下列元素名称和符号正确的是( )
A.氢:He B.钠:Ne C.锰:MN D.铝:Al
4.已知某元素中文名称为“碘”,根据命名规则推测它属于( )
A.金属元素 B.气态非金属元素 C.液态非金属元素 D.固态非金属元素
5.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
A.氮、氧 B.氖、钠 C.磷、硫 D.锌、铁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即 )相同的一类 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元素描述物质的 ,原子描述物质的 。
3.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
物质由 组成,由 、 构成
4.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 、硅 、 、铁 、钙 。
5.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 ,原子和元素种类 。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 字母,一 二 。
2.元素的分类: 元素、 元素、 元素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单一符号
宏观:表示 。
微观:表示 。
部分还可表示 (金属、稀有气体、大多数固态非金属)
(2)数字 + 符号
只表示 。
考点1 元素
1.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2.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
考点2 元素符号
3.下列航母建造材料的组成元素,有书写错误的是( )
A.铁 B.铝AL C.碳C D.氧O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SO2 B.O2 C.3He D.Cu
答案和解析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理解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2.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正确识记并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能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合理解释和判断。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推理出元素的概念,建立元素的模型。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学习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二、学习难点
1.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2.从元素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2.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3), 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次是硅元素。
4.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5.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6.元素符号O 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
一、元素
活动一:元素的概念
问题思考: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国际上统一使用碳 - 12 原子作为标准。观察碳原子 A(质子数 6,中子数 6)和碳原子 B(质子数 6,中子数 8),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是它们的质子数都是 6;不同点是中子数不同。因为它们质子数相同,所以都属于碳原子这一类。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再如氢原子 A、B、C,它们的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原子,但原子核内都只有一个质子,所以这 3 个原子都同属于氢元素。像这样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就是元素。
活动二: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问题思考:元素和原子在描述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宏观概念还是微观概念?
答案: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是宏观概念;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是微观概念。元素只讲组成,不讲构成;原子只讲构成,不讲组成。例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活动三: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
问题思考:以水为例,说说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如何描述水这种物质?
答案:从元素角度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分子角度看,水由水分子构成。从原子角度看,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在描述物质时,要注意宏观和微观的区别。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例如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活动四: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以及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活动五: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问题思考:思考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因为化学反应会生成新的物质,新物质由新的分子构成。原子的种类不变,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元素的种类也不发生改变,因为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就不变。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是水分子,反应后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不变,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活动六:典例精讲
典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2)水由 2 个氢元素和 1 个氧元素组成。(  )
(3)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
(4)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答案:(1)√;(2)×;(3)√;(4)×。
(1)水作为纯净物,其宏观组成应描述为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该说法正确。
(2)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不能说水由 2 个氢元素和 1 个氧元素组成,该说法错误。
(3)水分子是水的微观基本单位,其构成应描述为:每个水分子包含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该说法正确。
(4)分子属于微观粒子,应由原子构成(而非元素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整体(如水)而非单个分子,所以该说法错误。
典例2:用“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填空。
(1)铁由铁________构成,由铁_________组成。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_______构成,由碳_______和氧______组成。
(3)氯化钠由钠_______和氯______构成,由钠______和氯_____组成。
(4)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中都含有钾________。
答案:(1)原子 元素 (2)分子 元素 元素 (3)离子 离子 元素 元素 (4)元素
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用于描述物质的构成。
(1)铁是金属单质,直接由铁原子构成;宏观上,铁由铁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是分子化合物,由CO 分子构成;宏观上,它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Na 和Cl 离子构成;宏观上,它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4)高锰酸钾和锰酸钾都是化合物,宏观上它们都含有钾元素。
3、元素符号
活动一: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
问题思考:观察教材中一些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和对应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答案: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该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是“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例如氢元素(Hydrogenium)的元素符号是,氧元素(Oxygenium)的元素符号是;碳元素(Carbonium)的元素符号是,铜元素(Cuprum)的元素符号是。
活动二:元素的分类
问题思考:观察教材中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性质和中文名称的特点,如何将元素进行分类?
