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 去外婆家教学目标1.会认“婆、候”等生字,会写“宝、玩”等生字。2.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生能够深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外婆家的有趣和亲情的温暖。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教学难点感受外婆家的有趣和亲情的温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去过乡村的亲戚家?那里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出课题《去外婆家》。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学习生字词。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认清字形读准读音。“婆”(pó),年老的妇女,如老太婆。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老奶奶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并引导学生跟读、齐读,确保发音准确。“候”(hòu),等候、时候。教师可提问:“你们什么时候会去看望奶奶呢?”引出“候”字,并强调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趣”(qù),有趣、趣味。教师可设计一个小游戏,如“趣味接龙”,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并理解“趣”字。“留”(Iiú),表示停留、保存等意思。教师可提问:“你们喜欢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呢?”引出“留”字,并强调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喂”(wèi),表示给动物或人吃东西。教师可设计一个小游戏,如“喂小动物吃食物”,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并理解“喂”字。“曲”(qū/qǔ),表示弯曲或歌曲等意思。教师可播放一段优美的曲子,引出“曲”字,并强调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和用法。2.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些”字是上下结构,注意“止”的最后一笔是提,向右上倾斜,与“匕”形成呼应。下面的“二”,两横要写得平稳,下横稍长,托住上部的“此”。“总”字中间的“口”字要写得端正,下面的“心”字要写得稍宽,以平衡整个字的结构。注意“心”字的三个点要呈弧形排列。“曲”字是独体字,由“口”和几笔竖画组成。“口”字要写得上宽下窄,呈倒梯形。竖画和横折的折画要斜着写,且折画比竖画稍长。整个字要注意横画等距,竖画不平行。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去外婆家?外婆家有哪些吸引作者的地方?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五、总结拓展。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熟读课文,准备下节课的朗读比赛。2.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学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去外婆家?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段: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去外婆家是最大的乐趣?引导学生理解“乐趣”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外婆家的向往。2.学习第二段。自由朗读第二段,说说外婆家的山上山下都有哪些宝贝。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山楂、柿子、毛栗子等。3.学习第三段。分角色朗读第三段,体会舅舅和外婆对“我”的关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感受亲情的温暖。4.学习第四段。默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小山雀的句子,感受小山雀的可爱。教师讲解关于山雀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和小山雀玩要的情景,培养想象力。5.学习第五段。女生朗读第五段,男生边听边想象春天外婆家屋后山上的美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春天的什么花,为什么?体会舅妈用野花装扮自己的快乐心情。6.学习第六段。全班齐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说外婆家真有趣?引导学生从食物、动物、植物、亲情等方面进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拓展延伸与写作练习。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外婆家或其他亲戚家的有趣经历,与同学分享。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用课文中的语言和句式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去亲戚家的有趣经历。板书设计好吃的 好玩的 好看的乐趣 向往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外婆家的有趣和亲情的温暖,同时提高朗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