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彩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虹、浇”等 生字,会写“丽、提”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彩虹的形成以及围绕彩虹产生的美好愿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中表达的美好心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包含彩虹图片、相关视频等)。 2.学生预习课文,尝试自己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雨过天晴后出现彩虹的视频或展示彩虹图片,引出课题《彩虹》。 提问: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彩虹有哪几种颜色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如“虹”字可以从古人认为彩虹是能呼风唤雨的大虫这一说法入手,解释其虫字旁的由来。 3.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组词、造句、动作演示、联系生活实际等。例如,“浇”字可以联系到浇花的动作,“挑”字可以联系到提手旁的其他字。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特别要强调“哥”是上下结构,“啊”字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双耳位置要高出左右的“口”和“可”,“亮”字的“口要写的扁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二小节,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姑娘在彩虹桥上想到了什么?她希望做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2.出示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提问:图中的小姑娘在干什么?她手里拿的是什么?她想象中的彩虹桥是什么样的?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和问句,注意停顿和语气。 例如,“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要读出小姑娘的好奇和期待。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二小节,体会人物情感。学生可以扮演小姑娘、爸爸等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强调彩虹的美丽和神奇,以及小姑娘对家人的关爱。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抄写本课学习的生字词,每个三遍。 2.预习课文第三、四小节,思考小姑娘还希望做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如“虹、浇、壶”等,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字词。 2.回顾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彩虹和小女孩的奇思妙想,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小女孩想在彩虹桥上做什么的句子,并思考她为什么想这样做。 2.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女孩的愿望,并体会她对家人的关爱三、学习第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小女孩在桥上还想做什么的相关句子。 2.逐段指导朗读,感受小女孩为妈妈和哥哥着想的美好品质。 四、体会写法与情感。 1.讨论想法的可行性:引导学生讨论小女孩的想法是否能实现,为什么,从而理解这些只是小女孩美好的想象。 2.寻找关键词:在课文中找到能体现小女孩想法是想象的词,如“如果”,并引导学生体会其用法。 3.积累语言:学习“如果……就……”的句式,并尝试用此句式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与表达:提问学生:“假如你能爬上彩虹桥,你想为谁做点什么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大胆表达。 2.情感升华: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关爱家人。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书写练习:抄写本课学习的生字词,巩固识字写字能力。 2.创意写作:以“我的彩虹梦”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果站在彩虹桥上会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板书设计 彩虹 水壶——下雨——浇田 镜子——月亮——梳头 秋千——挂彩虹上——荡来荡去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家人的关爱之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