答案: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一般有“钅”字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中的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等。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则相对多样;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活动三:元素符号的意义
问题思考:单一元素符号和数字 + 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答案:单一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 1 个原子。例如表示氢元素,也表示 1 个氢原子;表示铁元素,也表示 1 个铁原子,同时金属、稀有气体、大多数固态非金属等的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铁这种物质。数字 + 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原子,不再表示元素。例如表示 2 个氢原子。
活动四:典例精讲
典例1:在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与他人合译的《化学鉴原》中,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沿用至今。下列元素的中文名称对应的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氢:H2 B.钠:Ne C.钾:K D.锌:ZN
答案:C 元素符号的书写需遵循国际规范(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A、氢元素的符号应为 H (大写),H 表示氢气分子而非元素符号。
B、钠元素的符号应为 Na (大写N小写a),Ne 是氖元素的符号。
C 、钾元素的中文名称与符号 K (大写)对应。
D、锌元素的符号应为 Zn (大写Z小写n),ZN 的大小写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为 C 。
典例2:下列符号中,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u B.O C.Cl D.H
答案:A 只有金属、固体非金属或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若其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才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是金属铜的元素符号,既表示铜元素,又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表示铜这种物质;、、不能表示物质,所以正确选项为 A。
1.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把第一粒咖啡种子带到云南种植,如今云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咖啡中的钾和镁能够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这里的“钾、镁”指的是( )
A. 单质 B.原子 C.元素 D.分子
【答案】C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咖啡中的“钾、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所以答案选C。
2.已知某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Ferrum,则它的元素符号是( )
A.Fe B.Fr C.F D.FE
【答案】A
【解析】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该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即“一大二小”。Ferrum的元素符号是Fe,所以答案选A。
3.下列元素名称和符号正确的是( )
A.氢:He B.钠:Ne C.锰:MN D.铝:Al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氢的元素符号是H,He是氦的元素符号,A错误;B选项中钠的元素符号是Na,Ne是氖的元素符号,B错误;C选项中锰的元素符号是Mn,要遵循“一大二小”原则,C错误;D选项铝的元素符号是Al,正确,所以答案选D。
4.已知某元素中文名称为“碘”,根据命名规则推测它属于( )
A.金属元素 B.气态非金属元素 C.液态非金属元素 D.固态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元素的中文名称的造字有一定规律,一般情况下,有“钅”字旁的为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为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的为液态非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为固态非金属元素。“碘”有“石”字旁,所以它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答案选D。
5.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
A.氮、氧 B.氖、钠 C.磷、硫 D.锌、铁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氮的元素符号是N,氧的元素符号是O,第一个字母不同,A错误;B选项中氖的元素符号是Ne,钠的元素符号是Na,第一个字母都是N,相同,B正确;C选项中磷的元素符号是P,硫的元素符号是S,第一个字母不同,C错误;D选项中锌的元素符号是Zn,铁的元素符号是Fe,第一个字母不同,D错误,所以答案选B。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原子描述物质的构成
3.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原子、分子构成
4.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5.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和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拉丁字母,一大二小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单一符号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部分还可表示一种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大多数固态非金属)
(2)数字 + 符号
只表示几个原子
考点1 元素
1.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答案】A
【解析】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元素,因为粗略地描述了物质的组成。故选:A。
2.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解析】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符合题意;
B、同种元素,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
C、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与体积无关,不符合题意;
D、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相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2 元素符号
3.下列航母建造材料的组成元素,有书写错误的是( )
A.铁 B.铝AL C.碳C D.氧O
【答案】B
【解析】A、铁的元素符号为Fe,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铝元素符号应为Al,而不是AL,书写错误,符合题意;
C、碳的元素符号为C,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的元素符号为O,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SO2 B.O2 C.3He D.Cu
【答案】D
【解析】A、SO2是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3He只表示3个氦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