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城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填空题。(15分)1.(2024六上·静宁期中)宪法是国家的 ,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 、最 的问题。【答案】总章程;重要;根本【解析】【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和法律地位。故答案为:总章程;重要;根本。【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2.(2024六上·静宁期中)中华民族是 、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答案】智慧;勤劳;勇敢【解析】【分析】 我是中国公民,我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故答案为:智慧,勤劳,勇敢。【点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3.(2024六上·静宁期中)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 利益、 利益和 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答案】国家;集体;个人【解析】【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故答案为:国家;集体;个人。【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4.(2024六上·静宁期中)人权是指在 范围内,在符合人类社会 的同时,人类应该享有的 。【答案】世界;生存制度;基本权利【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不分种族、性别、性倾向、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权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在符合人类社会生存制度的同时,人类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故答案为:世界;生存制度;基本权利。【点评】熟记尊重和保障人权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所学,作出解答。5.(2024六上·静宁期中)公民指具有一国的 ,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 和承担 的人。【答案】国籍;权利;义务【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身份。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行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公民指具有某一国的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故答案为:国籍;权利;义务。【点评】明确中国公民的含义,作出解答。二、判断题。(8分)6.(2024六上·静宁期中)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考查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7.(2024六上·静宁期中)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答案】正确【解析】【分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故答案为:正确。【点评】宪法来住不易,维护宪法权威。8.(2024六上·静宁期中)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答案】正确【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追究。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9.(2024六上·静宁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题干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我国尊重并保障人权,人人生来平等。10.(2024六上·静宁期中)李阳丢失了自己的中国居民身份证就不是中国公民了。【答案】错误【解析】【分析】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凡是具有中国国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都是中国公民,李阳丢失了自己的中国居民身份证还是中国公民。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的含义,考查学生对公民身份的认识,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解答。11.(2024六上·静宁期中)网络身份证不受法律保护。( )【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考查的是认识居民身份证。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网络身份证,作为一种新兴的身份认证方式,是合法的,且受法律保护。故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完在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公民身份上包含的信息,知道对身份信息的保密。12.(2024六上·静宁期中)公民履行多少义务,就必须享受多少权利。( )【答案】错误【解析】【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与义务不完全对等,不是履行多少义务就享受多少权利,也并不是公民先享受权利再履行义务。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等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故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明确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结合所学,作出判断。13.(2024六上·静宁期中)在自己家里搞装修是公民的权利,噪音很大别人也无权干涉。( )【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在自己家装修也不应该打扰邻居的私人生活安宁。故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公民要正确的行使权利,作出解答。三、选择题。(8分)14.(2024六上·静宁期中)( )是基本的社会规则。A.道德与法律 B.纪律与道德 C.纪律与法律【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的是法律是什么。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故选:A【点评】了解法律是什么,知道法律的作用,熟记知识点,作出解答。15.(2024六上·静宁期中)(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A.刑法 B.民法 C.行政法【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的是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故选:C【点评】熟记生活中的法律,自觉遵守法律,作出解答。16.(2024六上·静宁期中)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10月1日 B.7月1日 C.12月4日【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的是感受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长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为了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故选:C【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17.(2024六上·静宁期中)“树根给树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树根就如同( )。A.民法 B.宪法 C.义务教育法【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宪法是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们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和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其它法律是子法,如果将法律比喻成一棵树,“树根给树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树根就如同宪法。故选:B【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18.(2024六上·静宁期中)下列不属于身份证用处的一项是( )。A.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B.买菜转账 C.酒店办理住宿登记【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的是认识居民身份证。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现在身份证用途广泛,没有它,寸步难行。选项A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属于身份证的用处,不符合题意。选项B买菜转账,与身份证无关,不属于身份证用处,符合题意。选项C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属于身份证的用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完在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公民身份上包含的信息,知道对身份信息的保密。19.(2024六上·静宁期中)父母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则此人( )。A.具有中国国籍 B.不具有中国国籍 C.难以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身份。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则此人具有中国国籍。故选:A【点评】明确知道国籍取得的方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20.(2024六上·静宁期中)世界人权日是每年的( )。A.12月10日 B.12月1日 C.10月12日【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为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而设立的纪念日。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世界人权日的知识。21.(2024六上·静宁期中)我国的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是( )。A.12356 B.12366 C.12468【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庭的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2366是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咨询如何办理税务登记、发票购领、申报纳税,举报税收违法行为。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四、情境题。(4分)22.(2024六上·静宁期中)阅读下面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1)有人散布恐慌信息,造谣惑众,受到法律的追究。(2)得知中国女排重登世界冠军的宝座,一些球迷打算上街游行,以示庆贺。情境(1)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该做到 情境(2)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该做到 【答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行使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集会游行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1)情境1中“散布恐慌信息,造谣惑众”是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行使权利时应该做到什么,可以从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等角度进行阐述;(2)情境2中“球谜打算上街游行,以示庆贺”是以不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应该做到什么可以从走法律程序额、按法律要求进行等方面进行阐述。故答案为:第1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第2空、公民行使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集会游行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公民要正确的行使权利,作出解答。五、简答题。(15分)23.(2024六上·静宁期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答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解析】【分析】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故答案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点评】考查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4.(2024六上·静宁期中)国籍的取得方式有哪些?【答案】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国籍。【解析】【分析】结合课本知识学习可知,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故答案为: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国籍。【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的含义。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25.(2024六上·静宁期中)公民履行义务包括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答案】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庭的义务。本题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学生写出公民履行义务包括的内容即可。故答案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点评】了解公民生活中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是完成本题的关键。1 / 1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城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填空题。(15分)1.(2024六上·静宁期中)宪法是国家的 ,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 、最 的问题。2.