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实验结论实验反思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观察蜡烛的色态味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探究探究内容: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白色固态柱状有轻微的气味颜 色状 态形 状气 味蜡烛点燃前探究探究蜡烛的硬度 \ 密度 \ 溶解性探究内容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硬度密度溶解度用小刀切放入水中观察放入水中观察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硬度小(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蜡烛点燃前注:有时会看到冒黑烟(不充分燃烧)探究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注:有时会看到冒黑烟(不充分燃烧)蜡烛点燃时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 s后取出观察小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变黑(碳化)蜡烛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点燃时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用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石蜡 + 氧气 水+二氧化碳点燃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烧杯壁上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点燃时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用火柴去点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点燃?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熄灭蜡烛时有什么现象发生?问题 1问题 2蜡烛熄灭后石蜡固体小颗粒白色圆柱形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顺着白烟重新燃烧发黄色火焰、放热、受热熔化火焰分三层、火焰上方小木棍的外面部分最先变黑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生成水(H2O)和二氧化碳(CO2)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结 论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等物理变化:石蜡受热熔化、石蜡蒸气冷凝等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时发光、放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基于证据,经过分析和推理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等。物理变化:石蜡受热熔化、石蜡蒸气冷凝等。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时发光、放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791年—1867年FARADAY英 国化学、物理学家1860年,法拉第邀请青少年作为听众,以《蜡烛的故事》为题连续举办了6场讲座。他由蜡烛燃烧衍生出对化学反应、反应条件、电解等各类的探讨,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把很多基础学科的核心问题都承载在其中,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处处用生动具体的实验加以引证。练习与应用1. 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D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C练习与应用B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B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练习与应用3.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B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