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认识社会生活 跟踪训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是几位同学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其中你不认同的是( )A.小悦:到科技馆当志愿者,一天下来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B.小明:和同学在网吧通宵玩游戏,感觉周末的生活真是惬意C.小华:回老家跟爷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体会劳动的乐趣D.小刚:观看影片《水门桥》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中我们(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下图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路线图,根据路线内容推测,最恰当的主题是( )A.走进社会生活,增强综合素养B.参与社会实践,改善生态环境C.感受世界巨变,创造精彩人生D.探寻多样文化,树立文化自信4.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7月26日开幕。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也致敬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升五星红旗、击缶而歌、梦幻五环、奥运金牌“金镶玉”……看完开幕式的小江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也对中国体育的进取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④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给下面的图片概括一个共同的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在社会交往中成长B.社会生活绚丽多彩C.在奉献中亲近社会D.学习生活丰富多彩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下同学的行为与这句名言所表达的主旨一致的是( )①小龙参观“闽西汉剧”非遗展览②小岩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评③小海坚持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④小闽定时收看央视《新闻联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2024年3月5日晚,八年级X班小渠一家坐在电视前观看《新闻联播》,听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内容,了解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全家都激动不已。小渠一家人了解社会的方式是( )A.通过观察 B.借助媒体C.亲身实践 D.与人交流8.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同学12月时政述评活动中依据学习主题搜集的两则新闻:新闻一:2024年12月19日上午,正在黑龙江交流访问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及随团台湾青年,在哈尔滨展开冰雪项目互动,感受大陆“冰城”的美丽与热情。新闻二:2024年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察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由此可见,他们学习的共同主题最有可能是( )A.感受社会新变化,关注国家新发展 B.社会生活讲道德,人际交往重诚信C.数字引领新科技,赋能智能新生活 D.网络之弊需警惕,理性利用最可靠9.友谊关国歌嘹亮,巴马老人悠然享受慢生活,游客乘滑翔伞纵览诗画漓江,夜幕下的邕城“烟火气”升腾……一幅幅生动的广西画卷让我们感受到( )A.只要投身社会就能走向成熟B.人们对社会生活都有着相同的体会C.社会生活的空间在不断缩小D.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中10.暑假小明和父母到淄博旅游,看到每个淄博人都在为自己的城市发展努力,心中责任感油然升起,在吃烧烤时还和大家一起大声歌唱祖国。小明在这次旅游中能收获到( )①学习成绩的提升 ②性格发生大变化③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丰富的生活感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年11月,清远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荣获广东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称号。研学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鲜活的生活中去。开展研学活动有利于学生( )A.迅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B.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C.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D.完全摆脱学校的学习要求12.在暑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渝积极通过新闻、学习资料等多种渠道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小渝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 )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②增强自身政治参与意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③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④能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知识渊博,赢得他人的认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进行一场科学探究;走进博物馆,当一名小小讲解员;学习制作一道菜品,请家人品尝;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国情民情……暑假期间,我们参与这些活动能深刻体会到( )A.社会生活仅提供物质支持 B.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是相同的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只要融入社会就能实现成功14.进入八年级,小明经历了很多“大事”,下面是他的日记节选:9月 周末回老家帮助爷爷奶奶摘花生,虽然觉得很累,但也很兴奋10月 和妈妈一起体验了武汉“罗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满满的科技感10月 随父母走进十堰市博物馆,听解说、看馆藏,聆听历史足音,感受灿烂文化小明的日记让我们体会到(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走进社会,我们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③只有走出家门才能了解社会,实践活动多多益善 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5.近期,成都某中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一次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科技博物馆、采茶、野炊、体验陶艺等,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参加这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①主动亲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②提升综合素质,彰显校园魅力③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④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生活技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分析说明题16.2023年中秋节和国庆节连在一起放假,冬冬将这几天参加的活动记录下来:记录一 9月28日,我和同学参加了2023年宾阳县迎中秋庆国庆暨“读领风尚书香宾阳”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冬冬买了《史记故事》,还有一本《儒林外史》。我觉得举办这种活动特别的有意义,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文化教养。记录二 9月29日,我跟家人在凤凰湖公园赏月,赏月之后,我和朋友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同时提醒周围的人要将各自丢的垃圾带走。叔叔阿姨们都夸我们做得对,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爱护环境的责任。记录三 10月1日,我参加了在县城炮龙文化广场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参观炮龙文化园,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也感受新中国成立74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我用秒剪将记录下这浓厚的节日氛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1)上述材料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具有怎样的关系?(2)结合材料,请你说说积极投身社会对我们的成长有何作用?17.近日,某校公布了该校“青春社会实践行”名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同学们的事迹,向他们学习,汲取榜样力量。【青春社会实践行】情境一 小与和妈妈在家通过电视观看了国务院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直播,了解了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情境二 暑假期间,小法参加夏令营,到知名农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了现代生态农业经营情况。(1)小与和小法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 【行动共筑成长桥】为了向同学们学习,汲取榜样力量,绽放青春光彩,小治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认识社会”为主题的体验式学习。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义卖捐赠 将平时闲置不用的学习用品、图书、玩具等进行校园义卖,义卖款项捐赠给社会福利院的儿童科技助老 走进社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看视频等,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2)请仿照表格内容,再设计一种方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D B D B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A C C C1.B【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ACD: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到科技馆当志愿者,一天下来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回老家跟爷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体会劳动的乐趣;观看影片《水门桥》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故ACD符合题意;B:网吧通宵玩游戏是不良诱惑。故B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2.C【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故②③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我们应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故本题选C。3.A【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A:参观科技馆、湿地公园和博物馆,都是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增强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科技、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提升素养。