(2024六上·静宁期中)中华民族是 、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3.(2024六上·静宁期中)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 利益、 利益和 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2024六上·静宁期中)人权是指在 范围内,在符合人类社会 的同时,人类应该享有的 。5.(2024六上·静宁期中)公民指具有一国的 ,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 和承担 的人。二、判断题。(8分)6.(2024六上·静宁期中)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7.(2024六上·静宁期中)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8.(2024六上·静宁期中)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9.(2024六上·静宁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0.(2024六上·静宁期中)李阳丢失了自己的中国居民身份证就不是中国公民了。11.(2024六上·静宁期中)网络身份证不受法律保护。( )12.(2024六上·静宁期中)公民履行多少义务,就必须享受多少权利。( )13.(2024六上·静宁期中)在自己家里搞装修是公民的权利,噪音很大别人也无权干涉。( )三、选择题。(8分)14.(2024六上·静宁期中)( )是基本的社会规则。A.道德与法律 B.纪律与道德 C.纪律与法律15.(2024六上·静宁期中)(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A.刑法 B.民法 C.行政法16.(2024六上·静宁期中)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10月1日 B.7月1日 C.12月4日17.(2024六上·静宁期中)“树根给树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树根就如同( )。A.民法 B.宪法 C.义务教育法18.(2024六上·静宁期中)下列不属于身份证用处的一项是( )。A.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B.买菜转账 C.酒店办理住宿登记19.(2024六上·静宁期中)父母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则此人( )。A.具有中国国籍 B.不具有中国国籍 C.难以确定20.(2024六上·静宁期中)世界人权日是每年的( )。A.12月10日 B.12月1日 C.10月12日21.(2024六上·静宁期中)我国的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是( )。A.12356 B.12366 C.12468四、情境题。(4分)22.(2024六上·静宁期中)阅读下面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1)有人散布恐慌信息,造谣惑众,受到法律的追究。(2)得知中国女排重登世界冠军的宝座,一些球迷打算上街游行,以示庆贺。情境(1)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该做到 情境(2)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该做到 五、简答题。(15分)23.(2024六上·静宁期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24.(2024六上·静宁期中)国籍的取得方式有哪些?25.(2024六上·静宁期中)公民履行义务包括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总章程;重要;根本【解析】【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和法律地位。故答案为:总章程;重要;根本。【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2.【答案】智慧;勤劳;勇敢【解析】【分析】 我是中国公民,我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故答案为:智慧,勤劳,勇敢。【点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3.【答案】国家;集体;个人【解析】【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故答案为:国家;集体;个人。【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4.【答案】世界;生存制度;基本权利【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不分种族、性别、性倾向、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权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在符合人类社会生存制度的同时,人类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故答案为:世界;生存制度;基本权利。【点评】熟记尊重和保障人权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所学,作出解答。5.【答案】国籍;权利;义务【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身份。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行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公民指具有某一国的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故答案为:国籍;权利;义务。【点评】明确中国公民的含义,作出解答。6.【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考查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7.【答案】正确【解析】【分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故答案为:正确。【点评】宪法来住不易,维护宪法权威。8.【答案】正确【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追究。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9.【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题干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我国尊重并保障人权,人人生来平等。10.【答案】错误【解析】【分析】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凡是具有中国国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都是中国公民,李阳丢失了自己的中国居民身份证还是中国公民。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的含义,考查学生对公民身份的认识,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解答。11.【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考查的是认识居民身份证。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网络身份证,作为一种新兴的身份认证方式,是合法的,且受法律保护。故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完在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公民身份上包含的信息,知道对身份信息的保密。12.【答案】错误【解析】【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与义务不完全对等,不是履行多少义务就享受多少权利,也并不是公民先享受权利再履行义务。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等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故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明确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结合所学,作出判断。13.【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在自己家装修也不应该打扰邻居的私人生活安宁。故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公民要正确的行使权利,作出解答。14.【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的是法律是什么。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故选:A【点评】了解法律是什么,知道法律的作用,熟记知识点,作出解答。15.【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的是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故选:C【点评】熟记生活中的法律,自觉遵守法律,作出解答。16.【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的是感受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长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为了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故选:C【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17.【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宪法是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们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和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其它法律是子法,如果将法律比喻成一棵树,“树根给树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树根就如同宪法。故选:B【点评】熟记与宪法有关的知识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意义。18.【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的是认识居民身份证。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现在身份证用途广泛,没有它,寸步难行。选项A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属于身份证的用处,不符合题意。选项B买菜转账,与身份证无关,不属于身份证用处,符合题意。选项C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属于身份证的用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完在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公民身份上包含的信息,知道对身份信息的保密。19.【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身份。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则此人具有中国国籍。故选:A【点评】明确知道国籍取得的方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20.【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为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而设立的纪念日。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世界人权日的知识。21.【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庭的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2366是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咨询如何办理税务登记、发票购领、申报纳税,举报税收违法行为。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22.【答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行使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集会游行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1)情境1中“散布恐慌信息,造谣惑众”是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行使权利时应该做到什么,可以从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等角度进行阐述;(2)情境2中“球谜打算上街游行,以示庆贺”是以不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应该做到什么可以从走法律程序额、按法律要求进行等方面进行阐述。故答案为:第1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第2空、公民行使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集会游行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公民要正确的行使权利,作出解答。23.【答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解析】【分析】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故答案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点评】考查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4.【答案】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国籍。【解析】【分析】结合课本知识学习可知,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故答案为: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国籍。【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的含义。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25.【答案】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庭的义务。本题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学生写出公民履行义务包括的内容即可。故答案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点评】了解公民生活中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是完成本题的关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城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学生版).docx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城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