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熔化与凝固课件(19+12页)2025-2026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熔化与凝固课件(19+12页)2025-2026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熔化及其特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新课导入
思考:水在自然界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水蒸气等存在形式,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不一样,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水(液态)
冰(固态)
水蒸气(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变化
像冰化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探究新知
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上述过程中,冰雪是如何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呢?
熔化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
1.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
2.冰与其他固体(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
熔化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熔化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实验方案
(1)将碎冰(或海波,即硫代硫酸钠)放入试管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碎冰。
(2)观察碎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
(4)用同样的方法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4 –3 –2 –1 0 0 0 0 0.5 1 1.5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石蜡的温度/℃ 40 40.5 41.5 42.2 43.1 44.5 46 47.5 49 51 54
石蜡的状态 固态→软→黏→稀→液态 收集数据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0~4 min:冰吸热,温度升高,状态是固态。
4~7 min:温度达到 0 ℃
时开始熔化,冰持续吸
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7~10 min:全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状态是液态。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冰的熔化图像
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石蜡的熔化图像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实验结论:
相同点: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1.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夜共存状态(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熔 点
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像冰那样,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像石蜡那样,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晶体有熔点。
例如:冰、海波、金属、食盐、石墨、钻石等。
晶体和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等。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
分子运动模型
当晶体被加热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使得有的分子能自由的“游动”,呈流动性。这时,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要使熔化过程继续,需对晶体继续加热,以便更多的分子能“游动”。所以,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提供的热量用于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这也说明熔化是吸热过程。
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晶体和非晶体
不同晶体的熔点是不一样的。下表给出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常见晶体的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
科学书屋
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晶体的熔点会发生变化。例如,往装有冰块的烧杯中放些盐并搅拌,这时烧杯中冰的熔点会降低。下雪天,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能尽快地融雪,而盐水不容易结冰。尽管盐融雪使交通畅通了,但会腐蚀车辆、道路,污染地下水,破坏植被,甚至危害人体等。因此,应慎用盐融雪的方法。
固体
晶体
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
没有熔点
熔化时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熔化条件
温度要达到熔点
能继续吸热
熔化及其特点
课堂小结
1.要使食品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一些,这是为什么?
答:0℃冰变成0℃水熔化过程要吸热,0℃冰和0℃水升高相同的温度,0℃冰要吸收更多的热,制冷效果好。
随堂练习
2.某些高山上的积雪,为什么终年不化?
3.将盛有锡块的坩埚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C
高山上的温度低,达不到雪的熔点。
随堂练习
4.下列各组固体中,都有确定熔点的是(  )
A.石蜡、铝、海波
B.冰、萘、固态酒精
C.松香、铜、金
D.玻璃、铅、沥青
B
随堂练习(共12张PPT)
凝固及其特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思考:如图所示,你知道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吗?屋檐下的冰柱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水从液态变成固态而形成的。
新课导入
寒冬时节,河水结冰
上述过程中,水又是如何从液态变成固态的?
像水结成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探究新知
凝 固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当温度为0℃时,冰、水可以共存;当温度高于0℃时,冰熔化成水;当温度低于0℃时,水就凝固成冰。
2. 晶体形成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凝固是______过程。
放热
探究新知
3.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4. 非晶体既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晶体形成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既没有熔点, 也没有凝固点。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特点的比较和条件
凝固形成晶体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的特点
北方冬季贮菜,人们把装有水的容器放进地窖,以防止储存在地窖内的蔬菜被冻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当气温下降至 0 ℃ 以下时,桶里的水会凝固成冰。在凝固过程中,水会放出热量。这些热量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从而避免蔬菜被冻坏。
凝固的应用
冷冻食品保鲜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制成玻璃板
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定义
蔬菜防冻、铸造等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形成晶体条件
温度要达到凝固点
能持续放热
凝固及其特点
应用
课堂小结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液态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热
C
随堂练习
2.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开发和利用铜。例如,古人可以用铜块浇铸铜像。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C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3. 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0~5 min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CD段物质处于液态
A
4. 成人发烧时,常在额头敷冰袋降温。冰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热量。北方冬天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_的热量,使菜窖内温度不致过低而冻坏蔬菜。
课堂练习
熔化
吸收
凝固
放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