故A说法正确;B:虽然湿地公园与生态环境有关,但活动路线图还包括了科技馆和博物馆,这两个地点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直接关联性不强。故B不符合题意;C:活动路线图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身边的科技、生态和文化,而非感受世界巨变,创造精彩人生。故C不符合题意;D:虽然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但活动路线图还包括了科技馆和湿地公园,与科技创新、改善生态环境的直接关联性不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D【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③④: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题干中,在电视里看中国代表队的运动员们感到非常自豪,这说明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选项说法正确 ,但是与题干无关,故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B【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B:题干中“超市购物”、“志愿者服务活动”、“制作茉莉花茶”、“参观博物馆”都是感受社会生活,体现了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故B符合题意;ACD: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D【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表达的是不仅要专注于读书学习,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小龙参观 “闽西汉剧” 非遗展览,非遗属于文化范畴,关心非遗有助于传承和了解传统文化,是关心社会文化事务的体现,与名言主旨相符,故①符合题意;②:小岩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评,这主要是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方面,与关心家国天下事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小海坚持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是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没有涉及到家事、国事、天下事,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小闽定时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新闻联播会播报国内外的时事新闻等,通过收看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和天下事,与名言主旨相符,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B【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B:《新闻联播》是一种电视新闻报道节目,属于大众媒体的一种。小渠一家通过电视这一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符合“借助媒体”的方式。故B说法正确;A:这个做法通常指直接观察身边的环境或事件来获取信息。但在这个情境中,小渠一家是通过电视观看新闻联播来获取信息的,并非直接观察。故A说法错误;C:“亲身实践”指通过个人参与或体验来获取直接经验。在这个情境中,小渠一家并没有亲身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制定或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而是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来获取信息。故C说法错误;D:“与人交流”指通过与他人的沟通来获取信息。虽然家庭成员之间可能有交流,但这里的关键信息来源是新闻联播,而非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A【详解】本题考查关注国家发展。A:马英九及随团台湾青年在哈尔滨展开冰雪项目互动,感受大陆“冰城”的美丽与热情;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察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反映了国家取得的最新成就,告诉我们要感受社会新变化,关注国家新发展,故A符合题意;BCD:材料没有体现诚信、数字引领新科技、网络之弊需警惕,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D【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D: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题干中,一幅幅生动的广西画卷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故D符合题意;A:只要,就,说法绝对。投身社会有利于走向成熟,故A说法错误;B:人们对社会生活都有着不同的体会,故B说法错误;C:社会生活的空间在不断扩大,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0.D【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③④:题文中小明和父母一起去淄博旅游,被当地人的热情感动了。看到每个淄博人都在为自己的城市发展努力,小明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责任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旅游经历让小明收获到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生活感受,故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①:通过这次旅游主要是让小明感受到责任感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没有涉及到学习成绩的提升,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到小明的性格变化,故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B【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B: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题干中开展研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故B符合题意;A:研学活动不能迅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故A说法错误;C:题干中的研学活动不能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故C说法错误;D:我们需要在学校学习,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A【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①②③:题干中,小渝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感受社会生活的表现,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增强自身政治参与意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能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知识渊博”说法错误,这是在感受社会生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C【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C:假期期间,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生经历,亲近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故C符合题意;A: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故A说法错误;B: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不同的,故B说法错误;D:“只要……就”说法绝对化,融入社会有助于我们成功,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C【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②④:题干中八年级学生小明经历了很多“大事”,说明走进社会,我们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也体现了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了解;故②④说法正确;①:题文中没有体现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故①不符合题意;③:我们并不是只有走出家门才能了解社会,而且实践活动也不是多多益善,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5.C【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①③④:参观科技博物馆、采茶、野炊、体验陶艺等,说明参加这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主动亲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生活技能,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题干中的活动不是在校园内,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1)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①冬冬参加“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投向于社会生活),丰富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使他对社会生活越来越深刻。②参加升旗仪式,关注祖国的发展,关注家乡的发展成就,使他更加关心家乡及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③参加这些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有助于他走向成熟。【分析】考点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感受社会生活。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健全人格。【详解】(1)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感受社会生活的有关知识,从作用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觉得举办这种活动特别的有意义,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文化教养;叔叔阿姨们都夸我们做得对,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爱护环境的责任;我用秒剪将记录下这浓厚的节日氛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可链接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7.(1)方式:小与通过看电视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小法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志愿服务:在马拉松比赛中担任志愿者提供接待、引导等服务;环境保护:参与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前往校区附近的公园捡拾垃圾。【分析】考点考查:认识社会生活。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述问题。核心素养:健全人格。【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认识社会生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过电视观看了国务院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直播→可联系小与通过看电视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作答。关键词②:小法参加夏令营,到知名农场进行社会调查→可联系小法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